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品格教養修煉(2)
- 卓越孩子的6項修煉
- 崔宇
- 4896字
- 2016-02-15 15:21:53
所以,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養誠信的品質。首先要學會誠實待人,實事求是,凡事講真話,不撒謊;其次要重視自己的信用,在人際交往中做到言而有信,說到做到,一旦許下承諾就應該及時兌現;最后不要忘記反省,要學會正視自己的缺點和錯誤,一旦做了有違誠信的事情,就要敢于承認,努力改正。
誠信不僅是做人的準則,也是做事的基本要求,青少年要努力做一個誠實的人,建立起自己的信譽。
勇敢進取:實現個人價值的助推劑
在生活中,我們做很多事情都需要勇氣作支撐,嘗試需要勇氣,放棄需要勇氣,創新需要勇氣,想成就卓越人生更需要勇氣,甚至對有些人來說,一些生活中的細微小事比如上課發言等,也需要極大的勇氣。我在從事教育培訓的過程中發現,有些青少年在課堂上發言時,聲音低得只有自己聽得到;有些青少年在公眾面前一說話臉就發紅;有些青少年遇到問題從不敢請教老師和同學……這些都是在生活小事上缺乏勇氣的表現。
美國成功學專家卡耐基說:“演講能力是成名的快捷方式,這種能力使一個人備受住矚目,鶴立雞群。”現在的很多學校也都強調演講的重要性,有些學校還開設了專門的演講課,要求學生大聲演講和交流,以培養學生的辯論能力。能言善辯是以后找工作和社交的必備能力,如果你連在課堂上公開發言都靦腆害羞、支支吾吾,實在是需要提高了。
對于不敢主動發言和大膽表達的人來說,首先要做的就是拿出勇氣,大膽地說出自己心里的想法。我們在公眾場合不敢表達自己觀點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性格內向,習慣獨處;二是害怕自己的觀點得不到別人的認同。對于第一種人來說,就是要擴大交際面,激發自己個性中的勇敢元素,培養與人相處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適當改變過于內向的性格。對于第二種人來說,則要克服恐懼感,增強勇氣和抗挫能力,大膽說出自己心里的真實想法。
敢于發言,勇敢地表達自己,不僅是對我們心理素質和表達能力的檢驗,還能讓我們贏得更多的認同與支持,讓我們爭取到更多實現個人價值的機會。
事實上,勇敢進取遠不止敢于表達這么簡單,它還是一種不怕困難、敢于直面現實、積極爭取勝利的優秀品質。美國作家海明威也可以算是一個極具進取精神的硬漢子。
海明威曾嘗試吃過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場亮過相,闖蕩過非洲的原始森林,兩次世界大戰都上了戰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他還干過冒著炮火搶救傷員的事,后來自己也被炸傷了腿,但他仍背著傷員頑強前進。結果,他的英勇行為感動了敵軍將領,將領下令停止炮擊,放他過去。
在寫作方面,海明威曾經雄心勃勃地表示要超過莎士比亞,干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司湯達打在地上說胡話。決心下定,他就奮力拼搏。1949年,他的朋友福克納獲諾貝爾文學獎,海明威不服氣,匆匆寫了一部小說要超過人家,反遭失敗。倔強的海明威爬起來繼續努力,終于寫出了小說《老人與海》,獲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
在《老人與海》中,有一句響當當的名言:“人是不能被打敗的,你可以把他消滅,但不能打敗他!”
就像《老人與海》中的老人一樣,海明威很多時候都在踐行勇者無畏這一真理。一個人只有懷揣勇氣,積極進取,才不至于被困難和挫折嚇倒,也唯有如此,才能堅定地走自己的路,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些都是青少年需要領悟的。
勇敢進取是我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助推劑,但不是每個人生來就是天生的勇者,這需要后天的積極訓練。青少年要練就勇敢的品質,首先就要走出溫室,拋開父母的溺愛,學習獨自面對問題,克服困難。即使有些事情剛開始做得不好,也不能放棄,要勇敢地去嘗試。其次,我們還可以為培養自己的勇氣創造條件,積極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不要這也不敢做,那也不敢做,打球怕磕著,游泳怕淹著,爬山爬摔著,而是要多去嘗試,多去克服困難,不要害怕受傷和失敗。我就經常要求我的學生多參加一些對培養勇氣有益的活動,如登山、游泳、滑冰等。事實證明,這樣的活動對于他們成就卓越非常有用,因為在活動中,他們磨煉了自己的意志,鍛煉了自己探索和適應陌生環境的能力,也增強了自己的勇氣。
責任心:成就卓越不可缺少的護身符
對于渴望成就卓越的青少年來說,責任心同樣是不可缺少的。在這個社會里,我們的行為總會對自己、他人乃至社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擁有責任心,敢為自己的承諾和行為負責,正是我們走向成熟的標志之一。擁有了責任意識,我們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施展自己的能力,一個沒有責任心的人是永遠長不大的,試想,如果一個人在青少年時沒有獨立辦事的能力,對人、對事缺乏必要的責任心,事情沒辦好也不負責任,這樣的人成年后又怎么能在社會上安身立命、有所成就呢?
