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政治家的幽默,緩和處事的交涉氛圍

小題大做,讓壞事變成為好事

美國人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把“口才、金錢、原子彈”看做是在世界上生存和發展的三大法寶,60年代以后,又把“口才、金錢、電腦”看成是最有力量的三大法寶。而“口才”一直獨居其首,足見其作用和價值的強大。

懂得如何說話已經成為一個人綜合能力的重要標志,成為個人在社會上生存的重要能力之一。在生活中,通過出色的語言表達,可以使陌生的人產生好感,結成友誼,可以使相互熟識的人之間情更濃,愛更深,可以使意見分歧的人互相理解,消除矛盾,可以使彼此怨恨的人化干戈為玉帛,友好相處。

一天,周總理設宴招待東歐的一位外交使節,一道菜中的傳統的民族圖案字形,被無意中搞成了法西斯的標志圖形。外賓大吃一驚,忙向總理請教:“為什么在這道湯里有法西斯標志。”總理也發現了湯里的圖案,隨即熱誠解釋道:“這不是法西斯標志,這是我們中國的一種圖案,名叫‘萬’字,象征著‘福壽綿長’的意思。這是對客人們的良好祝愿!”接著,總理又幽默地說:“就算是法西斯標志也沒有關系嘛,我們大家一起消滅法西斯,把它吃掉!”客人們聽了哈哈大笑,這道湯被吃了個精光。

周總理的機智是舉世聞名的,這個故事中周總理運用幽默機智的語言使對方從尷尬的處境中解脫出來,顯示了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瀟灑風度。在復雜的溝通困境中,如果能夠做到急中生智,不但能使自己擺脫尷尬的局面,也能給別人以臺階,這不僅在政治活動中,即使在社會交往中,也是很有必要的。

說話作為人們最簡單、最直接的表達方式,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們已經告別了那種“鸚鵡學舌,不離于禽;猩猩能言,不離于獸”的人云亦云的時代。在繽紛復雜的現實生活中,學會更深刻地領悟語言的真諦,學會如何說話,顯然是勢在必行的。說話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與人交流的藝術。它看似一項很簡單的活動,只要兩片嘴唇一碰,原始的語言便生成了。但是說話容易,真正說出有水平,容易被人理解、接受的話來則需要下一定的工夫。尤其是在重要的政治場合。

阿凡提就是這樣一個在生活中淡定自在、在政治上敢于挑戰的交涉者。他雖然不是一位真正意義上的政治家,但是政治家們可以從他身上學到很多的交涉幽默,既可以維護自己的尊嚴,又不會讓自己的諷刺顯得太露骨。

有一次,阿凡提害眼病,看不清東西。國王卻偏叫他來看這個、看那個,還取笑他說:“你不論看什么,都把一件東西看成兩件,是嗎?你本來窮得只有一條毛驢,現在可有兩條了,闊起來了,哈哈!”

“真是這樣,陛下!”阿凡提說,“比如我現在看你就有四條腿,和我的毛驢一模一樣呢!”阿凡提的話把國王氣得干瞪眼,卻無話可說。

還有一次,國王和大臣帶著阿凡提外出打獵。炎熱的天氣,國王和大臣的衣衫都濕透了,于是他們脫下衣衫并搭在阿凡提的肩上。

阿凡提本來就夠熱了,再加上國王和大臣的衣衫,更是汗流如雨。國王見阿凡提熱得滿頭大汗,便故意戲弄他說:“阿凡提,你真不簡單,能馱一頭驢馱的東西。”

阿凡提聽了很生氣,卻平靜地說:“不,我肩上馱的是兩頭驢的東西。”

阿凡提兩次對國王的回答,都是從國王的話題引申發揮,達到了諷刺國王的效果,正所謂借助小題進行大作,讓國王無言以對,從中可以看出阿凡提說話的智慧。

借助小題的擴大化發揮能讓壞事變成好事,讓平淡生出幽默,讓諷刺變得詼諧。在政治交涉中難免遇到各種棘手的狀況,這個時候作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是不會畏懼狀況的突發,而是練就一副水來土掩、兵來將擋的幽默口才。

