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9章

  • 唐書志傳
  • 熊鐘谷
  • 3965字
  • 2015-12-27 01:32:40

第五十三節 元吉定計圖秦王 建成稱罪見高祖

卻說近臣奏知捷音,唐高祖將公祏首級掛于四門號令,下詔召回太子建成等班師。秦王先到,高祖著文武迎之入朝,賜赍甚厚。及齊王元吉至,唐主亦如待秦王之禮。各賜宴回。秦王甲士前呼后擁,文士戰將,齊齊整整,鼓吹送入府中。建成觀看,甚懷不平。居至自府中,悶悶不悅。中允王珪入見之曰:“太子平定山東功績顯著,皇上悅而重賜。因何有憂色?”建成曰:“我心事,汝豈知之?”珪笑曰:“莫非以秦王勢大,太子不能固其位乎?”建成曰:“實不瞞君,昨因皇上賜宴而回,見秦王爪牙極壯,甚懷憂懼。倘皇上一有不諱,乘機而起,則唐之天下,必其有矣。因是終日不食,形于慍色。蓋為此也。”珪曰:“太子勿憂。洗馬魏徵,極有見識,殿下召而問之,必有高論。”

建成遣人召魏徵至,以秦王事告之。徵曰:“展下特以長居東宮,非有功德為人所稱。值今禍亂之時,無秦王何以見太平耶?如今之計,殿下正宜修德于內,親賢于外,使四海歸心,黎民是賴,則天位自保耳。秦王其奈爾何?”建成沉吟半晌,乃曰:“以公之論,則吾以長得此位,竟為強者所得,不如早讓之,以免后患。”徵曰:“臣之言本出誠心,欲使殿下歸有德之位。非敢以私意說王,而殘骨肉之親乎。”建成見徵言不合,拂袖而起。次日,王珪入見曰:“昨魏徵所言,非愛殿下者也。何不請齊王議之?”建成曰:“公不言,幾忘之矣。”即遣人請齊王:“來,有機密事議。”不移時,齊王已到。入府中坐定,建成密以秦王事告之。元吉曰:“太子勿憂。秦王自恃功高,每有輕我之意。遇機會處,當為兄手刃之,則彼眾自散。成得甚事來!”建成曰:“弟若為,須掩眾人耳目。骨肉之親,不無嫌疑也。”元吉曰:“自當見機而作。”即辭建成而回,與心腹人裴善商議。

善曰:“秦王無罪,且功勞顯赫。大王欲圖之,倘彼眾有內變,誰可御之?此事不可漏泄于外,恐畫虎不成,反類其狗者也。”元吉曰:“吾有一計,未知行得否?”善曰:“王有何計?”元吉曰:“吾來日以母后慶旦,請車駕至第,秦王必隨之而來。預先埋伏甲士于密室,候車駕先回,延秦王在坐,醉之以酒,擊盞為號,令甲士殺之,足除其患矣。”善曰:“此計雖妙,秦王隨侍者亦多。若殺之,不免于筵前成戰場矣。王之禍能保耶?可與太子議之。”元吉著人請建成來到,將謀秦王計告之,建成曰:“不可。弟既以慶誕為辭,豈席中而有殺兄之理?須緩緩圖之。”元吉怒曰:“今日此事為兄計耳,于我何有?”建成告歸,元吉見所謀不就,私自招驍勇之士二千余人,使護衛太子,又密使慶州都督楊文干募壯士,欲圖秦王。

卻說高祖集文武商議曰:“朕始創仁智宮,將報皇祖考之德,卿等以為誰可奉此宮事?”諫議大夫蘇世長奏曰:“太子建成慈仁慎密,可居之。”高祖大悅,即下詔,著太子出守仁智宮。詔下數日,高祖親率文武幸仁智宮,群臣各侍從隨行。齊王元吉、秦王世民亦在行列。建成已先知得高祖親幸其宮,準備迎接。密遣人告元吉曰:“秦王深得內外心,若不因便宜圖之,吾等危亡無日矣。”元吉聞此消息,即與郎將朱煥議曰:“日前囑君之事,在此一舉。若事成,自有重用。”朱煥曰:“受君之命,敢有違錯!王無憂。誅秦王,吾之任也。”元吉即以兵甲付之,使其先入宮中,候有動靜,即為內應,朱煥領命去了。元吉又慮秦王侍從者多,先著校尉橋公山部甲士于宮門外攔截,不許混入。

