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4)
- 優秀員工一定要讀的15本書
- 宋小威
- 4936字
- 2016-02-29 16:47:59
教訓往往被人們當成愚蠢與悲傷的同義語。其實根本不是這樣的。假如他愿意并確實從失敗中學習,那么今天的教訓就會為明天的美好人生打下基礎。如果你讀過圣經就會知道,上帝要求人們學會反省。
新約圣經里就有一則這樣的故事:對基督懷有敵意的巴里賽派人,有一天,將一個犯有奸淫罪的女人帶到基督面前,故意為難耶穌,看他如何處置這件事。如果依教規處以她死刑,則基督便會因殘酷之名被人攻訐,反之,則違反了摩西的戒律。基督耶穌看了看那個女人,然后對大家說:“你們中間誰是無罪的,誰就可以拿石頭打她。”
喧嘩的群眾頓時鴉雀無聲。基督回頭告訴那個女人,說:“我不定你的罪,去吧!以后不要再犯罪了。”
此則故事告訴我們的是:當要責罰別人的時候,先反省自己可曾犯錯。
蘇格拉底說:“沒有經過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下去的。”有迷才有悟,過去的“迷”,正好是今日的“悟”的契機。因此經常反省,檢視自己,可以避免偏離正道。
有一位太太向人說,她的婚姻瀕于破裂,可是終于挽回了。原來,她總是指責丈夫的不是。可是,有一天她坐下來,自己責問自己:“假使丈夫的女秘書走了,他會很不方便。假使丈夫喪失了一兩位知友,他會很傷心。可是如果我走了,他有什么損失呢?我只不過是一個自私自利的寄生蟲!”
經過如此真誠的反省,這位太太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觀,最終挽救了自己即將走向崩潰的婚因。
在海菲看來,能夠時時審視自己的人,一般地講過錯都非常少,因為他們會時時考慮我到底有多少力量?我能干多少事?我該干什么?我的缺點在哪里?為什么失敗了或成功了?等等。這樣做就能輕而易舉地找出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為以后的行動打下基礎。
人的一生是正確與錯誤、成功與失敗交織的一生,每個人都在嚴酷的生存競爭中苦苦掙扎,就像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淘汰出局。成功與失敗是人生的兩個極端,又只在咫尺之間。有人把它們稱之比鄰而居的門戶,也有人說它們不過是前后步伐,其結果相距那么遙遠,又如此緊密相連,成敗的轉換只是瞬息之間,沒有永遠的失敗者,也沒有永恒的成功者乙只有經得起成功,更經得起失敗的人,才是真正成功的人。
每當出現錯誤時,成功人士通常的反應不是抱怨和找借口,而是認真反恩自我,“我錯在哪里?該怎樣改進或想其他什么辦法才行呢?”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和錯誤原因,從而扭轉人生敗局,走向成功。
1984年3、4月,日本富士銀行紐約分行的一位主管,從事外匯投機買賣,連續于了20次,差損似滾雪球那樣聚然增大,達115億日元之多。假如前幾次買賣發生差損后,立即進行反思,敗局還不至如此,甚至還可反敗為勝。失敗后的反思,可頓悟而自知。美國立后得董事長埃德溫·蘭德,在創業時先后研制的汽車用品,就產品質量而言,是無可挑剔的,但都遭到了失敗,或因已經有人發明,或因用戶拒絕購買。他冷靜反思,終于悟出了失敗的原因,開始在技術與市場的交叉點上開發新產品,研制成風靡全世界的1秒鐘相機和即時顯影技術。
商戰中遭遇失敗后,要及時反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針對性地采取補救措施。以防損失繼續擴大,也防止再次重復所犯的錯誤。亡羊補牢雖有點“馬后炮”的味道,但是十分必需和必要的。
只要我們能夠時常進行自我檢討,而不是一遇到麻煩事就找借口推搪責任,我們就能建立起正確的工作態度,逐漸成長為公司里最優秀的員工。
但是,我們該如何培養自省意識呢?
培養自省意識,首先得拋棄那種“只知貴人,不知貴己”的劣根性。當面對問題時,人們不再說:
“這不是我的錯。”
“我不是故意的。”
“沒有人不讓我這樣做。”
“這不是我干的。”
“本來不會這樣的,都怪……”
而是勇于剖析自己,勇于承擔責任。
其次,培養自省意識,就要養成每日自我反省的好習慣。
我們不妨養成這樣一個習慣——就是每當夜里剛躺到床上的時候想一想自己今天的所作所為,有什么不妥當的地方,每當出了問題的時候首先從自己這個角度做一下檢查,看看有什么不對的地方;還要經常讓自己做深層次、遠距離的自我反省。
最后,培養自省意識,還得有自知之明。世上最了解自己的也只能是你自己,但是要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卻不容易,這需要勇氣和理智。
卡耐爾是肯德基炸雞的創始人。他曾自己經營了一家汽車加油站,但不入不敷出,他以為足受經濟危機的影響。他無奈地宣布:“加油站倒閉了。”
第二年,他又重新開了一家帶有餐館的汽車加油站。但是,一場無情的大火把他的餐館燒了。他毫不顧及到底是為什么,也沒有放棄,他認為:危機正是機遇。最危險的時候,也就是你的爆破力發展到最大程度的時候。因而,他發誓要重新振作。
不實事求是地找出犯錯的根源,勃勃雄心在事實面前顯得多么空洞乏味啊!
