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酒桌文化知多少
- 祝酒辭與紅白喜事致辭金典
- 楊茜彥
- 3333字
- 2016-02-29 11:02:40
一、酒桌飲酒七忌諱
(一)注意酒儀
飲酒時應正確舉杯,不必矯揉造作地在舉杯時翹起小手指,以顯示自己的優雅舉止。尤其喝紅酒,在飲酒前應有禮貌地品一下酒。可以先欣賞一下酒的色彩,聞一聞酒香,繼而輕啜一口,慢慢品味。千萬不要為顯示自己酒量大,看也不看杯里的酒便一飲而盡。此外,也不可喝得太急,使酒順著嘴角往下流。這都是有失風度的行為,在國際場合則有失國格。
(二)講究次序
第一次上酒,作為東道主的你可以親自為所有客人倒酒,不過請記住,依逆時針方向進行,從坐在自己右側的客人開始,最后才輪到自己。客人喝完一杯后,可以請坐在你對面的人幫忙為他附近的人添酒。如果你同時準備了紅酒和白酒,請把兩種酒瓶分放在桌子兩端。如果有領導在場,最好從領導位置開始倒酒,然后按照逆時針方向一一倒酒。如果領導較多,坐的位置又無次序,這種情況下,可以請酒店的招待人員幫忙倒酒,這樣做既不失禮儀,又能顯示出自己的身份。
(三)倒酒方式
在正式場合倒酒時,啤酒和葡萄酒都是不能手持酒杯的。而在輕松的場合,啤酒則可以手拿酒杯,但要注意右手拿瓶,左手拿杯,并且右手要傾斜著倒才美觀。另外,注意啤酒泡沫要與杯口齊平,不能溢出。
倒酒時注意將商標向著客人,不宜把瓶口對著客人,如果倒含汽的酒可用右手持杯略斜,將酒沿杯壁緩緩倒入,以免酒中的二氧化碳迅速散失。倒完一杯酒后,應將瓶口迅速轉半圈,并向上傾斜,以免瓶口的酒滴至杯外。
(四)禮貌回應
祝酒者并非一次喝完杯中酒,每次喝一小口足矣。有時你不必碰包括葡萄酒在內的各種酒精飲料,但是當別人向你祝酒時,無論怎樣你都應該站起來,加入到這項活動中,至少不應該極端失禮地坐在座位上。
(五)表示謝意
當別人向你祝酒時一定要說 “謝謝”,同時要向對方祝酒。在宴會活動中,女性可以非常自由地面對別人的敬酒,而且回應敬酒者只要微微一笑,或向祝酒者點頭示意就足夠了。在祝酒結束后,還可以朝祝酒者舉起杯子,作出姿勢表示“謝謝你,也祝你”!
(六)言行文雅
有人想以猜拳行令方式烘托氣氛,結果吵鬧喧囂,粗野放肆,令人心煩。在公共場合不宜劃拳,縱使主人許可,行些酒令,劃些文拳聊以助興即可。
在宴會進行過程中,切記一邊飲酒,一邊吸煙。
(七)飲酒適度
現實生活中,不少人雖然非常注意自己的打扮和言談舉止,唯恐給別人留下不良印象,但在觥籌交錯的宴席上,常常忘記保持一份文雅的酒態,往往是酒過三巡后搖頭晃腦、吆三喝四、詞不達意,不但臉被酒精刺激得變了形,而且走起路來也是手舞足蹈,非常不雅觀。 酒德即人品,很多人往往通過飲酒來考察一個人的自制力和素質高低。我們有“君子飲酒,三杯為度”的古訓,即飲第一杯,表情要嚴肅恭敬;飲第二杯,要顯得溫文爾雅;飲第三杯,要神情自然,而知道進退。酒過三巡仍無節制,就叫失態。現代人雖然并非一定要做到酒飲三杯而止,但適可而止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能把飲酒作為目的,而應當把它作為調節氣氛、增進感情交流的一種手段。
二、五大敬酒原則
一般而言,敬酒有以下方式:
(一)文敬
即有禮有節地勸客人飲酒。酒席開始,主人在講完祝酒詞后,便開始第一次敬酒。這時,主客都要站起來,主人先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并將空酒杯口朝下,說明自己已經喝完,以示對客人的尊重。客人一般也要喝完。席間,主人還應到各桌去敬酒。
(二)回敬
這是客人向主人敬酒。當主人領完第一輪酒,客人要回敬主人,和他再干一杯。回敬的時候,要右手拿著杯子,左手托底,和對方同時喝。干杯時,可以象征性地和對方輕碰一下酒杯,不要用力過猛,非聽到響聲不可。出于敬重,可以使自己的酒杯較低于對方酒杯。如果和雙方相距較遠,可以以酒杯杯底輕碰桌面,表示碰杯。
(三)互敬
這是客人與客人之間的“敬酒”。為了使對方多飲酒,敬酒者會找出種種必須喝酒的理由,若被敬酒者無法找出反駁的理由,就得喝酒。在這種雙方尋找論據的同時,人與人的感情交流得到升華。
(四)代飲
這是一種既不失風度,又不使賓主掃興的躲避敬酒的方式。如果你不會飲酒,或已飲酒太多,這時他人再次向你敬酒,你就可請人代飲。代飲酒的人一般與自己有特殊的關系。在婚禮上,男方和女方的伴郎和伴娘往往是代飲的首選人物,故他們的酒量必須大。
(五)罰酒