人在一生中會遇到很多需要自己負責的事情,通過一次次的歷練,我們才會慢慢成長和成熟,才有可能拿到成就卓越的通行證。因而,每個青少年都應該培養自己的責任心,敢于擔當。
在培養責任心之前,我們應該對責任心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認知。一般來說,責任心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針對自己的,即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另一方面是指向他人和社會的,就是說要對他人和社會負責。
青少年要樹立起責任心,首先要做的就是對自己負責。在當前的青少年群體中,普遍存在著為自己的行為尋找理由和借口,不懂自我負責的現象,例如有的人沒帶傘淋了雨,就抱怨媽媽早上沒有給自己準備傘;體育成績不好,就怪家長在飲食上不會搭配營養;學習成績不好,就埋怨老師教得不好;與同學相處得不愉快,總說別人有性格缺陷……只知道埋怨別人,卻很少反思自己的行為,這就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我們每個人只有先承擔起對自己的責任,學會時時檢查并反省自己的行為,才算找到了成長的根本。
美國前總統里根在回憶自己的成長歷程時,講了這樣一件讓自己受益終生的事。
11歲時,有一次,里根和小伙伴們一起踢足球,不小心打碎了鄰居家的玻璃。鄰居向他索賠12.5美元。在當時,12.5美元是筆不小的數目,足足可以買125只生蛋的母雞!他知道自己闖了大禍并勇敢地向自己的父親認了錯,可他的父親并不像其他父親那樣只是在語言上教育他,而是讓他以自己的行為為這一過失負責。里根感到非常為難,因為他根本就沒有這么多錢來賠給別人。這時,父親拿出12.5美元說:“這錢可以借給你,但一年后要還我。”為了對自己的過失負責,他開始了艱苦的打工生活。經過半年的努力,他終于掙夠了12.5美元,還給了父親。
里根總統在說完這個故事后說道,父親要求他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的做法,讓他明白了什么叫責任,這對他以后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青少年樹立責任感的第二個方面就是要對他人和社會負責,勇于承擔。責任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承擔起自己對別人、對社會的責任,不僅能驗證和提高我們的能力,而且還能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更有意義和價值。
責任心是我們成長的動力,也是我們能力增長的一種體現。承擔責任本身就是對我們價值的一種肯定。在你還很小或沒有承擔的能力時,有誰會讓你擔當責任呢?只有當我們在某些方面成熟了或是具備了這樣的能力,才有可能被委以責任。有能力承擔責任,對每個人來說,當然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在生活中我們可能都會有這樣的體驗和感受,一旦作出承諾或是答應別人要對某事負責時,就會全面調動自己的能力去完成。在一段時間內如果你要承擔的責任越多,你處理事情的能力和效率就變得越強。這是因為你心中的責任感已經轉化為動力,激勵著你不斷前進。
我們都說一個人的潛能是無限的,但要完全激發出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責任感能激發人的潛能,因為承擔責任對能力是有要求的,我們為了使自己具備承擔責任資格就會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和能力。在承擔責任的過程中,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困難,但為了能負起應有的責任,我們就會努力讓自己勇敢面對并克服,這就鍛煉了我們身處逆境時的心理素質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責任的承擔不僅是對自己的考驗和鍛煉,還能讓別人因此獲得幸福和滿足,而一個能承擔責任讓別人幸福和快樂的人,能得到更多的尊重和贊揚,也能為自己的成功積累更多的資本。
抗挫力:走出困境的必備工具
幾個初中生因為害怕期末考試考不好,竟然相約一起投河自盡,幸虧被家長發現,才沒有釀成慘劇;一名高中生因高考落榜,自覺無顏面對父母家人,于是選擇喝毒藥自盡;某中學一名男生因暗戀同校一女生,但遭對方拒絕,就跑到附近的橋上以死威脅……我們經常會在電視或報紙上看到類似的報道,讓人不得不深思:現在的青少年究竟怎么了?為什么在困難和挫折面前的心理承受能力這么差呢?
