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內官宮官內侍省

  • 唐六典
  • 李林甫
  • 9880字
  • 2015-12-27 01:31:40

內官

惠妃一人 麗妃一人 華妃一人 淑儀一人 德儀一人 賢儀一人 順儀一人 婉儀一人 芳儀一人 美人四人 才人七人

宮官

尚宮二人

司記二人 黃記二人 掌記二人 女史六人 司言二人 典言二人 掌言二人 女史四人

司簿二人 典簿二人 掌簿二人 女史六人 司闈六人 典闈六人 掌闈六人 女史四人

尚儀二人

司籍二人 典籍二人 掌籍二人 女史十人 司樂四人 典樂四人 掌樂四人 女史二人 司賓二人 典賓二人 掌賓二人 女史二人 司贊二人 典贊二人 掌贊二人 女史二人 彤史二人

尚服二人

司寶二人 典寶二人 掌寶二人 女史四人 司衣二人 典衣二人 掌衣二人 女史四人 司飾二人 典飾二人 掌飾二人 女史二人 司仗二人 典仗二人 掌仗二人 女史二人

尚食二人

司膳四人 典膳四人 掌膳四人 女史四人 司醞二人 典醞二人 掌醞二人 女史二人 司藥二人 典藥二人 掌藥二人 女史四人 司饣喜二人 典嬉二人 掌饣喜二人 女史四人

尚寢二人

司設二人 典設二人 掌設二人 女史四人 司輿二人 典輿二人 掌輿二人 女史二人 司苑二人 典苑二人 掌苑二人 女史二人 司燈二人 典燈二人 掌燈二人 女史二人

尚功二人

司制二人 典制二人 掌制二人 女史四人 司珍二人 典珍二人 掌珍二人 女史六人 司彩二人 典彩二人 掌彩二人 女史六人 司計二人 典計二人 掌計二人 女史四人 宮正一人 司正二人 典正四人 女史四人

內侍省

內侍四人 內常侍六人 內給事八人 主事二人 令史八人 書令史十六人

內謁者

監六人 內謁者十二人 內典引十八人 內寺伯二人 寺人六人 亭長六人

掌固八人

掖庭局

令二人 丞三人 書令史四人 書吏八人 計史二人 宮教博士二人 監作四人 典事十人 掌固四人

宮闈局

令二人 丞二人 書令史三人 書吏六人 內閽人二十人 內掌扇十六人 內給使無常員 掌固四人

奚官局

令二人 丞二人 書令史三人 書吏六人 典事四人 掌固四人

內仆局

令二人 丞二人 書令史二人 書吏四人 駕士一百四十人 典事八人 掌固八人

內府局

令二人 丞二人 書令史二人 書吏四人 典事六人 掌固四人

內官:(《春秋左氏傳》曰:“不腆先君之嫡,以備內官。”又曰:“內官不及同姓。”杜預曰:“謂嬪御也。”《周官》有夫人、嬪、世婦、女御之位,聽天下之內治。漢、晉已來,雖有位號,多不盡備。隋氏法《周官》而悉置焉,則列夫人、嬪、姥妤、美人、才人、寶林、御女、采女等,充百二十位。宮中復有六尚,以備眾職,謂之宮官。皇朝因之。今上天溥施,猶防女寵,故省內官,將以垂范,而六尚仍舊焉。)妃三人,正一品。(《周官》三夫人之位也。古者,帝譽立四妃,蓋象后妃四星,其一明者,后也。至舜,不立正妃,蓋但三妃而已,謂之三夫人。自夏、殷已降,復有立者,視三公位;雖云古制,數頗繁焉。其余沿革,事不經見。隋氏依《周官》,立三夫人。皇朝上法古制,而立四妃,其位:貴妃也,淑妃也,德妃也,賢妃也。今上以為后妃四星,其一后也,既有后位,復立四妃,則失其所法象之意焉。因省嬪婦、女御之數,改定三妃、六儀、美人、才人四等,共二十人,以備內官。其位:惠妃也,麗妃也,華妃也。婦德、婦容、婦言、婦功,可以坐而論禮者則進,無則闕焉。) 夫人佐后,坐而論婦禮者也。其于內則無所不統,故不以一務名焉。

