噫!天下之愛吾夫子者有矣,嘆之而已矣;信我夫子者有矣,感之而已矣;孰有如吾執事精神心思,周旋曲折,實以見之行事者乎!必其平日相孚默契,有甚不得已者藏于其中,是未可聲音笑貌為也。吾儕小人自失所恃,遽恐吾道終底于躄塞。不知天下大君子有如先生者出于其間,斯道雖重,主盟得人,吾何以懼乎哉?孟子曰:“然而無有乎爾,則亦無有乎爾。”今茲有乎爾矣!今茲有乎爾矣!于是自衢以下,順流而歸,慷慨激亢,無復為兒女之情。是先生不言之教,起我跛躄于顛躋之中,吾當何以為報哉!
二月四日,已妥靈于堂。乃弟乃子,頗知自植,四方同門,又日來至,喪事聊此議處,不復敢遠嬰先生之懷矣。蕭尚賢事略具汪公別紙,并奉請教。小廝輩以小嫌構辭,致煩案牘。在先生寬仁之下,當必有處。然是人亦無足過責者,夫子用之,所謂略其全體之陋,以用其一肢之能,故其報死之情亦如是而已矣。今欲望之大過,是又若以其一肢之得,而復責其全體之失也,難矣。恃在推愛,妄敢喋喋,荒悖不恭,萬罪萬罪!
喪紀
程煇
我師緒山先生編次《陽明夫子家乘》成,煇受而讀之,作而嘆曰:“嗟呼!天道報施善人,抑何其不可測邪!方夫子之生也,苦心妙悟,以續如線之道脈矣,乃偽學之謗不能弭;倡義興師,以殲謀畔之獨夫矣,乃君側之惡不能去;開誠布心,不煩一旅,以格數百年負固之黨矣,乃當軸之忌不能回,使其身一日立乎朝廷之上。何其與世之落落也?及其沒也,哭者盡哀,祭者盡誠,至今有吊其墓,謁其祠,拜其家廟,為之太息流涕而不置者。又何其得眾之鼎鼎也?竊惑焉。”先生進而教之曰:“是不可以觀天人負勝之機矣乎?夫子之所不能者,時之艱也,人之勝也;其所能者,德之孚也,天之定也。而又何惑哉?吾方哀祭文之不能盡錄者屬子以終事焉。蓋文固有略者矣;將人之祭于地與就其家而祭焉者,皆其實德所感,而人情之所不能已者,顧可略而不書乎?子其揭日月為序,凡顯而公卿,微而庶人,有舉必書,庶定者可考而見,且使我后之人知夫子有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滅者,良在此而不在彼也。”煇避席曰:“敬聞命矣。”作《喪紀》。
夫子以戊子仲冬之丁卯卒于南安府青龍鋪,輿止南野驛。越四日,為季冬庚午,門人廣東布政王大用,推官周積,舉人劉邦采,實敦后事。副使張思聰率屬吏知府王世芳,同知何瑤,大庾知縣葉章,府學訓導楊登玉、王圭、陳守道,庠生張紱、李節、王輅、王輔等哭奠,乃殮。殮已,署上猶縣事經歷許同朝,崇義知縣祝澍,南康教諭管輔,訓導劉森,庠生劉爵等,千戶劉環、俞春、周祥,門人知府王鑾、陽克慎,鄉約王秉言,各就位哭奠。
壬申,梓抵贛州府水西驛。提督都御史汪鋐,同知何瑤,推官陸府,檢校唐本,鄉宦宋元,指揮錢堂,知事郭鋮,千百戶何涌江、馬昂、吳倫、譚景受、卜福、嚴述、王寧、王憲、潘鈺、余洪、畢祥、楊守、武昌,千戶所指揮陳偉,門人郎中劉寅,都指揮同知余恩,庠生易紹宣、李喬崇、李挺、李憲、何進隆、何進德、曾廷珂、曾廷璉、黃譜、黎教、王槐密、王振朝、劉鳳月、劉天錫、劉瞬、彭遇貴、謝天表、謝天眷、桂士元、桂薰、袁泰、張鏜、汪梅、周蘭、宋金、雷銳、雷兌、應辰、鐘振、俞鶚、湯偉、杜相、黃鏊各就位哭奠。張思聰、周積又各特舉焉。
