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二月:人生的路,要一直朝前走去(2)
- 搖椅邊的心靈盛宴(聽外婆講那些人生的智慧)
- 楊秉慧 于京葉
- 4277字
- 2016-02-15 14:45:26
“哦?”
“那外婆就給你講個關于章太炎的故事吧。”
百折不撓的“章瘋子”
智慧背囊:
不畏強權、堅持自己的個性、維護正義的高尚之舉,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夠做到,但是從小把這個信念根植于自己的心靈,我們便也會朝著這條康莊的大道上走去。
章太炎先生是德高望重的革命家和國學大師,有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綽號——“章瘋子”,而他本人非但不對此表示反感和憤慨,反而欣然接受,他還曾這么調侃自己:“兄弟我是一個神經(jīng)病。”這其中有著怎樣的緣故呢?
1913年,已經(jīng)當上民國大總統(tǒng)的袁世凱廢掉了當時的國會。章太炎先生得知這個消息后,毅然離開了新婚的妻子,去北京找袁世凱算賬。1914年1月7日的傍晚時分,章太炎先生手持團扇一柄,扇子下面系著他的勛章,腳上穿著一雙破官靴,就這樣橫沖直撞地來到當時的大總統(tǒng)府門前,嚷著要見袁世凱。
接待員向他要名片,他白眼一翻,大叫:“誰人不知,哪個不曉,我是在上海坐過三年西牢的‘章神經(jīng)’!”接待員被震住了,報請當時總統(tǒng)府的日常主管梁士貽。梁士貽出來后剛開口,章太炎破口大罵,說:“我要見袁世凱,哪個要見你!”
后來,章太炎先生被請進了接待室。然而袁世凱根本就不想見他,派人告訴他有公務,讓他等著。沒辦法,章太炎只好按捺住自己的火暴性子在接待室中踱來踱去。可他眼見國務總理熊希齡和袁世凱談過了,副部長向瑞琨也和袁世凱談過了,還輪不到他時。一怒之下,罵道:“向瑞琨,一個乳臭未干的小孩子見得,難道我見不得?”于是徑直往袁世凱辦公室闖。警衛(wèi)阻攔他,雙方立刻起了沖突,章太炎先生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操起桌上的花瓶朝大總統(tǒng)畫像猛力擲去,“哐啷”一聲巨響,花瓶粉身碎骨了。
就這樣闖了禍后,章太炎先生被警衛(wèi)強行捉入馬車。然而他滿腔怒氣未消,于是又指名道姓地罵袁世凱為“包藏禍心”的“竊國大盜”和“獨夫民賊”。反反復復罵個不止,看守他的警衛(wèi)聽后心驚膽戰(zhàn),趕緊找來棉花塞住自己的耳朵……章太炎先生的這一“瘋舉”,讓袁世凱實在太難堪了,于是,便對外宣稱章太炎“瘋”了。然后讓京城的憲兵頭子陸建章派人將章太炎先生軟禁起來,對外則說是給章太炎先生治病。
消息傳出后,全國各大報紙競相報道了這件事情。民眾對“章瘋子”的“瘋舉”佩服不已,而當民眾得知章太炎先生被軟禁之后,更是紛紛要求袁世凱將其釋放。面對民眾的呼聲,袁世凱傷透了腦筋。
袁世凱自然想把章太炎先生給殺了,然而章太炎先生又罪不至死,殺了他更會激起民憤;而不殺,放了章太炎先生,面對他犀利的筆觸,袁世凱又十分害怕他再一次帶來輿論壓力。無奈之下,只好假裝表現(xiàn)出自己寬宏大量,派人將章太炎先生好生伺候著,但是限制了其自由行動。
“哈哈,章爺爺真是好樣的。”豆豆歡呼。
“對呀,人生很多事情都是在堅韌中取得勝利的,沒有堅韌,我們就一事無成了,所以自己優(yōu)秀的品質,就應該堅持下去。”
“那外婆再給我講個故事吧。”
“故事嘛,外婆明天再給你講,”外婆伸伸胳膊,說:“坐了這么久,豆豆應該活動活動了,外婆的胳膊也酸了。”
“好,那我去踢毽子。”
軒轅請后稷
智慧背囊:
美好的生活是怎么得來的?其實只要當困難來臨的時候不要被它嚇倒,不要停下自己朝前走著的腳步,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并不是一件難事。
第二天,外婆給豆豆講了這么一個故事。
話說當年軒轅救了有巢氏后,心里非常高興。有巢氏會蓋房,他一來到,就領大家在這里蓋房屋。鄉(xiāng)親們住上房子,不再受禽獸蟲蛇之害。聽說有巢氏的老朋友后稷會播五谷,種莊稼,若能找到他,吃的也不用愁了。只要住的、吃的一安置住,人們就會安居下來。
那個能播五谷的后稷在哪兒呢?軒轅想:就是找遍天涯,也要找到他!軒轅又向有巢氏詢問了那位能播五谷的老人的特征,便背著弓箭彈囊,朝西部山地走去。到了山頂,軒轅舉目往東南看,有片平地,隱隱約約,看見幾縷青煙。他想:這里必有人家。于是,就朝東南方向走去。
正走著,只見一位白發(fā)蒼蒼、個頭不高,但精神飽滿的老人,走上前來說:“你是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呀?”軒轅一看他的模樣,跟有巢氏講的差不多,就說:“我是從具茨山那邊來的,要尋訪后稷他老人家,不知老伯是否此人?”
