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 唐宋詩醇
- (清)愛新覺羅·弘歷
- 13652字
- 2015-12-27 01:32:59
眉山蘇軾詩一四十一首
詩曰杜牧以后。唐季五代纖佻薄弱。日即淪胥。宋初。楊億。劉筠。錢惟演之徒。崇尚昆體。只是溫李后塵。嗣是蘇舜卿。以豪放自異。梅堯臣以高淡為宗。雖志於古矣。而神明變化之功少。未有能驂駕杜韓。卓然自成一家。而雄視百代者。必也其蘇軾乎。軾之器識學問。見於政事。發於文章。史稱。言足以達其有猷。行足以遂其有為。節義足以固其有守。皆志與氣為之也。惟詩亦然。地負海涵。不名一體。而核其旨要之所在。如云。我詩雖云拙。心平聲韻和。此軾自評其詩者也。作詩熟讀毛詩。國風。離騷。曲折盡在是。此軾自以其所得教人者也。且夫。精深華妙。則蘇轍稱之矣。公如大國楚。吞五湖三江。則黃庭堅稱之矣。天才宏放。宜與日月爭光。則蔡絳稱之矣。屈注天潢。倒連滄海。變眩百怪。終歸渾雅。則敖陶孫稱之矣。前之曹劉陶謝。后之李杜韓白。無所不學。亦無所不工。同時歐陽王黃。猶俱遜謝焉。洵乎獨立千古。非一代一人之詩也。而陳師道顧謂其初學劉禹錫。晚學李太白。毋乃一知半解歟。但其詩氣豪體大。有非后哲所易學步者。是以元好問論詩有云。只知詩到蘇黃盡。滄海橫流卻是誰。又云。蘇門果有忠臣在??戏牌略姲賾B新。蓋非用此為譏議。乃正以見其不可模擬耳。其與軾并世之人。漫為評論者如張舜民。有。仔細檢點。不無利鈍。之言。而楊時至謂其不知風雅之意。后來嚴羽更以其自出己意。為詩之大厄。創大言以欺世。夫豈可為篤論哉。是編所錄。挹菁拔萃。審擇再三。殆無遺憾。其生平豐功亮節。與夫兄弟朋友過從離合之跡。及一時新法之廢興。時事之遷變。靡不因之以見。詩凡五百余首。古體則五言稍多於七言。近體則七言數倍於五言。要歸本於六義之旨。亦非有成見也。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於
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篇寄之
不飲胡為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歸人猶自念庭闈。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見烏帽出復沒。苦寒念爾衣裘薄。獨騎瘦馬踏殘月。
路人行歌居人樂。僮仆怪我苦凄惻。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
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
原選者評。軾與其弟轍友愛特至。時軾赴鳳翔簽判之任。既別而作此詩。起句突兀有意味。前敘既別之深情。后憶昔年之舊約。亦知人生要有別。轉進一層。曲折遒宕。軾是時年甫二十六。而詩格老成如是。
。許詩話。曰。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瞻望不及。泣涕如雨。此。真可泣鬼神矣。東坡詩云。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見烏帽出復沒。遠紹其意。王方直詩話。曰。東坡喜韋蘇州詩。寧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之句。故在鄭別子由云。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又。初秋。子由與坡相從彭城。賦詩云。誤喜對床尋舊約。不知飄泊在彭城。子由使遼。在神水館賦詩云。夜雨從來對榻眠。茲行萬里隔湖天。坡在御史獄有云。他年夜雨獨傷神。在東府有云。對床定悠悠。夜雨今蕭瑟。其同轉對有云。對床貪聽連宵雨。又曰。對床欲作連夜雨。又曰。對床老兄弟。夜雨鳴竹屋。此其兄弟所賦也。相約退休。可謂無日忘之。然竟不能成其約。其意見於。逍遙堂。詩敘云。
過宜賓見夷中亂山
江寒晴不知。遠見山上日。朦朧含高峰?;问幧淝捅凇M云忽飄散。翠樹分歷歷。
行人挹孤光。飛鳥投遠碧。蠻荒誰復愛。穠秀安可適。豈無避世士。高隱煉精魄。
誰能從之游。路有豺虎跡。
原選者評。孤冷癚削。具縋幽鑿險之能。
。紀年錄。曰。嘉祐四年。荊州上王兵部書曰。自蜀至楚。舟行六十日。過郡十一。縣二十有六。公由水路至嘉州。入嘉陵江。由瀘。渝。涪。忠。夔等州入峽江。故作。過宜賓。泊???。入峽。出峽。等詩。
夜泊???
