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1章

元岑安卿撰。栲栳峰在浙江馀姚縣以所居近其地,故以自名。此為味書室鈔本。

貢禮部玩齋集十卷拾遺二卷(舊鈔本)

元貢師泰撰。原集有友迂、玩齋、東軒等名。至正間,門人謝肅編成未刻。天順初,會稽沈性為宣州守,合家藏《友迂集》與諸孫武欽所藏《玩齋稿》,又博訪一切碑板文匯刻之。然《乃賢金臺集序》不載書中。又,黃文獻有《玩齋集原序》亦不載,可知殘佚已多矣。此太倉宋蔚如鈔本,前列《貢玩齋集存疑目》,後補錄程文《玩齋記》一首。題識云:“乾隆六年春三月四日又較莘客持來活字本。”有楊維楨、趙贄、錢用壬、謝肅、王祎、余闕、程文序,沈性刻板序。(前有“宋蔚如收藏”朱記。)

羽庭集六卷(鈔本)

元劉仁本撰。原集已佚,此文瀾閣本,從《永樂大典》采出。凡詩四卷,文二卷。

名曲外史貞居先生詩集五卷(元刊本)

題:“吳郡海昌張雨伯雨撰,江浙鄉貢進士侄誼編類,吳郡徐達左校正?!鼻坝羞_左《分隸序》。汲古毛氏未見此本,故所刻不同,徐序亦多脫落舛訛,署名并脫“左”字,尤為乖謬。

貞居先生詩集四卷詞一卷(舊鈔本)

題:“名曲外史張雨伯雨撰?!鼻坝幸R《小傳》及徐達左序。此明柳大中鈔本,上方著墨筆校語。卷首《題記》云:“《貞居先生集》有板行者,比斯鈔本十之二耳。近得此本於南濠都太仆家,借歸錄之,補以《小傳》。安愚柳僉識。”

句曲外史貞居先生詩集六卷詞一卷雜文一卷(舊鈔校本)

此何元朗鈔本,標題與元刻本同。卷末附錄劉基《墓志》、姚綬《小傳》、《碑銘》,徐達左後序。黃蕘翁以柳大中本對校,其詩分體較柳本稍多,詞編次第多同;惟首闕《東風第一枝》為柳本所無。雜文九首,則又此本增出者也。汲古毛刻本,乃從嘉靖間陳應符刻本重刊,後復摭拾遺篇,不逮此兩本遠甚。(卷首有“東海何元朗”、“平江黃氏圖書”諸朱記。)

僑吳集十二卷(舊鈔本)

元鄭元祐撰。案:明德所著,有《遂昌山人集》、《僑吳集》二種。弘治間,張習并錄之,仍名《僑吳集》,故居杭時所作亦在內也。後附錄蘇大年《墓志》,盧熊《府志》一則。此從張刻本傳錄,有謝徽序,張習跋。

師山先生文集八卷遺文五卷(明刊本)

元鄭玉撰。後有《附錄》一卷。八卷本為師山自編,初名《馀力稿》,有玉自序及程文序,楊士奇跋。遺文附錄,乃後人所編。有洪武三年王祎序。

友石山人遺稿一卷附錄一卷(舊鈔本)

題:“靈武王翰用文?!贬岣絽呛K鳌赌怪俱憽贰ⅰ秱鳌贰ⅰ栋мo》、《贈序》、《真贊譜序》及母孫氏《墓志》,又徐囗〈火勃〉、謝肇淛、陳鳴鶴、陳薦夫詩。《四庫提要》云:“後附志、銘、表、詞等七篇,皆吳海作?!眲t徐囗〈火勃〉諸人詩闕也。前有廬陵陳仲述序,後有其子偁跋。案:偁,字孟揚,以文名當世,有《虛舟集》五卷。(卷首有“璜川吳氏收藏圖書”朱記。)

聞過齋集四卷(舊鈔本)

元吳海撰,徐起序,門人王偁編并跋。是書每卷分上、下,原本不題作者名,《序》末有“吳公名海號魯客”七字。上方馬瑗題云:“此黃藜洲先生筆也?!迸f為山陰祁氏藏書,板心題“淡生堂鈔本”。(卷首有“山陰祁氏藏書之章”、“曠翁手識”二朱記。)

北郭詩集六卷補遺一卷(鈔本)

