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原書纂校后案
- 唐宋詩醇
- (清)愛新覺羅·弘歷
- 741字
- 2015-12-27 01:32:59
御選。唐宋詩醇。四十七卷。乾隆十五年御定。凡唐詩四家曰李白。曰杜甫。曰白居易。曰韓愈。宋詩二家曰蘇軾。曰陸游。詩至唐而極其盛。至宋而極其變。盛極或伏其衰。變極或失其正。亦惟兩代之詩最為總雜。于其中通評甲乙。要當以此六家為大宗。蓋李白源出。離騷。而才華超妙。為唐人第一。杜甫源出于。國風。二雅。而性情真摯。亦為唐人第一。自是以外。平易而最近乎情者。無過白居易。奇創(chuàng)而不詭于理者。無過韓愈。錄此四集。已足包括眾長。至于北宋之詩。蘇黃并鶩。南宋之詩。范陸齊名。然江西宗派實變化于杜韓之間。既錄杜韓可無庸衤復見。石湖集。篇什無多。才力識解。亦均不能出。劍南集。上既舉白以概元。自當存陸而刪范。權(quán)衡至當。洵千古之定評矣。
考國朝諸家選本。惟王士禎書最為學者所傳。其。古詩選。五言不錄杜甫。白居易。韓愈。蘇軾。陸游。七言不錄白居易。已自為一家之言。至。唐賢三昧集。非惟白居易。韓愈皆所不載。即李白。杜甫亦一字不登。蓋明詩摹擬之弊極于太倉。歷城。纖佻之弊極于公安。竟陵。物窮則變故。
國初多以宋詩為宗。宋詩又弊。士禎乃持嚴羽余論。倡神韻之說以救之。故其推為極軌者。惟王。孟。韋。柳諸家。然。詩。三百篇尼山所定。其論詩。一則謂歸于溫柔敦厚。一則謂可以興觀群怨。原非以品題泉石。摹繪煙霞。洎乎畸士。逸人各標幽賞。乃別為山水清音。實詩之一體。不足以盡詩之全也。宋人惟不解溫柔敦厚之義。故意言并盡。流而為鈍根。士禎又不究興觀群怨之原。故光景流連。變而為虛響。各明一義。遂各倚一偏。論甘忌辛。是丹非素。其斯之謂歟。
茲逢我皇上。圣學高深。精研六義。以孔門刪定之旨品評作者。定此六家。乃共識風雅之正軌。臣等循環(huán)土追誦。實深為詩教幸。不但為六家幸也。乾隆四十六年三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總校官臣陸費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