日落江霧生。系舟宿牛口。居民偶相聚。三四依古柳。負薪出深谷。見客喜且售。
煮蔬為夜飧。安識肉與酒。朔風吹茅屋。破壁見星斗。兒女自咿嚘。亦足樂且久。
人生本無事??酁槭牢墩T。富貴耀吾前。貧賤獨難守。誰知深山子。甘與麋鹿友。
置身落蠻荒。生意不自陋。今子獨何者。汲汲強奔走。
原選者評。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於此悟出艱難中骨力。孰謂陋室荒村不可以學道。
夜行觀星
天高夜氣嚴。列宿森就位。大星光相射。小星鬧若沸。天人不相干。嗟彼本何事。
世俗強指摘。一一立名字。南箕與北斗。乃是家人器。天亦豈有之。無乃遂自謂。
迫觀知何如。遠想偶有似。茫茫不可曉。使我長嘆喟。
原選者評。搔首問天。通以玄解。是即。道不可名。強名曰道。之旨也。
八陣磧
平沙何茫茫。仿佛見石??v橫滿江上。歲歲沙水嚙??酌魉酪丫?。誰復辨行列。神兵非學到。自古不留訣。至人已心悟。后世徒妄說。自從漢道衰。蜂起盡奸杰。
英雄不相下。禍難久連結。驅民市無煙。戰野江流血。萬人賭一擲。殺盡如沃雪。
不為久遠計。草草常無法??酌髯詈笃?。意欲掃群孽。崎嶇事節制。隱忍久不決。
志大遂成迂。歲月去如瞥。六師紛未整。一旦英氣折。惟余八陣圖。千古壯夔峽。
原選者評。后幅評論孔明數語。惜之至。服之至也。八陣圖壘。人所共知。其箕張翼舒之形。無煩鋪敘。放懷今古。歷歷千年。氣成虹霓。詞出金石。意豈獨為武侯嘆絕。
。水經。注曰。江水又東。徑諸葛亮圖壘。南。石磧平曠。望兼川陸。有亮所作。八陣圖。東跨故壘。皆累細石為之。自壘西去。聚石八行。行間相去二丈。因曰。八陣。
入峽
自昔懷幽賞。今茲得縱探。長江連楚蜀。萬派瀉東南。合水來如電。黔波綠似藍。
余流細不數。遠勢競相參。入峽初無路。連山忽似龕。縈紆收浩渺。蹙縮作淵潭。
風過如呼吸。云生似吐含。墜崖鳴窣窸。垂蔓綠毿毿。冷翠多崖竹。孤生有石楠。
飛泉飄亂雪。怪石走驚驂。絕澗知深淺。樵僮忽兩三。人煙偶逢郭。沙岸可乘籃。
野戍荒州縣。邦君古子南。放衙鳴晚鼓。留客薦霜柑。聞道黃精草。叢生綠玉磝。
盡應充食飲。不見有彭聃。氣候冬猶暖。星河夜半涵。遺民悲昶衍。舊俗接魚蠶。
版屋漫無瓦。巖居窄似庵。伐薪常冒險。得米不盈甔。嘆息生何陋。劬勞不自慚。
葉舟輕遠溯。大浪固嘗諳。矍鑠空相視。嘔啞莫與談。蠻荒安可駐。幽邃信難慚。
獨愛孤棲鶻。高超百尺嵐。橫飛應自得。遠飏似無貪。振翮游霄漢。無心顧雀羋。
塵勞世方病。局促我何堪。盡解林泉好。多為富貴酣。試看飛鳥樂。高遁此心甘。
原選者評。用險韻。作長律。盡如其意之所出。最稱擅長。首二句虛籠以作起局。長江。
六句。又作總挈。其。入峽。十二句。峽中之景物也。絕澗。十二句。峽中之人事也。氣候。八句。則言人居峽之陋。嘆息。八句。則言己入峽之勞。至。獨愛孤棲鶻。以下十二句。前六句寫孤鶻橫飛自得之樂。后六句寫自己局束塵勞之態。兩相對照。作開之勢。知高超之樂。則知高遁之甘矣。章法明。如觀遠岫。列秀青青。
。太平寰宇記。曰。瞿塘峽在夔州府城東。舊名西陵峽。兩岸對峙。中貫一江。滟滪堆當其口。乃三峽之門。巫峽在巫山縣。明月峽在夷陵州懸崖間。白石如月。黃牛峽在夷陵州西。
。三峽記。曰。三峽連亙七百里。重巖疊嶂。隱蔽天日。非亭午夜分。不見日月。水經。云杜宇所鑿。
出峽
入峽喜巉巖。出峽愛平曠。吾心淡無累。遇境即安暢。東西徑千里。勝處頗屢訪。
幽尋遠無厭。高絕每先上。前詩尚遺略。不錄久恐忘。憶從巫廟回。中路寒泉漲。
汲歸真可愛。翠碧光滿盎。忽驚巫峽尾。巖腹有穿壙。仰見天蒼蒼。石室開南向。
宣尼古廟宇。叢木作幃帳。鐵楯橫半空。俯瞰不計丈。古人誰架構。下有不測浪。
石竇見天囷。瓦棺悲古葬。新灘阻風雪。村落去攜杖。亦到龍馬溪。茅屋沽村釀。
玉虛悔不至。實為舟人誑。聞道石最奇。寤寐見怪狀。峽山富奇偉。得一知幾喪。
苦恨不知名。歷歷但想像。今朝脫重險。楚水渺平蕩。魚多客庖足。風順行意王。
追思偶成篇。聊助舟人唱。
原選者評。險境發以雄詞。須看其意思閑暇蕭散處。
神女廟
大江從西來。上有千仞山。江山自環擁?;衷幐簧窦?。深淵龜鱉橫。巨壑蛇龍頑。
旌陽斬長蛟。雷雨移蒼灣。蜀守降老蹇。至今帶連環。縱橫若無主。蕩逸侵人寰。
上帝降瑤姬。來處荊巫間。神仙豈在猛。玉座幽且閑。飄蕭駕風馭。弭節朝天關。
倏忽巡四方。不知道里艱。古妝具法服。邃殿羅煙鬟。百神自奔走。雜沓來趨班。
云興靈怪聚。云散鬼神還。茫茫夜潭靜。皎皎秋月彎。還應搖玉珮。來聽水潺潺。