丁丑,櫬抵吉安府螺川驛。僉事陳璧,知府張漢,同知張烈,通判蔣英,林春澤,建官周在,廬陵知縣常序,署泰和縣事知事汪仲,縣丞劉綸,主簿莊伯瑤,典史李江,教諭林文焯,訓導金玥、張旦,吉水縣丞楊伯謙,主簿辛仲實,萬安主簿楊廷蘭,信豐指揮同知林節,鄉宦尚書羅欽順,副使羅欽德,副都御史羅欽忠,門人御史王時柯,庠生蕭寵、蕭榮、王舜鵬、袁登應、羅綗、謝廷昭、周文甫、王惠迪、劉德、藍瑜、龍潢、龍漸、幕吏龍光,各就位哭奠。
戊子,櫬抵臨江府蒲灘驛。同知宇賓,通判林元,推官俞振強,靖江知縣陳府,新淦縣丞唐和,主簿王綸,教諭向欽,訓導從介各就位哭奠。
辛卯,櫬抵南昌府南浦驛。建安府鎮國將軍宸洪,太監黎鑒,御史儲良材,參政葉溥、李緋,參議鐘云瑞,副使趙淵,僉事陳璧、王暐、吳瀚、陳端甫,都指揮僉事劉璽、王寧、崔昂,府學教授廖廷臣,訓導范昌期、張琚、譚倬、廖金,新建縣學教諭劉環,訓導梁子鐘、何樂,南昌縣學訓導邢寬,庠生崔嵩、陶潮、劉伯盛、舒泰、武進、鄒輗,鄉宦副都史熊浹,布政胡訓,副使劉伯秀,知府張元春,御史涂相,郎中張欽,主事張鏊,進士熊汲,檢校張默,通判萬奎、閔魯,知縣余琪、聶儀、楊璋、甘柏、胡大化,舉人丁夔,門人裘衍、張良才、張召、魏良器、魏價、萬世芳、鄒賓、齊升、周麟、黃鐘、鐘文奎、艾鐸,安仁縣桂宸、桂宮、桂容、桂軏、孫鋹、孫鈞,吉安府曾偉器,報效生員陳文榮,承差劉昂,鄉民蕭華、李延祥、程玉石、陳本道、高顯彰、劉玨、楊文、嚴洪、徐杞、杜秉文、王欽,各就位哭奠。葉溥、趙淵、王暐、張元春、齊升又各特舉焉。
歲己丑正月庚子,櫬發南昌府。自儲大夫以下,凡百有位,越百姓里居,市兒巷婦,哭而送者載道。風迅不可帆,又不可纜而前也,儲大夫撫之曰:“先生豈有懷邪?越中子弟門人泣而迎者,延首跂足而徯至者,蓋有日矣。”須臾反風,若或使之,遂行。丙午,余干縣主簿陳瑢,教諭林秀,訓導趙珊、傅諮,萬年縣主簿龍光、相安,仁和縣主簿鄒軿,訓導周鐸、黃選,庠生桂與,蒲田縣廖大璧,貴溪知縣方克,主簿錢珊,典史馮璁,教諭謝炯,庠生邱民節、宋廷豸、葉可久、葉可大、許文明,鉛山主簿戚鏜,鄉宦大學士費宏,尚書汪俊,各就位哭奠。先是緒山、龍溪二先生將赴廷對,聞先生將還,逆之嚴灘。忽得訃音,相向慟哭。疑于服制,作《師服問》,厥既成服,兼程趨廣信,訃告同門。會先生嗣子正憲至自越,至是同遇先生之櫬于貴溪,哭之幾絕;書《遇喪哀感》以寄懷云。
癸丑,櫬抵廣信府葛陽驛。知府趙燁,同知盧元愷,通判曾大有、龍綱,舉人劉偉,玉山知縣呂應陽,教諭霍重,庠生鄭世遷、李材、程松、葉廷秀、徐森,常山縣丞殷學夔,各就位哭奠。儲良材又檄呂應陽而特舉焉。夫子弟守儉、守文,門人欒惠、黃洪、李洪、范引年、柴鳳會櫬于玉山。
辛酉,櫬抵衢州府上杭驛。同知楊文奎,通判簡閱,推官李翔,西安知縣林鐘,門人欒惠、黃昫、何倫、王修、林文瓊、徐霈、蔣蘭,金華府通判高鳳,蘭溪縣主簿高禹,教諭朱驥,訓導胡弈、囗輝,門人應典,嚴州府推官程淳,桐廬縣主簿屠繼祖,各就位哭奠。
丁卯,櫬抵杭州府浙江驛。布政潘旦、劉節,參政胡纘宗、葉寬,參議萬廷彩、龐浩,按察使葉溥,副使傅鑰、萬潮、黨以平、何鰲、汪金,僉事孫元、巴思明、梁世驃、江良材、林茂竹,都指揮使劉宗偉,都指揮僉事李節、劉翱、孫仁、王佐,杭州府推官劉望之。府學教授陶賀,仁和縣主簿曹官,富陽縣主簿李珍,教諭黃寧,訓導程大有、王裕,莆人知縣黃銘介,子黃中,百戶施經,各就位哭奠。
