第4章 我們為什么要戀愛(3)
- 史上最酷心理學:婚姻與戀愛的秘密
- 王絮
- 3125字
- 2016-02-29 09:56:37
男人和女人在決定發展一場隱秘關系的心理動機是截然不同的。男人總是希望與更多的女人發生關系,他們只需要幾秒鐘就有可能完成繁衍的任務,但與此同時也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他們不能確定在射精的幾秒鐘里讓精子成功尋找到卵子,也無法確定與其發生性關系的女人所生下的孩子是否是自己的,是否確實將自己的基因傳承下去。對于男人來說,與越多的女人發生關系,完成遺傳進化任務的概率就越高,因而他們會找不止一個女人和他們一起完成生育大計,堅決不放過任何一個性機會,特別是資源條件豐實的男人。然而,女人在擇偶的過程中進化出的機制是判斷男人是否殷實可靠,才決定是否與之發生關系。然而給出穩定的承諾,恰恰是男人最大的壓力,畢竟對一個女人許下重重承諾就意味著削減了他尋找其他女人的機會,這對男人來說可不是什么好事情。發展隱秘的關系可以說令那些不想或不愿許下承諾的男人得償所愿,隱秘的關系通常不必承擔雙方親戚朋友以及社會輿論的壓力,讓男人毫無負擔地徜徉其中,而不用去考慮那些冗余的善后工作。
女人在選擇發展隱秘愛情時往往比男人慎重得多。生理上的結構決定了女人在進化的任務中要擔當更多的責任,投入更多的時間。比起男人那幾秒鐘的工作,女人的生育工作要進行至少十個月甚至是一兩年,在此期間,女人不能再去尋找新的伴侶,接受新的基因傳遞機會。于是,她們發展出了一套自我保護的機制,這種機制會令女人自覺或不自覺地將與男人發生性關系的時間延后再延后,期間不斷考驗和審視男人的實力以及他的誠實可靠度。只有當女人得到了一個穩定的承諾,或是確定自己能夠獲得長期物質上的保障時,她才愿意與男人來一場親密接觸。在女人的擇偶策略中,男人的物質重于一切,當一個物質豐厚的有家室的男人和一個資源貧瘠的單身男人同時擺在她們的面前時,她們會傾向于選擇前者。鑒于將戀情公開可能會令男方的家人惱羞成怒地拿走她手里的一切,女人會選擇把感情小心地藏起來,做好一切保護工作,以免最后竹籃打水一場空。
隱秘的感情可以讓男人在免去承諾和負擔的同時獵取更多的性機會,可以讓女人獲得更有利于母代基因傳遞的保障。因此,這種感情模式就在人類的世代繁衍和進化中存活了下來。
有人說,地下情是勇敢者的游戲,它通常是不穩定的,或者干脆說它僅僅只是一場游戲。這是因為,隱秘感情中許下的承諾不一定非要兌現,它的保障性通常更低,即便解體也不用付出太多的代價。加之內心的擔心和恐懼會妨礙人的認知,會令戀愛雙方覺得彼此之間真的是情比金堅無人可摧。
而多數地下情都是見光死。倘若這段隱秘的感情曝了光,戀人卸下了心里的恐懼,認知恢復到正常人的水平,就會發現對方身上還有諸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或者將受到諸多壓力的挑戰。當對戀愛對象的滿意度越來越低時,兩個人之間的感情關系自然也會越來越淡,戀人身上的閃光點沒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堆挑都挑不過來的毛病。即便兩個人之間還能好得一如當初,但這段曝光的感情倘若禁不住壓力的重量也是難以生存的。到這個時候,當初隱秘刺激的感情基本也就將走到解體的邊緣,分崩離析也就在一朝一夕之間。
為什么有人會被“剩下”
25~27歲:剩斗士——初級剩客,還有勇氣和機會為尋找伴侶而奮斗。
28~30歲:必剩客——中級剩客,事業穩定無暇尋覓,屬于他們的機會已經不多。
31~35歲:斗戰剩佛——高級剩客,在殘酷的職場斗爭中存活下來,找另一半難上加難。
35歲以上:齊天大剩——特級剩客,幾乎沒有解決終身大事的機會了,只能凄凄慘慘地盼望“夕陽紅”。
這是人們在網絡世界里為不同級別的剩男剩女們起的花名。古代人時至二八就已成家或出嫁,到了20歲還孑然一身就會成為鄰里街坊指點談論的另類;現代人雖不至于未滿20就落定終身大事,當然這也不合法,但到了25也理應稍有眉目。然而,現在社會上有一大撥非不婚主義者,時近而立之年仍然形單影只一個人過活,謂之剩男或剩女,或活得瀟灑,或致力尋找伴侶勤而不輟卻始終未果。“一個蘿卜一個坑”的事想必在男女之事上全不盡然,否則也不會有人剩下,有人卻應接不暇了。