原選者評。徐徊神境。仿像仙蹤。不襲用玉色。并頁顏及望帷褰幬一切猥瑣漫褻之語。范成大。巫山圖。及。巫山高。二詩。 力辨。何不緣軾詩。巫山。神女。二作為證耶。
。吳船錄。曰。下巫峽三十五里。至神女廟。十二峰皆在北岸。前后映帶。不能足其數。所謂陽臺。高唐觀在來鶴峰上。亦未必是。神女之事。據宋玉賦。本以諷襄王。后世不察。一切以兒女子褻之。今廟中石刻引。庸城記?,幖?。西王母之女。稱云華夫人。助禹。令鬼神斬石疏流。有功見紀。今封妙用真人。
巫山
瞿塘迤邐盡。巫峽崢嶸起。連峰稍可怪。石色變蒼翠。天工運神巧。漸欲作奇偉。
坱軋勢方深。結構意未遂。旁觀不暇瞬。步步造幽邃。蒼崖忽相逼。絕壁凜可悸。
仰觀八九頂??∷桀棜狻;问幪煊罡?。奔騰江水沸。孤超兀不讓。直拔勇無畏。
攀緣見神宇。憩坐就石位。巉巉隔江波。一一問廟吏。遙觀神女石。綽約誠有以。
俯首見斜鬟。拖霞弄修帔。人心隨物變。遠覺含深意。野老笑吾旁。少年嘗屢至。
去隨猿猱上。反以繩索試。石筍依孤峰。突兀殊不類。世人喜神怪。論說驚幼稚。
楚賦亦虛傳。神仙安有是。次問。掃壇竹。云。此今尚爾。翠葉紛下垂。婆娑綠鳳尾。
風來自偃仰。若為神物使。絕頂有三碑。詰曲古篆字。老人那解讀。偶見不能記。
窮探到峰背。采斫黃楊子。黃楊生石上。堅瘦紋如綺。貪心去不顧。澗谷千尋縋。
山高虎狼絕。深入坦無忌。洪濛草樹密。蔥茜云霞膩。石竇有洪泉。甘滑如流髓。
終朝自盥潄。冷冽清心胃。浣衣掛樹梢。磨斧就石鼻。徘徊云日晚。歸意念城市。
不到今十年。衰老筋力憊。當時伐殘木。牙蘗已如臂。忽聞老人說。終日為嘆喟。
神仙固有之。難在忘勢利。貧賤爾何愛。棄去如脫屣。嗟爾若無還。絕糧應不死。
原選者評。帶阜纓巒。屯云積氣。析之。則句煉字琢。合之。則悠悠乎與顥氣以俱。而莫得其涯。
。入蜀記。曰。巫山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太華衡廬皆無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宜為仙真所托。
荊州十首錄三首
南方舊戰國。慘澹意猶存。慷慨因劉表。凄涼為屈原。廢城猶帶井。古姓聚成村。
亦解觀形勝。升平不敢論。
朱檻城東角。高王此望沙。江山非一國。烽火畏三巴。戰骨淪秋草。危樓倚斷霞。
百年豪杰盡。擾擾見魚蝦。
柳門京國道。驅馬及春陽。野火燒枯草。東風動綠芒。北行連許。鄧。南去極衡。湘。
楚境橫天下。懷王信弱王。
原選者評。俯仰陳跡。懷古者所同。悲壯慷慨。則唐賢得意筆也。
嘉祐庚子。軾侍其父洵自荊州游大梁。此詩當在。鄭州西門。作之前。
太白山下早行。至橫渠鎮。書崇壽院壁
馬上續殘夢。不知朝日升。亂山橫翠幛。落月澹孤燈。奔走煩郵吏。安閑愧老僧。
再游應眷眷。聊亦記吾曾。
原選者評。次聯是早行景色。妙從首句。殘夢。二字生出。故日月字不嫌雜見。王世貞之論似密實疏。
。藝苑卮言。曰。劉駕。馬上續殘夢。境頗佳。下云。馬嘶而復驚。遂不成語矣。蘇子瞻用其語。下云。不知朝日升。亦未是。至復改為。瘦馬兀殘夢。愈墜惡道。
留題延生觀后山小堂
溪山愈好意無厭。上到巉巉第幾尖。深谷野禽毛羽怪。上方仙子鬢眉纖。
不慚弄玉騎丹鳳。應逐嫦娥駕老蟾。澗草巖花自無主。晚來蝴蝶入疏簾。
原選者評。三句觀后之景。四句小堂之景。唐時。文安。潯陽。平恩。邵陽。永嘉。永安。義昌。安陽諸主皆先后丐為道士。筑觀在外。玉真師事道士史崇元。此詩中。二聯較之李義山。不逢蕭史休回首。莫見洪崖又拍肩。之句。更為語隱而意微。
石鼻城
平時戰國今無在。陌上征夫自不閑。北客初來試新險。蜀人從此送殘山。
獨穿暗月朦朧里。愁渡奔河蒼茫間。漸入西南風景變。道邊修竹水潺潺。
原選者評。揮霍如意。五六一聯。深沈雄健。景中有情。蒼茫。二字。俱讀從上聲。前人所未有。此自軾詩創用。唐人如韓詩讀。張王。為去聲。白詩讀。目龍目忽。為上聲。后人不審所出。遂謂前賢自我作古。恐不盡然耳。
趙次公曰。石鼻寨即武成鎮也。戰國。指言蜀與魏也。諸葛亮作此城以拒郝昭。自北來而入蜀者。至此漸入山。故曰。試新險。自蜀來而趨京。洛者。至此已出山。故曰。送殘山。
自此地前往寶雞為入西南矣。
病中。大雪數日。未嘗起。
觀虢令趙薦以詩相屬。戲用其韻答之三首
經旬臥齋閣。終日親劑和。不知雪已深。但覺寒無奈。飄蕭窗紙明。堆壓檐板墮。
風飆助凝冽。幃幔困掀簸。惟思近醇醲。未敢窺璨瑳。何時反炎赫。郤欲躬臼磨。
誰言坐無氈。尚有裘充貨。西鄰歌吹發。促席寒威挫。崩騰踏成徑??澙@飛入座。
人歡瓦先融。飲雋瓶屢臥。嗟予獨愁寂??帐易岳Э?。欲為后日賞。恐被游塵涴。