六儀六人,正二品。(《周官》九嬪之位也。夏后氏因三夫人增以三三而九,列九嬪之位。漢初無聞。至武帝,始制婕妤、侄娥、容華、充衣,數不至九,其位在嬪。后魏孝文改定內官。隋氏依《周官》,盡立其名秩。皇朝初因之。今上改制六儀之位,以備其職焉。) 六儀掌教九御四德,率其屬以贊導后之禮儀。(一、淑儀,二、德儀,三、賢儀,四、順儀,五、婉儀,六、芳儀。)

美人四人,正三品。(周官二十七世婦之位也。殷人因九嬪增以三九二十七,列二十七世婦之位。其制增損,累代不恒。前漢十四等。后漢貴人、才人雖列位號,不依世婦之職。隋氏依《周官》,制婕妤等二十七人。皇朝初因之。今上改制美人之位,以備其職焉。) 美人掌率女官修祭祀、賓客之事。

才人七人,正四品。(《周官》八十一女御之位也。周人因二十七世婦增以三二十七,列八十一女御之位。舊制沿革,略同于上注。隋氏依《周官》,制寶林、御女、采女等。皇朝初因之。今上改制才人之位,以備其職焉。) 才人掌序燕寢,理絲臬,以獻歲功焉。

宮官:(《周禮宗伯》:“世婦,每宮卿二人、下大夫四人、中士八人女府二人、女史二。”鄭玄云:“世婦,后宮官也。王后六宮女府、女史、女奴之有才智者。”《魏略》:“魏明帝游宴在內,選女子知書可付信者為女尚書,省奏事。”《晉令》有崇德毀大監、尚衣 尚食大監,并銀章、艾綬,二千石;崇華殿大監、元華食監、都監、上監,銅印、墨綬,千石;女史、賢人、恭人、中使、大使,碧綸綬。宋明帝留心后房,擬外百官,備置其職。兩齊、梁、陳不見。后魏、后周亦擬外官置內職。隋文帝置六尚、六司、六典以掌宮官之職,六尚視從九品,六司視勛品,六典視流外二品。煬帝改置六尚局,職掌略同,皆加其品秩。一、尚官局,管司言,掌宣傳啟奏;司簿,主名錄計度;司正,主格式推罰;司闈,主門合管鑰。二、尚儀局,管司籍,主經史教學;司樂,掌音律;司賓,主賓客;司贊,主贊相導引。三、尚服局,管司璽,主琮璽、符節;司衣,掌衣服;司飾,主湯沐、巾櫛、玩弄等物;司仗,主仗衛戎器。四、尚食局,管司膳,主膳羞;司醞,主酒醴、醯醢;司藥,主醫巫、藥劑;司饣喜,主廩餼、柴炭。五、尚寢局,管司設,主床席、帷帳,鋪設、灑掃;司輿,主輿、輦、扇、傘,執持羽儀;司苑,主園囿種植,蔬菜、瓜果;司燈,主燈火。六、尚工局,管司制,主營造、裁縫;司寶,主金玉、錢貨;司彩,掌繒帛;司織,掌織染。六尚十二人,從五品;司,二十八人,從六品;典,二十八人,從七品;掌,二十八人,從九品;女史,流外,量事而置,多者十人。皇朝內職多依隋制。)

尚宮局:尚宮二人,正五品。司記二人,正六品;典記二人,正七品;掌記二人,正八品。司言二人,正六品;典言二人,正七品;掌簿二人,正八品。司闈二人,正六品;典簿六人,正七品;掌簿二人,正八品。司闈六人,正六品;典闈六人,正七品;掌闈六人,正八品。

尚宮掌導引中宮,司記、司言、司簿、司闈四司之官屬。凡六尚事物出納文籍,皆印署之。(六尚須物,外物之司受敕連署牒,仍取尚宮押印,司記錄目,為抄出,付內侍省受牒,便移外司。其五尚之印唯于當司宮內行用,不得印出外文牒。)

司記掌印。凡宮內諸司簿書出入錄目,審而付行焉。典記、掌記佐之。(余司二佐并準此。)女史掌執文書。(余女史準此。)