題:“元澄江許恕存心。”前有洪武二年張端序。案:《四庫提要》稱,《補遺》卷內附錄其子節、孫輅詩,又許穆、許雲詩。此本俱無之。當在族孫裔續編之前也。是書世無傳刻本,此出郡人吳伊仲手錄。(卷首有“吳翌鳳枚菴氏珍藏”朱記。)

玉笥集十卷(舊鈔本)

題:“元會稽張憲思廉著?!迸f有楊維楨、周砥、戴良及成化初劉钅于四序,又孫大雅《玉笥生傳》、楊其玉《笥生傳書後》二篇,此本惟存劉序,馀并闕。

玉笥集一冊(明刊本)

此明弘治間山陰令慈溪王伯仁刻本,嘉定潘密序。其詩不分卷,專錄《詠史樂府》,間有楊鐵崖評語,與成化十卷本篇第字句微有不同。又《列朝詩集》采玉笥詩五十馀首,取校此本,絕異,或蒙叟未見刊本也。

鶴年先生詩集四卷(影鈔元本)

元丁鶴年撰。卷一曰《海巢集》,題“門人四明戴稷編次”;卷二曰《哀思集》,題“門人戴習編次”;俱為海濱避兵時作;卷三曰《方外集》,編次人闕。卷四曰《續集》,兵後還武昌作,題“門人修江向誠編次”。後附鶴年兄吉雅謨丁愛理沙及表兄吳惟善詩,共十三首。此從元和顧氏所得元刊本傳錄,有戴良、至仁二《序》,若正統本則分三卷,統名《海巢集》,而《海巢》一詩,原列卷一者轉列卷二,俱失其舊矣。元刊本卷一《采蓮曲》第三者已下缺文,黃蕘翁依沈寶硯寫本補足。沈本,錄自元槧也。

華陽貞素齋文集八卷(舊鈔本)

元舒頔撰。末卷附錄其弟遠、遜二人詩文。遠,字仲修,曰《北莊遺稿》;遜,字士謙,曰《可庵搜枯集》。嘉靖中其裔孫旭等裒輯,績溪令趙春刻之。首有自序及裔孫朝陽序,又有同里戴嘉猷、章瑞、胡文彬、汪用章諸序,後有裔孫旭與、孔昭跋及方桂董黃槐跋。

一山文集九卷(舊鈔本)

元李繼本撰。無序跋,凡詩二卷,文七卷。序類中多有目無文,是殘佚之本也。

龜巢稿十七卷(舊鈔本)

元謝應芳撰,無序跋。卷一至五為《詩》,卷六至十五為《文》,十六、十七兩卷復為《詩》。大約《詩》分《前》、《後集》,後人合編之,而系其《後集》於《文》後耳?!洱敵舱濉肥烙袀鞅?,其全稿絕希,此為王蓮涇藏本。卷末有朱筆題識云:“歲丙午冬至前三日,第二次校畢於率真書屋之南窗。中有訛字,未敢臆改,仍存之。蓮涇識。”嘗見郡中汪氏藏有宋賓王鈔本,即從此本出者,卷五後有“雍正戊申東滄宋賓王借校”一行,可證也。(卷中有“宋賓王印”、“蔚如氏”二朱記。)

龜巢摘稿三卷(舊鈔本)

元謝應芳撰。前有洪武十二年豐城余詮、范陽盧熊二序?!洱敵苍姟方裼腥鱾?,篇帙甚夥。此則洪武十年門人王著欲刻其詩,龜巢自摘稿中什一與之。詩凡分體,四言、五言古、五言律一卷,七言古一卷,七言律、六言、五七絕一卷。(卷首有“子晉”、“雙清閣”二朱記。)

梧溪集七卷(元刊本)

題:“江陰王逢原吉?!贝思吨琳汉?,有周伯琦序。景泰七年重修,程敏政有序。是本存卷五至卷七,其卷一至卷四毛氏鈔補。卷末有朱筆題記云:“虞山覿庵陸貽典校補於汲古閣下。丁巳九月下浣?!保ň硎子小懊珪x”、“士禮居藏”二朱記。)

樵雲獨唱集六卷(元刊本)

題:“金華雲囗〈鼎頁〉天民景南葉顒撰?!庇兄琳孜缱孕蚣爸琳俞嵝颉>澳显姼邥缯Z固多,而身世之感時復流露楮墨間。如,《庚子端午次潘明舉韻》云“今日亂離非昔比,澹煙衰艾不勝愁”;《乙巳正月十二日感懷》云“自憐衰朽心猶壯,夢里麾兵入蔡城”之類。他若諷左右司黃郎中、蘇知縣兩篇,皆傷元代重賦,尤與詩史為近也。

