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2章

子部六

釋家類

高僧傳十三卷(明支那本)

梁釋慧皎撰并序。後附王曼穎及慧皎書。又有龍光寺釋僧果跋。案,慧皎,會稽上虞人,住嘉祥寺,學通內外,嘗著《涅槃疏》十卷、《梵綱戒》等義疏。梁承圣二年避侯景難,至湓城,三年,舍化,春秋五十有八。葬廬山禪閣寺側。是編承寶唱師《名僧傳》而廣之。始漢明帝永平十年,終梁天監十八年,凡二百五十七人。又附見二百馀人。分為十科,曰“譯經”、曰“義解”、曰“神異”、曰“習禪”、曰“明律”、曰“遺身”、曰“誦經”、曰“興?!?、曰“經師”、曰“唱導”。每一科後系以《論贊》,采摭詳博,足備釋門典故。每卷後附《音釋》,此本為萬歷辛亥武林釋寂福校,徑山寂照庵刻。每卷有墨圖記云,“浮渡居士吳用先施貲刻《高僧傳》計字若干,銀若干”云云。(卷首有“天福半偈齋印”朱記。)

續高僧傳四十卷(明支那本)

唐釋道宣撰并序。案,道宣,姓錢氏,丹徒人。一云長城人。隋大業中,住終南山白泉寺,後遷豐德、西明二寺。此書外,又撰《法門文記》、《廣宏明集》、《三寶錄》、《羯磨戒疏》、《行事鈔》、《義鈔》等。唐乾封二年卒,春秋七十二。咸通十年,敕謚澄照。是書承慧皎之書而作,亦分十科,而標目稍異,曰“譯經”、曰“解義”、曰“習禪”、曰“明律”、曰“護法”、曰“感通”、曰“遺身”、曰“讀誦”、曰“興?!薄⒃弧半s科”。每科系以《總論》,每卷有《音義》。始梁初運,終唐貞觀十有九年,凡三百三十一人,附見一百六十人。敘述宏贍,不減皎師之作。此亦萬歷中徑山寂照庵刻。卷後有墨圖記五行云,“福建福寧州福安縣尹丹陽賀學易施貲刻《續高僧傳》,計字若干,銀若干”云云。

法苑珠林一百二十卷(明支那本)

唐釋道世撰。李儼序。書凡百篇,篇有述意,敘述詳贍。釋家故實略備,可謂彼教中之宏博矣。此亦寂照庵刻本。每卷有《音義》。近邑中蔣氏所刻,即從此出。(卷首有“吳省”、“蘭稷堂”二朱記。)

古清涼傳二卷廣清涼傳三卷續清涼傳二卷成道記一卷補陀洛迦山傳一卷峨眉贊一卷(舊鈔本)

唐藍谷沙門慧祥著《古清涼傳》,以《華嚴經》有云,東北方有菩薩,住處名清涼山,遂以五臺山實之,詳載封域勝跡及古德靈異。宋釋延一更從而補之,為《廣清涼傳》。前有郄濟川《傳》,末載支道林《文殊像贊》,為世所不經見。明郡人皇甫子安刻。支《集》祗載《文殊師利贊》一首,其《像贊》未及也?!稄V傳》後有《續遺》七篇,釋明崇撰。其次為《續傳》,皆述所見神異,并錄《五臺賦詠》。卷端題:“朝奉郎權發遣河東路提點刑獄公事張商英述?!睋蠖ㄋ哪暌π㈠a序,則商英實與朱奉始弁同撰也?!独m傳》之後,為《成道記》,題:“雁門釋性徹集?!陛d王子安《釋迦佛賦》及《如來成道記》,皆本集所佚。又次為《補陀洛迦山傳》,元盛熙明撰,亦仿《清涼傳》為之。最後為《峨眉贊》,板心署曰“《峨眉傳》”,乃標題偶誤,卷首《總目》可證也。此從天順刊本傳錄。末有“此板在五臺山廣緣寺僧綱司常住庫收”一行。又有天順六年釋慧瑄後序。

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音義二卷(鈔本)

唐釋慧苑撰并序。舊寫本作四卷,此從北藏本校正。中引古書,多已佚者。詳臧在東二跋。見張氏《藏書志》。惟在東謂慧苑無考,今案,《宋高僧傳》,慧苑,京兆人,禮華嚴法藏為師,陶神練性,深達文義,號“上首門人”,於“華嚴”一宗,尤成精博,以新繹之經,未有音釋,遂博覽經書,恢張詁訓,撰成二卷,俾初學之流覽無滯句,旋曉字源,即指是書。且知二卷之本,乃唐時舊第也。惟此本題“京兆靜法寺沙門”,《高僧傳》題“洛京佛授記寺”,微不同耳。(卷首有“稽瑞樓”朱記。)