借題發揮,逗笑他人提升自己

言語幽默的人處處受人歡迎,言語幽默的人更容易獲取成功的機會。英國著名戲劇家莎士比亞說過:“幽默和風趣是智慧的閃現。”法國作家雷格威更斷言:“幽默是比握手更進步的一大文明。”幽默是人與人交際時的潤滑劑,有了它的推波助瀾,我們可以在人際交往中游刃有余。不過,恰當的幽默會助人成功,但不當的幽默也會讓自己陷入窘境。

借題發揮的幽默,顧名思義,就是借現場的人、事、物甚至對方的語言為題,加以發揮、闡述,詮釋出全新的思想來,從而制造了幽默。借題發揮的幽默技法在政治交往中的作用更是功不可沒,例如:

德國科學家亞歷山大·馮·漢保爾特訪問美國總統杰弗遜的時候,看見他書房里的一張報紙,上面刊載了對他攻擊辱罵的言論。

“為什么讓這種誹謗言論在報上發表呢?”漢保爾特拿起那張報紙說道,“這家膽大妄為的報社為什么不查禁?或者對該報的編輯加以罰款?”

“把報紙放進你的口袋里吧,先生,”杰弗遜笑嘻嘻地回答說,“萬一有人懷疑我們是否有新聞自由,你可以把這張報紙給人們看看,并且告訴他們你是在什么地方找到它的。”

上例中,杰弗遜接過對方的話題,把它與“新聞自由”聯系起來,不僅讓漢保爾特頓時沒有了怒氣,甚至感覺到了一陣竊喜,如此說來,允許報紙對自己的言論攻擊,也不失為一種明智舉動,起碼表明了自己大度的胸襟,以及尊重人們出版自由的權利。杰弗遜的幽默言辭,令人拍案叫絕,他不僅讓漢保爾特保住了面子,還贏得了良好的說服效果。

借題發揮常能讓人巧妙地達到自己的目的,尤其在某些重要的政治場合,它比直言其事更顯得委婉曲折。借題發揮是指巧妙地借助別人的某一話題,引申發揮,出人意料地表達自己的某種思想。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有些重大場合,有的話不宜直截了當地說,這時巧用借題發揮,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政治幽默,猶如一位在嚴肅場面的調和者,它總是憨態可掬,滿面春風,它總是能夠在最緊張的時刻,釋放出幾顆催“笑”彈,讓雙方在笑意中達成商議;它也會在自己的尊嚴受損的情況下,機巧地辯駁出一份自信與自尊。

反唇相譏,輕松實現以威對威

很多人喜歡拿人開玩笑,但大多是出于友好和善意,然而也不乏那種酸味十足,以傷害他人自尊心為樂的人。對于這種人,千萬不能沉默以對,這樣會讓他得寸進尺。特別是在重大的政治場合,接受他人的譏諷就是在損害自己的尊嚴,不如來個針鋒相對,反唇相譏。他言辭鋒利,你言辭更鋒利,他有氣勢,你比他更有氣勢,以威對威,以勢對勢,義正詞嚴,理直氣壯。同時,在對他的謬論進行抨擊時,制造幽默。

1984年10月,在里根與蒙代爾的總統競選過程中,里根競選班底的人們認識到,里根要克服的大難題是他給人一種年紀太大的感覺,不宜當總統了。所以,里根利用每一個機會就年齡問題說笑話。

第二次論戰是在嚴肅的氣氛中進行的,里根和蒙代爾就范圍廣泛的各種問題相互進行十分單調的攻擊。老資格的記者亨利·特里惠特向總統提出了一個出乎意料的問題:

“總統先生,您已是歷史上最年邁的總統了。您的一些幕僚們說,最近在和蒙代爾先生的遭遇戰之后,您感到疲倦。我回憶起肯尼迪總統,他在古巴導彈危機中,不得不連續干好幾天,很少睡覺。您是否懷疑過,在這種處境中您能履行職責嗎?”

這個既棘手又彬彬有禮的詢問,就是問里根是否過于年邁,不宜當總統。而里根用反唇相譏法笑著回答:“我希望你能知道,在這場競選中我不愿把年齡當做一項資本。我不會抓住對手的年輕無知、經驗匱乏這一弱點來攻擊我的對手。但是,這一弱點怎能使美國人民相信、放心他能完美地履行最高行政長官這一職責呢?”

