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80歲年齡,40歲身心——鶴發童顏的秘密(1)
- 養得好,活到100不顯老:一生的抗衰老革命
- 趙鐵鎖
- 3932字
- 2016-02-29 16:00:02
有的老人雖然年紀大了,頭發雪白,面龐卻像孩子一樣紅潤,我們常用“鶴發童顏”來形容他們,《辭源》注曰“發白如鶴羽,面容紅潤如兒童”,這是對于老年人健康矍鑠狀態的稱贊。如何在年老之后保持身體健康、氣色好,秘密藏在下面的內容里。
為什么有的人顯老,有的人顯年輕
常聽到身邊的朋友說,擔心自己將來活得太長,如果拖著老態龍鐘的身體過幾十年,想想都覺得可怕。這種想法建立的基礎是,五六十歲時身體就已經呈現出衰老特征,如果拖著頻出狀況的身體活幾十年,的確長壽也會變成一種災難。
但實際上,仔細觀察周圍的朋友,我們可能會發現雖然兩個人年齡相同,但衰老的程度并不相同:有的人“顯老”,有的人卻看起來很年輕。這是為什么?
經常有工作上日夜顛倒的朋友來找我討要調理方法。其中有一個35歲的朋友在KTV里當經理,雖然年紀不大,但身上全是老年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壓等。連續七八年從事這種黑白顛倒的工作,對于他的健康而言已經是一種極限。還有一次講座時遇見的女性,她在工廠里持續了近十年的夜班生活,身體也出現許多狀況,剛三十出頭月經就停了。這兩位身體老化速度比一般人快得多,原因就在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青春長駐是大多數人的夢想,然而很多還是與健康失之交臂,與青春擦肩而過,更有英年早逝的情況出現,令人扼腕嘆息。在物質文明大大進步的今天,為什么人們衰老的速度卻越來越快了?
歸納起來,原因有三:
第一,無知無為。即不明白衰老的原因,行為上也未能有節制地生活,所以就老得快了。
第二,有知難為。許多中青年人,有抗衰老的知識,也想過健康的生活,但是因為生活、工作壓力大等原因,無奈選擇透支健康,也加快了衰老步伐。
第三,有知不為。這是最主要的一種原因——知道保健知識,但實踐中并不做或做不到。
人性中有個“問道、悟道、行道”的理念,認為在100個問道者里,能夠悟道的大概有50人,能夠行道的人卻不到10個。以戒煙為例,據相關調查,在100個吸煙者中,有95人知曉吸煙對身體的危害,但僅有50人愿意為此戒煙,最后真正堅持戒煙的卻不足4人。
有的人年輕時生活作息不當,到了中年,身體出現很多狀況,于是開始改善生活作息和脾氣性格。最后不但延緩了衰老,還出現了“回春”的現象。因此,希望顯老還是顯年輕,最重要的是自己的選擇,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老化速度。
向動物們學習順應自然的抗衰方
動物們可謂天生的養生專家,科學研究證明它們的實際壽命通常比它們的“天年”更為長久。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它們懂得順應自然。大家看在動物的世界里,到了冬天,有的動物會進行冬眠,有的動物則會換上一身厚厚的皮毛幫助過冬;等到了春暖花開的時候,動物們就開始外出覓食;夏季是所有動物最活躍的季節;秋季,它們都忙著儲存食物。“順應自然”可謂養生的最高境界,也是我們延緩衰老的重要原則。其實,古人也推崇向動物學習養生,比如養生功中的五禽戲、八段錦等就是在模仿動物的基礎上創立的,而現代人忘記了這一點。
曾有個老朋友,讓我幫著看看他除了吃冬蟲夏草、人參之類的補品,還需要補點什么。看著他們家的諸多補品,我趕緊跟他解釋,補品不是一年四季都可以補的,關鍵要看身體是否需要。養生切忌盲目借助外力,而應該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黃帝內經》中就說:“人與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要依自然條件而生存,養生也要順應自然才能真正達到抗衰老的效用。
現代人的生活水平較以往提高了不少,但是很多人整日追求名利,為家庭、工作、社會等諸多瑣碎之事奔忙,嚴重影響著人的心神,神不能聚,健康也消散了。為了調理身體,不少人認為人參、冬蟲夏草類的補品可以隨便吃點。實際上,這是有違自然之道的。就像農民種莊稼一樣,如果地里干旱了,就需要澆澆水。如果還沒澆水就先施肥,不但解決不了干旱,還會令莊稼因為干枯而死亡。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不明白自己的身體需要什么就亂吃補品,也很可能與養生要義背道而馳。
順應自然是一個很廣的命題,不僅吃補品需要遵循身體的需要,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是如此。比如,每天太陽升起來的時候,自己也要起床;太陽落山后,自己也要去休息。如果夜里不眠、早晨不起,就屬于逆天而為,衰老就會提前,疾病也會緊隨其后。如果晚上少一點兒應酬,多一點兒休息,心神慢慢地安寧了,身體自然與天地同步,真正的養生也就開始了。
【抗衰小秘方】
四季保健是“順應自然”養生的重要方面,下面我簡單向大家介紹四季的抗衰竅門。春天的天氣忽冷忽熱,很容易致人感冒,這時候可以服用蔥姜糯米粥來調理。先把50克的糯米熬成粥,然后放進7根蔥白和7片生姜熬煮5分鐘,起鍋前加入50毫升的米醋攪拌均勻即可,連續喝3次;夏季容易出現暑熱,表現為心煩口渴、頭漲胸悶,甚至咽喉疼痛,這時可用新鮮的西瓜汁來緩解;秋天燥氣較重,宜多食潤肺的食物,比如梨或者百合之類;冬季最重要的是御寒,后背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循行路線,冬日可多曬曬后背,或用后背撞墻的方式振奮體內陽氣。