司言掌宣傳啟奏之事。(凡有敕處分,承敕人宣付司言連署、案記,別鈔一本,付門司傳出。若外司附奏,受事人奏聞,承敕處分,傳付外司;仍錄事目、旨意,亦連署為案。)

司簿掌宮人名簿、廩賜之事。

司闈掌宮闈管鑰之事。

尚儀局:尚儀二人,正五品。司籍二人,正六品;典籍二人,正七品;掌籍二人,正八品。司樂四人,正六品;典樂四人,正七品;掌樂四人,正八品。司賓二人,正六品;典賓二人,正七品;掌賓二人,正八品。司贊二人,正六品;典贊二人,正七品;掌贊二人,正八品。彤史二人,正六品。(《石氏星經》:“女史一星,婦人之微者。”《周禮》:“女史掌王后之禮職,以詔后理內政,統內官,書內令。后之事,以禮從。”《詩》云:“靜女其孌,貽我彤管。”《毛傳》曰:“古者,后、夫人必有女生彤管之法。后、妃、群妾以禮御于君所,女史書其日月,授之環,以進退之。生子月辰,以金環退之。當御之者,以銀環進之,著于左手;既御,箸于右手。事無大小,記以成法。彤管,以赤心正人也。”)

尚儀掌禮儀起居,司籍、司樂、司賓、司贊四司之官屬。

司籍掌四部經籍教授、筆札、幾案之事。

司樂掌率樂人習樂、陳縣、拊擊、進退之事。

司賓掌賓客朝見、宴會賞賜之事。

司贊掌朝見、宴會贊相之事。(凡朝會,司贊引客立于殿庭,司言宣敕賜坐,司贊引升就席。酒至,起,再拜;食至亦起。)

尚服局:尚服二人,正五品。(《周禮》:“內司服掌王后六服:衣、プ翟、闕翟、鞠衣、展衣、衤彖衣、素紗。”司馬彪《續漢志》:“皇后謁廟,服紺上、阜下;蠶,青上、縹下;皆深衣制,隱領、袖緣以條。假結,首飾步搖、簪珥。步搖以黃金為山題,貫白珠為桂枝相摻。八爵、九華、熊、虎、赤罷、天鹿,辟邪、南山豐大特六獸。諸爵、獸皆以翡翠為毛羽。金題,白珠繞,以翡翠為華。綬、佩同乘輿。”魏、晉、宋、齊、梁、陳略同。后魏,北齊皇后璽,綬、佩同乘輿,假髻,步搖,十二鏌,八爵、九華。助祭、朝會以衤彖衣,郊、以プ翟,小宴以闕翟,親蠶以鞠衣,見皇帝以展衣,宴居以衤彖衣,俱有蔽膝、織成緄帶。后周皇后衣十二等。翟衣六:從祀、郊、,享先皇,服衣;祭陰社,朝命婦,服衤衣;獻繭,服驚衣;采桑,服衣;聽女教,服衣;歸寧,服<失羽>衣,以雉為領、衤票。臨婦學,燕命婦,蒼衣;春齋、祭還,青衣;夏齋、祭還,朱衣;采桑齋、采桑還,黃衣;秋齋、祭還,素衣;冬齋、祭還,玄衣;其衤票、領以相生色,華皆十二樹。隋初,皇后首飾花十二樹。衤韋衣,青紗內單,黼領,羅谷衤票、衤巽,蔽膝,大帶,以青衣,革帶,青蔑、舄,金飾,白玉佩,玄組綬,祭及朝會則服。鞠衣,黃羅為之、蔽膝、大帶、舄、革帶隨衣色,余同衤韋衣,親蠶則服。青衣,青羅為之,制同鞠衣,去華、大帶、佩、綬,見帝則服。朱衣,緋羅為之,制如青衣,宴賓則服。煬帝令牛弘等制皇后服四等:衤韋衣,以翟,五彩重行,十二等;首飾花十二鈿,小花<耳毛>十二樹,兩博鬢;素紗內單,黼領;羅毅衤票、衤巽,皆以朱;蔽膝隨裳色,以為緣,用翟三章;大帶隨衣色,飾以朱、綠之錦,青綠;革帶,青蔑、舄,以金飾;白玉佩,玄組綬,章采、尺寸同乘輿,祭及朝會則服。鞠衣,小花十二樹。青衣、朱服,皆參準宋太始及梁、陳故事增損用之。皇朝因之。)司賓二人,正六品;(凡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之寶皆以金為之,并不行用。其應封令書,太皇太后、皇太后用宮官印,皇后用內侍省印焉。)典寶二人,正七品;掌寶二人,正八品。司衣二人,正六品;典衣二人,正七品;掌衣二人,正八品。司飾二人,正六品;典飾二人,正七品;掌飾二人,正八品。司仗二人,正六品;典仗二人,正七品;掌仗二人,正八品。