里根說“不會”怎么怎么,實際上已經反駁了對方的錯誤觀點了。

政治上的口角之爭從來都沒有停歇過,反唇相譏法幽默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代:

亞西比德是古希臘的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一天,他同比他大40歲的佩里克萊斯大談如何才能治理好雅典。可老佩里克萊斯對此并無興趣。

“在你這個年紀,我也是像你現在這么說話的。”佩里克萊斯冷冷地對亞西比德說。“哦,那時我要能結識您該有多好啊!”亞西比德回答說。

兩人的年齡相差40歲,一般由于代溝的原因,年齡大的人往往聽不進年輕人的意見,亞西比德說“那時我要能結識您該有多好啊”,正是用反唇相譏法指出了佩里克萊斯老態龍鐘,朽木不可雕也!

反唇相譏的要點就是以快打快,以強擊強,起到一種聞之震耳、以正壓邪的作用。在聯合國的一次會議上,菲律賓前外長羅慕洛和前蘇聯代表團團長維辛斯基發生了一場激烈的辯論。羅慕洛批評維辛斯基提出的建議是“開玩笑”,維辛斯基立即采取了十分無禮之舉,他說道:“你不過是個小國家的小人罷了。”維辛斯基剛說完,羅慕洛就站起來,告訴聯合國大會的代表說,維辛斯基對他的形容是正確的,但他又接著說:“此時此地,將真理之石向狂妄巨人的眉心擲去——使他們的行為檢點些,這是矮子的責任。”羅慕洛的話博得了代表們的熱烈掌聲,而維辛斯基只好干瞪眼,什么話也說不出來。在這則事例中,維辛斯基作為前蘇聯代表團團長,雖然來自一個超級大國,卻出乎意料地在聯合國大會上對別國外長進行人身攻擊,完全違背了國際友好交往的基本道德和禮儀,表現出十分低劣的思想和業務修養,所以受到與會者的唾棄是可以想象的。

反觀作為“小國之臣”的羅慕洛,雖然菲律賓小得還遠不如前蘇聯的一個州,而且羅慕洛穿上鞋子后,身高也只有1.63米,但他面對一個超級大國的外交官員的嚴重失禮的言行毫不畏懼,為了維護自己及國家的尊嚴和形象不受損害,他勇敢而巧妙地運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當眾抨擊了對方的卑劣行為。雖然他謙遜地自稱為“矮子”,卻不是一般的“矮子”,而是能舉起“真理之石”向“狂妄巨人的眉心擲去”的人,真理在他手上;雖然他也把對方比做“巨人”,但這卻是一個在國際交往上“行為不檢點”的“巨人”,這正好成了鮮明的對照,有力地表現了菲律賓國雖小卻不容侮辱的嚴正立場,準確而有分寸地批評了身為大國之使的前蘇聯代表團團長行為有失檢點的惡劣行為。

學會反唇相譏,讓幽默在你的身上綻放智慧光芒,在政治的交際中實現從容應對、和諧共處。

機智淡定,有助于增強自信心

一個人的成敗和他的自信心緊密相關。如果一個人時刻對自己充滿自信,能夠堅定不移地去做自己心中認定的事情,那么即使他才能平平,也可以取得卓越的成就。自信是我們戰勝困難,取得成功的重要動力。自信是成功的助燃劑,自信多一分,成功就可以多十分。

如果在與人交涉過程中,完全把自己定位在自卑的框架中,那么在沒有交涉之前,自己就已經輸了。在交涉的溝通過程中,輸什么一也不能夠輸掉底氣。有了足夠的底氣和積極的自信,才能能夠實現成功的應對,才能夠讓他人對自己施以崇高的敬意。

有一次,周恩來總理在北京召開記者招待會。他介紹了我國經濟建設情況和對外方針后,謙和地請記者們提出問題。一西方記者站起來說:“請問總理先生,中國人民銀行有多少資金?”面對西方記者的提問,周總理當然聽出了其弦外之音。但他從容自若,面無一絲慍色,而用幽默而又語調輕松地答道:“這個問題嘛,有十八元八角八分。”說到這里,總理故意停了下來,環視大家。場內鴉雀無聲,記者們為之愕然,面面相覷。稍許,周總理才解釋道:“中國人民銀行發行面額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的十種主輔貨幣,合計為十八元八角八分。中國人民銀行是中國人民當家做主的金融機構,有全國人民作后盾,信譽卓著,實力雄厚。它所發行的貨幣是世界上最有信譽的一種,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總理話音未落,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從心理學上講,只有內心充滿自信,才能在言行上表現出輕松的姿態。幽默的語言風格恰恰就是這種內心自信,外表輕松的情緒表露。

