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偉大的勵志書(3)
- 羊皮卷
- 戴爾·卡耐基 拿破侖·西爾
- 4858字
- 2016-03-15 15:20:00
教你如何克服拖延
拖延是一種壞習慣,也是一種缺點。在人生或事業中,要想走在別人的前面,就不要等待“境況會發生好轉”或“事物會自我糾正”,而讓自己生活在模糊的未來之中。要確信,這樣的事情決不會發生。事物總是趨于維持現狀的。把希望、幻想寄于未來,卻又生活在情感的“拖延計劃”之中,最終只能是枉費心機。如果你現在覺得拖延是成功疏遠你的原因,那么,捫心自問,你是否經常這樣告誡自己。
你承認你正在用這些想法阻止你采取行動嗎?你認識到“希望”、“但愿”這樣的字眼已構成你行動的障礙嗎?守株待兔不會使你的處境發生改變。事實上,你的惰性甚至會使你的思想癱瘓,無法做出重大的決定。
你必須時刻告訴自己:“拖延已成為我實現目標的最大阻力。”行動起來。除非你促使事物發生變化,否則,一切會依然如故。
行動需要努力和冒險,而且還可能會遭到失敗。但是,如果不去做的話,你當然可以避免危險和失敗,但這樣做又能達到怎樣的目的呢?在你避免可能遭到失敗的同時,你也失去了取得成功的機會。
你是“愛拖延”的人嗎?不妨考慮下畫的問題,看看你拖延的程度如何?
(1)當你對工作感到厭倦或對住房不滿時,你總是依賴朋友幫忙嗎?
(2)你總拒絕去做富于挑戰的事嗎?如節食、戒煙或是參加學習。
(3)你總是拖延去做使人不耐煩的事嗎?如打掃衛生、修車、洗衣服或寫信。
(4)你常常許諾進行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如度假或觀光旅行,而從未履行過這些諾言嗎?
(5)當你面臨艱巨的任務,或是要你當眾表現你或你的技能時,你確實感到“怯場”嗎?
認真審視這些問題,你會發現使你產生惰性的根源——拖延,而拖延則是因為害怕冒險。在生活中,拖延的缺點幾乎糾纏著我們每一個人,只有肯花相當大的功夫,才能擺脫它的束縛。
但是,擺脫拖延也并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困難。你所要做的一切,就是要明確:不能等待明天或是明年,而是從現在做起。關上你正在看的電視,立即著手去寫這學期的論文;擱下正在閱讀的娛樂刊物,馬上就撥你早就想打的電話;放下接近嘴邊的那塊蛋糕,現在就開始實施你的節食計劃,不要再猶豫了。對于那些拖延成性的人,必須下工夫養成“從現在做起”的習慣。
許多人從來就沒有意識到他們日常生活中拖延的缺點。所以,一旦要對長期目標進行規劃時,他們便感到手足無措,甚至感情麻木。
有時,我們拖延是因為我們在生活中隨波逐流。惰性常常使我們的生活成為漫無目標、一無所獲的惡性循環。每當我們的抱負和夢想埋沒于盼望、期待的灰燼之中時,我們便會失去對自己命運的控制。我們常常抱怨他人的妨礙或“無法左右的環境”使我們忙得焦頭爛額,并以這種借口來使自己的拖延合情合理。殊不知,到了這種程度,我們對人對物的感情再也不屬于我們自己了。
克服拖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計劃,將一時難以實現的目標分成可實現的幾個部分,把大目標分成小目標。把小目標再劃分成若干可以實現的段落。現在你所要做的就是采取實現小目標的第一步驟。
另外,克服拖延還必須“立即行動”。“立即行動”是成功者的格言,只有“立即行動”才能將人們從拖延的惡習中拯救出來。
教養是種財富
教養的財富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一次,颶風問和風,“你不想有我的力量嗎?你看,當我起駕的時候,他們在整個海岸都掛上臺風信號來向我致敬。我折斷一條船的桅桿就像你托起一根鵝毛那樣的容易。我的翅膀這么一掃,海邊就到處都是被粉碎了的船板。我能夠、而且常常舉起大西洋。病弱者最怕我,怕之入骨。所有的國家都在我的呼吸下縮畏著。難道你不想有我的威力么?”