尚服掌供內服用采章之數。(凡皇后之衣服,一曰衤韋衣,二曰鞠衣,三曰禮衣;首飾花十二樹,小花如大花之數,并兩博鬢。衤韋衣,深青織成為之,文為雉之形,素質,五色,十二等;素紗中單,黼領;羅谷衤票、衤巽,皆用朱色;蔽膝隨裳色,以纟取為領緣,用翟為章,三等;大帶隨衣色,朱裹,紕其外,上以朱錦,下以綠錦,紐約用青組;以青衣,革帶,青蔑、舄,舄加青飾;白玉雙佩,玄組雙大綬,章采、尺寸與乘輿同。受冊、助祭、朝會則服之。鞠衣,黃羅為之,其蔽膝、大帶及衣革帶、蔑、舄隨衣色;余與衤韋衣同,唯無翟。親蠶則服之。鈿釵禮衣,十二鈿,服通用雜色,制與上同;雙佩,小綬;去舄,加履。宴見賓客則服之。內命之服:花釵,施兩博鬢,寶鈿飾。翟衣,青質,羅為之,繡為翟,編次于衣及裳,重為九等而下。第一品花釵九樹;寶鈿準花數,下準次;翟九等。第二品花釵八樹,翟八等。第三品花釵七樹,翟七等。第四品花釵六樹,翟六等。第五品花釵五樹,翟五等。并素紗中單,黼領;朱衤票、衤巽,亦通用羅殼;蔽膝隨裳色,以鯫為領緣,加以文繡,重翟為章二等,一品已下皆同;大帶,紕其外,上以朱錦,下以綠錦,紐約用青組;以青衣,革帶,青蔑、舄,佩、綬。內命服受冊、從蠶、朝會則服之。鈿釵禮衣,通用雜色,制輿上同,加雙佩、小綬,纟句履;第一品九鈿,第二品八鈿,第三品七鈿,第四品六鈿,第五品五鈿。內命婦常參見則服之。凡六尚、寶林、御女、采女及女官之服,禮衣通用雜色,制與上同,唯無首飾、佩、綬。七品已上有大事則服之。尋常供奉則公服,去中單、蔽膝、大帶。九品已上,大事及尋常供奉并公服。東宮準此。女史則半袖裙襦。)司寶、司衣、司飾、司仗四司之官屬。

司寶掌琮寶、符契、圖籍。(凡神寶、受命寶、銅魚符及契、四方傳符,皆識其行用之別安置,具立文簿。外司請用,執狀奏聞,同檢出付,仍錄案記;符還,朱書記之。)

司衣掌衣服、首飾。

司飾掌膏沐、巾櫛、玩弄器物之事。

司仗掌羽儀仗衛之事。

尚食局:尚食二人,正五品。司膳四人,正六品;典膳四人,正七品,掌膳四人,正八品。司醞二人;正六品;典醞二人,正七品;掌醞二人,正八品。司藥二人,正六品;典藥二人,正七品;掌藥二人,正八品。司饣喜二人,正六品;典饣喜二人,正七品;掌饣喜二人,正八品。

