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為“使命”而主動工作
- 老板不告訴你的50件事兒:做自動自發型員工
- 華培
- 3813字
- 2016-02-26 10:52:46
使命感是什么?使命感是人的靈魂更是職業精神的靈魂。簡單來說,“使命感”就是明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明確知道這樣做的意義是什么,擁有“使命感”的人會把自己同一個偉大的事業聯系在一起,并在工作中釋放全部的激情。
自覺培養崗位使命感:工作是一種“心靈契約”
契約是兩個人及兩人以上相互間在法律上具有約束力的協議。其實,員工和企業之間就是一種契約關系。即員工為企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企業的發展滿足員工的發展需要。企業的發展和員工的成長之間這種互惠互利的關系,雖然沒有通過一紙契約載明,但是他們都虔誠地互相遵守著各自的“心靈契約”。
從你加入一家企業的第一天起,你就和企業簽下了這個約定。之后,你就應該對公司交付的任務認真地執行。立足崗位,培養崗位使命感,遵循工作的心靈契約,即便是在平凡的崗位上,也能作出不平凡的業績。被行人稱為“北京最帥的交警”孟昆玉就是一個把工作任務當成使命,在崗位上成就卓越的典型代表。
【走進職場】
孟昆玉——北京市交管局宣武交通支隊廣安門大隊交警。無論是隊里的領導、同事還是和平門崗周圍的居民司機,沒有不夸他的。不是因為他長得帥,而是因為他的勤奮和敬業、真誠和奉獻,深深地打動了每一個人。
北京市的出租車司機都說小孟很用心。原來,小孟為了更有效地教育司機們不違章停車,自己制作了轄區內停車位的示意圖發給司機們,大大減少了出租車違章停車率。
在執勤時,由于問路的人太多,有時候不免耽誤自己的交通疏導工作。于是,小孟和同事制作了4塊公交線路指路牌,分別立在路口的四個方向,大大方便了群眾。通過各種巧法子,孟昆玉讓和平門路口的通行能力提高了近15%。
孟昆玉負責的地段交通擁堵現象比較明顯,如果耽誤了病人送醫院,后果不堪想象。想到這,孟昆玉開始琢磨開辟生命綠色通道。在孟昆玉的建議下,通往兒童醫院、阜外醫院、人民醫院、積水潭醫院的生命綠色通道保障組建立。至今,保障組已承擔帶道任務50余次。
在執勤過程中,他經??吹揭恍┤嗽诼飞贤蝗话l病,于是孟昆玉總是隨身攜帶著速效救心丸,及時緩解了5名心臟病患者的痛苦,贏得了寶貴的搶救時間。
在祖國60周年的閱兵式上,作為首都交警的代表登上彩車接受檢閱的時候,他依然沒有耽誤自己的工作。在參加活動前的12個小時,孟昆玉還要上崗執勤。之后他提前試衣服,第一個趕到集合點,把一切做到最好。
孟昆玉是一個在平凡的崗位上,用使命感見證優秀與卓越的普通的交通民警。
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分工,無論是哪一個行業都有施展才華和加薪晉職的機會,關鍵在于你是不是把你的工作當成使命,將工作做到最好。當你選擇了一份工作時,你也在選擇一種生活方式:你可以選擇馬虎地把活干完,讓別人在背后指責你;也可以選擇把工作做得漂漂亮亮,用行動贏得別人的尊重。真正優秀的人,不管從事什么工作,都把貢獻和付出當成唯一的目標。他們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盡可能作出最好成績的努力上,人才會在崗位上作出巨大的貢獻,一步步走向卓越,成為其他員工學習和模仿的對象。
【自動自發行動法則】
事實上,要成功,要作出驕人的成績,要成就事業,創造財富,就必須熱愛崗位,把工作當成使命,盡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好。
那么,我們在工作中,應該怎樣培養自己的使命感呢?