此時齊王分撥已定,遣人通知建成。次日,車駕已到宮中,公山等懼有變,亦不免禍,逕入秦王府中報知。世民聽得大驚曰:“我得何罪,太子欲害于吾?”即入宮訴知建成欲謀害事,正遇寧州人杜鳳亦言此事。高祖大怒曰:“骨肉如此,何以正外侮哉?”即遣校尉張田收建成問罪。眾臣皆奏曰:“陛下以太子居仁智宮,為社稷計也,雖有奸謀,未見實跡,乞寬宥其罪,而問其屬。”高祖怒不息,因下詔捕其所屬王珪、魏徵及左衛率韋挺、舍人徐師謨、左衛車騎馮世立,欲殺之以薄太子罪。孫伏迦曰:“太子所屬罪固有,謀秦王出為一朝之故,其臣猶有未知者。今若并殺之,足顯太子有叛意也。陛下雖(惟)召太子問之,其冤自白矣。”高祖從之,乃手詔召建成。建成聞詔來召,驚懼不敢往,集官屬商議。師謨曰:“事已敗露,不如舉兵誅秦王為名,國家可定。不然患及身矣。”建成將從之。詹事主簿趙弘智諫曰:“太子若此舉,我等皆受滅門之禍矣。今秦王已知殿下之謀,其府中將士環(擐)甲待戰者,不下萬人。若與之比量,其能勝乎?如今之計,稱皇上有詔來到,雖損去車服,屏其隨從,輕往宮中謝罪,庶明無此事,尚可及也。何乃速為受罪乎?”建成依其議,乃入見,叩頭請死,投身于地不能起。帝怒不解。眾臣力勸之,乃下令囚于幕中。

時秦王在旁,欲與之分辨,見上囚了建成,亦俯首不語。忽邊廷飛報:“慶州都督楊文干發兵反入寧州,殺死守臣,聲勢已近宮廷矣。”高祖驚問眾臣曰:“賊近仁智宮,誰可討之?”秦王奏曰:“文干豎子耳。官司當即擒之。就使為禍,亦刻漏之矣(失)。正(止)須遣一將,可致麾下,何重勞圣慮耶?”帝曰:“文干事連建成,恐助應之者多。汝宜自行。若事平定,還朝立汝為太子。吾不能效隋文帝自誅其子,當封建成為蜀王。蜀兵衰弱,他日若能事汝,汝宜念骨肉親以全之。不能事汝而起叛意,汝取之易矣。”世民領命,即部兵出征文干,不在話下。

卻說元吉見秦王既行,乃入宮見高祖寵妃張婕妤、尹德妃曰:“秦王自私金帛,或皇上有所頒賜,彼輒諫止,封帑簿,非有功者不得支。上因止而不賜。今又欲專功于外,希圖其賜,使娘娘等不見府庫服玩。若今復以建成為太子,他日得君位,爾宮嬪無不富貴者矣。”德妃曰:“王無憂。我見上,自有解說。太子之位,必復矣。”元吉喜而出。遇見封德彝,亦為建成言之。德彝曰:“明日朝見,力為君奏此事。”元吉曰:“事若就,必當重報。”遂與德彝別。次早高祖尚未出宮,張婕妤與宮妃皆為建成游說曰:“海內無事,陛下春秋且高。昔日曾賜諸王宴享,秦王輒悲泣,正為嗔忌妾屬耳。若陛下萬歲后,秦王得志,妾屬無遺類。東宮慈愛寬洪,必能全養我等。今被囚廢之,唯陛下為臣妾保善后計,復其原位,斯有望也。”言罷,皆悲不自勝。帝惻然諭之曰:“待孤與群臣議之。”遂出宮問及建成之事。封德彝奏曰:“東宮有長者之量,為內外所容。雖一時有忤陛下,乞赦之,使其得改過自新,蒼生蒙福也。”高祖曰:“寡人曾許于秦王。如復東宮之位,無以示信群下矣。”德彝曰:“立長不立幼,國家之大體。秦王弟也。太子君長,陛下立之,自可以塞眾議。何謂失信耶?”高祖聞德彝之言,意遂變,赦建成之囚,召入責之曰:“爾今兄弟,自當和睦。雖念王業艱難,各保其位,無復為相殘之禍。后再不輕赦也。”建成叩頭受命。高祖遣還守京師,惟歸罪于王珪、韋挺,并流巂州去訖。

