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遠古那些傳說,真假漸欲迷人眼(2)

在非基督教信仰的世界里,示巴女王的形象是基本上被丑化了的。猶太教的傳奇故事,把示巴女王描繪成有著毛茸茸雙腳的惡魔形象,并把她比喻為古代亞述和巴比倫神話中誘人墮落的淫婦。而在伊斯蘭教的傳說中,示巴女王受到了更大的貶斥,她被稱為“比爾基斯”,意為妖怪,說她所行之事對人類來說意味著災難。

不過,在許多國家較為流行的民間傳說中,示巴女王還是更多地被描繪成天生麗質、聰穎不凡的動人形象。并傳說所羅門在耶路撒冷見到她的時候,就為其美麗的外貌和端莊的儀表所傾倒,兩位互相愛慕的君主還結成了金玉良緣。

示巴女王在《圣經》中偶然閃爍的神秘色彩,引起了歷代史學家、文學家、詩人和民間藝人的極大興趣,由此而生的種種臆想、傳說更顯得浪漫離奇甚至荒誕不經。在中世紀流傳很廣的一個傳說里,示巴女王被說成是曉諭耶穌將受難于十字架的女先知。除了這種神乎其神的傳聞外,示巴女王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宗教藝術中,時而作為美麗的女王形象,時而又作為丑陋的女巫形象交替出現。有關示巴女王的種種傳說盡管充滿了傳奇色彩,但顯而易見的是它們都缺乏考古或文字所提供的可靠依據。

示巴女王是否確有其人,至今還是一個謎。但經過長期的考察和新的考古發現,人們已經初步判定,《圣經》中提到的示巴王國位于瀕臨紅海的阿拉伯半島西面,在現今阿拉伯也門共和國境內。據考證示巴王國的首都就是現今阿拉伯也門共和國的東部城市馬里卜,現在這個城市還是沿用著古代名稱。公元前1世紀希臘史學家奧多勒斯曾形容馬里卜是一個用寶石、象牙和黃金做藝術品裝點起來的城市。這種描寫也許有些過分,但馬里卜故去的華美、繁榮從中也可窺見一斑了。

據說,示巴商人當時已經會利用紅海的季風之便遠洋航行了。他們在每年2~8月海風吹向印度洋和遠東時,便加大對這個地區的貿易運輸量。等到8月以后海風回吹時,他們又溯紅海而上與以色列和埃及交往。這個季風的秘密長期未被泄露,直至公元1世紀時才被希臘人發現。示巴的陸路貿易也很發達,駱駝商隊活躍在阿拉伯半島和西亞的廣闊地帶上。

過去傳說馬里卜建有一個規模巨大的蓄水壩,水壩都用大石塊鋪砌,石塊之間密接無縫,顯示了示巴人民高超的建筑和工藝水平。這座水壩維持供水達12個世紀之久,公元543年,因年久失修而塌陷。人們還在馬里卜郊外沙丘上發現了一處設計奇巧的建筑物廢墟,考古學家們證實它是公元前4世紀所建的“月神廟”。當地人把它稱為“比基爾斯后宮”,而比基爾斯是他們對示巴女王的稱呼。

示巴古跡的發掘,已透射出這個文明古國的奇光異彩。但失落的示巴文化這個歷史之謎,還遠未全部揭開。

神秘的大西國

大西國是一個美麗的傳說——美麗富饒,科技發達,然而它究竟在哪里,又為何突然消失了呢?它是否真的存在過呢?這是考古學家一直在探究的謎題。

傳說12000年以前,在大西洋中曾存在過一個神秘的大陸,名叫亞特蘭蒂斯大陸,或曰大西洲,面積有2000多萬平方公里,這里氣候溫和,物產豐富。在大西洲上,有一個歷史悠久、具有高度發達文明的神奇古國——亞特蘭蒂斯王國,即大西國。大西國經濟繁榮,科學發達,人們通曉天文學、數學、水利灌溉以及冶金術,過著富裕歡樂的生活。那里是遠古時代的 “人間天堂”和“樂園”。