大齡男女不談戀愛,有些是眼光過高過于挑剔苛刻,落得高不成低不就白白耽誤了最好年華,有些是因為自身條件著實有限招不來異性的青睞,有些則是在感情上受過創傷再也不敢輕談愛情。愛情這個最普通的玩意兒,也就成了大齡單身青年的奢侈品。他們難說毫不憧憬戀情,但已習慣擺出一副瀟灑無謂狀逃離愛情。單身得越久,就越習慣一個人的生活,當一個人生活變成了一種習慣,單身的男女對愛情的渴望度也就越來越低。倘若如此循環下去,那么一個剩斗士就極有潛力一路打怪最終升級為齊天大剩。
社會在資源配置上毫不低調地處處表現著優勝劣汰的自然規律。男人之中那些相貌堂堂、有車有房的穩定績優股和雖然兩手空空但前景一片光明的年輕潛力股從來不愁沒有市場,女人之中那些嫵媚妖嬈胸脯四兩的極品霸王花也怕是被身后蒼蠅一樣的擁簇者追到心煩意亂。相比起來,資質相貌平平凡凡的人就處于劣勢了,不過他們只要勤修內在美,穩定可靠、賢良淑德基本上也都不愁娶或嫁,睜大眼睛在自己所在的范圍內仔細尋找,前景依然樂觀。最可怕的是那些這山望著那山高,自己平淡無奇卻總幻想找一個“高帥富”或是“白富美”的人,他們就像是關在玻璃瓶里的蒼蠅,前景一片光明卻總也找不到出口,完成不了求偶的使命。
人類的擇偶策略在進化的過程中被一點點地調整最后形成了統一的規律:女人傾向于選擇物質保障更強的男人,男人的物質標準帶有進化意義,可供支配資源的充裕度決定了女人產子、育子及今后生活上的安全度,能為保證母代基因存活和發展提供最安全可靠的保障;男人則傾向于選擇外表更美的女人,女人的外貌標準帶有進化意義,越漂亮、身材比例越好的女人就越有可能為男人產下優秀子女,進而一路高歌將父代基因保質保量地傳遞下去。每個人在選擇配偶時都愿意選擇一個更優秀的人,這種行為傾向早就被刻在了骨子里,想改,挺難。不過,正因為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傾向,所以一個資質平平的人空去追求一個各方面都比自己高太多的人實屬不易,因為落差太大。那個比你高一大截的人,沒準也在仰頭巴望著尋找比他自己還高出一截的人,哪會把頭低下來看一眼沒完沒了往上蹦跶的你呢?
青春期的男孩女孩受荷爾蒙的催化,會憑著感覺與喜歡的人交往,年紀輕輕的他們也根本不用去考慮什么現實中的磕磕絆絆,感情大過一切;而立之年的人看慣了身邊太多活生生的例子,越來越不自由,心靈的禁錮越來越深,在擇偶的問題上必然是慎之又慎,結果慎過了頭,那頂刻著“剩”的帽子也就不知不覺地扣到了自己的頭上。
劉若英在沒嫁人之前一直被各路人馬視為剩女中的典范。現實生活里,像她一樣優雅成熟、相貌不差、才華橫溢的剩女大有人在,條件不賴的剩男也不在少數。如果說那些特別一般、身上找不出亮點的人剩得情有可原,那么像這樣的優質人選還依然在剩圈兒里頭混就難免令人大呼沒天理了。可是,事實是,他們還被剩下了,而且剩得不慌不忙、悠游自在。
其實條件越好的人,標準往往也越高,盡管這些人寧死也決不承認。事實上,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會越來越成熟,對身邊人或事的思考也越來越理性,這就決定了他們在選擇配偶這個問題上會越來越謹慎。畢竟,找到一個優秀的伴侶,可以獲得遺傳優秀基因的最大概率,這是一種進化意義上的心理動力。
而那些沒有較好擇偶條件的剩男剩女呢?他們無論是從資質上還是資源上都略微平庸,被選擇的機會必然會少了很多。從種群繁衍的角度上來說,這顯然是優勝劣汰的進化規律在發揮作用。殘酷的自然法則會主動淘汰這樣的基因,降低其獲得遺傳機會的概率,為的也是保證人類種群不斷優化再優化,向著優秀的目標一路挺進。這聽起來簡直沒有人性,但大自然的規律和人類幾十萬年進化而來的規律就是如此,不服,也沒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