卻說秦王進討文干,兵未至寧州,文干被部下所殺,以其首級來降。世民班師,見高祖,奏平服之功。高祖大悅,將文干首級傳示京師。下詔回長安。

范氏曰:建成擅募兵甲,以危君父,其罪大矣。高祖不以公議廢之,乃惑于奸臣之計,牽于嬪妃之請,致使兄弟不相容于天下,皆高祖不明之過也。

靜軒周先生有詩斷曰:唐于眷屬得登庸,謀議紛紛非至公。龍競騰空云擾擾,雁排亂齒雨濛濛。豈知骨肉天親內,復作兵戈劍戟叢。俯讀仰思深可慨,原歸高祖不明中。

第五十四節 秦王承詔征突厥 張謹調兵戰頡利

卻說唐高祖車駕已歸長安,太子建成迎接。群臣參賀罷,高祖曰:“東宮僚屬,不以仁義訓導,使建成蹈弗赦之禍。今后雖(惟)選碩德老成者輔之,庶能保其位也。”眾臣皆以:“中允王珪、洗馬魏徵,是二人才德偉聞,陛下可赦其罪,必懲勸太子于有道之歸矣。”高祖允奏,特赦二人之罪,復其原職。又誡秦王曰:“自后兄弟各齊心輔治,勿越分而生異心。國法必所不容。”世民頓首稱謝。

武德七年秋七月,突厥入寇,邊廷消息報入長安,高祖大驚,慌聚文武議曰:“孤素知夷狄反覆無常。今秋高馬肥,大舉入寇。若一旦人馬到長安,何以當之?”群臣畏懼,皆曰:“突厥所以屢寇關中者,以子女玉帛皆在長安故也。若焚長安,陛下遷都以避其銳,則胡寇自息矣。”高祖欲從之。一人大呼曰:“不可!”眾視之,乃秦王世民也,進前曰:“夷狄為患自古有之。陛下以圣武龍興,所征無敵。奈何以此貽四海之羞恥,為百世之笑乎?愿假數年之期,臣請系頡利之頸,致之厥下。若其不效,遷都未遲。”太子建成諂之曰:“突厥犯邊,得賂則退。秦王外托御寇之名,內欲總兵權,成其篡奪之謀。”言未畢,一人出曰:“秦王之論,金石之言。主上便可舉事。何必紛紛以動眾議耶?”言者乃諫議大夫蘇世長也。高祖乃改容勞勉,詔世民將兵出豳州,以御突厥。史斷云:高祖每有寇盜,輒命世民討之。事平之后,猜嫌益甚。

卻說秦王以李世勣為參軍,房玄齡為參謀,點起大兵十二萬,潛出長安,徑望豳州進發。正值初秋天氣,紅塵極目,雁陣南飛。后人有《塞曲》二首,單道出征將士,遇此蕭條光景,亦只得棄家而行也:

吹角出轅門,軍中寂不喧。塞鴻驚陣起,胡騎隔河屯。箭劈秋云黑,旗搖落日昏。腰間雙劍在,猶未報君恩。

又曰:

出得長安道,秋云一望賒。野狐啼古堠,磷火照寒沙。鐵甲秋風冷,牙旗暮雨斜。單于猶未滅,戰士莫思家。

秦王屯兵胡堡,先喚程知節、秦叔寶曰:“你二人先引五百軍去守雄關,敵住胡兵。吾自隨后持兵來也。”叔寶曰:“頡利突厥二可汗舉國入寇,連營三十余里,勢如丘山。大王如何只與某等軍五百去守隘口?胡騎掩至,將何策以御之?”世民曰:“吾使汝等少帶人馬去,必有所主。夫出兵之道,先察天時,次審地利。今近秋半,必有霖雨。胡兵雖有數十萬,安敢深入險地?故不以多軍付汝,恐受苦。吾以大隊且屯關中,不過一月,待戎狄自退之時,天必晴霽。此時,吾以大軍隨后掩之,無有不克。汝何多疑哉?”房玄齡亦曰:“昨夜觀天文,見河漢畢星失度,此月之內,必有霖雨也。大王之見,的與天機符合。秦公但去無憂。”程、秦二將領兵而去。世民與一班戰將張瑾、程名振、殷開山、段志賢等,各備軍糧馬草,以防秋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方正县| 上虞市| 安义县| 崇信县| 曲靖市| 黎城县| 通州市| 龙川县| 兴仁县| 珲春市| 玉林市| 米脂县| 容城县| 兴业县| 永宁县| 保山市| 濮阳县| 汨罗市| 巩义市| 雷波县| 大竹县| 宾阳县| 海宁市| 介休市| 马尔康县| 措美县| 湘阴县| 屯门区| 靖远县| 天峻县| 新安县| 林口县| 大冶市| 吉林市| 荥经县| 宁晋县| 烟台市| 阿鲁科尔沁旗| 吐鲁番市| 尼勒克县| 商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