周恩來總理的回答充滿了自信,而且還成功地綜合運用了有聲語言,體態語言,以幽默的語言形式、深刻的思想內涵巧妙回答了外國記者的提問,其多種表達方式的嫻熟運用令人折服。

還是周總理,用幽默的智慧向我們展示了他那令人欽敬的自信;

一次,周總理剛批閱完文件,順手把筆放在桌上,就接受一位美國記者的采訪。美國記者看見桌子上放的是一支美國生產的“派克”鋼筆,便不懷好意地問:“請問閣下,你們堂堂的中國人,為什么還要用我們美國生產的鋼筆呢?”周總理聽完,笑了笑,朗聲答道:“提起這支筆,那可說來話長了。這不是一支普通的筆,是一位朝鮮朋友抗美的戰利品,作為禮物送給我的。我無功不受祿,就想謝絕,哪知那位朋友說,留下做個紀念嘛!我覺得有意義,便收下了這支貴國生產的鋼筆。”那記者聽完后,窘得面紅耳赤,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周恩來總理的機智與淡定,正是自信的表現。周總理自信于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強大,也自信于中國人民的睿智。

在看似漫長卻又短暫的人生路上,你可以仰慕別人,但是絕對不能忽略了自己;你可以相信別人,但首先最應該相信的人就是你自己。每個向往成功、不甘沉淪者,都應該牢記每個人都是造物主最偉大的杰作,都是自己成功人生的締造者。在一個人的一生中,能力并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只有在內心相信自己很優秀,才能夠走出成功人生的第一步。自信心的建立需要有幽默的襯托,幽默的氣質亦需要自信來壯勢。

機智淡定的幽默風格,將會為你的人格增分,為事情的進程鋪就一條平緩的道路。

活躍氣氛,消除意外的尷尬

50年代初,美國總統杜魯門會見十分傲慢的麥克阿瑟將軍。會見中,麥克阿瑟拿出煙斗,裝上煙絲,把煙斗叼在嘴里,取出火柴。當他準備劃燃火柴時,才停下來,對杜魯門說:“抽煙,你不會介意吧?”

顯然,這不是真心地向對方征求意見。杜魯門討厭抽煙的人,但他心里很明白,在面前的這個人已經做好抽煙準備的情況下,如果說他介意,那就會顯得自己粗魯和霸道。杜魯門看了麥克阿瑟一眼,自嘲道:“抽吧。將軍,別人噴到我臉上的煙霧,要比噴在任何一個美國人臉上的煙霧都多。”

杜魯門總統以自我解嘲的形式來擺脫難堪的境況,而他自嘲,還包含著深深的責備和不滿,無形中則給了傲慢的將軍以含蓄的訓誡。

當然大多數人都不是故意陷人于難堪境地的。如果過分掩飾自己的失態,反而會弄巧成拙,使自己越發尷尬,并且對方會心神不寧,坐立不安。以漫不經心,自我解嘲的口吻說幾句取悅于人的話,卻可以活躍氣氛,消除尷尬。

某次,柏林空軍軍官俱樂部舉行盛宴招待會,主賓是有名的烏戴特將軍。敬酒時,一位年輕士兵不小心將啤酒灑到了將軍光亮的禿頭上,士兵嚇得魂不附體,手足無措,全場人目瞪口呆。面對顫抖的士兵,烏戴特微笑著說:“老弟,你以為這種治療會有效嗎?”在場的人聞言大笑起來,難堪的局面被打破。

天下間最尷尬的時刻莫過于自己的裸體暴露在別人面前,大名鼎鼎的首相丘吉爾就有過類似的經歷,不過他卻能坦然化解。

丘吉爾有個習慣,一天之中無論什么時候只要一停止工作,他就爬進熱氣騰騰的浴缸中去泡一泡,然后就光著身子在浴室里來回地踱步,一邊思考問題,一邊讓身體放松放松,有時甚至會入迷。