1.樹立正確的工作觀,領悟工作的真諦。
工作并不僅僅是我們養家糊口的手段,也是一個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實際上,我們每個人的能力與價值都需要通過工作才能體現出來,在工作中獲得完善和提高。哪怕你是曠世奇才,沒有了工作的平臺,你的才能也只能儲存在體內而不能發光。工作可以使我們釋放能量,讓我們體驗到實現自身價值的滿足感。所以說,工作就是一個人實現自我價值的舞臺。
2.正確看待薪水,工作中成長比薪水更重要。我們不應該過分考慮薪水的多少,而應該注意工作本身帶給你們的報酬。譬如發展自己的技能,增加自己的社會經驗,拓展自己的人脈網絡……與薪水相比,這些會讓你受益終生。
把職業當事業,帶著事業心去工作
職業與事業的一個根本區別就是:把工作當成職業,主要是為了薪水;而把工作當成事業是在工作中投入全部的心力,以實現自身的最大價值。
優秀的員工之所以比一般的員工擁有更持久的工作動力和工作熱情,也比一般的員工更容易走向成功,其關鍵就在于他們對工作有著更深層次的認識。他們在工作中始終保持著一顆事業心,把工作當成事業來經營。
如果你覺得自己還不夠優秀或者你想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你一定要帶著事業心去工作。如果你還不知道怎樣修煉事業心,那么高賢鋒博士的“崗位股份制公司”的理論或許可以給你一些啟示。
【走進職場】
高賢峰博士在2007年提出了一個“崗位股份制公司”的理論。這個理論是這樣的:首先,我們假設每一個工作崗位都是一個股份制公司,這個股份制公司有兩個股東,一個是老板,一個是員工。老板向崗位股份制公司投入的是貨幣資本,表現為資金、廠房、設備、土地等,要求回報的是利潤;而員工向崗位股份制公司投入的是人力資本,表現為知識、經驗、技能等,要求回報的首先是知識、經驗、技能,如下圖所示。
崗位股份制公司示意圖
“崗位股份制公司”理論可以發散出其他幾點內容點,在這里,我們只強調對我們幫助最大的兩點。
第一點,打工者心理定位:緊盯工資報酬就是打工者定位。把自己定位為打工者,必然產生“我為別人做事,別人給我工資”的心理?!氨M量少做事,想法多掙錢”就成為自然的“打工者邏輯”,“遇到難事躲著走,能少干就少干”就成為打工者的工作表現。
第二點,“對自己負責”定位:把崗位當成自己的公司,“見工作就干,不管分內還是分外”,“有困難就上,不管報酬高還是低”。多干一份工作,就多積累一次經驗,就等于多分紅一次;克服一個困難工作,就等于爭取了一次技能提升的機會,又爭取到一次分紅的機會。最終,知識、經驗、技能大大提升,報酬的提升就有了根本的保證。
凡是擁有事業心的員工無不是把崗位當成自己的公司,把自己在工作中的付出當做是一種收獲能力與成長的投資。許多成功人士所擁有的非凡的創造能力、合理的決策能力還是敏銳的洞察力,也都是在長期的工作中學習和積累到的。
【自動自發行動法則】
什么樣的心態將決定你過什么樣的生活。有些人每當老板不在時,就只顧著干完自己手頭的事,然后坐在一旁休息,毫不浪費一絲一毫的力氣,相信你沒有見過這樣的人會取得事業上的成功。
相反,有的人即使老板不在,也會自動自發地去工作。他們想辦法團結周圍的人,與大家一起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他們關心企業的成長,考慮企業的明天,把企業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做;他們知道什么是自己應該去做的、什么是自己不應該去做的,像老板一樣去思考,像老板一樣去工作。如此一來,不管他們從事什么樣的工作,都會比那些只以打工者心態工作的人更容易走向成功。
工作中更能“實現自我”
在職場上,我們可能沒有仔細考慮過為什么要工作,大多數人會認為是為了生存為了薪水。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比爾·蓋茨為什么還要工作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幾個例子。
【走進職場】
比爾·蓋茨的財產凈值大約是466億美元。如果他和他太太每年用掉一億美元也要466年才能用完這些錢——這還沒有計算這筆巨款帶來的巨大利息。那他為什么還要每天工作?
著名的大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辛得勒名單》的導演)的財產凈值估計為10億美元,不像比爾·蓋茨那么多,不過也足以讓他在余生享受優裕的生活了,但他為什么還要不停地拍片呢?
美國Viacom公司董事長薩默·萊德斯通在63歲時開始著手建立一個很龐大的娛樂商業帝國。63歲,在多數人看來是盡享天年的時候,他卻在此時做了很重大的決定,讓自己重新回到工作中去,而且,他總是一切圍繞Viacom轉,工作日和休息日、個人生活與公司之間沒有任何的界限,有時甚至一天工作24小時。你想他哪來的這么大的工作熱情呢?
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那些擁有了巨額“薪水”的人們,不但每天工作,而且工作相當賣力。有的員工一定詫異,覺得有那么多的錢為何還要那么賣命,因為在他們看來“巨額”的工作是為錢的。那么,他們為何還要這么做,真的是為錢嗎?
還是看看薩默·萊德斯通自己對此的看法:“實際上,錢從來不是我工作的動力。我的動力是對于我所做的事的熱愛,我喜歡娛樂業,喜歡我的公司。我有一種愿望,要實現生活中最高的價值,盡可能地實現?!?
【自動自發行動法則】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的自我實現是最高標準,也是人最大的動力和畢生的追求!
一些心理學家發現,金錢在達到某種程度之后就不再誘人了。員工對自己的工作、人生的追求不僅僅只有滿足生存需要,還有更高層次的需求,有更高層次的驅使。其中,實現自我的需要層次最高,動力最強。
只有在追求“自我實現”的時候,人才會迸發出持久強大的熱情,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最大限度地服務于公司。這種熱情不只是外在的表現,它發自內心,來自員工對自己工作的真心喜歡。即使你還沒有達到自我實現的境界,你也不要放棄自己——認為自己工作就是為了賺錢。
我們不該有這樣的想法:“既然老板給的少,我就少干,沒必要費心地去完成每一個任務?!被蛘甙参孔约海骸八懔耍壹疾蝗缛?,能拿到這些薪水也知足了?!倍鴳摾斡洠疱X只不過是許多種報酬中的一種,你所追求的是自我提高,所以要保持積極的工作態度。消極的思想會讓你看不到自己的潛力,會讓你失去前進的動力和信心,會讓你放棄很多寶貴的機會,使你與成功失之交臂,也永遠無法達到自我實現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