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黎經過筆試和面試后,終于進入了最后的面試。在談工資的時候,小黎和公司一直談不到一起。公司的招聘人員說:“對不起,我們公司只能提供您每月2 000元的工資,不包括三險一金,不包括住宿。”這份薪水與小黎的心理期望值差了很多。小黎問道:“你們決定雇傭我了么?”招聘人員說:“當然了,你各方面都很優秀,我們認為你非常適合我們公司。”雙方又談了好久,但都不愿妥協。小黎覺得雖然這個工作機會很難得,但是薪水還是不能接受,只好說道:“謝謝您給我提供的工作機會。這個職位我很想得到,但是,工資確實不符合我的要求,這是我無法接受這份工作的原因之一。也許您會重新考慮,或者以后能有使我對你們更有價值的工作時再考慮我。”最后,由于小黎的執著堅持,公司又和她商談,最終得到了雙方都滿意的結果。
19.不直接說出你目前的薪水
如果你目前薪水太少,那么直接回答不會給你帶來什么好處。正確的回答是顧左右而言他,學會打太極,如巧妙地回答:“我相信公司會根據我的業績給予合理報酬,以體現多勞多得的原則。”或“錢不是我唯一關心的事,我想先談談我對貴公司所能作的貢獻——如果您允許的話。”這樣將球又踢了回去,由對方來做出決斷。如,
在一家公司招聘行政助理的面試中,老板對有工作經驗的李某的表現非常滿意,在面試的最后,老板問李某:“你目前的薪資是多少?”李某停頓了一下,微笑著回答:“過去的工資并不重要,關鍵是我的工作能力是否能夠達到貴公司的要求。”
李某回避了目前的工資水平,把本來很難回答的問題轉移到其他與工資掛鉤的事情上,由公司來根據能力的大小決定工資的多少。
20.在提薪水要求前,先弄清對方的薪酬標準
每個雇主在心里對薪水的上下限度都有個數,會經常在那個限度內自由調整,手頭也掌握著你所不知的內情。當你不知道對方是怎樣想的時候,你往往容易自降身價。這樣豈不正中下懷?所以,在你提出任何薪水要求之前,請務必搞清它的大致價位,以退為進提出反問,如“我愿意接受貴公司的薪酬標準,不知按規定這個崗位的薪酬標準是多少?”這樣,不但沒有露出自己的底,反而可以摸清對方的底。假如它低于你的心理價位,你就定一個比你現在的薪水高至少10%~20%的價。總之,你必須得先開價,而且不要把底線定得太低。小王是某大學法學院的應屆畢業生,畢業后應聘到一家律師事務所做律師助理。經過幾輪考核面試,在最后談工資的時候,律師事務所主任問道:“小王啊,你想拿多少工資啊?”說實話,小王當時就有點懵了,作為一個應屆畢業生,沒任何工作經驗,根本就沒有可以比較的,也不太清楚主任到底是什么意思。小王想了想,笑著說:“主任您看呢?您說給我多少啊!”主任又說:“像你們這樣剛畢業的助理一般就是2 000多吧!”小王隨后說道:“那大致上就2 000~3 000之間吧!和市場掛鉤啊!您看怎么樣?”小王使用報出大致范圍的方法,讓薪金在一定區間內波動,沒有把話說死,留下了比較大的回旋余地。
21.詢問薪酬應謹記的禁忌
1.切忌表現出極度關心待遇,一開頭就談薪水問題
關心自己的待遇并沒有錯,但不能一上來就問有什么待遇,這樣心急是吃不到“熱豆腐”的。如果你很唐突地問招聘者:“你們的待遇怎么樣?”對方很可能會搶白你:“工作還沒干就先提條件了,何況我們還沒說要不要你呢!”