庚午,櫬抵越城,奠于明堂。御史陳世輔、王化,分守龐浩,紹興知府洪珠,同知孔庭訓,通判陸遠、洪皙,推官喻希禮,府學訓導舒哲、陳箴、林文斌、曾升,會稽知縣王文儒,教諭張概,訓導詹詔,山陰知縣楊仁中,教諭林斌,訓導王升,廣西布政李寅,參政沈良佐,參議汪必東,按察使錢宏,副使李中、翁素、張挺、伍箕,僉事張邦信、王世爵,都指揮僉事高松,金華府同知劉業,友人侍郎湛若水,副都御史劉節,門人侍郎黃綰,給事中毛憲,員外郎王臣,主事石簡、陸澄,按察使顧應祥,副使郭持平、蕭璆、應良,知州王直、劉魁,訓導周桐、周衢、教授周沖、陳煙、陳焞、陳煉、李敬、應佐,監丞周仲、周浩、周甸,辨印生錢君澤,私淑門人知縣戚賢,武林驛丞何圖,贛州衛指揮同知劉鏜,指揮僉事楊基,廣州府右衛指揮僉事武鑾,南昌衛指揮僉事趙升,廣州府前衛舍人孫紹英,各就位哭奠。洪珠、欒惠又各特舉焉。劉鏜、楊基、武欒、龍光咸以營護至越時將告歸。緒山先生書《稽山感別卷》贈之,因寓書江、廣諸當道,蓋德其虔于襄大事也。
仲冬癸卯,奉夫子櫬窆于越城南三十里之高村,會葬者數千人。副都御史王堯封,御史端廷赦、陳世輔、梁尚德、萬潮、黃卿、萬廷彩、龐浩、傅鑰、黨以平、汪金、區越、梁世驃、江良材、林茂竹、王臣、劉宗仁、李節、劉翱、孫仁、洪珠、孔庭訓、洪皙,杭州知府婁世德,同知楊文升,通判周忠、劉坎濬,推官劉望之,運同錢瀾,副使李信,判官林同、方禾,錢塘知縣王橋,會稽知縣王文儒,山陰縣丞應佐,余姚主簿彭英,典史劉文聰,教諭徐銳,訓導謝賢、陳元,廣東御史何豳。布政邵銳,姻人大學士謝遷,尚書韓邦問,編修周文燭,御史毛鳳,都御史胡東皋,參政汪惇,副使吳便、司馬公輊,僉事汪克章、沈欽、司馬相、韓明,知府陸寧、金椿,運同徐冕,知縣宋溥、金謐、陶天祐、劉瀚、田惟立、徐璽、徐俊民、吳昊、葉信、汪[亻目]谷、周大經、周文[火又]、胡瀛、陳廷華,知縣王軾,鄉生錢繼先、王廷輔、王文軒、夏文琳、何炫、徐應、周大賚、高隆,友生尚書伍文定,侍郎楊大章、陳筐、嚴毅、楊霓、楊譽,知府吳敘。廉使韓廉、邵賁、徐彬、鄒鵠,員外郎張璿、施信、史伯敏、王代、于震、朱梁,晚生僉事汪應軫,知府朱袞、李節,郎中胡廷祿、陳良謨,主事葉良佩、田汝成、王度、王漸逵、王一和、王之訓、王文輈、王文輹、王文輅、良直、費思義,門人大學士方獻夫,侍郎黃綰,編修歐陽德,給事中魏良弼、李逢,行人薛侃、應大桂,郎中鄒守益,員外郎藍渠,主事潘穎、黃宗明、翁萬達、石簡、胡經,參政萬潮,副使蕭鳴鳳,參議王洙,博士馬明衡,監丞趙顯榮,助教王崐、薛僑,知縣薛宗鎧、周桐、孫瑛、劉本、劉樽、諸訓、諸陽、諸守忠,舉人諸大綱、楊汝榮、金佩、金克厚,僉事韓柱,主事顧敦復、胡沖、徐沂、徐楷、徐潞、葉鍇、徐霈、張津、錢翀、錢翱、錢祚詔、凌世華、朱篪、龔溥、龔漸,員外郎龔芝、杜應豸,縣丞朱紱、周應損、秦輗、章乾、楊柱,從弟王守第,各就位哭奠。
嗚呼!喪紀作則有孚惠我德者,固美而必章,而有孚惠我心者,亦盛而必傳。讀是編者,毋但曰雷陽寇公之竹而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