宋高僧傳三十卷(明支那本)

宋釋贊寧撰。是書又繼道宣而作,始唐高宗時,凡五百三十三人,附見一百三十人。十科一仍道宣舊目,惟“解義”作“義解”,則與慧皎同。前列端拱元年《進書表》及《敕》,蓋贊寧是書,乃奉敕撰,與慧皎、道宣書自撰者異也。傳後悉系以論,文筆詳贍,克追二師之作。亦寂照庵所刻。

法藏碎金錄十卷(明刊本)

宋晁迥撰并序。陳氏《書錄》、晁氏《讀書志》,俱作“《法藏碎金》”。案,文元裔孫瑮跋語及此本板心亦無“錄”字,則卷首標題當是趙府臆加也。明嘉靖間瑮於館閣鈔得刻之,易名《伽談》。此本首列文元《逸事》數則,後有瑮跋,板心有“趙府居敬堂”五字,蓋趙藩刻本,仍從原名也。(卷首有“潤之所藏”朱記。)

林間錄二卷後集一卷(明刊本)

宋釋惠洪撰。本明上人編。曾刻於大觀元年,有謝逸序。此萬歷甲申歲達觀禪師募顧務遠刻成。務遠,吾邑人,師管登之友瞿昆湖、嚴養齋諸公,性喜禪悅者也。後有馮夢楨跋。(卷首有“吳卓信印頊儒”朱記。)

景德傳燈錄三十卷(宋刊本)

宋釋道原撰。前有翰林學士朝大夫行左司諫知制誥同修國史判史館事柱國南陽郡開國侯食邑一千一百戶賜紫金魚袋臣楊億撰《序》,略謂,東吳僧道原,冥心禪悅,索隱空宗,披奕世之祖圖,采諸方之語錄。次序其源派,錯綜其詞句,由七佛以至大法眼之藏,凡五十二世、一千七百一人,成三十卷。目之曰《景德傳燈錄》,詣闕奉進,臣等刊削裁定,汔茲周歲,方遂終篇云云。每半葉十三行,行廿一至廿五字不等。卷二、卷三闕,鈔補;第十至十二闕卷,以別一宋本補。每半葉十五行,行廿八字。書中“敬”、“鏡”、“貞”等字減筆。(卷首有“拜經樓吳氏藏書”、“兔床經眼”朱記。)

按: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三編》影印本。

五燈會元二十卷(元刊本)

宋釋普濟撰?!拔鍩簟闭?,謂道原《景德傳燈錄》、李遵勖《天圣廣燈錄》、維白《建中靖國續燈錄》、道明《聯燈會要》、正受《嘉泰普燈錄》也。采摭指要,都為一書。此元時刻本,三、四卷末列助刊人姓氏。十六卷末,有“奉佛信人顧道珍書”一行。

大慧普覺禪師年譜一卷(宋刊本)

宋釋祖詠編。前有淳熙癸卯張掄序,後有比丘宗演及程公許跋,又附呂成公啟一首,摹手跡以刻者。又淳祐十二年劉震孫《書後》,宗演跋。末有墨圖記云:“寶祐癸丑天臺比丘德濬募緣重刊於徑山明月堂”。每半葉十一行,行二十字。案:師著與《年譜》同刻者,有《宗門武庫》一卷,《遺錄》一卷,《語錄》三十卷。見徐立齋相國《含經堂書目》。

讀教記二十卷(宋刊本)

題:“天臺沙門法照。”案,法照,字晦巖,住天竺寺。前有自序,作於嘉定於,成於寶祐四年春。首列《時教圖》,卷一至七曰《妙玄》,卷八至十四曰《文句》,卷十五至十八曰《止觀》,卷十九至二十曰《諸部》。案,天臺智者大師為教宗,晦巖亦宗之,此皆記其讀經教諸書而有得者。《目錄》後有“四明後學可登書本”及“句當比丘慧舟惟馨”二行。每半葉九行,行十八字。舊為泰興季氏藏書,見黃氏所刻《書目》。此書初得七卷於湖賈鄭慎齋,繼於邑中張芙川處復得十三卷,補全。離而復合,即季氏所藏者,亦奇緣也。(卷中有“季振宜藏書”朱記。)

翻譯名義二十卷(明支那本)

宋釋法雲編。法雲字天瑞,長洲人,住蘇州景德寺。以經典雖經譯潤,尚多梵語,故作此書,翻梵語為漢言。譯之言易也,名義者,謂有其名即有其義,名所以為義也。亦寂照庵刻。前有紹興丁丑周敦義序,後有大德辛丑普洽記。