有一次,丘吉爾率領英國代表團到美國去進行國事訪問,他們受到熱情款待。為了方便兩國領導人的交流、溝通,組織者專門讓丘吉爾下榻在白宮,與美國總統羅斯福離得很近。

一天,丘吉爾又像往常一樣泡在浴缸里,爾后光著身子在浴室里踱步。當時,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進行得如火如荼。丘吉爾在思考著戰場上的形勢,以及如何同美國聯手對付德國法西斯。想著,想著,他已經忘了自己在什么地方,而且還是光著身子。

碰巧,這時羅斯福有事來找丘吉爾,發現屋里沒人。羅斯福剛欲轉身離去,聽見浴室里有水響,便走過來敲浴室的門。

丘吉爾正在聚精會神地考慮問題,聽見有人敲門,本能地說了一句:

“進來吧,進來吧。”

門打開了,美國總統羅斯福出現在門口。羅斯福看到丘吉爾一絲不掛,十分的尷尬,進也不是,退也不是,索性一言不發地站在門口。

此時,丘吉爾也清醒了。他看了看自己,又看了看羅斯福,急中生智地說道:“進來吧!總統先生。大不列顛的首相是沒有什么東西可對美國的總統隱瞞的!”說罷,這兩位世界知名人物都不約而同地哈哈大笑。

丘吉爾并沒有因為突然的“坦誠相見”而感覺到壓抑或者不安,一句輕松的玩笑,不僅加深了雙方的情誼,還將為兩國的政治和平做出一定的推進作用。幽默在生活中可以給眾多人帶去歡樂的心情,更可以在關鍵的場合贏得和平的順利進程。

在政治交往中的尷尬場合,運用幽默的玩笑可以平添許多風采。當然,說笑要避免采取玩世不恭的態度。具有積極因素的說笑包含著說話者強烈的自尊、自愛。說笑實質上是當事人采取的一種貌似消極,實為積極的促使交談向好的方向轉化的手段而已。

重大場合,定義輕松的調子

1972年,中美首腦在北京進行歷史性會晤。當毛澤東握住尼克松總統的手時,就詼諧地說:“我們熟悉的老朋友,蔣介石不贊成這樣做。”

美國作家R·特里爾評論說:“這是一個生動的開場白!在場的三個美國人(尼克松、基辛格、溫斯頓·勞德)馬上感到毛的意志力。”尼克松和基辛格在回憶與毛澤東會晤時,也無不感慨地說:毛澤東有一種非凡的幽默感。他永遠是談話的中心,在他的指引下,這次歷史性的會晤,是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的。

人際交往中,只要雙方從相互戒備的心理狀態下解脫出來,人們的注意力就不再集中于勝敗的念頭,從而轉移到處理問題的方面來。這樣一來,良好的溝通才得以進行下去。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所表現出來的幽默天賦,堪稱世界一流。

1943年底,戴高樂將軍所率領的“戰斗法蘭西”因為得到美英兩國在武器裝備上的大力支持,從10萬人迅速擴大到40萬人。然而,在對待敘利亞的問題上,丘吉爾與戴高樂出現了巨大的分歧。直接原因是法國宣布逮捕了布瓦松總督,布瓦松是丘吉爾非常看重的人物。妥善處理這件使雙方都感到棘手的事情只能依靠談判了。

丘吉爾的法語說得實在不敢恭維,戴高樂的英語卻講得非常流利。那一天,丘吉爾是這樣開場的。

丘吉爾先用法語說:“女士們先去逛一逛市場。戴高樂和其他的先生跟我到花園聊天。”接著,丘吉爾用能夠讓人聽清的聲音說了幾句英語:

“我法語說得不錯吧,是不是?既然戴高樂英語說得非常好,他肯定能夠理解我的法語。”

眾人聽了都大笑起來,連平時非常敏感的戴高樂也完全失去了戒備,以友好、理解的態度來聽取丘吉爾用結結巴巴的法語發表評論。

丘吉爾的幽默開場白令氛圍變得緩和了許多。

丘吉爾以誰都想不到的法語來致詞,起到了出人意料的情緒轉換的效果。戴高樂與隨員們入座的時候都在想著丘吉爾對那件兩國共同關心的事的提問,沒有想到丘吉爾卻說自己和戴高樂的語言表達問題。