尚食掌供膳羞品齊之數,司膳、司醞、司藥、司館四司之官屬。凡進食,先嘗之。

司膳掌割烹煎和之事。

司醞掌酒醴飲之事。

司藥掌醫方藥物之事。

司饣喜掌給宮人廩餼、飲食、薪炭之事。

尚寢局:尚寢二人,正五品。(《周禮》:“女御,掌御敘于王之燕寢。”)司設二人,正六品,典設二人;正七品;掌設二人,正八品。司輿二人,正六品;典輿二人,正七品;掌輿二人,正八品。司苑二人,正六品;典苑二人,正七品;掌苑二人,正八品。司燈二人,正六品;典燈二人,正七品;掌燈二人,正八品。

尚寢掌燕寢進御之次敘,司設、司輿、司苑、司燈四司之官屬。

司設掌帷帳、茵席,灑掃、張設之事。

司輿掌輿輦、傘扇、羽儀之事。

司苑掌園苑種殖蔬果之事。

司燈掌燈燭膏火之事。

尚功局:尚功二人,正五品。司制二人,正六品;典制二人,正七品;掌制二人,正八品。司珍二人,正六品;典珍二人,正七品;掌珍二人,正八品。司彩二人,正六品;典彩二人,正七品;掌彩二人,正八品。司計二人,正六品;典計二人,正七品;掌計二人,正八品。

尚功掌女工之程課,總司制、司珍、司彩、司計四司之官屬。

司制掌衣服裁制縫線之事。

司珍掌金玉寶貨之事。

司彩掌彩物、繒錦、絲臬之事。

司計掌支度衣服、飲食、薪炭之事。

宮正一人,正五品;司正二人,正六品;典正四人,正七品。

宮正掌戒令、纟禁、謫罰之事。(凡宮人已上有不供職事,違犯法式,司正已下起牒,取宮正裁。事小,局司決罰;事大,綠狀奏聞。)司正、典正佐之。

內侍四人,從四品上;(《石氏星經》:“宦者四星,在帝座西。”《周禮》有內小臣、閽人、寺人。鄭玄云:“今謂之宦人。”《詩》有《巷伯》,寺人孟子之作。春秋時皆謂之寺人。戰國時,趙有宦者令繆賢。《漢書百官表》云:“少府,泰官。屬官有中書謁者等令、丞,諸仆射署官皆屬焉。”又云:“詹事,掌皇后、太子家,屬官有中長秋、私府,諸宦官皆屬焉。成帝省,并屬大長秋。”又云:“將行,秦官。景帝更名大長秋,或用中人,或用士人,秩二千石。”后漢常用宦者,掌奉宣中宮命,凡給賜宗親及謁見關通之,出則從。屬官有丞、中宮仆、謁者 私府署令。又少府屬官有中常侍、畫室 玉堂等署長、冗從仆射、掖庭 永巷 御府 祠祀 鉤盾等令、暴室 永安丞,皆宦者。又太后所居宮卿少府,職如長秋;位在同名卿上。魏改在九卿下。晉大長秋卿有后則置,無后則省。宋、齊因之。梁大長秋主諸宦者,以司宮闈之職,統中署、奚官、暴室、華林等署。陳氏亦同。后魏有大長秋,又置內侍長四人,掌顧問、拾遣、應對。北齊中侍中省有中侍中二人、中常侍四人,掌出入門合;長秋寺,掌諸宮合,卿、中尹各一人,領掖庭、晉陽 中山宮、中官仆、奚官等令。后周六官有司內上士、小司內中士、巷伯中士等官。隋內侍省署內侍二人、內常侍二人,內侍則舊長秋,內常侍則舊中常侍也。煬帝大業三年,改內侍省為長秋監,置令一人,正四品;少令一人,從五品;丞二人,正七品;并用士人。罷內謁者員,又省內仆、內謁音局,所領惟掖庭、宮闈、奚官三署而已,亦參用士人。大業五年,又置內謁者員。皇朝依開皇,復為內侍省,置內侍二人,今加至四人。龍朔二年改為內侍監,咸亨元年復舊。光宅元年改為司宮臺,神龍元年復為內侍。中官之貴,極于此矣。若有殊勛懋績,則有拜大將軍者,仍兼內侍焉。)內常侍六人,正五品下。(秦有中常侍,漢因之,銀左貂,給事殿省,秩千石,并用士人。后漢悉用宦官,掌侍左右,入內宮,贊導內外事。永平中,始置員數,中常侍四人。和帝幼沖,竇憲執政,鉤盾令鄭眾等專謀禁中,遂收憲印綬,超遷大長秋,封巢阝鄉侯。由是宦官用事,其員稍增,中常侍至十人,改以金左貂。鄧后臨朝,委用漸大,兼領卿署,非復掖庭、永巷之職。順帝已下,迭居端要。獻帝末,有董卓之難,自是諸宦署悉用士人焉。后魏有中謁者仆射等官員。至太武帝時,有宦人宗愛。文明馮后時,宦官用事,大者令、仆,小者卿、守;趙默為選曹尚書,張封異姓王。北齊中侍中省有中常侍四人,掌出入門禁。隋內侍省內常侍二人,煬帝改為內承奉,正五品。皇朝復為內常侍。)內侍之職,掌在內侍奉,出入宮掖,宣傳制令。掖庭、宮闈、奚官、內仆、內府五局之官屬。內常侍為之貳。凡季春吉日,皇后親蠶于功桑,享先蠶于北郊,則升壇執儀。(《周禮內宰》云:“仲春,詔王后帥內外命婦始蠶于北郊,以為祭服。”《續漢志》:“三月,皇后帥公、卿、列侯夫人親蠶,祀先蠶于柬郊。”魏遵《周禮》,蠶于北郊。晉武楊皇后蠶于西郊,依漢故事。東晉闕。宋孝武大明四年,于臺城西白石里為西蠶,設兆域,置殿七間及蠶觀。歷齊、梁、陳,并有其禮。后魏無聞。北齊置蠶坊于城北。后周皇后乘翠輅,帥三妃等至蠶所,以少牢規祭,進奠先蠶西陵氏。惰于宮北三里為壇,高四尺,季春上巳,皇后服鞠衣,乘重翟,帥三夫人、九嬪、內外命婦,以太牢制幣祭先蠶于壇上,用一獻。祭訖,親桑,位于壇,東面。尚功進金鉤,典制奉筐。皇后采三條,反鉤;命婦各依班采五條、九條而止;世婦于蠶母受切桑,灑訖,皇后乃還。皇朝因用其禮。)凡中宮大駕出入,則為之夾引焉。(大駕內謁者四人、內給事二人、內常侍二人、內侍二人,并騎,分左、右。內寺伯二人,領寺人六人,分夾重翟車。)