龍舒增廣凈土文十二卷(元刊本)

題:“國學進士王日休撰?!比招葑痔撝校桚埵婢邮?。據書中《廬陵李氏夢記》有“乾道癸巳”之語;又張孝祥《序》云,“紹興辛巳秋,過家君于宣城”,則日休乃南宋人也。案:日休,自梓祗十卷,見卷十一四明斷佛種人跋。其十一、十二卷,乃後人附益。是本前有延祐三年江淮副總管呂師說、狀元張孝祥序,又呂元益跋。跋後為丞相周益公、晉軒李居士及龍舒居士像。卷末有“廣平府肥鄉縣哈喇囗〈口〈罒干〉〉寨營史普通重刊”一行。又有“嘉禾在城興圣禪寺德海書、四明友雲王鴻刊”一行。

釋氏稽古略四卷(元刊本)

題:“烏程職里寶相比丘釋覺岸寶洲編集再治。”是書初名《釋氏稽古手鑒》,故曰“再治”也。前有一序,末葉已闕失其名。又大德乙巳金堂王濬序、至正庚寅念常序。前列《歷朝圖》及《釋迦文佛宗派祖師授受圖》。明刻本有李桓序,此本亦闕。書中於唐代紀年,哀帝後復有少帝濮王纟川,一名繼,年號“天壽”,朱全忠所立,旋被鴆。為《新、舊書本紀》所無,亦足補闕。又其間所引書如《感應傳》、《石佛記》、《三寶紀》,皆六朝逸典,是亦考僧史者所必資也。

佛祖通載二十二卷(明刊本)

元釋念常撰。念常,字梅屋,華亭黃氏子。至治癸亥,嘗乘驛赴京繕寫黃金佛經。與佘山住持覺岸最善,故念常是書,有覺岸序,而覺岸之《稽古略》,念常序之也。是書至正間嘗刻於嘉興祥符寺,有虞集序。此明蘇州性月上人得其本重刊者。(卷首有“休寧汪季青家藏書籍”朱記。)

神僧傳九卷(明刊本)

不著撰人,亦無序跋。始東漢摩騰,終元膽巴,凡二百八人。殆出元人所撰,多述古德靈異之跡,故曰“神僧”,以別於高僧也。(卷首有“王府圖書”朱記。)

右釋家

道家類

老子道德經四卷(宋刊本)

題:“河上公章句?!狈帧兜澜洝?、《德經》為二。前有序及《河上公傳》,題“太極左仙公葛元(玄)造”。目錄後有“建安虞氏刊於家塾”一條。每半葉十行,行十七字。注字雙行,行廿四字。書中“慎”字有減筆,當是孝宗後刻本。案,《纂圖互注》本,亦河上公注,而句多增損,遜此舊本之精。(卷首有“葉氏菉竹堂藏書”及“鳳臺家藏”、“士禮居臧”、“蕘圃卅年精力所聚”諸朱記。)

按: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三編》又《續古逸叢書》影印本。

纂圖互注老子道德經二卷(元刊本)

題“河上公章句、注釋”。有太極左仙公葛元(玄)序及景定改元石廬龔士卨序。首列道家混元三寶及初真內觀靜定與金丹之圖,總名《老氏圣紀圖》,故曰“纂圖”。書中句字與經籍相合者,標出之,為互注。蓋南宋時《兔園冊》本,元人依之重刻也。

道德真經傳四卷(舊鈔本)

唐陸希聲撰并序。每節首冠“經”字,注文首冠“傳”字,不析《道》、《德》為二。此從正統《道藏》本傳錄。

道德經議義十二卷(明刊本)

題:“宋左街鑒義主管教門公事佑圣觀虛白齋高士呂知常撰進。”卷首有無名氏序,謂知常是書,宋孝宗朝曾表進之。此本為明正德間鎮安道士李元機與居民邱鳳所刻。鳳有後序。

道德經解二卷(舊鈔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回县| 阿坝| 喜德县| 城口县| 斗六市| 吉林市| 霍邱县| 楚雄市| 科技| 儋州市| 白河县| 屯昌县| 遵化市| 贵州省| 临西县| 茶陵县| 安宁市| 娄烦县| 西城区| 阿坝| 宝山区| 虹口区| 玛曲县| 新乡市| 平山县| 合阳县| 永泰县| 武清区| 木里| 浦县| 汨罗市| 芮城县| 鹤庆县| 海盐县| 锡林郭勒盟| 枣阳市| 普洱| 嘉兴市| 芒康县| 镇赉县| 龙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