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匯考十四(2)
- 明倫匯編皇極典僭號部
- (清)陳夢雷
- 4996字
- 2015-12-27 00:25:23
百官立夫人折掘氏為王后世子武臺為太子錄尚
書事左長史趙晁右長史郭幸為尚書左右仆射鎮
北俱延為太尉鎮軍敬歸為司隸校尉自余封署各
有差遣其左將軍枯木駙馬都尉胡康伐沮渠蒙遜
掠臨松人千余戶而還蒙遜大怒率騎五千至于顯
美方亭破車蓋鮮卑而還俱延又伐蒙遜大敗而歸
囗檀將親率眾伐蒙遜趙晁及太史令景保諫曰今
太白未出歲星在西宜以自守難以伐人比年天文
錯亂風霧不時惟修德責躬可以寧吉囗檀曰蒙遜
往年無狀入我封畿掠我邊疆殘我禾稼吾蓄力待
時將報東門之恥今大軍已集卿欲沮眾邪保曰陛
下不以臣不肖使臣主察干象若見事不言非為臣
之體天文顯然動必無利囗檀曰吾以輕騎五萬伐
之蒙遜若以騎兵距我則眾寡不敵兼步而來則舒
疾不同救右則擊其左赴前則攻其后終不與之交
兵接戰卿何懼乎保曰天文不虛必將有變囗檀怒
囗保而行曰有功當殺汝以徇無功封汝百戶侯既
而蒙遜率眾來距戰于窮泉囗檀大敗單馬奔還景
保為蒙遜所擒讓之曰卿明于天文為彼國所任違
天犯順智安在乎保曰臣匪為無智但言而不從蒙
遜曰昔漢高祖困于平城以婁敬為功袁紹敗于官
渡而田豐為戮卿策同二子貴主未可量也卿必有
婁敬之賞者吾今放卿但恐有田豐之禍耳保曰寡
君雖才非漢祖猶不同本初正可不得封侯豈慮禍
也蒙遜乃免之至姑臧囗檀謝之曰卿孤之蓍龜也
而不能從之孤之深罪封保安亭侯蒙遜進圍姑臧
百姓懲東苑之戮悉皆驚散迭掘麥田車蓋諸部盡
降于蒙遜囗檀遣使請和蒙遜許之乃遣司隸校尉
敬歸及子他為質歸至胡坑逃還他為追兵所執蒙
遜徙其眾八千余戶而歸右衛折掘奇鎮據石驢山
以叛囗檀懼為蒙遜所滅又慮奇鎮囗嶺南乃遷于
樂都留大司農成公緒守姑臧囗檀始出城焦諶王
侯等閉門作難收合三千余家保據南城諶推焦朗
為大都督龍驤大將軍諶為涼州刺史降于蒙遜鎮
軍敬歸討奇鎮于石驢山戰敗死之蒙遜因囗姑臧
之威來伐囗檀遣其安北段茍左將軍云連乘虛出
番禾以襲其后徙三千余家于西平蒙遜圍樂都三
旬不囗遣使謂囗檀曰若以寵子為質我當還師囗
檀曰去否任卿兵勢卿違盟無信何質以供蒙遜怒
筑室返耕為持久之計群臣固請乃以子安周為質
蒙遜引歸吐谷渾樹洛干率眾來伐囗檀遣其太子
武臺距之為洛干所敗囗檀又將伐蒙遜邯川護軍
孟愷諫曰蒙遜初并姑臧兇勢甚盛宜固守伺隙不
可妄動不從五道俱進至番禾苕藋掠五千余戶其
將屈右進曰陛下轉戰千里前無完陣徙戶資財盈
溢衢路宜倍道旋師早度峻險蒙遜善于用兵士眾
習戰若輕軍卒至出吾慮表大敵外逼徙戶內攻危
之道也衛尉伊力延曰我軍勢方盛將士勇氣自倍
彼徒我騎勢不相及若倍道旋師必捐棄資財示人