綠水青山就是不花錢的返老還童丹
提到“青春永駐”這一話題,很多人可能會想到去做美容手術、吃藥或者吃保健食品等方式。其實,那些能讓我們舒服的活動對抗衰老也是很有益的。
有一位老人,由于相伴幾十年的老伴去世,心情降到谷底,此后的一段時間,他不但容貌衰老得非常快,健康狀況也一日不如一日。不過,奇怪的是在他“失蹤”半年后,街坊們發現他居然又“年輕”回去了。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兒子見他整日在家睹物思情,怕影響到身體健康,便陪著他出去旅游。看著外面熱鬧的人群和大自然的青山綠水,這位老人幾乎忘記了悲傷,始終沉浸在旅游帶給自己的樂趣中。后來,他又跟朋友去了很多年輕時想去的地方,于是逐漸走出了低谷。
其實,享受自然不一定非要走多遠,只是出門轉一轉就是很好的養生功課。我有一個朋友,他的體質很差,隔三差五身體就會出現一些問題。年輕的時候,他可以說是別人嘴里典型的“憤青”。現在年紀大了,脾氣一點也不收斂,還是一個“老憤青”。多年交往以來,我判斷他是容易氣郁的類型,不適合總是待在屋子里,應該時常出去走動一下。聽了我的建議,朋友點頭稱是,他說自己在屋里有時候很難靜下心來,但在小區里走走看看,心情就會好很多很快輕松起來,也能安心地看書、寫作。從朋友的話中,我就可以斷定,對于他而言,外出走走尤其是在青山綠水間行走一番,便是他抗衰老的最好辦法。
不過,在外出旅游的時候,老人最好有家人或者親朋好友陪伴,注意適當休息,以免疲勞過度。旅游以一身輕松為宜,睡前最好用熱水泡腳,以緩解白天的疲勞感,還能幫助更快入睡。老人的腸胃吸收功能相對較弱,因此旅途中的飯菜應以清淡為主,不吃未經煮熟的海產野味,多吃水果蔬菜,以防便秘;多喝水,還應喝些含鹽的飲料,以補充水分、鹽分的流失。飲食有度,調節有方,旅游才能更開心!
旅游的時候,老人需要他人的陪伴,花費的時間較多。一年旅游幾次還可以負責,但作為日常保健方式顯然不太實際。為此,可以用戶外漫步的方式來代替,每天抽出一定時間去附近的公園逛一逛,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抗衰老功效。如果覺得無聊,那么可以選一兩種類似太極拳的柔和運動。這樣,每天早晨或傍晚,一邊在空氣清新的公園里打拳,一邊同練拳的人聊聊天,同樣能夠讓心情變得輕松愉悅。人們常說“笑笑十年少”,心情好了,衰老的腳步也會放慢。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建議大家出去旅游,但這并不一定適合所有的人。人與人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讓人覺得舒服的方法也不盡相同,抗衰老的方法不是“萬金油”,要追求適合自己的才行。
長壽老人沒有一個是懶漢
2011年夏天,一位老朋友來訪,他也喜歡研究養生之道。閑聊的時候,他說起了一件稀奇事。他的父母之前一直在鄉下生活,后來他手里寬裕了,就想把父母接到城里享享清福。可沒想到,在城里只住了兩年,老父母身體上就出現諸多不適,為此還住過幾次醫院。出院后,兩位老人說什么也不在城里住了,無奈之下他只好把父母送回鄉下。奇怪的是,二老居然就這樣慢慢恢復了健康,農忙時還會去田里干活兒。
這其實一點也不奇怪,因為“長壽老人沒有一個是懶漢”,這也是我在新疆喀什地區走訪百歲老人時最大的感觸。在走訪中,我發現這些長壽老人并沒有因為自己年紀大了,就安安心心地“養老”,反倒喜歡忙這忙那,總是閑不下來。他們中的很多人并不知道“生命在于運動”這句話,但都不約而同地領悟了運動養生的精髓。
朋友的父母在鄉下時,經常出去串門,或者在田間種些小菜,活動機會較多。但是來到城里后,他們在家無憂無慮,很少出門,真正是“頤養天年”。這樣經常閑著不動,肢體不能配合著心臟行血,不但增加了心臟的工作量,還因為氣血運行不暢引發了其他問題。這就好比是一個勵精圖治的國王碰到慵散的臣民,肢體、氣血運行都不聽使喚,心臟就開始躁動不安,各種問題也就出現了。這種問題的解決辦法其實很容易,那就是適當動一動。
人的年齡大了,動作緩慢而不靈活。這種變化對老年人會有一種心理上的影響,讓老年人心理上也感到自己“老”了,因而適應外界環境的信心也會削弱,因而加速了人體衰老。而適當的鍛煉,可以使老年人保持手腳靈活,動作準確,令老年人感到生命力旺盛、體力充足,保持“我還不老”的精神狀態,這對于抗衰老和增進身體健康是極為有益的。
不僅是老年人需要適當動一動,現在的年輕人和中年人更要多運動。青壯年可以說是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但他們現今的健康狀況實在令人擔憂。很多人在上班的時候長時間坐在辦公桌前,出門的時候坐車,回到家常常又是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等,“坐”是他們一天中保持時間最長的狀態。由于缺乏運動,身體的氣血容易瘀滯,很多病就這么坐了出來,衰老也會不期而至。一天到晚總是坐著的人,在看電視或者玩電腦的時候,最好能站著,利用這點閑暇,讓全身的氣血動起來,達到延緩衰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