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創(chuàng)意作文魔法秀(1)

第一節(jié)立意標新,創(chuàng)意無限

一、立意技巧點撥

立意,就是在準確把握題目的內涵和外延、仔細揣摩命題人意圖的基礎上,確定文章的主題或中心。

“意”是文章的靈魂,立意是否正確,直接關系到作文的成敗,意勝則文勝。清代的王夫之說:“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沒有統(tǒng)帥的軍隊是烏合之眾,沒有主題的文章就沒有靈魂。

作文立意的一般原則可以概括為四字訣:準,即切題而不跑題;深,即深刻而不膚淺;穩(wěn),即穩(wěn)妥而不走險;新,即新穎而不俗套。

那么,怎樣才能夠在作文立意時做到不落俗套、富有新意呢?

一是,要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學會比較,學會對任何事情都善于問個為什么,避免在看問題時思維進入死胡同。只有這樣,寫起文章來,你才會思維活躍,思路開闊,眼光獨特,超乎常人,立意新穎,不落俗套。例如,以“陽光”為話題寫作文,按照常規(guī)的思維,許多同學只會想到自然界那普照大地、給人類以光明、給人間以溫暖的太陽,費盡心思去寫太陽的光輝、太陽的溫暖,或者寫太陽的好處等,殊不知,這樣的立意實在是太平常、太俗套了。

二是,要善于獨辟蹊徑,要有超乎常人的思維和眼光。仍以上面所舉的以“陽光”為話題寫作文為例,我們可以活躍思維,開闊思路,展開充分的聯(lián)想,想到家長、老師的親切關懷、悉心照顧是陽光;想到同學、朋友的團結友愛、互相幫助是陽光;想到一本好書、一本雜志、一篇含義雋永的文章,也是陽光;甚至有的同學還想到成長中一次給人教益的失敗和挫折、一次磨礪意志的人生風雨、一次啟人心智的遠足旅游、一次刻骨銘心的體育鍛煉、一次陶冶性靈的藝術實踐等也是陽光,陽光滋潤著我們的心田,伴隨著我們成長。這樣,寫出的文章不但立意新穎,不落俗套,而且別開生面,能讓人耳目一新。

技法1:反彈琵琶

所謂反彈琵琶就是逆向思維,即思考問題時,不是從常規(guī)思維的方向思考,而是有意識地從反向進行思考。把這種方法運用到作文立意上,就是反彈琵琶。常見的“反彈琵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1.好與壞逆反。即把好的說成壞的,把壞的說成好的。例如:“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我們可以由這句話批評千里馬不善表現(xiàn)自我,不善推銷自我,去體現(xiàn)自身價值。你說開卷有益,我偏偏要說,開卷也無益……只是變換了一個角度,好與壞就可以逆反。

2.大與小逆反。即把大的說成小的,把小的說成大的。端木蕻良的《老鞋匠》寫老鞋匠一刻不停地為人修鞋,“鞋子修得稱心,走路的人加快速度,要節(jié)省多少時間,多做多少事呢”,“他不只是個修補鞋子的人,他倒是一個為人們修補了流去時間漏洞的人”。把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人看得極為重要,這就是大與小的逆反。

3.前后反差鮮明的逆反。即情節(jié)的發(fā)展出現(xiàn)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有時又叫它情節(jié)逆轉。記敘文中,特別是小小說常用此法。結局往往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給人驚喜,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汪曾祺的《陳小手》,寫陳小手醫(yī)術高明,尤善接生。聯(lián)軍團長的太太難產,請陳小手接生。接生完,團長又是請酒又是送錢。當陳小手跨馬馳去時,團長卻從后面一槍將他打死了。前后鮮明的反差將團長的陰險毒辣暴露無遺。

技法2:高屋建瓴

高屋建瓴法,本是指在房頂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臨下的形勢。用于作文的技法,就是指作文要“大氣”,有高遠的立意。

作文要高屋建瓴,離不開寫作者的才識。有了才識,就具備了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氣量,就從思想上有了把握全局與選擇目標的能力;有了才識,就能形成獨立之見,就有了超越平庸的氣概和膽略;有了才識,就有了創(chuàng)造的自信和能力,面對機遇和挑戰(zhàn),能全面充分地展示自我。

可以說才識是作文的制高點,它決定了文章品位的高低。一些同學寫作文立意不遠的主要原因,是囿于自我的狹小天地,他們只停留在記錄自己的見聞感受、喜怒哀樂、榮辱得失上,因而文章流于平淡,流于“小氣”。

那么,文章怎樣才能寫得立意深遠而有才識呢?