那老漢一聽很吃驚,忙問道:“你怎么知道我的姓名?”軒轅把如何認識有巢氏的經(jīng)過說了一遍。老漢語重心長地說:“我也正在找他呀!你看,我的族人若有房屋,也不住這潮濕陰暗的洞了。”老人說著,眼圈都濕了。
接著,后稷嘆口氣說:“原來,我族也有幾百口人。當我嘗百草、播五谷時,大伙也跟著過了一段安生日子。后來,不知從哪兒竄出一頭怪獸,樣子像豬,黃身子,紅尾巴。它只要一叫,就發(fā)大水。還有一頭怪獸,常在河邊出入,形狀像魚,長著像鳥一樣的翅膀,出入時,身上放光。它只要一來,地干得裂縫,莊稼都焦了。再加上猛獸來襲擾,我那幾百口人也都病的病、亡的亡,只剩下百十個了,真心疼啊!”老人說著,掉起淚來。
軒轅聽罷,勸道:“老伯不必傷心,若不嫌棄,我們可以合并在一起,人多勢眾,各盡其才,定居下來,共同根除旱魔水怪。”老人正在猶豫的時候,突然看見對面山坡上有一群狼正往這邊竄來。后稷和眾人都拿起武器,等待著惡狼的進攻。
軒轅不慌不忙地取出彈丸,一個箭步跳到一塊石頭上。等到群狼走近時,兩手同時扔出。只聽“嗖嗖”幾聲,幾只狼一個接一個倒在地上,其余的都嚇跑了。
后稷和他的鄉(xiāng)親們都看得目瞪口呆,他們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后稷和眾人一下子跪倒一片,磕頭拜謝。后稷看軒轅一片誠意,又想到人家這么遠來請自己,是為大家都好,就給大家講了遷居聯(lián)合的事。眾人一聽,都很高興。當即,眾人收拾東西,一起出發(fā)了。
走了一天一夜,大家才來到具茨山下。后稷一看,這里果然地面平坦,土地肥沃,北邊有姬水穿過,真是一塊難得的好地方。他又一看,一排排新房已經(jīng)蓋起來了,他說不出心里有多么高興。這時,有巢氏走來了,二人久別重逢,分外高興。
接著幾個月,軒轅帶領常伯又四處尋訪。不知跑過多少路程,請來了會造木車的吉光、會制甲矛的金杼、會挖井的伯益、會做木工的巧匠木倕。于是人們的生活就越過越好了。
這個故事,讓豆豆堅定了學踢毽子的決心,才講完一個故事,豆豆沒有像往常一樣纏著外婆再講一個,而是跑到院子里練習踢毽子去了。
真理往往在堅持中誕生
智慧背囊:
如果自己心里肯定了的事情,就不要因為別人的質疑而產(chǎn)生動搖,要知道,別人也不一定是對的。
過了幾天,隔壁的芳芳過來教豆豆怎么才能踢好毽子,看了豆豆踢毽子的樣子,芳芳說:“不對不對,你的動作不對,應該用左腳踢,你用的是右腳,當然踢不好了。”說完,芳芳還用左腳給豆豆示范了幾下。
這回豆豆糊涂了,我一直都是用右腳踢的啊。不過豆豆又想,可是我確實踢不好,也許真的應該用左腳吧。于是,豆豆把右腳換成了左腳。可是別說踢好毽子,就是單腳抬起左腿都很吃力,怎么踢好毽子啊?