他最終還是振奮起來,建立了一個比以前規模更大的餐館。可是,厄運又找上門來。因為附近另外一條新的交通要道建成通車,卡耐爾餐館前的那條道路因而變得背街背巷了,顧客也因此而劇減。
究其失敗的根源,便是卡耐爾·桑達斯對經營管理一竅不通,他的管理制度定得很松散,員工的工作態度松松垮垮。經營加油站時,他的流氓員工偷油;經營帶有餐館的汽車加油站時,員工亂扔煙頭;經營以前規模更大的餐館時,餐館沒有回頭客也是因為制度不健全。
他找到了他總是犯同一類型的錯誤的原因,他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善于經營的老板,因為他自己平常就是一個不拘小節、大大咧咧的人。
后來,卡耐爾放棄了餐館。他不想再保留那個極為珍貴的專利——制作炸雞的秘方,他決定賣掉它。
他教授給各家餐館制作炸雞的秘訣——調味醬。每售出一份炸雞他將獲得5美分的回報。5年之后,出售這種炸雞的餐館遍布美國及加拿大,共計400家。當時,卡耐爾已經70多歲了。1992年,肯德基炸雞的連鎖店共計擴展到!9 000家。
假如卡耐爾不知反省,蠻干到底,他會一無所有、一事無成,食客們也不會吃到價廉味美的肯德基炸雞。
中國古語講“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即使圣賢也有犯錯的時候。關鍵在于不要重犯同一個錯誤。這樣不但會使自己的自信心受挫,而且別人也會對你喪失信心,不再給你機會了。不在錯誤中找到實質因素,你的道路將越走越窄,最終進入死胡同;倘若一犯錯便能痛定思痛地反省,及時糾正錯誤,你的道路將越走越寬廣,你的人生將越來越美好。
我要控制情緒笑遍世界
晚年的海菲,已是一位事業輝煌、建構起自己強大的商業王國之人,每當他回首自己走向“世界最偉大的推銷員”的歷程時,他總是頗有感慨地說:“對于任何一位想成大事的人來說,要學會控制自己,成為自己的主人,才能夠做到不再難與人相處,而且笑對整個世界,笑對人生。”
當然,這需要你學會控制情緒。怎樣才能控制情緒,以使每天卓有成效呢?除非你心平氣和面對一切,否則迎來的又將是失敗的一天。花草樹木,隨著氣候的變化而生長,但是你只能為自己創造天氣。你要學會用自己的心態彌補氣候的不足。如果你為顧客帶來風雨、冰霜、黑暗和不快,那么他們也會報之風雨、冰霜、黑暗和不快,最終他們什么也不會買。相反地,如果你為顧客獻上陽光、溫暖、光明和歡樂,他們也會報之以陽光、溫暖、光明和歡樂,你就能獲得銷售上的成功,賺取無數的金幣。在美國,曾經有一位拉保險的業務員,到一家餐廳拜訪店主,店主一聽到址保險公司的人,笑臉倏地收了起來。
“保險這玩意兒,根本沒用。為什么呢?因為必須等我死了以后才能領錢,這算什么呢?”
“我不會浪費您太多的時間,您只要挪幾分鐘的時間讓我為您說明就好!”
“我現在很忙,如果你的時間太多,何不幫我洗洗碗盤呢?”
店主原是以開玩笑的口吻戲謔他,沒想到年輕的保險員真的脫下西裝外套,卷起袖子開始洗了,老板娘嚇了一跳,大喊:
“你用不著來這一套,我們實在不需要保險!所以,不管你怎么說,怎么做,我們絕不會投保的,我看你還是別浪費時間和精力了!”
保險員每天都來洗碗盤,店主依舊是鐵石心腸地告訴他:
“你再來幾次電沒用,你也用不著再洗了,如果你夠聰明,趁早找別家吧!”
但是這位有耐心的保險員依然天天來洗,十天、二十天、三十天過去了。到了第四十天,這個討厭保險的店主,終于被這個青年的耐心的感動了,最后答應他投高額保險,不僅如此,而且還替這位有耐心的年輕保險員介紹了不少樁生意呢!