1.不斷超越,拋棄小我為大家。深刻高遠的立意總是與“自我”無緣的,所以,在寫作時我們必須勇于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價值趨向和情感訴求;必須把現(xiàn)實生活融入作文中,放眼關注社會,用長遠的目光去審視生活,關愛生命,關注人生。

要超越自我,拓展視野,可以遵循由低級到高級、喜怒哀樂、榮辱得失,即我——家庭——集體、階級——民族、國家——人類——宇宙等。

2.運用發(fā)散思維,縱談古今中外。針對一個問題,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尋求答案,由一點向四周輻射的開放性思考,便是發(fā)散思維。

發(fā)散思考的實質是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展開多角度思維。“縱”就是縱向思考,按時間順序,古往今來地聯(lián)想。它由過去、現(xiàn)時、未來三部分組成。“橫”就是橫向思考,按空間順序四面八方地聯(lián)想。由“水”想到長江、黃河、黑龍江、塔里木河……想到外國的江河湖海,都屬橫向思考,它能使認識向四周延伸拓展。

技法3:避實就虛

“避實就虛”的意思是指避開敵人的主力,攻擊敵人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或指談論問題回避要害。作為作文技法,指的是由眼前的實在事物、景象或具體的事情寫起,水到渠成地揭示其寓意的手法。

“實”指的是提供的題目,材料是具體的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和情理。實寫,重在刻畫事物的形象,或正面描寫,或直接記敘,它總是按照客觀事物的實際面貌進行具體描寫。

“虛”指抽象地寫。虛寫,重在調動讀者的想象,或側面烘托,或間接墊襯,多為抽象的表現(xiàn),它能跳出現(xiàn)實的束縛,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運用隱喻、象征等手法,為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如由真實的腳印聯(lián)想到人生的足跡;由腳下的道路聯(lián)想到成長的歷程;由房屋的窗戶聯(lián)想到對外的開放;由山澗的橋梁聯(lián)想到感情的溝通;由竹之有節(jié)聯(lián)想到人的節(jié)操;由葉落歸根的景象聯(lián)想到思鄉(xiāng)的情懷;由登高望遠聯(lián)想到“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哲理,等等。

技法4:大題小做

所謂大題小做,就是將抽象、寬泛、能表現(xiàn)多個主題的范圍較大的話題從小的角度、小的側面切入,把話題落實到具體的人、事、物和具體場景上,然后打開思路,構思成文。通常有以下幾種方法:

1.細化話題法。構思時,將話題切分為小的子話題,從中篩選出最拿手的寫。如以“變化”為話題,可立足于“路”的變遷,“燈”的變化,寫出時代的巨大變化;可以“昔日野菜無人問,而今野菜待嘉賓”為題折射出時代的巨變;可寫“電話進農家”反映農村的新變化;可用“奶奶們穿紅又掛綠”寫出老人的新觀念、新時尚。

2.添加成分法。在話題前、話題后或話題前后添加修飾性的詞語,使文章選材范圍指向更明確、更集中。以“幸福”為話題,可在前面添,如“游子思歸是幸福”;可在后添加,如“幸福是一種感覺”;可前添后加,如“享受幸福,享受生活”。

3.多方設問法。它指對話題進行審思,多問為什么,以此使話題明晰,縮小選材范圍。如“理解”話題不妨發(fā)問,什么是理解?彼此間為什么要有理解?你理解別人嗎?……這種方法能迅速激活思維,誘發(fā)真情實感,鎖定寫作的切入點和激情點,并使思維逐漸深入,寫出美文華章來。

誤區(qū)警示

1.立意不要與社會公共道德相悖。立意如果與傳統(tǒng)社會道德格格不入,是很難獲得認同的。在行文時,我們應遵守社會公認的道德準則,起碼不要超出社會道德的底線。

2.立意求新而不唯新。作文立意要新穎,主張和見解要超出常人之所見,不能人云亦云,鸚鵡學舌。但是,不可為求新而求新,甚至追求“意不驚人死不休”的效果,將其視為靈丹妙藥,什么都要“反彈”,你這樣說,我偏要那樣說,這樣就會因牽強附會而貽笑大方。

二、經典范文展示臺

反彈琵琶

感謝挫折

佚名

小草如果因為沒有樹的偉岸而感到痛苦,那我們就不會見到遼闊的草原。

貝殼如果因為心中的一粒沙而感到痛苦,那它永遠孕育不出閃亮的珍珠。

流水如果因為前方的殘崖而感到痛苦,那我們永遠不會目睹奔流直下的壯觀。

成長,如果因為有了挫折而痛苦,那么人生將不會出現(xiàn)希望、成功和幸福。挫折是成長之路上必經的岔道口。一個人沒有挫折的支撐,那他永遠也不會面臨選擇,去決定他下一步該踏上何種旅程。張海迪如果沒有經受挫折,那她也就不會成就偉大的事業(yè);馬克思如果沒有經受挫折,那他也就不會成為革命的領頭人。

挫折是痛苦背后的曙光。如果你認為挫折是你的絆腳石,卡住了你的咽喉,凝固了你的血液,那么你錯了。在挫折中,蘊涵了巨大的財富,你潛心挖掘,那么它送給你的便是成功的密匙,引領你打開擋在你面前的每一扇大門。如果你棄之于不顧,那么它回報你的將是一望無際的黑暗。挫折阻擋了荊棘鳥尋找的道路,它不斷地給荊棘鳥以狂風、暴雨、海浪,而荊棘鳥并沒有為此而恐懼,在穿過烏云之后,令它欣喜的是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的荊棘刺!它成功了!而令它成功的因素,人們不一定會想到挫折。