丘吉爾對蹩腳的法語的自嘲,可以使戴高樂和隨員們感到一種親切的謙恭。熟練地掌握幽默的技巧,并且運用自如,那么,你就能給對方留下十分難忘的印象,營造和諧的氛圍。這樣一來,溝通對于你來講,就不再是很難應付的難題了。這時,你應明白,能使人笑,能使對方高興,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感情戰術。在不知不覺中,感情的籌碼就會發生變化,形勢已經對你有利了。

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問前蘇聯。有一次在前蘇聯機場,飛機正準備起飛,一個引擎卻突然失靈。當時送行的蘇共中央總書記勃列日涅夫十分著急、惱火,在外國政界要人面前出現這種事是很丟面子的。他指著一旁站立的民航局長問尼克松總統:“我應該怎么處分他?”這等于是給尼克松出了一道難題,如果尼克松答得不巧妙,蘇聯人也可以借機讓尼克松出點丑。“提升他,”尼克松很輕松地說,“因為在地面上發生故障總比在空中發生故障好。”尼克松的話一出,大家都笑了。

說笑能很好地緩解尷尬氣氛,甚至在笑聲中,這種難堪場面會瞬間消失,以至人們很快忘卻。在重大的政治場合,不一定非要把氣氛搞的嚴肅才可以顯示出威嚴。幽默的機智,既能夠舒緩政治場合的嚴肅氣氛,還能夠展現一個人的素養。梁實秋說過:“沒有機智的人,不可能表現出自己高度的幽默。”一個能在重要的交談場合都能夠將風趣收放自如的人,他的機智才能讓人佩服。

給人“臺階”,為他人留面子

幽默是處事的得力助手,是贏得他人好感的保鮮膜。一句幽默的語言能使雙方在笑聲中相互諒解和愉悅。一句假裝糊涂的幽默,會在達到目的的同時,又顯得風趣無比。說話討人喜歡的人往往會巧妙地運用幽默語言作為“臺階”,助人走下一個臺階。

1953年,周恩來總理率中國政府代表團慰問駐旅大的蘇聯官員。在我方舉行的招待宴會上,一名前蘇軍中尉在翻譯總理的講話時,譯錯了一個地方,我方代表團的一位同志當場做了糾正。這使總理感到很意外,也使在場的前蘇聯駐軍司令大為惱火,因為部下在這種場合失誤使司令有些丟面子。他馬上走過去,要撕下中尉的肩章和領章,宴會廳里的氣氛頓時非常緊張。這時,周總理及時地為對方提供了一個“臺階”,他溫和地說:“兩國語言要做到恰到好處地翻譯是很不容易的,也可能是我講得不夠完善。”并慢慢重述了被譯錯了的那段話,讓翻譯仔細聽清,并準確地翻譯出來,從而緩解了緊張的氣氛。總理講完話在同前蘇軍將領、英雄模范干杯時,還特意地同那位翻譯單獨干杯。前蘇聯軍司令和其他將領看到這一景象,在干杯時眼里都含著熱淚,那位翻譯也被感動得舉著酒杯久久不放。

在比較隆重的場合,當小小的口誤出現的時候,不應該抱著自責的心態去表現自己的失職,這時候裝作什么都沒有發生,想辦法用自己的詼諧去補救,才是明智之舉。挨批評的滋味大家都嘗過,都知道不好受,尤其是狗血噴頭,一點情面都不講的批評之聲。既然如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批評的時候給別人備個臺階,也給自己留點余地總是好的。

另外,在反駁別人的時候也應該為他人留足面子。在社交中,誰都可能不小心弄出點小失誤,比如念了錯別字,講了外行話,記錯了對方的姓名職務,禮節有些失當,等等。懂得說話的人如發現對方出現這類情況時,只要是無關大局,就不會對此大加張揚,故意搞得人人皆知,使本來已被忽視了的小過失,一下變得顯眼起來。更不會抱著譏諷的態度,以為“這回可抓住笑柄啦”,來個小題大做,拿人家的失誤在眾人面前取樂。因為這樣不僅會使對方難堪,傷害其自尊心,惹其反感或報復,而且也不利于自己的社交形象,容易使別人在今后的交往中敬而遠之,產生戒心。特別是在外交往來中,沒有給對方留有余地,讓對方下不了臺,有損來賓的面子。