內給事八人,從五品下;(《周禮》有內小臣之職,掌王后之命。后出入則前驅,后有好事于四方則使往,有好令于公卿大夫亦如之。后漢少府有給事黃門,六百石,常侍左右,止在內宮門,通中外及中宮已下眾事。自魏、晉至于梁、陳無其職。后魏有中給事中,太和二十二年改為中給事。北齊中侍中省有中給事中四人。煬帝改為內承直,從五品。皇朝復為內給事。)主事二人,從九品下。(隋內侍省主事二人;開皇十六年,加置內侍主事二十員,以承門合。皇朝置二人,掌付事勾稽省抄也。)內給事掌判省事。凡元正、冬至群官朝賀中宮,則出入宣傳。凡宮人之衣服、費用,則具其品秩,計其多少,春、秋二時,宣送中書。(若用府藏物所造者,每月終,門司以其出入歷為二簿聞奏。一簿留內,一簿出付尚書比部勾之。)

內謁者,監六人,正六品下;內謁者十二人,從八品下;(后漢大長秋屬官有中宮謁者三人,四百石,主報中章。后魏、北齊有中謁者仆射。隋內侍省有內謁者監六人,內謁者十二人。煬帝三年,罷內謁者;五年,又置。皇朝因之。)內典引十八人。(皇朝置,流外。)內寺伯二人,(正七品下;《周禮》:“寺人掌王之內人及女宮之戒令、禁令。”隋內侍省有內寺伯二人,皇朝因之。)寺人六人。(隋置,皇朝因之,流外。掌中宮駕出入則執御刀。)

