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培固國醫智慧元氣的是《黃帝內經》 (2)

秋天是氣血往里走的季節,中醫講肺主治節,可以幫助你的氣血從外往里收。這時候要多吃梨,大家都知道,梨的金氣最重,梨的秋氣也是最重的,梨花是白色的,中醫講“白色入肺”。梨有潤肺、止咳的作用,可以入肺經,有助于氣血速降,幫助人們的氣血從外面向里面走。

到冬天的時候,“大雪封山”,氣血都到那里面去了,這時正好是補養的好時節。冬天要注重補腎,可以多吃些牛羊肉、木耳、黑豆之類的補腎食品。

但是,有人可能會對這種說法有疑問:春夏季節天氣逐漸熱了,為什么還要養陽?那不更熱了?秋冬季節天氣逐漸轉冷,為什么還要養陰?那樣不就更冷了嗎?

道理在于,春夏時節氣候轉暖而漸熱,自然界溫熱了,會影響人體。人感到暑熱難耐時,一則人體的自身調節機制會利用自身機能大量消耗陽氣,來調低自身溫度抗暑熱以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二則天熱出汗也會大量消耗陽氣,汗雖為津液所化,其性質為陰,但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所以汗的生成,也有陽氣的參與。

秋冬時節氣候轉冷而漸寒,自然界寒冷了,也會影響人體。人感到寒冷時,一則人體的自身調節機制會利用自身機能大量調動陽氣,來調高自身溫度抵御嚴寒以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二則秋冬季節陽氣入里收藏,中焦脾胃煩熱,陰液易損。

所以說,春夏之時陽虛于內;秋冬之時陰虛于內。在養生保健上就要做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正如清代著名醫家張志聰所說,“春夏之時,陽盛于外而虛于內,所以養陽;秋冬之時,陰盛于外而虛于內,所以養陰”。

但是,這并不代表秋冬就不用養陽了。因為對于人體來說,陽代表能動的力量,即機體生命機能的原動力。只有陽氣的能動作用才能維持人體生命的正常功能。這就是陽氣在人體的能動作用,它不僅主宰了人的生命時限,而且還確定了人體五臟六腑的功能狀態。所以,不論何季,養陽都是非常重要的。

調理氣機,防治百病就要節情志

《黃帝內經》有“百病生于氣。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一說。意思是說,人生病和“氣”的變化有關,而影響其變化的主要因素是喜、怒、驚、恐、悲等幾種情緒。

怒則氣上。人發怒的時候,氣是往上走的,“怒發沖冠”就很形象地說明了這一點。怒氣上沖,腦血管就會破裂,中醫有個應對的方法叫“十宣放血”,就是用針把十個手指尖挑破放血,這樣能減輕頭部的壓力。此外怒氣上沖而胃氣不降,就會出現嘔血現象。如果氣全跑到上邊,那么下邊的氣就虛了,表現出來的癥狀就是大便不成形。這是因為氣全在上邊,下面沒有力量消化食物。

喜則氣緩。人如果過度歡喜就會心神渙散,氣就會散掉,老年人逢年過節最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很多一年到頭見不到兒女,節日時突然見到了就容易“喜”,氣往外散,再加上過節吃點好東西,脾胃之氣不足,心臟病就很容易發作。所以作為兒女,為了老人的健康,要?;丶铱纯?。

悲則氣消。中醫認為,一哭就神魂散亂,氣就會短,越哭氣越短,這叫“悲則氣消”。

恐則氣下。生活中,我們常說有人嚇得尿褲子了,就是“恐則氣下”的一個典型表現。人過于恐懼時,氣就會往下走,人體一下子固攝不住就會出現大小便失禁現象。

驚則氣亂。人突然受到驚嚇時心會無所依,神無所附,慮無所定,慌亂失措,氣機紊亂。在中醫看來,人容易受驚嚇是胃病的一個象?,F在所說的很多精神癥狀都表現在胃腎兩經上,比如很多精神病人喜歡跑到高處大聲喊叫,很多人喜歡去K歌,也都是因為他們的脾胃受到了極大的損傷。

思則氣結。思慮過度的話,人體之氣就會凝滯不通,影響消化,久而久之,脾胃就會出現問題。

由此可見,節制情緒是多么重要,那么,我們具體該如何做呢?