寒更報新霽。皎月懸半破。有客獨苦吟。清夜默自課。詩人例窮蹇。秀句出寒餓。
何當暴雪霜。庶以躡郊。賀。
原選者評。和韻詩峻拔瀏利。如彈丸脫手。是大蘇所長。
歲晚相與饋問。為饋歲。酒食相邀。呼為別歲。至除夜。達旦不眠。為守歲。蜀之風俗如是。
余官於岐下。歲暮思歸而不可得。故為此三詩以寄子由
饋歲
農功各已收。歲事得相佐。為歡恐無及。假物不論貨。山川隨出產。貧富稱小大。
寘盤巨鯉橫。發籠雙兔臥。富人事華靡。彩繡光翻座。貧者愧不能。微摯出舂磨。
官居故人少。里巷佳節過。亦欲舉鄉風。獨唱無人和。
別歲
故人適千里。臨別尚遲遲。人行猶可復。歲行那可追。問歲安所之。遠在天一涯。
已逐東流水。赴海歸無時。東鄰酒初熟。西舍彘亦肥。且為一日歡。慰此窮年悲。
勿嗟舊歲別。行與新歲辭。去去勿回顧。還君老與衰。
原選者評。即古詩。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意。而暢言之。頓挫淋漓。有對此茫茫。百端交集之概。
守歲
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
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
原選者評。前六句比。中六句賦。結句猶可夸者。非幸詞。正以見去日苦多。而盛年之不再也。此與。別歲。一首。佳處不減魏武短歌。
和子由論書
吾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茍能通其意。常謂不學可。貌妍容有矉。璧美何妨橢。
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好之每自譏。不謂子亦頗。書成輒棄去??姳慌匀斯?。
體勢本闊落。結束入細麼。子詩亦見推。語重未敢荷。邇來又學射。力薄愁官笴。
多好竟無成。不精安用夥。何當盡屏去。萬事付懶惰。吾聞古書法。守駿莫如跛。
世俗筆苦驕。眾中強嵬馬我。鐘。張忽已遠。此語與時左。
原選者評。論書實自道其所得。端莊。剛健。一聯。及。體勢。結束。一聯。宛然見軾書法也。中間插入學射一段。軒然波起。凌厲無前。
。韻語陽秋。曰。東坡與子由論書云。吾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茍能通其意。常謂不學可。故其子叔黨跋公書云。吾先君子豈以書自名哉。特以其至大至剛之氣發于胸中。而應之以手。故不見其有刻畫嫵媚之態。而端乎章甫。有不可犯之色。少年喜二王書。晚乃喜顏平原。
故時有二王風氣。俗手不知。妄謂學徐浩。陋矣。觀此。則知初未嘗規規然。出於翰墨積習也。
鳳翔八觀并序
。鳳翔八觀。詩。記可觀者八也。昔司馬子長登會稽。探禹穴。不遠千里。而李太白亦以七澤之觀至荊州。二子蓋悲世悼俗。自傷不見古人。而欲一觀其遺跡。故其勤如此。鳳翔當秦。蜀之交。士大夫之所朝夕往來。此八觀者。又皆跬步可至。而好事者有不能遍觀焉。故作此詩。以告欲觀而不知者。
石鼓歌
冬十二月歲辛丑。我初從政見魯叟。舊聞石鼓今見之。文字郁律蛟蛇走。
細觀初以指畫肚。欲讀嗟如箝在口。韓公好古生已遲。我今況又百年后。
強尋偏傍推點畫。時得一二遺八九。我車既攻馬亦同。其魚維魚與貫之柳。
古器縱橫猶識鼎。眾星錯落僅名斗。模糊半已隱瘢胝。詰曲猶能辨跟肘。
娟娟缺月隱云霧。濯濯嘉禾秀莨莠。漂流百戰偶然存。獨立千載誰與友。
上追軒。頡相唯諾。下揖冰。斯同。憶昔周宣歌。鴻雁。當時籀史變蝌蚪。
厭亂人方思圣賢。中興天為生耆耈。東征徐虜闞虓虎。北伏犬戎隨指嗾。
象胥雜沓貢狼鹿。方召聯翩賜圭卣。遂因鼓鼙思將帥。豈為考擊煩矇瞍。
何人作頌比。崧高。萬古斯文齊岣嶁。勛勞至大不矜伐。文。武未遠猶忠厚。
欲尋年歲無甲乙。豈有名字記誰某。自從周衰更七國。竟使秦人有九有。
掃除詩書誦法律。投棄俎豆陳鞭杻。當年何人佐祖龍。上蔡公子牽黃狗。
登山刻石頌功烈。后者無繼前無偶。皆云?;实垩菜膰?。烹滅強暴救黔首。
六經既已委灰塵。此鼓亦當遭擊掊。傳聞九鼎淪泗上。欲使萬夫沈水取。
暴君縱欲窮人力。神物義不污秦垢。是時石鼓何處避。無乃天工令鬼守。
興亡百變物自閑。富貴一朝名不朽。細思物理坐嘆息。人生安得如汝壽。
原選者評。雄文健筆。句奇語重。氣魄與韓退之作相埒。而研練過之。細玩通篇。以。冬十二月。四句起。以。興亡百變。四句結。起仿。北征。詩體。結亦悠然不盡若韓詩。起四句未免平率。結云。嗚呼。吾意其蹉跎。又何衰颯也。中間分三大段。第一段自。細觀初以指畫肚。至。下揖冰斯同。鋪敘石鼓之文詞。字跡。實景。實事。所與韓公不同者在此。故詳述于前。