為了保住別人的面子,下面幾點是必須考慮的:

1.如果別人的幫助正是急之所需,可坦然接受;如果實非自己所需,應善加說明,并致謝意,不要讓人的一片好心、熱心反被弄得沒趣。

2.如果別人的求助正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應積極幫助。如果實非自己所能,應力陳原委,請求諒解。

3.如果對方冒犯,能寬容的便無需反應過激,不能忍受的可指出其錯誤所在,只求使其知錯,不要令人難堪。

4.如果對方是好意的提示,應誠摯致謝,不要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而巧言強詞地辯解,甚至把別人的善意和誠意扭曲。

一個人在生活中若懂得留人以臉面,其人際關系自然會比較融洽。

言語失誤,幽默改口成救星

說話是沒有草稿的,雖然有的人在說有些話之前要先梳理一下,但總比不上拿著稿子念,因此言語上的失誤就在所難免。碰到言語失誤怎么辦呢?很多人不知所措,這樣就容易出現使大家都感覺非常尷尬的沉默。其實,善于說話的人知道話已出口,賴是賴不掉的,為了讓聽者對自己更有好感,會馬上調動自己所有的才學來補救。

在三國的時候,司馬昭和“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又一次同時上朝,忽然有侍者前來報告:“有人殺死了自己的母親!”阮籍向來放蕩不羈,這時信口說道:“殺父親也就罷了,怎么能殺死母親呢?”此言一出,滿朝文武大嘩,認為他抵牾孝道。阮籍也意識到自己措辭不當,說不定會招來殺身之禍呢。

阮籍就是阮籍,他腦袋一轉,連忙解釋道:“我的意思是,禽獸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殺父就如同禽獸一樣,殺母呢?就連禽獸也不如了。”一席話說得面面俱到,眾人無可辯駁,阮籍自己也免遭了殺身之禍。

阮籍巧妙地引用了一個比喻,在眾人面前不知不覺更換了題旨,平息了眾怒。

“人有失足,馬有亂蹄”,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我們經常遇到類似的說錯話的時候。即使如戰國時候的辯才張儀,也有陷入詞不達意的尷尬的記載。雖然言語失誤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后果相同:貽笑大方,或者引起糾紛。而如果能及時補救,結果可能就是另一個樣子。當然,這需要說話者冷靜、機智,隨機應變。美國前總統里根一次訪問巴西的時候,由于旅途勞累,在歡迎宴會上居然鬧出了這樣的笑話:“女士們,先生們!今天,我為能訪問玻利維亞和面對她的人民而感到高興。”頓時場內一片寂然,眾人面面相覷,不明就里。有人低聲提醒總統說溜了嘴,里根忙改口道:“很抱歉,我們是不久前訪問過玻利維亞。”盡管當時他并未去過玻利維亞,但聽眾還沒有反應過來,他的口誤就已經淹沒在他接下來滔滔不絕的大論中了。

及時改口,是補救言語失誤的妙法。只要及時發現錯誤,及時想出相關對策,就能掩飾言語失誤,避免出丑或者讓別人不高興。

勇于承認錯誤的人永遠都是受歡迎的,以真誠檢討來贏得寬容,比遮遮掩掩、文過飾非要高明得多。當你不小心說錯話了,不妨公開承認并及時補救,相信大家都會理解并贊賞你的機智的。

當然,補救言語上的失誤不能拘泥于一種形式,應該視場合不同采取不同手段,靈活運用,才能百戰百勝。

幽默的口才可以為說出的口誤進行“包裝”,字里行間彰顯著善意公正的立場,使人們聽之口服心服。生活中需要幽默,工作中需要幽默,外交中更需要幽默。懂得幽默,善用幽默,是開展和諧外交工作的有效方法。外交工作不能靠硬邦邦,講硬話多了,一些人們就接受不了,容易產生對立情緒。因此,學會幽默就是提高思想工作本領之一。外交活動的幽默交談,可以互相啟發,陶冶情操,推動精神文明世界的不斷提升。