2.切忌說出太過絕對的話
如“希望得到3 000元的工資”,將薪水的具體數字說死,沒有留下可以商量的余地。
3.切忌不恰當的反問
如果招聘人員問你:“關于薪金,你的期望值是多少?”而你反問道:“你們打算出多少?”這樣反問就有點兒像是在市場上買東西時討價還價,顯得很不禮貌,容易引起招聘者的不快,進而影響你的求職成敗。
4.切忌過于降低或過于提高薪金
這樣只會讓人感覺你能力差不值得請或能力太高請不起,不會對商談起到任何正面作用。
22.求職說話忌缺乏主見
求職者適度、得體的恭維招聘者可以拉近二者之間的距離,讓考官對你的談話產生一定的興趣,但這并非意味著你不能獨抒己見、表露自我。部分求職者,面對正襟危坐的招聘考官,想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敢談想法說主張,面試時一味地唯唯諾諾,完全把自己置于一種被動受審的境地。也許他們認為,這樣才可以避免恃才傲物、倚才輕上的人才通病,從而給考官留下“服從領導”、“尊重上司”的印象。其實不然,你如此“表現”只能讓考官覺得你缺乏主見,奴性十足。
23.求職說話忌狂妄自大
求職看文憑,工作靠能力。用人單位在不了解求職者的能力時,文憑是一塊敲門磚。某科技有限公司急需招聘高級軟、硬件工程師各一名。剛畢業于北方一名牌大學計算機專業的沈平看到廣告后前去應聘。他拿出燙金的畢業文憑,頗為自信地對主考官說:“我是名牌學府本科生,英語六級。讀大學期間,對數字通信產品的軟硬件開發有特別的研究,尤其是有較強的數字邏輯學電路設計能力,能熟練地運用匯編語言和C語言編寫軟硬件驅動程序,只需要用我一個人,就能解決貴公司的一切難題,確保科研項目上水平、上臺階。其他的人在我到后一周之內,全部可以辭去……”
在討論是否錄用沈平時,公司有關方面的負責人意見一致:沈平在求職時,雖然文憑占有一定優勢,但他出言鋒芒畢露,情緒偏激,不具備一名科研工作者所必需的涵養和風度。其次,沈平剛出學堂,連一點實踐經驗都沒有就夸夸其談,目中無人,缺乏現代企業所需要的團隊合作精神。因此,沈平自然就落聘了。
24.求職說話忌自慚形穢
一次專場招聘會上,一家兒童玩具公司“誠聘美術設計師”的廣告前人頭攢動。何湘看到一撥撥高興而來掃興而歸的應屆中專生同胞,既同情又氣憤。她終于擠到考官面前,遞上了自己的畢業證書,沒料到考官看都沒看一眼:“你是畢業于哪所名牌院校?你有創意經驗嗎?”
何湘面對這樣一位刻薄的考官毫不友好地發問,她綿里藏針:“我想請問考官,比爾·蓋茨是不是畢業于名牌的哈佛大學?談到經驗,總統是不是要曾經當過的才行?”
當考官又因為何湘的專業不對口進行挑剔時,何湘亮出自己的獲獎證書和創意作品,膽氣十足:“我要見見貴公司的老總!他一定歡迎復合型的人才。”考官不禁大吃一驚,用一種新奇的眼光打量著這樣一位與眾不同的求職者,并請她談談自己的優勢在哪里。“我雖非專業人才,但我的思維沒有定勢,靈感往往要超過內行。”何湘出色的表現最終讓主考官“OK”了。
學歷不高又無經驗的應屆畢業生,求職場上千萬不要自慚形穢,千萬不要被廣告上的條件嚇跑,企業招人,重學歷更重能力。鼓起勇氣,亮出你的“絕活”,最終你就勝券在握了!
25.求職說話忌無回旋余地
常言道“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但在求職時,倘若果真如此,十有八九,談砸走人。招聘官大多對人才進行這樣的攻心術:薪酬不高,待遇偏差,實則壓價再壓價,要你“物美價廉”。作為求職者,此時你不要一口回絕,也不要滿口答應,可以留一個回旋的余地,同時又可以穩住對方,給對方一些希望,讓他覺得你是此次招聘的合適人選。
26.求職說話忌不懂“包裝”
“包裝”原是演藝界一個挺時髦的名詞。求職者倘若能把求職語言也進行一番精美而富有創意的“包裝”,那么,求職成功的機會就會大大增加。
A和B條件基本相同,都從同一公司辭職出來,又同時到一家私營公司應聘。初試都順利通過。有趣的是,復試時,人事經理問到兩人一個同樣的問題:“你為什么離開你原來的那家公司?”B搶先回答:“原來那家公司的老板是一個昧良心的狗雜種,一個徹頭徹尾的虐待狂,我不想再給他賣命了!”A卻心平氣和,用一口標準得讓人感動的普通話說道:“其實,老板能否留人的關鍵不完全在于薪水的高低。能否人盡其才,用人不疑,充分挖掘每個員工的聰明才智,我想這才是關鍵,同時也是我到貴廠的希望所在。”
結果可想而知。求職和招聘不是簡單的“我賣你買”的生意,語言出口時,講究一點“包裝”,它會給你的求職路錦上添花。
第四節 演講口才常識
1.讓自己進入角色
2.脫稿演講勝于照稿念
3.說話的語速和節奏對演講的影響
4.簡練的才是精彩的
1.演講語言要有生活常識色彩