且正是初見時情狀。古器縱橫。六句。詳寫石鼓之奇古。固非。文字郁律蛟蛇走。一句所能盡。缺月。嘉禾。視韓詩。鸞翔鳳翥。珊瑚碧樹。之詞又出一奇也。漂流百戰。四句作轉軸。
起下二段意。憶昔周宣歌。鴻雁。至。豈有名字記誰某。推原溯委。鋪述典重。自從周衰更戰國。至。無乃天工令鬼守。憑吊古今。卻以六經九鼎作陪。瀾翻無竭。筆力馳驟中。章法乃極嚴謹。真足嗣響少陵。
。苕溪漁隱叢話。曰。韋蘇州。石鼓歌。云。乃是宣王之臣史籀作。退之。石鼓歌。初不指言史籀所作。永叔。集古錄。云。至於字畫。亦非史籀不能作。此蓋原蘇州之歌而云爾。蘇長公。石鼓詩。云。憶昔周宣歌。鴻雁。當時籀史變蝌蚪。亦原於蘇州也。
趙次公曰。先生詩后段云。憶昔周宣歌。鴻雁。當時籀史變蝌蚪。則石鼓文字蓋蝌蚪之變。韓愈有。科斗書后記。一篇云。李陽冰之子服之。授余以其家科斗。孝經。漢衛宏官書。
兩部合一卷。且曰。古書得其據。依略可讀。如是則退之宜識科斗書者。石鼓歌。乃云。辭嚴義密讀難曉。字體不類隸與科。而先生今詩乃能通其六句。則先生為精于字學矣。歐陽。集古。跋尾蓋謂。韋應物以為文王之鼓。韓退之以為宣王之鼓。不知何所據而然。卒以退之好古不妄者為可信。然未嘗載其文。至子由和先生詩。乃云。形雖不具意可知。有云楊柳貫魴。
先生詩注云。維維鯉。而子由云。魴。豈各以所辨之字言之乎。
朱彝尊曰。楊用修謂。從李賓之所得唐人拓本。多至七百有二字。又言。及見東坡之本人多惑焉。考賓之。石鼓歌。中云。家藏舊本出梨棗。楮墨輕虛不盈握。拾殘補缺能幾何。
以一涓埃裨海岳。夫以歐陽。薛。胡諸家所見止四百余字。若賓之本有七百余字。拾殘補缺亦已多矣。賓之不應為是言也。子瞻之詩曰。韓公好古生已遲。我今況又百年后。強尋偏傍推點畫。時得一二遺八九。子由和之。有云。形骸偃蹇任苔蘚。文字皴剝因風雨。字形漫汗隨石缺。蒼蛇生角龍折股。夫用修子本既得自賓之。傳自子瞻。是子瞻克見其全。子由亦得縱觀。
子瞻子由又不應為是言也。
王維吳道子畫
何處訪吳畫。普門與開元。開元有東塔。摩詰留手痕。吾觀畫品中。莫如二子尊。道子實雄放。浩如海波翻。
當其下手風雨快。筆所未到氣已吞。亭亭雙林間。彩暈扶桑暾。
中有至人談寂滅。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捫。蠻君鬼伯千萬萬。相排競進頭如黿。
摩詰本詩老。佩芷襲芳蓀。今觀此壁畫。亦若其詩清且敦。
只園弟子盡鶴骨。心如死灰不復溫。門前兩叢竹。雪節貫霜根。
交柯亂葉動無數。一一皆可尋其源。吳生雖妙絕。猶以畫工論。
摩詰得之於象外。有如仙翮謝籠樊。吾觀二子皆神俊。又於維也斂衽無間言。
原選者評。以史遷合傳論贊之體作詩。開合離奇。音節疏古。道子下筆入神。篇中摹寫亦不遺余力。將言吳不如王。乃先於道子極意形容。正是導題法也。后稱王維。只云畫如其詩。
而所以譽其畫筆者甚淡。顧其妙在筆墨之外者。自能使人於言下領悟。更不必以畫斷。鑿鑿指為。神品。妙品。矣。
。許詩話。曰。老杜作。曹將軍丹青引。云。一洗萬古凡馬空。東坡觀吳道子畫壁云。
。筆所未到氣已吞。吾未得見其畫矣。斯評也。二公之句各可以當之。
東湖
吾家蜀江上。江水綠如藍。邇來走塵土。意思殊不堪。況當岐山下。風物尤可慚。
有山禿如赭。有水濁如泔。不謂郡城東。數步見湖潭。入門便清奧。恍如夢西南。
泉源從高來。隨波走涵涵。東去觸重阜。盡為湖所貪。但見蒼石螭。開口吐清甘。
借汝腹中過。胡為目眈眈。新荷弄晚涼。輕棹極幽探。飄忘遠近。偃息遺佩篸。
深有龜與魚。淺有螺與蚶。曝晴復戲雨。戢戢多於蠶。浮沈無停餌。倏忽遽滿籃。
絲緡雖強致。瑣細安足戡。聞昔周道興。翠鳳棲孤嵐。飛鳴飲此水。照影弄毿毿。
至今多梧桐。合抱如彭。聃。彩羽無復見。上有鹯博羋。嗟予生雖晚。好古意所羍。
圖書已漫漶。猶復訪僑。郯。卷阿。詩可繼。此意久已含。扶風古三輔。政事豈汝諳。
聊為湖上飲。一從醉后談。門前遠行客。劫劫無留驂。問胡不回首。毋乃趁朝參。
予今正疏懶。官長幸見函。不辭日游再。行恐歲滿三。暮歸仍倒載。鐘鼓已韽韽。
原選者評。前幅寫東湖之勝。而曰。湖所貪。曰。目耽耽。匪直摹景而已。入后自寫閑游。