第一,樹立正確的養生保健觀點。古人說:“養生莫若養性,養性莫若養德。”所謂養德就是注重道德修養。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心胸開闊,開朗樂觀,生命之樹常青。

第二,培養寬宏大度、襟懷坦白的品格。憤世嫉俗,對周圍的一切都看不慣,整天牢騷滿腹、怨天尤人,這些負面情緒對身體健康都非常有害。

第三,廣交朋友,樂于互相交談。當你遇到困難、受到挫折,甚至遇到不幸時,首先要冷靜下來,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緒,然后向親朋、同事傾訴苦衷,從他們的勸告和開導中得到力量和幫助,這樣,苦悶的情緒會慢慢消失,心情會變得豁達、輕松。

第四,培養廣泛的興趣。琴棋書畫,養育魚鳥,種植花木都是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蛘咴谇榫w不佳時或緊張的工作之后,聽一聽相聲,欣賞一下優美動聽的音樂,這都有利于緩解緊張的情緒、消除心理上的苦悶。尤其是老年人,更應用豐富多彩的生活調劑、點綴晚年生活。

《黃帝內經》中的“五勞”和“七傷”

在中醫學里,有“五勞七傷”之說,用來形容人身體虛弱多病。什么是“五勞七傷”呢?《黃帝內經》認為,“五勞”是指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七傷”是憂愁思慮傷心,大怒氣逆傷肝,寒冷傷肺,大飽傷脾,房勞過度、久坐濕地傷腎,恐懼不節傷志,風雨寒暑傷形??偟恼f來,這些均為諸虛百損之癥。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五勞”。

“久視傷血”,是指如果一個人常時間用眼視物,不但會使視力下降,還會導致人體“血”的損傷。因為肝主血,人的視力有賴于肝氣疏泄和肝血滋養,故有“肝開竅于目”的說法,所以眼睛過度勞累會損傷肝臟,進而影響血的調節。也因此,如果盯著電視或電腦太長時間,不但會損傷肝臟,還會消耗體內的血。

“久臥傷氣”,是指人如果只躺臥不運動,體內的氣脈就運行不起來,就會傷及人的肺氣。

“久坐傷肉”,“久坐傷肉”其實傷的是脾,在辦公室里經常會遇到這種人,他就喜歡坐著,從不起來走走,非常的懶,能坐就不站著,能躺著就不坐著,這樣的人其實脾濕已經非常嚴重了,由于不愛運動,脾的運化功能非常差,才會出現這種狀況。

“久立傷骨”,“久立傷骨”其實傷的是腎,因為腎主骨,如果老站著的話,就會傷及腎,腰部、腿部就會出現問題。

“久行傷筋”,“久行傷筋”其實傷的是肝,因為肝主筋,過分勞累和運動就會傷及肝臟,肝臟就會出現問題。

接下來再認識一下“七傷”。

“憂愁思慮傷心”一個人如果過于憂愁思慮就會傷心神。

“大怒氣逆傷肝”,一個人在大怒的時候對肝臟損傷很大,除此之外,即使大怒時憋著、忍著也會傷肝,所以最好不要生氣。

“寒冷傷肺”,現在很多人不顧及自己的身體大量喝冷飲,這樣對肺氣的傷害是很大的,而且也傷胃。有一些孩子臉上有痤瘡,很可能就是因為過度喝冷飲造成的。

“大飽傷脾”,一個人如果吃得過飽就容易傷脾,脾的運化功能不好,就會傷及身體。

“房勞過度、久坐濕地傷腎”,如果房事頻繁或者久坐濕地就會傷腎。

“恐懼不節傷志”,如果一個人整天處于恐懼的狀態下,就會傷及腎臟,從而影響一個人的志氣,因為腎主志。為什么小孩子志向都很遠大?因為他們的腎精非常足,而成人以后腎精就沒那么足了,所以,志氣也就大不如從前了。

“風雨寒暑傷形”,如果一個人不根據氣候變化來穿衣,那么對他的形體的傷害是非常大的。有些女孩子覺得小腿肚比以前粗了,其實就是因為平常不保護好腿部,讓其受寒,為了抵御寒冷,更多的脂肪就會積聚在腿部。