以弱非計也屈右出而告其諸弟曰吾言不用天命
也此吾兄弟死地俄而昏霧風雨蒙遜軍大至囗檀
敗績而還蒙遜進圍樂都囗檀嬰城固守以子染干
為質蒙遜乃歸久之遣安西紇勃耀兵西境蒙遜侵
西平徙戶掠牛馬而還邯川護軍孟愷表鎮南湟河
太守文支荒酒愎諫不恤政事囗檀謂伊力延曰今
州土傾覆所杖者文支而已將若之何延曰宜召而
訓之使改往修來囗檀乃召文支既到讓之曰二兄
英姿早世吾以不才嗣統不能負荷大業顛狽如是
胡顏視世雖存若隕庶憑子鮮存衛藉文種復吳卿
之謂也聞卿唯酒是耽荒廢署事吾年已老卿復若
斯祖宗之業將誰寄也文支頓首陳謝邯川人衛章
等謀殺孟愷南啟乞伏熾盤郭越止之曰孟君寬以
惠下何罪而殺之吾寧違眾而死不負君以生乃密
告之愷誘章等飲酒殺四十余人愷懼熾盤軍之至
馳告文支文支遣將軍匹珍赴之熾盤軍到城聞珍
將至引歸蒙遜又攻樂都二旬不囗而還鎮南文支
以湟河降蒙遜徙五千余戶于姑臧蒙遜又來伐囗
檀以太尉俱延為質蒙遜乃引還囗檀議欲西征乙
弗孟愷諫曰連年不收上下饑弊南逼熾盤北迫蒙
遜百姓騷動下不安業今遠征雖囗后患必深不如
結盟熾盤通糴濟難慰喻雜部以廣軍資畜力繕兵
相時而動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惟陛下圖之囗
檀曰孤將略地卿無沮眾謂其太子武臺曰今不種
多年內外俱窘事宜西行以拯此弊蒙遜近去不能
卒來旦夕所慮唯在熾盤彼名微眾寡易以討御吾
不過一月自足周旋汝謹守樂都無使失墜囗檀乃
率騎七千襲乙弗大破之獲牛馬羊四十余萬熾盤
乘虛來襲撫軍從事中郎尉肅言于武臺曰今外城
廣大難以固守宜聚國人于內城肅等率諸晉人距
戰于外如或不捷猶有萬全武臺曰小賊蕞爾旦夕
當走卿何慮之過也武臺懼晉人有二心也乃召豪
望有勇謀者閉之于內孟愷泣曰熾盤不道人神同
憤愷等進則荷恩重遷退顧妻子之累豈有二乎今
事已急矣人思自效有何猜邪武臺曰吾豈不知子
忠實懼余人脫生慮喪以君等安之耳一旬而城潰
安西樊尼自西平奔告囗檀囗檀謂眾曰今樂都為
熾盤所陷男夫盡殺女婦賞軍雖欲歸還無所赴也
卿等能與吾籍乙弗之資取契汗以贖妻子是所望
也不爾即歸熾盤便為奴仆矣豈忍見妻子在他懷
抱中遂引師而西眾多逃返遣鎮北段茍追還茍亦
不還于是將士皆散惟中軍紇勃后軍洛肱安西樊
尼散騎侍郎陰利鹿在焉囗檀曰蒙遜熾盤昔皆委
質于吾今而歸之不亦鄙哉四海之廣匹夫無所容
其身何其痛也蒙遜與吾名齊年比熾盤姻好少年
俱其所忌勢皆不濟與其聚而同死不如分而或全
樊尼長兄之子宗部所寄吾眾在北者戶垂二萬蒙
遜方招懷遐邇存亡繼絕汝其西也紇勃洛肱亦與
尼俱吾年老矣所適不容寧見妻子而死遂歸熾盤
惟陰利鹿隨之囗檀謂利鹿曰去危就安人之常也
吾親屬皆散卿何獨留利鹿曰臣老母在家方寸實
亂但忠孝之義勢不俱全雖不能西哭沮渠申包胥