后來,大西國的社會開始腐化了,邪惡代替了圣潔,貪財愛富、好逸惡勞、窮奢極欲代替了天生的美德,最后甚至對外發動侵略戰爭。這觸怒了海神,上天決意要狠狠懲罰背叛大西國傳統信仰的人。不久,災難終于來臨,在一次特大的地震和洪水中,整個大西國僅在一日一夜中沉淪海底,消失于滾滾的波濤之中。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柏拉圖(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曾在他的兩篇對話錄(《泰密阿斯》和《克利斯提阿》)中,比較詳細地記載了關于亞特蘭蒂斯的傳說。亞特蘭蒂斯一直是全世界歷代許多學者普遍關注和高度重視的一大文明遺址。神秘的大西國究竟存不存在?為何消失?位于何處?等等一系列問題便成了人們頗為關心的事情。

用現代地質學的觀點來看,地球上滄海桑田的變化是不足為奇的。偌大的陸地可以被海洋吞噬,茫茫大洋中也會升起一塊新陸地。氣候變遷、冰川融化、海面上升,以及諸如火山、地震等地質災變,都可能造成像大西國那樣的厄運。令人費解的是,那失落了的大西國文明竟出現在12000年以前,這在人類歷史上正值舊石器時代晚期,難道地球上還存在過比古埃及、古印度等已知古文明更早的史前文明嗎?

在古代和中世紀,有不少富有興趣而又勇于探險的考古學家便進行過嘗試,以期找到柏拉圖描繪的那片富于詩意的綠洲。有的學者認為大西國位于現在的直布羅陀海峽以西的大西洋中,具體地點在亞速爾群島和加那利群島一帶。加那利群島上的關西人語言是非洲柏培拉語系,而柏培拉語言就是傳說中的大西國語言。

在1909年,弗洛斯特教授提出,柏拉圖描述過的亞特蘭蒂斯可能是克里特島上延續至公元前1400年左右的米諾斯文明。米諾斯文明與亞特蘭蒂斯文明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克里特島并沒有因為一場浩劫而陸沉。1939年,希臘考古學家馬里納托斯試圖解釋這一疑點:公元前1470年發生了一次火山爆發,毀滅了克里特島西北、愛琴海中的基西拉島的一部分,這場大災難也可能毀滅了米諾斯文明。火山首先噴出大量灰塵,然后大爆發,繼而發生海嘯和地震。近年來,由于考古學家在桑托林火山遺址發現了大量米諾斯人的文物,這樣馬里納托斯的說法獲得了更多人的支持。

1967年的一天,美國一飛行員在大西洋巴哈馬群島低空飛行時,突然發現在水下幾米深的地方有一個巨大的長方形物體。1968年,美國范倫博士在巴哈馬群島的北彼密尼島附近發現了一座規模宏大的海底城墻,長達1600米,組成城墻的石頭每塊有16立方米大,還發現了碼頭。在彼密尼島海底發現了一座城市,那里有街道、車站、城墻、完整無缺的城門和殘缺的建筑群。另一個考察組在巴哈馬群島的安德羅斯島附近的海面下發現了一座非常古老的寺廟遺址,在比米尼島北部西北端水下5米處發現了平坦的石頭大平臺,石頭有的為長方形,有的為多邊形,大小厚薄不一,肯定是加工過的。考察組掌握的地質資料表明:從尤卡坦半島到安的列斯群島,長約3000多米的這部分地區,在大約1.2萬年以前曾發生過強烈地震,當時大部分土地沉入海底,變成了現在的群島。科學家根據種種發現加以推測,已經消失了的古代大西國———亞特蘭蒂斯王國,可能就沉沒在波濤滾滾的大西洋底。

