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佛朗西斯果·戈雅

1800年,杰出的西班牙畫家佛朗西斯果·戈雅完成了查理四世讓他畫的《查理四世全家像》。戈雅小心地把這幅畫呈獻給查理四世,查理四世看后極為滿意,于是,他正式授予了戈雅一個“西班牙第一畫家”的稱號。本來戈雅就是當之無愧的西班牙的偉大畫家,現在竟然成了“名副其實”的西班牙第一畫家了。戈雅在高興之余,禁不住暗自竊喜。這個稱號可完全出乎意料啊!在這幅《查理四世全家像》中,戈雅可算是費了不少心機。如今成功了,他怎么能不高興呢?畫面之上,戈雅故意以單調的色彩配以有點呆板的構圖。國王一家人分列國王的左右,都自負地、官氣十足地排列在藝術家面前。戈雅巧妙地表達出節日的衣服、勛章、珠寶的鮮艷色澤,這些東西都透過整個背景的金黃色的煙霧閃著光,整個眩目的色調特別表現著國王與王后的面貌的猥瑣與庸俗。胖胖肥肥的愚蠢的國王,得意洋洋地昂著頭,蠢笨地看著前方,活像一只大雄雞。而旁邊的王后扭動著自己的頭,以她那庸俗、貪婪與兇狠的眼睛警惕地望著四周。其他的人有的傲慢自負,有的手足無措,有的疑神疑鬼,都或多或少地繼承了一些國王與王后的丑惡的相貌及丑惡的精神。查理四世竟然對這樣一幅作品滿意,由此可以看出這些統治者如何的愚蠢與自我欣賞了。而那個“作惡得福”的戈雅,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更加偉大了,誰還會去稀罕那頂“西班牙第一畫家”的榮冠呢?如果戈雅是憑這樣的作品得到如此高的稱譽,那才成為一個杰出的笑話啦。

但是,這個喜歡“作惡”,喜歡與統治階級對著干的戈雅大部分時間卻是在統治階級的上層社會中度過的。這樣,戈雅對統治階級的愚蠢與殘暴才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他舉起自己犀利的畫筆,用自己的一生在與罪惡的勢力斗爭。

戈雅是一個農民的兒子,他1746年3月30日出生于薩拉果沙城。童年的戈雅是在當牧童中度過的。

大約在1760年,小戈雅14歲的時候,一位牧師發現了他的繪畫才能,便把他送到當地著名畫家荷塞·馬蒂尼的畫室中學習,這成為小戈雅的啟蒙課。但是,年輕的戈雅總是不安分地呆著,他從小喜歡斗牛打架,喜歡處在一種戰斗的激情中。1765年,戈雅參加了反宗教的斗爭,成為其中很活躍的一分子。斗爭失敗后,他被宗教組織四處追捕,戈雅不得不逃到了馬德里,并隱居下來。在這里,他深入地研究了著名藝術大師們的作品,他的風格漸漸形成。但是,戈雅總是不安分的,他在一次爭斗中刺傷了一位國王聘請的畫師,戈雅不得已又流浪到意大利。

在羅馬,戈雅的藝術水平開始顯露出來。他在帕爾馬畫了一幅油畫《漢尼拔登臨阿爾卑斯山》,獲得了該城美術學院的二等獎。

但忘乎所以的戈雅又惹了一身麻煩,費了很大的力氣,在西班牙大使的幫助下,這個惹是生非的小伙子才逃回了家鄉。

1775年,戈雅又回到了馬德里,開始為宮廷工作,戈雅創作了兩小組木板油畫,為他贏得了聲譽,其中較出色的有《陽傘》、《陶器市場》、《春》、《受傷的石匠》、《葡萄熟了》等,畫面充滿了生活氣息。

1780年,戈雅被批準為皇家畫院會員,杰出的戈雅不久便成為畫院副院長。1789年,戈雅成了宮廷的首席畫師。這期間,他對統治階級的丑惡面目認識得越來越深刻。雖然他遭受了兩耳失聰的打擊,但他以更為尖銳的畫筆同封建宗教統治階級展開了斗爭。這一期間,他便創作了那幅《查理四世全家像》。此外,他所作的《法國大使費迪南·吉爾馬德》也表現了戈雅對于革命人物的同情與敬愛。還有最讓人爭論不休的《著衣的馬哈》與《裸體的馬哈》。這是兩個姿態與面貌完全相同的少婦。曾經有人說這個少婦就是與戈雅相好的阿爾巴女公爵,從而被人編造了許多戀愛插曲。但是近來有證據表明,這個少婦與阿爾巴女公爵的身材很不相同。戈雅在這兩幅畫中展示了女性的純潔、善良與文雅。尤其是《裸體的馬哈》更是對禁欲的封建天主教的直接宣戰。后來,戈雅曾因這幅裸體女人畫受到宗教裁判所的質詢。

西班牙的宗教裁判所,歷來以嚴酷聞名于世。有人統計過,到戈雅時代的查理四世統治期間,300多年間,宗教裁判所燒死了34萬人之多,許多追求真理者被當作異端而投入到烈火之中。