之誠東感秦援展毛遂之操負羈靮而侍陛下者臣
之分也惟愿開弘遠猷審進止之筭囗檀嘆曰知人
固未易人亦未易知大臣親戚皆棄我去終始不虧
者惟卿一人歲寒不雕見之于卿囗檀至西平熾盤
遣使郊迎待以上賓之禮初樂都之潰也諸城皆降
于熾盤囗檀將尉賢政固守浩亹不下熾盤呼之曰
樂都已潰卿妻子皆在吾聞孤城獨守何所為也賢
政曰受涼王厚恩為國家藩屏雖知樂都已陷妻子
為擒先歸獲賞后順受誅然不知主上存亡未敢歸
命妻子小事豈足動懷昔羅憲待命晉文亮之文聘
后來魏武不責邀一時之榮忘委付之重竊用恥焉
大王亦安用之哉熾盤乃遣武臺手書喻政政曰汝
為國儲不能盡節面縛于人棄父負君虧萬世之業
賢政義士豈如汝乎既而聞囗檀至左南乃降熾盤
以囗檀為驃騎大將軍封左南公歲余為熾盤所鴆
左右勸囗檀解藥囗檀曰吾病豈宜療邪遂死時年
五十一在位十三年偽謚景王武臺后亦為熾盤所
殺囗檀少子保周臘于破羌俱延子覆龍鹿孤孫副
周烏孤孫承囗皆奔沮渠蒙遜久之歸魏魏以保周
為張掖王覆龍酒泉公破羌西平公副周永平公承
囗昌松公烏孤以安帝隆安元年僭立至囗檀三世
凡十九年以安帝義熙十年滅
西涼
李暠 李
歆 李恂
晉書涼武昭王李皓傳武昭王諱皓字元盛小字長
生隴西成紀人姓李氏漢前將軍廣之十六世孫也
廣曾祖仲翔漢初為將軍討叛羌于素昌素昌乃狄
道也眾寡不敵死之仲翔子伯考奔喪因葬于狄道
之東川遂家焉世為西州右姓高祖雍曾祖柔仕晉
并歷位郡守祖弇仕張軌為武衛將軍安世亭侯父
昶幼有令名早卒遺腹生元盛少而好學性沉敏寬
和美器度通涉經史尤善文義及長頗習武藝誦孫
吳兵法嘗與呂光太史令郭及其同母弟宋繇同
宿起謂繇曰君當位極人臣李君有國士之分家
有騧草馬生白額駒此其時也呂光末京兆段業自
稱涼州牧以敦煌太守趙郡孟敏為沙州刺史署元
盛效谷令敏尋卒敦煌護軍馮翊郭謙沙州治中敦
煌索仙等以元盛溫毅有惠政推為寧朔將軍敦煌
太守元盛初難之會宋繇仕于業告歸敦煌言于元
盛曰兄忘郭之言邪白額駒今已生矣元盛乃從
之尋進號冠軍稱藩于業業以元盛為安西將軍敦
煌太守領護西胡校尉及業僭稱涼王其右衛將軍
索嗣構元盛于業乃以嗣為敦煌太守率騎五百而
西未至二十里移元盛使迎己元盛驚疑將出迎之
效谷令張邈及宋繇止之曰呂氏政衰段業暗弱正
是英豪有為之日將軍處一國成資奈何束手于人
索嗣自以本邦謂人情附己不虞將軍卒能距之可
一戰而擒矣宋繇亦曰大丈夫已為世所推今日便
授首于嗣豈不為天下笑乎大兄英姿挺杰有雄霸
之風張王之業不足繼也元盛曰吾少無風云之志
因官至此不圖此郡士人忽爾見推向言出迎者未
知士大夫之意故也因遣繇覘嗣繇見嗣啖以甘言
還謂元盛曰嗣志驕兵弱易擒耳于是遣其二子士
業讓與邈繇及司馬尹建興等逆戰破之嗣奔還張
掖元盛素與嗣善結為刎頸交反為所構故深恨之
