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瘟疫病陽明急下證
- 吳佩衡醫案
- 吳佩衡
- 652字
- 2015-12-27 01:21:39
陳××之父,四川省會理縣鹿廠牛上坎農民。年雖六旬,體素康健。1916年4月初,因事赴鄰村,值村中時疫流行,遂被傳染。返家數日,忽覺胸悶食少,頭昏體困,口燥思飲而起病。初起即感懔懔憎寒,繼則發熱,渴思冷飲,頭體疼痛,小便短少,其色如茶,病臥已七、八日,自服發表消導藥二劑無效,始延余診視。脈來洪數,唇焦口燥,舌苔厚膩,邊白中黃而生芒刺。但頭汗出,余處無汗,壯熱煩渴飲冷,時發譫語,小便短澀但又隨時點滴遺出。大便已六、七日不通,腹滿而不能食。此乃瘟疫誤于表散,大傷真陰,疫毒傳入陽明之腑,邪熱內蒸而呈是狀,急宜涼下以救真陰,擬仲景大承氣湯加石膏、寸冬,急下救陰,猶釜底抽薪之意,務將胃腸中之邪熱疫毒下盡為度。
大黃16克(泡水兌入) 芒硝:3克(后放) 枳實13克(炒,搗)
厚樸13克(炒) 生石膏30克(碎,布包) 寸冬26克
此方煎服三次后,暢下黑醬糞半小桶之多,臭不可當,身熱約退七、八,口津漸回,苔刺變軟,譫語止,小便已不滴遺,稍見清長,色仍黃,仍渴喜冷飲,當即索取石缸內冰涼冷水一碗與飲之,飲后病者自云心中爽快,再飲一碗,頓覺全身清涼,竟得安臥熟寐片刻。余熱未盡,繼擬小承氣湯加清熱養陰生津以治之。
沙參16克 生石膏15克(碎,布乜) 枳殼10克 寸冬16克
厚樸10克 生地13克 幺參10克 大黃6克(泡水兌入)
服二劑后,大便溏瀉數次,色由醬黑而漸次轉黃,脈靜身涼,灃液滿口,苔皮退去八、九,煩渴止,已能進稀粥少許。擬方:
沙參20g 杭芍10克 生地13克 寸冬13克 北芪30克 當歸13克 甘草6克 連服三劑,食增神健,諸證全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