九靈山房集三十卷(明刊本)

元戴良撰,男戴禮叔儀類編,從孫侗伯初同編。前有至正二十五年秘書少監揭卨序,洪武十二年金華宋濂題辭,烏傷王祎、四明桂彥良序,皆手書鋟木者。後有正統十年從曾孫統跋,是本即其所刻,未幾,板燼於火,流傳絕少。乾隆中,十四世從孫殿海等擬重刻之,先得鮑氏、汪氏鈔本,依以開雕;續得嘉興曹氏所藏刻本??敝?,始臻無憾。然獲見已遲,故未遵其行款也。案:宋文憲所題,詳其文義是書揭序後者。舊本首行明寫“《題九靈山房集》”,新刻概編入原序中,似非是?!都婪綁鄹肝摹?,“壽”乃“韶”之訛,仙華方公,無壽父之字也。新本頗有訂正處,而此字猶沿其訛。舊為藝蕓書舍藏本。(卷首有“汪士鐘藏”朱記。)

按: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初編》影印本。

清閟閣遺稿八卷(明刊本)

題:“雲林倪瓚元鎮父著?!卑福骸峨吜旨废扔刑祉橀g蹇朝陽刻本,此則萬歷中八世孫珵重編以刻,原序已失。二本行世甚少。汲古毛氏所刻次序迥異,亦有訛字。如,題本“出郭”,訛作“入郭”;《題墨贈李文遠》通首是詠墨,訛作“題墨竹”。又,是本五言古中有《雙寺精舍新秋追和戎昱長安秋夕》、《題驪山圖》、《題墨竹送顧克善之高郵》、《題畫贈徐季明》、《龍門茶屋圖》、黃本中《書齋為寫傲窗圖》,凡六首。五言律中,有《春日客懷》、《野眺寄友》、《贈謝長源》、《雨霽呈德常》、《秋日贈張茂實》、《期友人不至》、《題風竹圖贈于靜遠》、《寓法藏禪寺》,凡八首。五言絕句中有《畫竹為景周寫》一首,皆毛本所無,是當時未見此本也。

倪雲林先生詩集六卷附錄一卷(明刊本)

題:“荊溪蹇曦朝陽編集,八世孫珵重刻?!鼻疤祉標哪觌呴g錢溥序,後有蹇曦序、卞榮題詩、萬歷辛卯王稚登序。案《雲林集》有江陰、荊溪二本,此即荊溪本而重刻者,與汲古毛氏所刻《元人十集》本同,以?!肚彘s閣遺稿》,則詩之次第既異,而各體中詩亦較多,凡見於縣志、詩話者,俱為采錄,殆出自江陰本耶?惜僅存七卷,闕七言絕句與樂府雜文,序跋亦失。

玉山璞稿二卷(舊鈔本)

元顧瑛撰。詩皆至正甲午、乙未兩年所作,卷分上下。汲古毛氏所刻《玉山草堂集》,皆摭拾《玉山名勝集》中仲瑛詩刻之,故與此本不同。

鐵崖先生古樂府十六卷(明刊校本)

元楊維楨撰。前十卷,至治丙戌門人富春吳復編,十一卷以下名《鐵崖先生復古詩集》,至治丙辰門生雲間章琬編。附黃文獻溍《評語》。正統間,昆山衛靖得其本於楊文貞家,成化己丑吾邑劉效刻之。汲古毛氏所刻即出此本,惟削其評注耳。有張天雨、吳復、顧瑛序,章琬、衛靖、劉效跋。卷中朱筆校語,似是皇象山人筆也。(卷首尾有“姚舜咨圖書”、“竹汀所賞”、“平津館”、“淵如珍藏印”諸朱記。)

按: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初編》影印本。

鐵崖漫稿五卷(舊鈔本)

卷首書名上有“周伯器藏本”五字,末有無名氏跋,見張氏《藏書志》。覈其文,與馮氏所刻文集本互有出入。

鐵崖文集五卷(明刊本)

題:“會稽楊維楨著,毗陵朱昱校正。”文凡一百三十七首,前有《鐵崖先生傳》一篇。明弘治十四年御史馮允中以儲靜夫藏本合朱昱先世藏稿??讨?,允中與昱皆有序。卷末有“姑蘇楊鳳書於揚州之正誼書院”一行。張氏《藏書志》訛為元刊本,以未見馮、朱二序故也。