這是中國人“敬酒”的一種獨特方式。“罰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門。最為常見的是對酒席遲到者的“罰酒三杯”。
三、回應祝酒兩原則
原則一:不宜太具體
有的人在致謝時,常常猶如語不盡意,在必要信息已基本傳達完以后,仍然不放心地添上幾句,或出于習慣,無意地多言幾句,從而造成偏離原有談話方向、破壞原有致謝意圖的負面影響。
例如,在一個剛上任的副廠長的生日宴會上,該副廠長的哥哥出于禮貌,站起來一邊向弟弟工廠的同仁以及上司敬酒,一邊說:“多謝各位同仁和上司多年來對我弟的關照,使他當上了副廠長。”這句話說完,弟弟就向哥哥瞪了一眼,宴會結束后,兄弟倆就為這句話的后半句爭吵起來。
顯然,哥哥的后半句話說得不得當,因為感謝的內容過于具體,容易讓人產生誤解,認為當上副廠長只是同仁和上司關照的結果,而不是他本人具備實力,所以要特別為此表示感謝。這句話造成的負面效果是:既縮小了謝意的范圍——似乎只為提攜一事而謝,又貶抑了弟弟——似乎他無能,只能靠提攜。事實上,當上副廠長有諸多因素:個人努力、天時地利、同事的信任、上司的提攜,等等。其實,哥哥只需謝謝各位同仁和上司的各方面關照即可,無須說出關照的具體內容,讓人產生不必要的誤解。
原則二:宜風趣幽默
幽默是快樂的分子,在回應祝酒時幽默一些往往能營造出輕松歡快的氣氛,令人身心愉悅。
1930年2月9日,蔡元培70歲生日,上海各界人士在國際飯店為他設宴祝壽,他在答謝時風趣灑脫地說:“諸位來為我祝壽,總不外要我多做幾年事。我活到了70歲,就覺得過去69年都做錯了。要我再活幾年,無非要我再做幾年錯事嘍。”賓客一聽,哄堂大笑,整個宴會充滿了歡聲笑語。
試想,如果一個人擺出一副嚴肅相,一本正經地致答謝辭,那么整個宴會就不會產生如此活躍快樂的效果了。
四、不可不知的酒桌規矩
與同事交心,與領導溝通,與客戶談判……很多時候,這些事情就在酒桌上完成。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酒場,了解一些酒桌上的規矩,必定事半功倍,一路綠燈。
1.主人在為客人斟酒時,常說“滿上滿上”,這個“滿”不是指滿到杯口幾乎溢出來,而是指斟滿八成就恰到好處。
2.主人斟酒時,客人可行“叩指禮”,表示感謝主人斟酒。行“叩指禮”時,客人把拇指、中指捏在一塊,輕輕在桌上叩幾下。
3.祝酒時要表示祝愿、祝福等。
4.席上喝酒講究碰杯,碰杯則意味著把杯中的酒喝干,而且是一口氣喝下去,之后把杯子倒過來讓旁人看看杯子是空的。在酒席上還常常有“無三不成禮”的說法,意思是喝酒一次高潮必須是三杯以上。所謂“酒過三巡”也是這個意思。
5.如果你準備喝酒或者本身酒量很大,就不要把“我不會喝酒”掛在嘴上,以免留給人虛偽的印象。能不能喝酒,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6.掌握節奏,不要一下子喝得太猛。
7.領導相互喝完才輪到自己敬酒。
8.如果自己職位卑微,就不要給領導代酒。即使代酒,也應制造假象,即自己是因為想喝酒而非給領導代酒。
9.有些領導由于平時應酬較多并且已經對這種杯來盞往的形式出現厭煩的情緒,那么你就不要敬酒過多,只要懂得適時為領導添加酒水即可。
10.領導給你敬酒時,不管領導要你喝多少,自己都要先干為敬,并且雙手端杯,杯口低于領導的酒杯。
11.領導夾菜時,轉動酒桌中間的圓盤是酒桌上的大忌。
12.自己敬別人,如果碰杯,說一句“我喝完,你隨意”,方顯大度。
13.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握杯,左手墊杯底,自己的杯子要永遠低于別人。但是如果自己就是領導,那就不能放得太低。
14.可以多人敬一人,決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領導。
15.自己敬別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視情況而定,可以看對方的酒量和喝酒態度來決定自己的酒量,但是切不可比對方喝得少,因為這是你在敬別人。
16.如果沒有特殊人物在場,碰酒最好按逆時針順序,不要厚此薄彼。
17.要韜光養晦,厚積薄發,切不可一上酒桌就充大。
18.桌面上不談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做得差不多了,大家心里面了然,不然人家也不會敞開了跟你喝酒。
19.如果說錯話、辦錯事,不要申辯,自覺罰酒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