實有懷抱觀古今之意。扶風古三輔。政事豈汝諳。二句。意最深厚。得簡兮詩人之旨。沈屈下僚。勾檢簿書。無由得盡其才。不得已而為湖上之游。詎與尋幽探勝者比??际菚r。軾為鳳翔判官。陳希亮為府帥。以屬禮待之?;蛑]入不得見。軾壯年氣盛。不相下其客位。假寐。作有云。同僚不解事。慍色見髯須。雖無性命憂。且復忍須臾。此詩末復云。予今正疏懶。官長幸見函。無聊不平時一發露於辭氣。故必知其人論其世。而后可與言詩。后人注詩者俱未見及此??臀恢鳌>幦胪ㄊ劐X塘時。并其年譜中次序亦錯謬矣。
真興寺閣
山川與城郭。漠漠同一形。市人與鴉鵲。浩浩同一聲。此閣幾何高。何人之所營。
側身送落日。引手攀飛星。當年王中令。斫木南山赤頁。寫真留閣下。鐵面眼有稜。
身強八九尺。與閣兩崢嶸。古人雖暴恣。作事今世驚。登者尚呀喘。作者何以勝。曷不觀此閣。其人勇且英。
原選者評。蒼蒼莽莽。意到筆隨。中間。側身送落日。引手攀飛星。十字奇警奪目??膳c老杜。七星在北戶。河漢聲西流。相匹敵。
趙夔曰。此詩用古人意而不取其字。杜子美。登慈恩寺塔。詩云。泰山忽破碎。涇渭不可求。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
李氏園
朝游北城東?;厥滓娦拗?。下有朱門家。破墻圍古屋。舉鞭叩其戶。幽響答空谷。
入門所見夥。十步九移目。異花兼四方。野鳥喧百族。其西引溪水?;罨钷D墻曲。
東注入深林。林深窗戶綠。水光兼竹凈。時有獨立鵠。林中百尺松。歲久蒼麟蹙。
豈惟此地少。意恐關中獨。小橋過南浦。夾道多喬木。隱如城百雉。挺若舟千斛。
陰陰日光淡。黯黯秋氣蓄。盡東為方池。野雁雜家鶩。紅梨驚合抱。映島孤云馥。
春光水溶漾。雪陣風翻撲。其北臨長溪。波聲卷平陸。北山臥可見。蒼翠間磽禿。
我時來周覽。問。此誰所筑。云。昔李將軍。負險乘衰叔。抽錢算間口。但未榷羹粥。
當時奪民田。失業安敢哭。誰家美園囿。籍沒不容贖。此亭破千家。郁郁城之麓。
將軍竟何事。蟣虱生刀革蜀。何嘗載美酒。來此駐車轂??帐购笫廊?。聞名頸猶縮。
我今官正閑。屢至因休沐。人生營居止。竟為何人卜。何當辦一身。永與清景逐。
原選者評。敘園中景物。委折詳盡。自西而南。而東。而北。一一點睛。宛似柳州小記。后以感慨之情。寫通曠之見。令人意愜。
。五代史。李茂貞本姓宋。名文通。唐禧宗間以功拜鳳翔。隴右節度使。賜姓名。昭宗景福元年反。犯京師。加拜尚書令。封岐王。后唐莊宗同光二年卒。
七月二十四日。以久不雨。出禱溪。是日宿虢縣。
二十五日晚。自虢縣渡渭。宿於僧舍曾閣。閣故曾氏所建也。
夜久不寐。見壁間有前縣令趙薦留名。有懷其人
龕燈明滅欲三更。奇攴枕無人夢自驚。深谷留風終夜響。亂山銜月半床明。
故人漸遠無消息。古寺空來看姓名。欲向磻溪問姜叟。仆夫屢報斗杓傾。
原選者評。夜色蒼涼。撫景懷人。想見竟夕回之致。
二十七日。自陽平至斜谷宿於南山中蟠龍寺
橫槎晚渡碧澗口。騎馬夜入南山谷。谷中暗水響瀧瀧。嶺上疏星明煜煜。
寺藏巖底千萬仞。路轉山腰三百曲。風生饑虎嘯空林。月黑驚竄修竹。
入門突兀見深殿。照佛青熒有殘燭。愧無酒食待游人。旋斫杉松煮溪蔌。
板閣獨眠驚旅枕。木魚曉動隨僧粥。起觀萬瓦郁參差。日亂千巖散紅綠。
門前商賈負椒荈。山后咫尺連巴蜀。何時歸耕江上田。一夜心逐南飛鵠。原選者評。顏。謝以后。古詩多有對偶終篇者。入唐遂以有聲病者為律。無聲病者為古。至於七言古體亦時一有之。若少陵之。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子規夜啼山竹裂。
王母晝下云旗翻。昌黎之。大蛇中斷喪前王。群馬南渡開新主。何人有酒身無事。誰家種竹門可款。硬語排。視唐初四子及元白諸家之宛然律調者。不可同日語也。若其自首至尾。無句不裁對。無對不瑰偉。絕特則惟軾集中有之。實為創格。此作亦其一也。其中寫景處。語刻畫而句渾成。讀之可怖可喜。筆力奇絕。
是日至下馬跡。憩於北山僧舍。有閣曰
。懷賢。南直斜谷。西臨五丈原。諸葛孔明所從出師也
南望斜谷口。三山如犬牙。西觀五丈原。郁屈如長蛇。有懷諸葛公。萬騎出漢巴。
吏士寂如水。蕭蕭聞馬木過。公才與曹丕。豈止十倍加。顧瞻三輔間。勢若風卷沙。
一朝長星墜。竟使蜀婦髽。山僧豈知此。一室老煙霞。往事逐云散。故山依渭斜。
客來空吊古。清淚落悲笳。
原選者評。不著議論。而郁拔縱橫之氣自寓。語淡味長。最是高格。
邵長蘅曰。蕭蕭聞馬木過。詩。車攻。篇。蕭蕭馬鳴。毛傳。言。不歡嘩也。公詩用此意。
。三國志。曰。建興十二年。諸葛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仲達對。於渭南分兵屯田。為久住之基。耕者衤集于渭濱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