鐵崖先生賦一卷(舊鈔本)

此本舊為洪武三十一年吾邑朱璲子新所錄,出自樓文淵家藏舊稿。其賦與毛氏所刻《麗則遺音》不同。

新刊麗則遺音古賦程式四卷(元刊本)

題:“丁卯進士紹興楊維楨廉夫著,丁卯同年邵武黃清老子肅評。”前有至正二年維楨自序,目錄前有題記五行云:“麗則之名,其殆傷今之賦之不古乎?觀其三良以下,追逐屈、宋,殆如鐵崖之嶄絕峭刻,人固未易於攀緣也。然而協律囗鏘,立格古雅,而陳意正大,誠囗囗囗者。場屋之士,果能仿佛其囗囗囗知囗囗囗囗囗囗囗囗。至正癸未正月三日?!卑福涸獣r考試,首以賦,刻此為科舉式也。後有至正元年錢塘陳存禮《跋》,謂先生酒酣,嘗自歌《三良》、《八陣》、《延陵》、《望諸》、《露柈》、《鐵箭》等作,蓋其最得意筆也。又謂其訓諸生每日作賦,不難填布事實,而難於豁達氣韻。讀其賦者,當於此語求之。原闕卷一、卷二,黃蕘翁假周香巖所藏元本鈔補。(卷中有“黃淳耀”、“蘊生”、“陶復庵”諸朱記。

夷白齋稿三十五卷外集一卷(舊鈔本)

元陳基撰。戴良編并序。是書久無刻本,明代朱性父曾得鈔本於王東郭家,臨寫一部。此本出延令舊藏,完好無闕。未識視朱本何如也?(卷首有“季印振宜”、“滄葦”二朱記。)

按: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三編》影印本。

張光弼詩集二卷(舊鈔本)

元張昱撰。前有洪武九年錢塘陳彥博序,又正統元年同郡楊士奇序,後有天啟二年清常道人手跋云:“元《張光弼詩》二卷,為不解事書人強為解事,作七卷分之,遂失其本來面目。一卷之五卷,元合作第一卷,六卷之七卷,元合作第二卷也。其書借海鹽胡孝轅氏藏本所錄,中多浥爛損壞宇,尚須假孫唐卿本補之”云云。黃復翁於嘉慶甲戌購得明刻覆勘一過,與趙鈔略同,間有一二字為鈔時所遺者。案:今《四庫》著錄作《可閒老人集》四卷,是別一本也。(卷中有“新安汪氏”、“啟淑信印”、“蕘圃經眼”諸朱記。)

按: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續編》影印本。

鄧伯言玉笥集九卷(舊鈔本)

元鄧雅撰。自卷一至八,皆分體;卷九為《朝京紀行》。前有洪武間何淑、梁寅、丁節、戴正四序,同里黎季敏刊行於世。

得月稿八卷(舊鈔本)

題:“石鼓聾者呂不用則耕學,賜進士第奉直大夫孫男鳳編,曾孫舉人鼐督刊。”有洪武九年廬陵曾衍、括蒼王霖二序,孫好通、曾孫鼐二跋。(卷首有“長洲張氏執經堂藏”、“張印紹仁”、“學安”諸朱記。)

竹齋詩集三卷(舊鈔本)

元王冕撰,曾孫婿駱大年輯。前有劉基序,韓性《竹齋記》,張辰、宋濂《王先生傳》,後附山陰呂升所作冕子山樵周《行狀》及魏驥、白圭、駱居安諸跋。卷末有名集義者題記云:“余得此書於表弟葉栐,栐父名潮,字半帆,工花鳥,余家有其畫,乃以之相易。舊鈔間有訛字,暇日當校正之?!保ň硎子小拌▍鞘鲜詹貓D書”朱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邑县| 青神县| 承德县| 罗江县| 孟津县| 浮山县| 万源市| 黄浦区| 襄汾县| 北安市| 平果县| 武邑县| 七台河市| 福建省| 萨迦县| 屏东县| 瓦房店市| 南城县| 大埔县| 英德市| 镇雄县| 合作市| 出国| 麦盖提县| 宣恩县| 安远县| 华阴市| 怀宁县| 报价| 红安县| 吴桥县| 毕节市| 台湾省| 舞钢市| 剑川县| 临泽县| 永嘉县| 阜南县| 重庆市| 应城市| 宜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