內謁者監掌內宣傳。凡諸親命婦朝會,所司籍其人數,送內侍省。(命婦下車,則引入朝堂,然后奏聞。)內謁者掌諸親命婦朝集班位。內典引掌命婦朝參出入監引之事。

內寺伯掌纟察諸不法之事。歲大讎,則監其出入。

掖庭局:令二人,從七品下;(《詩》之巷伯也,至秦為永巷,漢武帝更名掖庭,有令、丞。后漢掖庭令一人,六百石,左 右丞、從丞各一人,掌后宮貴人聚采女事。魏、晉并有掖庭令、黃門令,而非宦者。后魏有掖庭監。北齊長秋寺統掖庭署令、丞。隋內侍省統掖庭令、丞各二人,皇朝因之。)丞三人,從八品下。(漢掖庭有左、右丞。北齊有掖庭丞。隋掖庭丞三人,皇朝因之。)計史二人。(掌料功程事。)宮教博士二人,從九品下。(北齊掖庭、中山、晉陽署各有宮教博士二人,隋掖庭有宮教博士十三人,皇朝置二人。)監作四人,從九品下。(皇朝置,監宮中雜作之事。)典事十人。(皇朝置,流外。)掖庭局令掌宮禁女工之事。凡宮人名籍,司其除附;功桑養蠶,會其課業。丞掌判局事。計史掌料功程。博士掌教習宮人書、、眾藝。監作掌監當雜作。典事典諸工役。

宮闈局:令二人,從七品下;(《周禮》有閽人,王宮每門四人,掌王宮中門之禁,凡內外命婦出入則為之辟。隋置,皇朝因之。)丞二人,從八品下。(隋置,皇朝因之。)內閽人二十人。(周禮有閽人之職,皇朝因而置之。)內掌扇十六人。(皇朝置。)內給使,無常員。(北齊內職有散給使五十人,皇朝因之。)宮闈令掌侍奉宮闈,出入管。凡大享太廟,帥其屬詣于室,出皇后神主,置于輿而登座焉;既事,納之。凡宦人無官品者,稱內給使;(親王府名散使。)若有官及經解免應敘選者,得令長上。其小給使學生五十人。(其博士取八品已上散官有藝業者充。)皆其名籍,以給其糧廩。丞掌判局事。內閽人掌承傳諸門管龠。內掌扇掌中宮傘扇。內給使掌諸門進物、出物之歷。

奚官局:令二人,正八品下;(《周禮》酒人、漿人、篷人、醢人、醯人、鹽人、冪人、女祝、內司服、縫人、守祧,并奄官所職也,皆有女奴、奚、隸焉。鄭玄云:“古者,男、女沒入縣官,皆曰奴;少有才知,以為奚。”今之侍史、官婢或曰奚,官女也。漢暴室丞主中婦人疾病者就此室,其皇后、貴人有罪亦如之。梁、陳大長秋寺統奚官署,北齊大長秋寺統奚官署令、丞,隋內侍省統奚官局令、丞,皇朝因之。)丞二人,正九品下;(隋置,皇朝因之。)典事四人。(皇朝置之。)奚官局令掌奚隸工役,宮官品命;丞為之貳。凡宮人有疾病,則供其醫藥;死亡,則給其衣服,各視其品、命,仍于隨近寺、觀為之修福。雖無品,亦如之。凡內命婦五品已上亡,無親戚,于墓側三年內取同姓中男一人以時主祭;無同姓,則所司春、秋以一少牢祭焉。

內仆局:令二人,正八品下;(后漢大長秋屬官有中宮仆一人,千石,主馭。北齊長秋寺統中宮仆署令、丞。隋內侍省統內仆局令、丞,煬帝大業三年廢內仆局,皇朝復置。)丞二人,正九品下;(隋置三人,皇朝置二人。)駕士一百四十人;(皇朝置之。)典事八人。(皇朝置之。)內仆令掌中宮車乘出入導引;丞為之貳。凡中宮有出入,則令居左,丞居右,而夾引之。

凡皇后之車有六:

一曰重翟,受冊、從祀、享廟則供之。(青質,金飾諸末;朱輪,金根、朱牙;其箱飾以重翟羽;青油通,青油朱裹,朱絲絡網,繡紫絡帶,繡紫帷;八鸞在衡;鏤錫ひ纓十有二就;金鉦方钅乞,插翟尾;朱總;駕蒼龍。皆隋所制,皇朝因之。)