和風沒有回答,只是在天空中輕輕起舞。這時,所有的河湖泊和海洋,所有的森林和田野,所有的走獸和飛鳥以及人類,都為它的來臨而高興。鮮花盛開,果子成熟,麥地金黃,白羊般的云彩輕輕浮動。鳥兒飛翔,風帆高舉,到處是健康、到處是愉快。綠葉、鮮花、果實和收成;溫暖、光明、歡樂和生活——這就是和風給那驕傲而可憐的颶風惟一的回答。
最偉大的成功勵志·導師奧里森·馬登指出:禮貌和教養是一種財富。在每一個家庭中,它們都像陽光一樣受到歡迎。為什么不歡迎呢?它們到處攜帶著光明和歡樂。它們絕不妒忌,對每一個人都給予美好的祝福。
失去一切,但是仍然留有勇氣、愉快、信心、自尊和品德的人,是真正高尚的人。這樣的人依然富有。
馬登的著作中有這樣一些例子:有一天,美國第三任總統杰斐遜先生和他的孫子一起騎馬外出。路上,有一個奴隸向他們脫帽鞠躬,總統也就提帽還禮。但他的孫子不理睬這黑人。杰斐遜厲聲說道:“湯姆生,你怎么能夠讓一個奴隸都比你文明得多呢?”
“好的教養往往給一個青年帶來好的命運。”布特勒先生是一個商人,有一回,他已經把商店鎖好回家了,在路上,碰到一個小女孩要買1美分的線。他走回去,重新開了門,給小女孩取線。這件小事不知怎么傳遍了全城,于是給他帶來了無數的顧客。他的教養給他帶來了財富。
有一個人在離開紐約多年之后,又回到了這個城市。有一件事情他感到非常奇怪:“我朋友的生意怎么一點進展都沒有?要說財力,他可是很雄厚的啊,而且業務上也很在行,要說機靈精明,那更是沒有人能比得上。”后來有人把答案告訴了他:“他性格太尖刻了,經常懷疑雇員欺騙他,對待顧客也非常不文明。所以,從來沒有人肯賣力為他干活。那些投資人也不肯再在他身上花錢,而是愿意對那些行為更文明的商家進行投資。”
馬登告誡人們:良好的教養是一個人真正的財富,你必須好好珍惜它,并學會有效運用它。
良好教養助你成功
教養本身就是一筆財富。文明的舉止足可以替代金錢的作用,有了它就像有了通行證一樣,可以暢通無阻。所有的大門都向他們敞開,他們即使身無分文,也隨時隨地會受到人們熱情周到的接待。他們不用付出太多就可以享有一切,他們在哪里都能讓人感到陽光一樣的溫暖,到處受到人們歡迎。因為他們帶來的是光明、是太陽、是歡樂。一切妒忌、一切卑劣的心思,遇到他們自然就會舉手投降,因為它們肯定也會受到他那種與人為善的態度的感染。蜜蜂怎么會去蟄一個渾身都是蜜的人呢?
這正像英國政治家柴斯菲爾德所說的:“一個人只要自身有教養,不管別人舉止怎么不適當,都不能傷他一根毫毛。他自然就給人一種凜然不可侵犯的尊嚴,也會受到所有人的尊重。”
有一個很有趣的古代傳說,說的是一個叫巴什爾的修道士,因為觸犯了教皇被逐出教會。他死后,一個天使專門負責在地獄等他,因為他受過處罰,只能在那里為他找一個合適的位置。可是,這個修道士性情溫和,他的語言很能夠打動別人,所以他無論到了哪里,都會有一大幫朋友。即使犯了錯誤的天使,認識他以后也會改過遷善;而那些完美無瑕的天使,也會慕名而來與他交往。他被發落到了地獄的底層,可是,他去了以后,那里又出現了同樣的情形。他天生的文明教養,他天性的和善,任何力量都無法抗拒他,地獄也因為他的到來變成了天堂。最后,那個負責接待他的天使只好向閻羅王稟告,實在找不到一個可以懲罰他的地方;什么都改變不了他,他還是那個神智清楚的巴什爾。閻羅王也沒有辦法,只好宣布取消對他的處分,讓他進了天堂,并封他做了圣徒。
許多取得成就的偉大都和巴什爾一樣,無論走到哪里,都會受到人們的歡迎和尊敬。
一個非常了解狄更斯的人說:“每次狄更斯一走進來,房間里會豁然一亮,大家都會感到心底里一股暖意。”
據說,歌德有一次來到一個小飯店時,用餐的人都放下了手里的叉子和小刀,爭相向他表示景仰之情。
美國政治家亨利·克萊舉止文雅、彬彬有禮,對這一點,所有見過他的人都印象深刻。有一次,賓夕法尼亞州有一個旅館老板,千方百計想讓他走下馬車,給他和他的妻子做一次演講。
美國著名牧師、政治活動家愛德華·埃弗雷特在歐洲求學五年,然后在哈佛獲得了教席。在哈佛期間,學生們簡直無比崇拜他。人人都能感覺到他的魔力所在,但誰也說不出是怎么回事。那種魔力簡直就像依附在他身上一樣,從來不會離開他。
這些人的成功,正是得益于他們自身良好的教養。由此可見,你若想獲得成功,就有必要在提高自身教養上下功夫。
有些人為了追求成功,全身心地撲在自己的事業上,不惜犧牲日常生活中很多普通的溫情與享受。這種偏執的做法也是非常不合紳士之道的,而且對成功來說往往是南轅北轍。即使有好心愿意資助他們的人,一看到他們這個樣子也會望而卻步。其結果就是:有的生意本來他們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做成,結果卻花落別家。這里面的道理很簡單,其他人實力上或許不如他,但在生意上卻是更好的合作伙伴。