可見,一個能夠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無論遇到多么棘手的人與事也是可以比較順利地完成自己的使命,這就是一個人成功的非凡的能力。
但是,如果你不善于控制情緒,則會“小不忍亂大謀”,為你的人生造成很大的損失。
一個人,要在社會中安身立命,如果太輕易暴露自己的情感則容易受到傷害,人應該學會保護自己。不同的人有不同對人對事的態度,掌握一定權力的人,把自己的喜怒經常流露給下級,下級則會投其所好,而掩蓋事物真正的本質。普通人過于直率地表露自己的喜怒,則顯得為人膚淺,也容易開罪于人。所以要忍耐住自己的情感,不要過多地暴露出來。
商界如同政界,職場如同戰場。一個人要想在職場中出人頭地,有所成就的話,首先要從修煉自己的性情和脾氣入手,這是一項很基本的素質,也是需要人們認真去對待的一件事,只有學會克制,你才能更理性,做得更好!
當海菲發覺他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時,他似乎擁有了神奇的力量,當他與人相處時,他不再難以與人相處了,因為他擁有了與人相處的一件法寶,那就是“微笑”。每當他情緒低落時,他就翻開羊皮卷,大聲地誦讀這樣的一段話:“我微笑,無論對朋友還是敵人,并努力發現他們身上優秀的品質,因為我知道人類出于天性熱切地向往著贊美。而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有值得贊美的地方,我要做的就是表達出源自內心的贊美之聲。
贊美、微笑、表示關愛,我們既是付出者,也是受益者,為別人帶來美好的生活,也為自己創造人生的奇跡。微笑是我能夠給與別人的最廉價的禮物,卻能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顯然,海菲將微笑視為人最寶貴的無形資產。可以說成功從微笑開始。
世界上,真正因微笑走向成功的應首推美國人——希爾頓。
從1919年到現在,希爾頓旅館從一家擴展到七十多家,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各大都市,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旅館之一。幾十年來,希爾頓旅館生意如此之好,財富增加得如此之快,其成功的秘訣之一,實賴于服務人員“微笑的影響力”。
希爾頓旅館總公司的董事長唐納·希爾頓在幾十年里,不斷地到分設在各國的希爾頓旅館視察業務。他每天至少與一家希爾頓旅館的服務人員接觸。他向各級人員(從總經理到服務員)問得最多的一句話,必定是:“你今天對客人微笑了沒有?”
希爾頓旅館是先以微笑冠于全球,而后才以旅館規模居環球第一的。
希爾頓于1887年生于美國新墨西哥州,其父去世之時,只給年輕的希爾頓留下了12 000美元的遺產。希爾頓用這僅有的12 000美元,只身去德克薩斯州買下了他的第一家旅館。當旅館資產增加到15100萬美元的時候,他欣喜而自豪地告訴了他的母親。
但是,希爾頓的母親說:“照我看,你跟從前根本沒有什么兩樣,不同的只是你已把領帶弄臟了一些而已。事實上你必須把握比15100萬美元更值錢的東西。除了對顧客誠實之外,還要想辦法使每一個住進希爾頓旅館的人住過了還想再來住,你要想一種簡單、容易,不花本錢而行之長久的辦法去吸引顧客。這樣你的旅館才有前途。”
希爾頓聽后,苦苦思量母親嚴肅的忠告:究竟什么“法寶”才具備母親所指示的“一要簡單,二要容易做,三要不花本錢,四要行之長久”的條件呢?終于希爾頓想出來了:“這個法寶一定是微笑。只有微笑具備這四人條件,也只有微笑能發揮如此大的影響力!”于是希爾頓訂出了他經營旅館的三大信條:信心、辛勤、眼光。他要求員工照此信條實踐。他也要求員工,無論如何辛勞都必須對旅客保持微笑。他確認:微笑將有助于希爾頓旅館世界性的發展。
1930年是美國經濟蕭條最厲害的一年,全美國的旅館倒閉了百分之八十。希爾頓的旅館也一家接著一家地虧損不堪,一度負債達50萬美元。但希爾頓并不灰心,他召集每一家旅館員工特別交代和呼吁:“目前正值旅館虧空靠借債度日時期,我決定強度難關。一旦美國經濟恐慌時期過去,我們希爾頓旅館很快就能進入云開月出的局面。因此,我請各位記住,萬萬不可把我們心里的愁云擺到臉上。無論旅館本身遭遇的困難如何,希爾頓旅館服務人員臉上的微笑永遠是屬于旅客的陽光。”
事實上,在那百分之二十還未倒閉的旅館中,只有希爾頓旅館系統最先進入了新繁榮期,跨入了經營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