每個人都期待能有幸福的生活,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中多一些順利少一些挫折,多一些快樂少一些悲傷,但世事難料,我們總會有失意的時候,總會有面對困難的時候。為什么在面對困難時,有人畏縮不前,怨天尤人,有人能勇往直前,奮力拼搏,最終到達勝利的終點呢?這之間的差別就是抗挫力——承受挫折并勇敢面對的能力。因此,我們亟須的就是調整好心態,增強自己的抗挫力。
如果你在半山腰,突然遇到暴風雨,你不應該往山下跑而應該向山頂走。因為往山頂走,雖然風雨可能會更加猛烈,但相對來說還會安全些,而往山下逃生,表面上看遇到的風雨稍微小些,但不安全的因素在增加,比如說你可能會遇到泥石流、山崩之類的突發情況。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也是如此,遭遇風雨,你逃避它,或許就會從此一蹶不振;如果你迎向它、戰勝它,可能在經過拼搏之后就會獲得更大的生存希望。這也是下面這個故事中驢子帶給我們的啟示。
有一天,農夫的一頭驢子不小心掉進一口枯井里。農夫絞盡腦汁想辦法救出驢子,但花了好幾個小時,還是失敗了。最后,這位農夫決定放棄,因為這頭驢子畢竟很老了,不值得他花這么多時間和精力。這么想著,農夫便決定把這口井填起來,順便把井中的驢子也埋了,這樣它就不用受更多的苦。于是,農夫找來幾個鄰居,每人手拿一把鏟子,往井里填土。
看到這種情景,驢子了解了自己的處境。一開始,它只知道大聲地哀嚎,但過了不久,它就安靜下來了。農夫好奇地往井底看了看,不覺大吃一驚:當鏟進井里的泥土落在驢子的背部時,驢子不是默默地承受,而是將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鏟進的泥土上面!就這樣,驢子把人們鏟的泥土全部從自己的身上抖落下來墊在了腳下。很快的,這頭驢子便上升到了井口,然后在眾人驚訝的表情中躍出井口,快步跑開了。
我們在生活中所遭遇的種種困難和挫折,就像是那些加在身上的泥土,它們能埋沒我們,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它們也是一塊塊的墊腳石。只要我們勇敢地將它們抖落,然后踏著它們前進,即使是陷入逆境,我們也能安全脫離困境。
想要修煉和提升抗挫力,你可以從以下方面努力: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挫折觀。要知道曲折和坎坷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必須要邁的檻,邁過了,我們的人生才可能迎來新的轉機。每個人都是在挫折的磨礪中慢慢長大和成熟起來的,正視挫折,解決困難,我們才能走出困境。
其次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挫折。在困難面前,我們需要做的不是自怨自艾,而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拿出堅強的毅力和必勝的信念,迎難而上。
最后要學會分散挫折的壓力,盡快從消極的情緒中走出來。你可以適當地向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傾訴,或者尋求別人的幫助,還可以把心中的不快發泄出來,這樣,你的挫折感就會淡化,你也就能盡快恢復狀態,繼續勇敢前行。
在成長過程中,每個人面臨的困難可能是各不相同的,具備了承受和抵抗挫折的能力,我們就像是拿到了走出逆境的工具,它可以幫助我們戰勝困難,迎來新的勝利。所以,我們應該積極地修煉自己的抗挫力,學會把挫折和困難看成是人生走向卓越的墊腳石。
品格在左,教養在右,好孩子如何左右兼修
前面我們提到,品格和教養在青少年成長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注重品格和教養修煉,實際上就是要求我們內外兼修。對于一個渴望成就卓越的青少年來說,只在品格培養方面努力是不夠的,還應注重自己的教養修煉。一般而言,品格多是沉淀于我們心中的,從表面一時難以看出來;教養是個人修養的外在顯示形式,能較為直觀地表現出來,關系著我們的個人形象。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在別人心目中的印象與我們表現出的教養有很大關系。一個有教養、待人彬彬有禮的人,往往會受到人們的歡迎,從而擁有自己的好人緣。
對于廣大青少年來說,教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成的,需要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多留心、多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