一個人即使擁有誠實、勤勉這樣的品質,即使他在事業上雄心勃勃,工作起來勁十足,但是,如果行為舉止不合禮儀就會使他所有的努力毀于一旦。相反,一個舉止得體的人,可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卻往往容易獲得成功。不妨假設有這么兩個人,他們在其他一切方面都一樣,只是在待人處世方面不同:一個謙和友善、助人為樂,舉手投足無不具有紳士風范;然而另一個舉止粗魯輕慢,對人總是吹毛求疵,沒有一點合作精神。很顯然,前者的事業會蒸蒸日上,而后者只會江河日下。
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可以證明,具有良好的教養對生意的發達有多重要。巴黎有一家商店收“廉價商場”,店面很大,里面的員工數以千計,產品也應有盡有。這家商場有兩個非常引人注目的特點:一個是童叟無欺,無論誰來買,商品都是一個價,而且商品價格也很低;另一個特點是,他們非常注意待人接物,僅僅禮貌還不夠,員工必須想盡一切辦法讓顧客滿意。凡是其他商店能夠做到的,他們都要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這樣,他們就給每一個來過“廉價商場”的顧客都留下美好的印象。據說,有一次一個要飯的小女孩來到“廉價商場”買了一件不值幾個錢的小玩意。臨走的時候,這里的店員仍不忘記對他說一聲:“謝謝,親愛的,歡迎下次再來。”這樣的舉動無疑是一種活的廣告,為它贏來了更多的顧客,最終使它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零售商店之一。
熱忱造就奇跡
熱忱可以創造奇跡
美國政治家亨利·克萊曾經說過:“遇到重要的事情,我不知道別人會有什么反應,但我每次都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根本不會注意身外的世界。那一時刻,時間、環境、周圍的人,我都感覺不到他們的存在。”
一位著名的金融家也有一句名言:“一個銀行要想贏得巨大的成功,惟一的可能就是,它雇了一個做夢都想把銀行經營好的人作總裁。”原來是枯燥無味、毫無樂趣的職業,一旦投入了熱情,立刻會呈現出新的意義。
一個陷入愛河的年輕人,往往會有更敏銳的感覺,會在他所愛的人身上,看到其他人都看不到的種種優點;同樣,一個受熱忱支配的年輕人,他的感覺也會因之變得敏銳,可以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發現動人的美麗,這樣,即使再乏味的工作、再艱難的挑戰,都可以堅韌地承受下來。
狄更斯曾經說過,每次他構思小說情節時,幾乎都寢食不安,他的心完全被他的故事所縈繞、所占據,這種情形一直要持續到他把故事都寫在紙上才算結束。為了描寫一個場景,他曾經一個月閉門不出;最后再來到戶外時,他看起來形容憔悴,簡直像一個重病人一樣。筆下的那些人物讓狄更斯成天魂牽夢縈,茶飯不思。
有一個年齡只有12歲的小男孩鋼琴彈得非常熟練。一次,他問偉大的作曲家莫扎特:“先生,我想自己寫曲子,該怎么開始呢?”莫扎特說道:“哦,孩子,你還應該再等一等。”“可是,您作曲的時候比我現在的年齡還小啊?”小孩不甘心地繼續問。“是啊是啊,”莫扎特回答說,“可我從來不問這類問題。你一旦到了那種境界,自然而然就會寫出東西來的。”
英國政治家格萊斯頓曾經說過,最有意義的事情莫過于把一個孩子內心潛藏的熱忱激發出來。事實上,每一個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將來可以成就大器的潛質,不僅那些反應敏捷、聰明伶俐的孩子是這樣,那些相對木訥、甚至看起來有些愚鈍的孩子也有這樣的潛質。他們一旦產生了熱忱,憑借這種熱忱的力量,原先人們在他們身上看到的“愚鈍”也會慢慢消失。
蓋斯特原本只是一個無名小輩,但她第一次在舞臺上露面時,立刻就讓人感覺到她的前途不可限量。她演唱時所投入的熱忱,使聽眾幾乎都像被催眠了一樣。結果,她登臺演出不到一星期,就成為了眾人喜愛的明星,開始了獨立的發展。她有一種提高演唱技藝的強烈渴望,于是,她把自己全部的心智都用在了這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