二曰厭翟,公桑則供之。(赤質,金飾諸末;輪書朱牙;其箱飾以次翟羽;紫油通,紫油朱裹,朱絲絡綢,紅錦絡帶,紅錦帷;余如重翟;駕赤騮。內命婦一品已下以次乘之。)

三曰翟車,歸寧則供之。(黃質,金飾諸末;輪畫朱牙;其車側飾以翟羽;黃油通,黃油須黃裹,白紅錦絡帶,白紅錦帷,朱絲絡綢;余如重翟;駕黃騮。諸ひ纓之色,皆從車質也。)

四曰安車,臨幸則供之。(赤質,金飾;紫油通,紫油朱裹,錦惟,錦絡帶,朱絲絡網;駕四馬。)

五曰四望車,拜陵、臨吊則供之。(朱質,青油通,青油朱裹,織成帷,錦絡帶,朱絲絡網;駕赤騮。)

六曰金根車,常行則供之。(朱質;紫油通,紫油朱裹,織成帷,錦絡帶,朱絲絡綱。周禮:“王后五輅:一、重翟,二、厭翟,三、安車,四、翟車,五、輦車。”司馬彪《續漢志》:“皇后法駕,御重翟金根車,交絡帷裳;非法駕,乘紫車,云楨畫,黃金涂,駕三馬。貴人油畫拼車。”魏因之。《晉輿服志》:“皇后法駕,乘重翟羽蓋金根車,駕青駱,青帷裳,云處畫斡;常乘,畫輪車;先蠶,乘油蓋畫云母車,駕六鬼馬,油畫兩轅安車為副,金薄石山耕車、紫絳車為副。”晉令:“三貴人曲蓋,九嬪直蓋,皆信幡。”宋、齊、梁、陳略同。后魏皇后從祭御金根車,親桑御云母車,駕四馬;歸寧御紫車,游行御安車,吊問御紺車,駕三馬。內命婦一品乘油色朱絡網車,車、牛飾用金涂及純銀;二品、三品乘卷通車;四品乘偏車。北齊因之。后周皇后車十二等:重翟以從祀、享,厭翟以祭陰社,翟輅以采桑,翠輅以從見賓客,雕輅以歸寧,篆輅以臨道法門,皆錫面、朱總、金鉤;蒼輅、青輅、朱輅、黃輅、白 玄等輅,五時出入則供之,制同皇帝。三妃之輅九:篆輅、朱輅、黃 玄 白等輅,皆勒面、繢總;夏篆、夏縵、墨車、棧車、輅車,皆雕面、驚總。三弋自朱輅而下,六嬪自黃輅而下,上媛自玄輅而下,下媛自夏篆而下也。)

典事掌檢校車乘。駕士掌調習馬,兼知內御車輿雜畜。

內府局:令二人,正八品下;(漢少府屬官有內者令、丞。后漢長秋屬官有中宮私府令,主中藏幣帛諸物,裁衣被、補浣皆主之。后魏有內者令。北齊中侍中省有內者丞一人。隋內侍省統內者局令、丞各二人。皇朝改置內府令、丞。)丞二人,正九品下。 內府令掌中宮藏寶貨給納名數; 丞為之貳。凡朝會五品已上賜絹及雜彩、金銀器於殿庭者,并供之。諸將有功,并蕃酋辭還,賜亦如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西省| 延边| 新巴尔虎左旗| 冷水江市| 长白| 本溪| 马鞍山市| 嘉鱼县| 莫力| 琼结县| 库尔勒市| 丰县| 庆安县| 高青县| 阜宁县| 合肥市| 涡阳县| 繁峙县| 黄大仙区| 和静县| 蒲江县| 武汉市| 上杭县| 杨浦区| 平罗县| 自贡市| 昌黎县| 陇川县| 沾化县| 高要市| 呼玛县| 青神县| 长子县| 定结县| 张家港市| 赫章县| 西盟| 大埔县| 德令哈市| 阿鲁科尔沁旗| 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