演講要盡可能地掌握各種有用同時又極其普通的生活常識,如風俗人情、鄉土言談、趣聞軼事以及諺語笑話等。各種知識在演講中的恰當運用,常常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陳毅同志在三反五反運動開始時,接見了一些資本家,他見資本家神情很緊張,就風趣地說:“弦要拉緊才發音,但是,拉得太緊就會斷。”在這里,陳毅運用的是一個極其普通的常識,而說的卻是一個極其深刻的道理。
2.演講語言要有專業知識色彩
演講需要常識,更需要專業知識。如果說常識能使演講顯得生動、活潑,那么,專業知識卻可以使演講深刻、嚴密。
魯迅先生在中華藝術大學做過一次演講,他從上古時代的繪畫、19世紀的新派畫,一直談到當時中國美術界的各種傾向,充分顯示了魯迅先生的知多識廣,使聽眾受益匪淺。
演講者的專業學識水平直接關系著聽眾獲取的知識量(或稱信息量)及其質量。領導者的專業知識豐富且有較深造詣,演講就能深刻,給人以啟迪。
3.演講語言要符合邏輯
語言學家呂叔湘、朱德熙在《語法修辭講話》中指出:“要把我們的意思正確表達出來,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講邏輯,一般人所說的‘這句話不通’,多半不是語法上有毛病,而是邏輯上有問題。”顯然,邏輯是正確表達思想的首要條件。演講者要使自己的演講概念準確,判斷恰當,推理合理,論證有力,同樣要依靠邏輯,使之符合邏輯要求。
1919年3月,列寧在烏里茨基宮發表演講。當時聽眾中別有用心的人叫喊:“自由在哪里?”
列寧便用無可辯駁的邏輯痛斥叫喊者:“自由是個好的字眼,到處都可碰到‘自由’,貿易自由,買賣自由等等。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人這些無賴在每一種報紙上,每一次演講中,都要這樣或那樣地引用‘自由’這個美麗的字眼,但所有這些人都是把人民拉向后退的資本主義的騙子和奴才。”革命導師用簡明而有條理的邏輯判斷和論證,有力地批駁了敵人的攻擊。
4.演講語言要善于運用警句
警句,就是詩文、談話中言簡意深、語意新穎、警策動人的句子。在演講中適當使用警句,往往能夠妙趣橫生、余味無窮,使聽眾眼界大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周恩來同志在《魯迅逝世二周年紀念大會的講話》中,評價魯迅先生的一生時,引用了“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這句古詩,來表達中國人民在抗戰年代對魯迅先生的敬仰和懷念之情,意味深長。
李燕杰同志在給青年的一次演講時,引用了“寧可枝頭抱香死,不隨落葉舞東風”這一警句,來歌頌像魯迅、聞一多、張志新等這樣一批“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品德高尚者,進而鞭撻那些為了升官發財而不擇手段、助紂為虐的人,使聽眾從富有哲理的警句中受到了教育。
5.演講語言要規范化、條理化
要想讓演講獲得成功,演講者必須具有一定的駕馭語言的能力。誠然,每一個演講者的演講風格是由他的個性氣質、生活經歷、立場觀點、知識修養等條件決定的,
但是,我們也應該提倡在具體的一篇演講稿、一場演講中熔多種表現樣式于一爐,使之規范化、條理化。
6.選對演講風格
1.莊重大方型
由于演講者知識豐富,學識淵博,社會地位較高,又占有大量材料,在登臺演講時,能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演講使用的語言穩重緩慢,鏗鏘有力,手勢動作適度。如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的演講,多屬這種類型。
2.瀟灑自如型
由于演講者風度翩翩,裝束大方,口齒伶俐,對于所講內容十分熟悉,講起話來從容不迫,侃侃而談,長期以來,就形成一種瀟灑自如的演講風格。如一些競選演講者、著名演說家,多屬這種類型。
3.縝密嚴謹型
由于演講者學識淵博,造詣頗深,專攻甚勤,又善于條分縷析,縝密思維。對所講內容占有大量材料,或闡釋評述,或嚴密推理,都思路清晰,邏輯嚴密。在長期的演講實踐中,就形成了一種縝密嚴謹的演講風格。如一些理論家、研究人員的學術報告、科技演講,多屬這種風格。
4.幽默詼諧型
由于演講者思維敏捷,語詞豐富,口齒伶俐,又有一定的傳情達意的技巧,
能將平淡無奇的事稍加組合與調換,道出一些新穎別致、超乎尋常而又能說明問題的道理來。或譏諷嘲笑,或挖苦批駁,或揭穿表象,或贊美歌頌,或支持表揚,都能恰到好處地運用口頭語言和態勢語言,演講起來,輕松活躍,令人捧腹,常使聽眾難以忍俊。文學家、詩人、演員及主持人常有這種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