趙次公曰。案。長安志。引。水經注。曰。斜水北歷斜谷。過五丈原。亦謂之武功水。又曰武功。蓋在渭水南。郿縣北。是今先生禱雨於虢縣之石番溪。故所經由望見郿縣之五丈原。
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錄五首
荒園無數畝。草木動成林。春陽一已敷。妍丑各自矜。蒲萄雖滿架。囷倒不能任。
可憐病石榴?;ㄈ缙萍t襟。葵花雖粲粲。蒂淺不勝簪。叢蓼晚可喜。輕紅隨秋深。
物生感時節。此理等廢興。飄零不自由。盛亦非汝能。
種柏待其成。柏成人已老。不如種叢篲。春種秋可倒。陰陽不擇物。美惡隨意造。
柏生何苦艱。似亦費天巧。天工巧有幾。肯盡為汝耗。君看藜與藿。生意常草草。
萱草雖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亂葉中。一一芳心插。牽牛獨何畏。詰曲自芽蘗。
走尋荊與榛。如有宿昔約。南齋讀書處。亂草曉如潑。偏工貯秋雨。歲歲壞籬落。
蘆筍初似竹。稍開葉如蒲。方春節抱甲。漸老根生須。不愛當夏綠。愛此及秋枯。
黃葉倒風雨。白花搖江湖。江湖不可到。移植苦勤劬。安得雙野鴨。飛來成畫圖。
我歸自南山。山翠猶在目。心隨白云去。夢繞山之麓。汝從何方來。笑齒粲如玉。
探懷出新詩。秀語奪山綠。覺來已茫昧。但記說秋菊。有如采樵子。入洞聽琴筑。歸來寫遺聲。猶勝人間曲。
原選者評。前四首俱是雜寫花木。隨處拈出立少諦。非見道忘山者不能獲此圓通也。末首則別為一調。秀語奪山綠。一句。情味備至。每於稱許轍處想見其友於式好。有怡怡之樂。此數詩格調柴桑淡遠。修武倔奇。殆兼擅其勝。
司竹監燒葦園。因召都巡檢
柴貽勖左藏。以其徒會獵園下
官園刈葦歲留槎。深冬放火如紅霞??蓍稛M有根在。春雨一洗皆萌芽。
黃狐老兔最狡捷。賣侮百獸常矜夸。年年此厄竟不悟。但愛蒙密爭來家。
風回焰卷毛尾熱。欲出已被蒼鷹遮。野人來言此最樂。徒手曉出歸滿車。
巡邊將軍在近邑。呼來颯颯從矛叉。戍兵久閑可小試。戰鼓雖凍猶堪撾。
雄心欲搏南澗虎。陣勢頗學常山蛇。霜乾火烈聲爆野。飛走無路號且呀。
迎人截來砉逢箭。避犬逸去窮投罝。擊鮮走馬殊未厭。但恐落日催棲鴉。
弊旗仆鼓坐數獲。鞍掛雉兔肩分麚。主人置酒聚狂客。紛紛醉語晚更嘩。
燎毛燔肉不暇割。飲啖直欲追羲媧。青丘云夢古所咤。與此何啻百倍加。
苦遭諫疏說夷羿。又被賦客嘲淫奢。豈如閑官走山邑。放曠不與趨朝衙。
農工已畢歲云暮。車騎雖少賓殊佳。酒酣上馬去不告。獵獵霜風吹帽斜。
原選者評。從。燒園。指出物性愚迷。語直而曲。巡邊將軍。以下十四句。以議論敘事。颯颯灑灑。具有聲色。此段既極奇橫。故。主人置酒。以下更為紆徐。以暢其氣。結用獨孤側帽事。
恰合會獵情景。而役使無痕。但覺有余韻逸趣。其才真能吞若云夢者八九。其於胸中。曾不芥蒂也。
秀州僧本瑩靜照堂
鳥囚不忘飛。馬系常念馳。靜中不自勝。不若聽所之。君看厭世人。無事乃更悲。
貧賤苦形勞。富貴嗟神疲。作堂名靜照。此語子謂誰。江湖隱淪士。豈無適時資。
老死不自惜。扁舟自娛嬉。從之恐莫見。況肯從我為。
原選者評。厭世人無事更悲。說來絕倒。即就起動。相以證真諦之寂然。何必坐斷千崖。
乃得慧眼無見。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棲遲那可追。
我昔家居斷還往。著書不復窺園葵。朅來東游慕人爵。棄去舊學從兒嬉。
狂謀謬算百不遂。惟有霜鬢來如期。故山松柏皆手種。行且拱矣歸何時。萬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寧非癡。與君未可覺得失。臨別惟有長嗟咨。
原選者評。送其失解歸。而乃勉以讀書。朋友切偲之義莫過於此。董遇百遍見義。熟讀之謂也。王筠重覽興深。深思之謂也。讀書之法。亦莫過於此。安惇初從軾游。末流乃與元祐諸賢為難。當時至有童謠曰。大惇小惇。殃及子孫。蓋大惇謂章惇。小惇謂安惇也。然則安惇乃正世之狂謀謬算者。此詩知其。他年名宦恐不免。而始終以熟讀舊書為箴規。固早有以窺其微矣。
許彥周詩話曰。古人文章不可輕易。反覆熟讀。加意思索。庶幾見之。東坡詩云。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仆嘗以此語銘座右而書諸紳也。
送劉道原歸覲南康
晏嬰不滿六尺長。高節萬仞陵首陽。青衫白發不自嘆。富貴在天那得忙。
十年閉戶樂幽獨。百金購書收散亡。朅來東觀弄丹墨。聊借舊史誅奸強。