傍晚外婆知道了這件事,哈哈大笑起來,原來,隔壁的芳芳天生就是個左撇子,所以她踢毽子用的是左腳!
看豆豆目瞪口呆的樣子,外婆說道:“自己是對的,就應該堅持下去。外婆給你講個故事吧。”
一天,老師讓一個小男孩站起來背誦一篇課文。當他背至某處時,響起了老師冷漠平靜的聲音:“不對!”
他猶豫了一下,又從頭開始背起。當背到相同的地方時,又是一聲斬釘截鐵的“不對”阻斷了他的背書進程。
“下一個!”老師叫道。
小男孩坐了下來,覺得莫名其妙。第二個同學也被“不對”聲打斷了,但他繼續(xù)往下背,直到背完為止。當他坐下時,得到的評語是“非常好”。“為什么?”小男孩向老師埋怨道,“我背得和他一樣,你卻說‘不對’!”
“你為什么不說‘對’并且堅持往下背呢?僅僅了解課文還不夠,你必須深信你了解它。除非你胸有成竹,否則你什么都沒學到。如果全世界都說‘不’,你要做的就是說‘是’,并證明給人看。”
老師繼續(xù)說:“在別人都說‘不’的時候說‘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的確需要勇氣。大部分人都需要其他人的附和才會堅持自己的意見,很少人敢于堅持自己的個性。于是大多數(shù)人都成了組成蕓蕓眾生的普通人,而那些卓爾不群、不為大多數(shù)人意見所左右的人則成為少數(shù)的成功者和明星。有獨立意志的人則會利用人人具備的常識和事實進行探究,做出合理的假設,然后得出自己的答案,并且敢于堅持。”
講完故事,外婆說:“如果一個人不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是正確的,屈服于別人的意見與批評,那么,他會錯過很多成功的機會。因為別人的意見也未必就是正確的呀。”
“那么,我是不是比別人笨啊,老是學不會踢毽子。”豆豆還在為白天的事情難過。
“那外婆再給你講個故事吧。”
豆豆委屈地點點頭。
越過遠洋的海鷗
智慧背囊:
人生就是這樣,不應為一時的失敗而失意,也不應為一時的成功而洋洋自得,笑到最后的人,才是贏家。
有一個孩子想不明白自己的同桌為什么每次都能考第一,而自己每次只能排在他的后面。
回家后他問道:“媽媽,我是不是比別人笨?我覺得我和他一樣聽老師的話,一樣認真地做作業(yè),可是,為什么我總比他落后?”媽媽聽了兒子的話,感覺到兒子的自尊心被學校的排名傷害了。她看著兒子,沒有回答,因為她不知該怎樣回答。
又一次考試后,孩子考了第二十名,而他的同桌還是第一名。回家后,兒子又問了同樣的問題。她想說,人的智力確實有高低之分,考第一的人,腦子就是比一般人的靈。然而這樣的回答,難道是孩子想知道的答案嗎?她慶幸自己沒說出口。
應該怎樣回答兒子的問題呢?有幾次,她真想重復那幾句被上萬個父母重復了上萬次的話——你太貪玩了;你在學習上還不夠勤奮;和別人比起來還不夠努力……以此來搪塞兒子。然而,像她兒子這樣腦袋不夠聰明、在班上成績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時活得還不夠辛苦嗎?所以她沒有那么做,她想為兒子的問題找到一個完美的答案。
兒子小學畢業(yè)了,雖然他比過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沒趕上他的同桌,不過與過去相比,他的成績一直在提高。為了對兒子的進步表示贊賞,她帶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這次旅行中,這位母親回答了兒子的問題。
母親和兒子坐在沙灘上,她指著海面對兒子說:“你看那些在海邊爭食的鳥兒,當海浪打來的時候,小灰雀總能迅速地起飛,它們拍打兩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鷗總顯得非常笨拙,它們從沙灘飛向天空總要很長時間,然而,真正能飛越大海、橫過大洋的還是它們。”
聽完這個故事,豆豆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我就是海鷗吧。”
“不管豆豆是什么,但是,人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能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不在于一時的快慢。如果你能夠在踢毽子的過程中靜下心來,遇到困難不氣餒,不灰心,那么你一定會獲得勝利的。”
聽外婆這么說,豆豆終于笑了:“好,那我要和外婆拉鉤,我一定要學會踢毽子。”
于是,一只布滿歲月滄桑的大手和一只小小的手緊緊地鉤在了一起,她們的笑聲傳出了很遠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