不少人嗟嘆自己財富微薄,其實挫折便是財富。我們需要挫折,需要它帶給我們無盡的思索,因為曾幾何時挫折也阻擋了我們前進的道路。小時候,我們跌倒了,為什么大了不會再跌倒?因為我們站起來了,我們克服了生命給我們帶來的第一個挫折。長大時,我們失敗過,為什么有些人在失敗面前停滯不前?因為他們怕了,怕再去經受另一個挫折。

成長之中,我們需要挫折來磨煉。因為經歷過挫折的生命,便是那絢麗無比的彩虹。

本文立意新穎,觀點新奇,出人意料。誰不想避免遭受挫折?誰會感謝挫折?但是作者竟能大談挫折的作用,進而入情入理地進行分析,讓人欣然接受他的觀點。

文章結構大開大合,前面四段先作三層橫向假設,為托出第四段的觀點作鋪墊、映襯,加強了開掘主題的力度;中間幾段再作橫向開掘,既給人畫面開闊之感,又使人如臨生活之境,親切而生動。

高屋建瓴

告別——一種膽魄

佚名

魚兒告別池塘,你認為她會沒命?不,她在追求屬于自己的江河。鳥兒告別竹籠,你認為她會餓死?不,她在追求屬于自己的山林。石子告別高山,你認為他會孤獨?不,他在追求屬于自己的天地……

自然界中的萬物都在嘗試告別,因為他們有自己的追求。我不得不說:告別是一種膽魄。

諸葛孔明深居隆中,以躬耕為樂,吟唱為趣,似乎無意于征戰(zhàn),但他常自比管仲、樂毅,可見他早有出將入相之志,因此即使劉備不上演三顧茅廬,諸葛亮也終會登門自薦。他告別隆中安逸的生活而投身艱苦卓絕的政治斗爭,不失為一種膽魄。

陶淵明本為朝廷官員,但他厭棄官場黑暗,追名逐利,因此他棄官隱居,放棄了功名利祿、榮華富貴,因為他有自己的追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告別權貴,摒棄世俗,投身秀美山水的情懷,絕對是一種膽魄。

魯迅本來一直投身醫(yī)學,希望用治病來救中國,但他后來發(fā)現(xiàn)在中國人身上的不止是病痛,更是心靈與思想的病魔,因此他棄醫(yī)從文,拿起筆桿這把利劍為中國人剔除心靈的傷痛,“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氣節(jié)也從筆尖向外四射,因為他有自己的追求——振新中華。他告別醫(yī)學,走上了文學這條無止境之路,無疑是一種膽魄。

如今,我坐在中考的考場上,應該說是戰(zhàn)場上,只是一個追求——盡力一戰(zhàn)。我告別一切雜念,置身于這戰(zhàn)場上,似乎看見了勝利的希望之光,這難道不是一種膽魄嗎?

魚兒告別池塘,可能面對干涸;鳥兒告別竹籠,可能面對死亡;石子告別高山,可能面對寂寥,但他們有自己的信念,因此他們選擇了告別,閃耀著豪邁的膽魄之光,開始尋求最適合自己的地方的征程……

作文標題新穎大氣,敢發(fā)人之未發(fā);文章內容寫出了作者對人生的大感慨、大領悟,真是不同凡響。文章開頭由一組敘寫自然界告別現(xiàn)象的排比巧妙引出論點——“告別是一種膽魄”,3個反問排比句,氣勢不凡,開張有力,顯示出作者的胸襟。中間,列舉我國古代、近代3個告別故事進行證明,注重古今,有很強的說服力。結尾巧妙地改寫文章開頭,前為設問,意在引起注意與思考,后為陳述句,語氣肯定,表明作者的態(tài)度,可謂首尾圓合,結構嚴謹有致,體現(xiàn)了作者清晰的寫作思路。

避實就虛

回家

佚名

一次,孔子的幾個學生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陪著孔子聊天,孔子讓他們各自談談志向。輪到曾晳談的時候,曾晳表示,自己與前幾位的志向不同。孔子讓他不妨說說,曾晳說:“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孔子長嘆一聲,表示自己非常贊賞曾晳這種超俗的志向。

我感興趣的,不是曾晳誓不從政的志向,而是他給我們描繪的那種接近天堂般的生活方式。你看,暮春三月,五六位成年人,六七個小孩,在水邊洗洗澡,在臺上吹吹風,一路吟誦著詩歌回家。這多愜意,多有詩意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林县| 华坪县| 兰西县| 舒兰市| 砀山县| 攀枝花市| 梁山县| 永胜县| 崇礼县| 汉源县| 兴义市| 正宁县| 和平区| 南丰县| 海阳市| 伽师县| 安塞县| 阳泉市| 台湾省| 金寨县| 佛冈县| 曲阜市| 台北县| 西昌市| 边坝县| 余干县| 乐至县| 遂宁市| 清远市| 平山县| 毕节市| 安陆市| 连江县| 醴陵市| 莱阳市| 新宁县| 石泉县| 青川县| 西林县| 达尔| 渝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