長期以來,人們不懈地努力探索,把眼光從大西洋海域移向太平洋海域,也從海域移向鄰近水系的廣闊陸地,墨西哥、北歐、北非和澳大利亞乃至中國和印度都成了人們對大西洲的“懷疑對象”。然而,這種種假設都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大西國的存在。

大西國究竟在哪里?它什么時候存在?為什么消失?這些至今仍是無法揭開的謎,這一曠日持久、長達20多個世紀的探索或許還要繼續下去。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千古疑謎的揭曉,也許為期不遠了。

亞瑟王與圓桌武士傳說之謎

亞瑟王和圓桌武士是英吉利不朽的傳說,也是勇敢與堅強的化身。那么,他們究竟是怎樣成了人們心中永遠的傳說的呢?

在古老的西方一直流傳著亞瑟王和他的圓桌武士的傳說。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亞瑟王及其所率領的圓桌武士便是一個充滿罪惡的世界中的堅忍忠勇志士的代表,是維護文明、抵制外敵入侵的英雄。那么為何稱其為圓桌武士呢?圓桌一詞從何而來呢?

亞瑟王傳說,是公元十二世紀,由遍歷歐洲的吟游詩人開始傳頌的。曾經統治英國的凱爾特民族在公元一世紀的時候被羅馬帝國所統治,歷經六世紀以后,日耳曼民族相繼入侵,其勢力漸趨衰微,終于被迫讓出英國王位。

亞瑟是威爾士王尤瑟·潘德拉貢與伊格蘭女士(她在懷上亞瑟后嫁給了康沃爾公爵格爾萊斯)之子。亞瑟出生后,術士墨林把他交給了一個叫赫克托的人。亞瑟雖系皇族,但作為私生子被寄養在普通貴族的家里,未曾獲得特別的照顧。亞瑟的父親死后,國內形勢動蕩,臣子們爭奪權勢,幾乎要演為內亂,默林為此建議主教,在圣誕節的時候在倫敦召集所有的貴族騎士舉行盛大的祈禱,祈禱中石臺和插入其中的劍出現,以及上面一句著名的話:“凡能從石臺上拔出此劍者,即為英格蘭的天命之王”,但是無數騎士嘗試之后都無法拔出。

既然沒有更好的辦法,于是騎士們一致決定通過比武選王。亞瑟也去了,但他沒有參加比武的資格,由他所寄養的家族的兒子凱代表家族參戰。然而凱進入會場后才發現竟忘了帶劍,于是請求亞瑟回家去取。亞瑟趕回家發現大門緊鎖,又來不及返回比武會場取鑰匙,情急之下跑到教堂前拔出石中劍交給凱,這令所有人大驚失色。大家懷疑地把劍插回石頭里,但就算重復了很多次,仍然是除亞瑟之外無人能將其拔出。就這樣,騎士們終于接受了新王。從這天起,亞瑟被尊稱為亞瑟王。

亞瑟王在位期間,不列顛迎來了空前的統一和強大。他扶貧濟弱,建立起一個繁盛的王國,騎士精神和最早的騎士的行為準則就是在這時形成的。后來,亞瑟率領圓桌騎士團和各部落在名為巴頓山之役的交戰中一舉擊潰屬于日耳曼民族一支的撒克遜人,統一了不列顛群島,被視為中世紀英國著名的傳奇人物。

圓桌騎士是中世紀傳說中亞瑟王的朝廷中最高等的那些騎士,因他們聚會的桌子是個圓桌而得名。亞瑟的皇后吉娜薇的父親有一張大的圓桌子,供他麾下的騎士聚會使用,在結婚時亞瑟從岳父那里得到桌子與武士,從此,圓桌騎士就成為了亞瑟王下的騎士。他們來自不同國家,甚至會有不同信仰。圓桌就放置在亞瑟王宮廷正中央,它象征了蔓延到全國各地的榮耀和王權,和國王加冕時手握的寶劍作用相同。由于圓桌的含意是平等和世界,一共能坐下150個人,所以所有圓桌的騎士彼此平等,并且互為伙伴,任何在圓桌周圍坐著的武士都不會覺得地位比別人低,不會覺得委屈。但是亞瑟王也規定,只有最杰出的“威猛無比、本事極大”的武士才能成為圓桌武士。