造成“五勞七傷”的原因很多,有的還與食品的“五味”、節令的“四時”,甚至風向的方位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養生學認為:在養生時,要注意酸、甜、苦、辣、咸的適量,切不可偏食;在生活起居上,要按季節的交替、冷暖,適時增減衣服,適當鍛煉,順乎自然。這些都是強身健體,預防“五勞七傷”的必要措施。歐陽修曾云:“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身?!敝v的就是這個道理。

傳說蘇東坡給自己的飲食立下一條規矩:每頓酒量不過一蠱、肉不過一碟。即使是款待貴賓,肉菜也不超過三種。如果赴宴,他也先把飲食規矩言明在先。有人問蘇東坡何必對自己的飲食限制這般苛刻,東坡云:“守分以養福,寬胃以養氣,省費以養財?!比缒芟裉K東坡一樣長期堅持養生之道,又何懼“五勞七傷”呢?

生活習慣不好,人遲早要得病

《黃帝內經》中有:“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大家一定要記住,《黃帝內經》講人為什么動不動就會生病,這都是因為習慣造病,而不是遺傳,是人的生活習慣、生活習性嚴重違背了身體內部的運行規律和自然的一種正常的狀態而造成的。

“以酒為漿”,現在的人,嗜酒為命,其實酒很容易讓人喪失理性,而且大量或經常飲酒,還會使肝臟發生酒精中毒而致發炎、腫大,影響生殖、泌尿系統。

“以妄為?!保F在的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胡亂地作息和生活,完全不按照自然規律行事,該睡覺的時候不睡覺,該吃飯的時候不吃飯,該結婚的時候不結婚,非要等到困極了再睡,餓極了再吃,年歲大了再結婚。其實,所有這些違背人體、自然規律的做法都是非常損耗人體能源的,從而導致疾病和過早的衰老。

有些人認為人患病都是遺傳的原因,其實遺傳的不是病,而是相似于長輩的生活習慣和生活習性。比如說高血壓,一個人得了高血壓,不是因為父母有高血壓,自己也注定要患高血壓,而是自己的生活習慣與父母的生活習慣相似,比如多鹽的飲食習慣、嗜酒、易怒等,這些都是患高血壓的誘因。

“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人要控制好自己,不能縱欲,因為人的精液是“陰精”的最高濃縮,而陰精是難成易虧的,所以房事若不節制,精液輸出過多,就會導致物質短缺,“腎陰虛”便由此而至。房事養生的要訣在于得其節宣之和,既不能縱欲,也不能禁欲,真正做到靜心節欲以養陰,順天時避虛而保精。

“不知持滿,不時御神”,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人不知足,總是追求身外之物,而且窮追不舍,最后鬧得身心疲憊、煩惱多多。其實人體是很自足的,人的幸福也很簡單,只要吃的、喝的、住的滿足人體的需要,人就會獲得健康和快樂,何必苦苦追求身外之物。即使有一天得到了,你或許只是開心一會兒,而后又開始了苦苦的追求之旅。這說明一個什么問題呢?說明人可以有追求,但是不能因為追求而失去快樂和健康。

在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人更應該好好地養護自己的身體,要做到“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只要這樣生活下去,你的身體自然能健康。

養生之道就在身邊

《黃帝內經》一開篇就講到東南西北、春夏秋冬,它力求讓人們的身體順應自然,把整個身體與大自然相聯系,做到天人合一。《黃帝內經》的確是人類的寶藏,因為它不僅涉及醫學知識,涉及文化,以及人類對大自然的領悟,更重要的是它不像西醫書籍那樣說些生理、病理及外行人根本看不懂的數據和指標,它談的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事物,講的是俯首皆拾的養生方。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領略一下來自《黃帝內經》的最簡單、最樸實的養生智慧。

1.為什么人們總是說“買東西”,而不是“買南北”

主站蜘蛛池模板: 顺昌县| 巴里| 姚安县| 师宗县| 府谷县| 中超| 东丽区| 星子县| 太湖县| 北安市| 永泰县| 浮梁县| 武穴市| 衢州市| 芮城县| 淳安县| 福清市| 中宁县| 韩城市| 阳西县| 崇仁县| 河北区| 梅州市| 蒙阴县| 阿拉善右旗| 武强县| 望奎县| 延川县| 普陀区| 阳西县| 介休市| 惠州市| 康马县| 武川县| 定安县| 平陆县| 鄂伦春自治旗| 东兰县| 正定县| 九龙县| 台湾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