幽默外交,風趣中盡顯豪邁

陳毅元帥不僅是我軍歷史上一位杰出的軍事家,也是一位叱咤風云的外交國務活動家。1966年9月24日,兼任外長的陳毅副總理根據毛澤東同志的外交思想,在人民大會堂成功地舉行了一次震驚世界的中外記者招待會。

越南通訊社記者問陳毅對當時正在逐步升級的美越戰爭有何評價時,陳毅即席回答說:“越南人民已經作了最好的回答、最好的評論。”當日本記者問到中國發展核武器的情況,并且具體詢問何時爆炸第3顆原子彈時,陳毅風趣地回答說:“中國爆炸了兩顆原子彈,我知道,你也知道。第3顆原子彈可能也要爆炸,何時爆炸,請你等著看公報好了。”接著,陳毅闡述了我國在核武器問題上的有關政策:“中國并不是根據有沒有原子彈,來決定外交政策,……我們重申,大小國家一起來共同協議,銷毀原子彈,禁止使用、制造、儲存、試驗核武器。中國制造原子彈是為了消滅原子彈,是為了自衛。中國保證任何時候不首先使用原子。”

這無疑是我們黨和國家在核武器問題上的一篇政策聲明。

英國《泰晤士報》記者提問說,中國是否準備同任何發展中國家分享核子知識?陳毅發揮了毛澤東的一個觀點:“中國希望亞非國家自己能制造原子彈,多有幾個國家擁有原子彈更好。”這次記者招待會的高潮,是陳毅針對當時的國際斗爭,即席發揮了一段話,以豪邁的氣勢回答了國際反動派的挑戰,并引用了一段名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到了,一切都報!”

陳毅針對赫魯曉夫所謂中國自己不解放香港和澳門,而讓亞洲人、非洲人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讓他們為中國火中取栗的謬論,義正詞嚴地宣告:“這是惡意的挑撥。赫魯曉夫想指揮中國的政策。我們回答說,中國的政策要由中國決定,不能由赫魯曉夫修正主義者決定。”接著,陳毅激昂地說:“如果美帝國主義決心要把侵略戰爭強加于我們,那就歡迎他們早點來,歡迎他們明天就來,讓印度反動派、美帝國主義、日本軍國主義者也跟他們一起來吧。讓現代修正主義者也在北面配合他們吧,最后我們還是勝利的。偉大的蘇聯人民和蘇聯共產黨不會準許他們的領導作出這樣的罪惡的決定。我們等美帝國主義打進來,已經等了16年。我的頭發都等白了!或許我沒有這種榮幸能看到美帝國主義打進中國,我的兒子會看到,他們也會堅決打下去!”話音剛落,全場報以熱烈的掌聲。

陳毅的這一宣告,是根據毛澤東當時的外交思想,把事態放在最壞的估計上,簡而言之,四面八方的反動派都來進攻中國,中國人民也有志氣和膽量來對付。

陳毅副總理兼外長的答記者問,迅速傳遍了世界,引起各方面的重視、研究和高度評價,成為許多國外報刊的頭條新聞。

陳毅在外交上面,遵循堅決捍衛國家尊嚴與利益的原則,對外來的質疑給予了有利的回復。在他的回復中,盡管說出的是義正詞嚴,卻不時向外國記者們呈現出自己風趣的氣度與堅定的信念。尤其是在他回答關于原子彈爆炸的問題上,一句“第3顆原子彈可能也要爆炸,何時爆炸,請你等著看公報好了”巧妙地將記者的問題回答到無懈可擊。

陳毅,通過自己的智慧與果敢,靈活應對了各種尖銳問題的“鋒芒”,幽默的言辭中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外交官的睿智與明達。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闸北区| 左云县| 华池县| 子长县| 保康县| 蚌埠市| 德钦县| 嘉兴市| 始兴县| 浦东新区| 贵阳市| 子长县| 民勤县| 舒城县| 遂溪县| 改则县| 定远县| 惠来县| 潼关县| 咸宁市| 方城县| 舟山市| 包头市| 邵武市| 武强县| 西峡县| 绍兴县| 黑河市| 南宫市| 舟曲县| 分宜县| 喜德县| 泸西县| 竹溪县| 阿拉尔市| 乐平市| 镶黄旗| 陆河县| 敦化市| 镇雄县| 朝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