在英國人心目中,亞瑟王和圓桌武士是正義與希望的象征。在那個野蠻黑暗的年代,正是這群英雄以勇敢和堅強驅逐了強敵,帶領不列顛人尋找到光明,使群島各部歸于統一。在圓桌武士中,有大名鼎鼎的蘭斯洛特、高文、凱伊等人,后來英國乃至歐洲的騎士們都將他們視為楷模。時至今日,“圓桌武士”已不再僅僅是一個歷史名詞,而成為“英勇”、“忠誠”和“信任”的代名詞。這群騎士們的故事,已成傳奇。

如今,在英國的溫切斯特城,尚有一處大廳,廳內可看到所謂的"亞瑟王的圓桌"陳設在墻邊,供游人觀賞。

不管亞瑟王及其武士是否曾經坐過這張圓桌,它的存在不再僅為單純的家具之用,更成為亞瑟王及其武士忠勇堅毅的一種象征。真正的圓桌抑或早已灰飛煙滅,抑或至今尚存在某個不為人知的偏僻角落,而傳奇的武士們則將千古流芳。

特洛伊戰爭真的爆發過嗎

特洛伊僅僅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城市,還是一座確實存在過的“失落之城”呢?

在荷馬史詩中有一個膾炙人口的故事,它講述了三千多年前發生在特洛伊的一場激烈的戰爭。

當時特洛伊國力強盛,城池牢固,國王有50個兒子,最小的兒子帕里斯為尋求世界上最漂亮的美女來到希臘。希臘斯巴達王麥尼勞斯盛情地款待了他,但是帕里斯卻拐走了麥尼勞斯的妻子。麥尼勞斯和他的兄弟決定討伐特洛伊。由于特洛伊城池牢固,易守難攻,攻戰十年未能如愿。最后英雄奧德賽獻計,讓邁錫尼士兵燒毀營帳,登上戰船離開,造成撤退回國的假象,并故意在城下留下一具巨大的木馬。特洛伊人把木馬當做戰勝品拖進城內。當晚,正當特洛伊人酣歌暢飲歡慶勝利的時候,藏在木馬中的邁錫尼士兵悄悄溜出,打開城門,放進早已埋伏在城外的希臘軍隊,結果一夜之間特洛伊化為廢墟。

正是這場戰爭引出了兩大史詩,從而成為西方文學的源頭。那么,這場戰爭是真是假呢?在那樣一個人神界限特別模糊、人類很像神靈而神靈身上又表現出太多人性的時代,特洛伊成為這一時代人神之中最偉大者交鋒的場所。

歷史上很多人認為這是歷史事實,并真正發生在希沙立克。但是,自從18世紀開始,學者們對此提出了質疑。許多人懷疑特洛伊曾經發生過戰爭,甚至更有一些人懷疑荷馬的存在,至少懷疑荷馬作為一個單獨的個人而非一系列詩人的存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水县| 韩城市| 阿坝县| 安远县| 长沙县| 洪湖市| 仙居县| 兴义市| 保德县| 新营市| 湖南省| 翁牛特旗| 陇西县| 镇江市| 香格里拉县| 蓝田县| 霍林郭勒市| 高淳县| 峨眉山市| 蓝田县| 霍州市| 金山区| 天全县| 家居| 贵定县| 庆安县| 原平市| 宁化县| 老河口市| 连州市| 隆德县| 昌江| 河北省| 右玉县| 同仁县| 汕尾市| 兖州市| 桃江县| 张家界市| 温州市| 龙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