但是,戈雅并不懼怕他們,這一期間,他又創作了一套為數達80幅的腐蝕銅版畫,名為《加普里喬斯》,又稱《狂想曲》,嚴厲地揭露批判了宗教的偽善、殘忍,以及僧侶們的貪欲愚蠢,表達了人民在宗教統治與封建專制下的苦難與不幸。例如其中的一幅,一個驢子醫生正在為一個垂死的病人摸脈,上面寫道“是什么要了他的命。”又如兩個人背上各壓著一匹驢子,題為“你自己不會?”再如,畫面上一個樹樁穿著一身僧侶袈裟,伸著雙手,頭巾下露出一副似臉非臉的黑影,前面跪著一群受驚嚇而哭泣的婦女兒童,題為“那是裁判所能辦到的。”它揭露了教會僧侶對人民的殘暴及自身的空虛無能。又如一幅畫面,幾個驢子學生在驢子老師面前聽講,書本上全是寫的“A”字,題為“學生能否知道得更多一點”。此外,還有一幅,一個人俯桌而睡,背后許多妖魔在飛舞,題為“理性入夢則群魔叢生。”人民在睡夢中也不得安寧與幸福。

這一組高達80幅的作品是對宗教統治的強烈的揭露與控訴。

剛陳列出去,立刻遭到宗教裁判所的干預與禁止,戈雅也被宗教裁判所所注意,后來,戈雅偽稱是獻給查理四世的,才免遭迫害。

1808年,法國拿破侖的大軍侵入馬德里,西班牙人民奮起反抗,但終因寡不敵眾,鮮血浸染了馬德里大街。戈雅心中充滿了憤怒。這一期間,戈雅創作了《普埃爾塔·德里·索里之戰斗》(即《1808年5月2日之巷戰》)與《法軍槍殺起義者》(即《1808年5月3日之屠殺》),此外還有一組80多幅的腐蝕銅版畫《戰爭組畫》,表達了對西班牙人民英勇斗爭精神的贊揚及對侵略者的殘暴的揭露。

例如《1808年5月3日之屠殺》更體現了西班牙人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及法國侵略者的殘暴。侵略者只敢在深夜來殺害起義的愛國者。地上已經倒下了一批被槍殺者,死狀慘不忍睹,這一批中有神父、僧人、市民與農民們。他們表現出憤怒、不屈與仇恨及面對死亡的哀痛。一個對著槍口的白衣黃褲的起義者,像受難的基督一樣,把雙臂張開,似乎要保護與他一起受難的人,又像是高喊著口號或對侵略者的痛恨的咒罵。那種寧死不屈的眼神表現出一個愛國者的高貴品質。在地面的方形燈的照射下,地面上已經被觸目驚心的鮮血染紅,那種紅白的強烈對比,烘托出慘烈的氛圍,而處在陰影中的侵略者,只是一排黑乎乎的“殺人機器”的象征。背景是馬德里皇宮附近的太子山,表達了戈雅對勾結外敵,引狼入室的統治階級的罪惡行徑的揭露與批判。

1824年,戈雅為了躲避新國王費迪南七世(查理四世之子)的迫害而僑居法國的波爾多城。晚年的戈雅仿佛又回到了童年,他回憶起下層勞動人民的勤勞、正直、善良的優秀品質。其中他的名作《賣水少女》中那個懷抱瓦罐,衣衫破舊的農民姑娘,以其純樸健康的生命力與青春的活力,壓倒了他曾畫過的所有宮廷貴婦。戈雅感受到生活的希望。

1828年,戈雅在波爾多去世,終年82歲。臨死前不久,他所作的最后一幅作品《波爾多的賣牛奶女子》,成為他的最后的名作。

其中的技法,已經是印象派的筆法了。

戈雅逝去了,他以自己一生的斗爭激情與高超的技藝為人們留下了無比珍貴的杰作。他忠實于現實,并以其不屈的精神對統治階級封建宗教勢力的罪惡進行了深刻的揭露與批判。而且以極大的熱情贊頌了勞動人民的優秀品質及無比堅強的生命力。人們尊之為近代現實主義藝術的偉大奠基人。

“近代歐洲的繪畫從戈雅開始。”美術史家們如是說。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潍坊市| 安西县| 彝良县| 介休市| 阿巴嘎旗| 怀远县| 扶沟县| 犍为县| 乌鲁木齐市| 桂东县| 大邑县| 宣武区| 顺义区| 陇川县| 麟游县| 保山市| 府谷县| 镇康县| 德保县| 平南县| 郧西县| 辽中县| 无极县| 铜川市| 广东省| 乌海市| 辽阳市| 乃东县| 盐城市| 黎城县| 桂林市| 阜新市| 鄢陵县| 苏尼特右旗| 涟水县| 锡林浩特市| 呼伦贝尔市| 敖汉旗| 吴川市| 乐东| 通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