孔融不肯下曹操。汲黯本自輕張湯。雖無尺箠與寸刃??谖桥艙艉L霜。
自言靜中閱世俗。有似不飲觀酒狂。衣巾狼籍又屢舞。傍人大笑供千場。
交朋翩翩去略盡。惟吾與子猶彷徨。世人共棄君獨厚。豈敢自愛恐子傷。
朝來告別驚何速。歸意已逐征鴻翔??飶]先生古君子。掛冠兩紀鬢未蒼。
定將文度置膝上。喜動鄰里烹豬羊。君歸為我道名姓。幅巾他日容登堂。
原選者評。謂恕借舊史以誅奸強。即是軾借舊史以刺執政。恕乃剛直者。詩固不嫌明目張膽而道之。至於恕歸而匡廬。色喜言外。有直道難容之嘆。匪直幸其無恙遄歸也。
按。恕為渙之子。治平間司馬光編纂。資治通鑒。薦恕為局僚。詩內所指。舊史。者。此也??飶]先生。則指其父渙言之。施元之曰。劉道原。名恕。筠川人。介甫執政。道原在館閣。欲引置條例司。固辭。是時。介甫權震天下。人不敢忤。而道原憤憤欲與之較。又條陳所更法令不合眾心者。至面刺其過。介甫怒變色。道原不以為意?;虺砣藦V座對其門生。誦言得失。無所避。遂與之絕。此詩端為介甫而發。以孔融。汲黯比道原。曹操。張湯況介甫。又云。雖無尺與寸刃??谖桥艙艉L霜。益著其面折之實也。
次韻張安道讀杜詩
大雅初微缺。流風因暴豪。張為詞客賦。變作楚臣騷。展轉更崩壞。紛綸閱俊髦。
地偏蕃怪產。源失亂狂濤。粉黛迷真色。魚蝦易豢牢。誰知杜陵杰。名與謫仙高。
掃地收千軌。爭標看兩艘。詩人例窮苦。天意遣奔逃。塵暗人亡鹿。溟翻帝斬鰲。
艱危思李牧。述作謝王褒。失意各千里。哀鳴聞九皋。騎鯨遁滄海。捋虎得綈袍。
巨筆屠龍手。微官似馬曹。迂疏無事業。醉飽死游遨。簡牘儀刑在。兒童篆刻勞。
今誰主文字。公合抱旌旄。開卷遙相憶。知音兩不遭。般斤思郢質。鯤化陋鯈濠。
恨我無佳句。時蒙致白醪。殷勤理黃菊。未遣沒蓬蒿。原選者評。初讀之。但覺鋪敘排比。詞氣不減少陵耳。詳味其詞。乃見下筆矜慎之至。蓋題是次張安道韻。則先有張詩在意中。非泛然為少陵作贊頌也。地偏。四句。但將從來詩道之弊廣譬曲喻轉入杜陵。只用。杰。字一言之褒。而其起衰式靡。立極千古者。已意無不盡此。下只是慨其遭險。更不論詩。即軾平日所云。發於情止於忠孝。者。亦不一及。又俱借謫仙為陪。
以與下。開卷。知音。一聯情事相映合。結仍用比喻。以應前文。大含元氣。細入無間。其一一次韻天然。又不過汗漫之余技矣。
傅堯俞濟源草堂
微官共有田園興。老罷方尋隱退廬。栽種成蔭十年事。倉皇欲買百金無。
先生卜筑臨清濟。喬木如今似畫圖。鄰里亦知偏愛竹。春來相與護龍雛。
原選者評。堯俞本鄆州須城人。徙居孟州濟源。嘗有讀書詩云。吾屋雖喧卑。頗不甚蕪穢。置席屋中間。坐臥群書內。觀此則知詩稱畫圖。良非虛譽。
潁州初別子由二首
征帆掛西風。別淚滴清潁。留連知無益。惜此須臾景。我生三度別。此別尤酸冷。
念子似先君。木訥剛且靜。寡辭真吉人。介石乃機警。至今天下士。去莫如子猛。
嗟我久病狂。意行無坎井。有如醉且墜。幸未傷輒醒。從今得閑暇。默坐消日永。
作詩解子憂。持用日三省。
近別不改容。遠別涕沾胸。咫尺不相見。實與千里同。人生無離別。誰知恩愛重。
始我來宛丘。牽衣舞兒童。便知有此恨。留我過秋風。秋風亦已過。別恨終無窮。
問我何年歸。我言歲在東。離合既循環。憂喜迭相攻。語此長太息。我生如飛蓬。
多憂發早白。不見六一翁。
原選者評。前首。留連知無益。惜此須臾景。即李陵。長當從此別。且復立斯須。之意。用作發端語。覺悲愴切至。更為過之。后首本是直抒胸臆。讀之。乃覺中心菀結之至者。此漢魏人絕調也。
。烏臺詩案。曰。此詩云。至今天下士。去莫如子猛。為弟轍曾差在制置三司條例司。充檢詳文字。爭議新法不合而罷。既美弟轍去之果決。則意亦是譏新法不便也。
施元之曰。神宗青苗法既行。子由度不能救。以書抵介甫。指陳其決不可者。且請補外。
介甫大怒。將加以罪。同列止之。除河南推官。會張安道知陳州。辟為教授。東坡是時亦以論新法為介甫所嫉。通判杭州。出都來陳。子由送至潁。且同謁歐陽公而別。蓋熙寧四年也。
歐陽少師令賦所蓄石屏
何人遺公石屏風。上有水墨希微蹤。不畫長林與巨植。獨畫峨眉山西雪嶺上萬歲不長之孤松。
崖崩澗絕可望不可到。孤煙落日相溟濛。
含風偃蹇得真態。刻畫始信天有工。
我恐畢宏韋偃死葬虢山下。骨可朽爛心難窮。
神機巧思無所發?;癁闊燊瓬S石中。
古來畫師非俗士。摹寫物象略與詩人同。
愿公作詩慰不遇。無使二子含憤泣幽宮。
原選者評。長句磊砢。筆力如虬松盤屈。真可匹敵杜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