乃罪狀嗣于段業業將且渠男又惡嗣至是因勸除
之業乃殺嗣遣使謝元盛分敦煌之涼興烏澤晉昌
之宜禾三縣為涼興郡進元盛持節都督涼興已西
諸軍事鎮西將軍領護西裔校尉時有赤氣起于元
盛后園龍跡見于小城隆安四年晉昌太守唐瑤移
檄六郡推元盛為大都督大將軍涼公領秦涼二州
牧護羌校尉元盛乃赦其境內建年為庚子追尊祖
弇曰涼景公父昶涼簡公以唐瑤為征東將軍郭謙
為軍諮祭酒索仙為左長史張邈為右長史尹建興
為左司馬張體順為右司馬張條為牧府左長史令
狐溢為右長史張林為本府主簿宋繇張謖為從事
中郎繇加折沖將軍謖加揚武將軍索承明為牧府
右司馬令狐遷為武衛將軍晉興太守泛德瑜為寧
遠將軍西都太守張靖為折沖將軍河湟太守索訓
為威遠將軍西平太守趙開為骍馬護軍大夏太守
索慈為廣武太守陰亮為西安太守令狐赫為武威
太守索術為武興太守以招懷東夏又遣宋繇東伐
涼興并擊玉門已西諸城皆下之遂屯玉門陽關廣
田積谷為東伐之資初呂光之稱王也遣使市六璽
玉于于置至是玉至敦煌納之郡府仍于南門外臨
水起堂名曰靖恭之堂以議朝政閱武事圖贊自古
圣帝明王忠臣孝子烈士貞女元盛親為序頌以明
鑒戒之義當時文武群寮亦皆圖焉有白雀翔于靖
恭堂元盛觀之大悅又立泮宮增高門學生五百人
起嘉納堂于后園以圖贊所志義熙元年元盛改元
為建初遣舍人黃始梁興間行奉表詣闕曰昔漢運
將終三國鼎峙鈞天之歷數鍾皇晉高祖闡鴻基景
文弘帝業嗣武受終要荒率服六合同風宇宙齊貫
而惠皇失馭權臣亂紀懷愍屯邅蒙塵于外懸象上
分九服下裂眷言顧之普天同憾伏惟中宗元皇帝
基天紹命遷幸江表荊揚蒙弘覆之矜五都為荒榛
之藪故太尉西平武公軌當元康之初屬擾攘之際
受命典方出撫此州威略所振聲蓋海內明盛繼統
不隕前志長旌所指仍辟三秦義立兵強拓境萬里
文桓嗣位奕葉載德囊括關西化被昆裔遐邇款藩
世修職貢晉德之遠揚繄此州是賴大都督大將軍
天錫以英挺之姿承七世之業志匡時難囗隆先勛
而中年降災兵寇侵境皇威遐邈同獎弗及以一方
之師抗七州之眾兵孤力屈社稷以喪臣聞歷數相
推歸余于終帝王之興必以閏位是以共工亂象于
黃農之間秦項篡竊于周漢之際皆機不轉踵覆餗
成兇自戎狄陵華已涉百齡五胡僭襲期運將杪四
海颙颙懸心象魏故師次東關趙魏莫不企踵淮南
大捷三方欣然引領伏惟陛下道協少康德侔光武
繼天統位志清函夏至如此州世篤忠義臣之群寮
以臣高祖東莞太守雍曾祖北地太守柔荷寵前朝
參忝時務伯祖龍驤將軍廣晉太守長寧侯卓亡祖
武衛將軍天水太守安世亭侯弇毗佐涼州著功奏
隴殊寵之隆勒于天府妄臣無庸輒依竇融故事迫
臣以義上臣大都督大將軍涼公領秦涼二州牧護
羌校尉臣以為荊楚替貢齊桓興召陵之師諸侯不
恭晉文起城濮之役用能勛光踐土業隆一匡九域
賴其弘猷春秋恕其專命功冠當時美垂千祀況今
帝居未復諸夏昏墊微臣所以叩心絕氣忘寢與食
雕肝焦慮不遑寧息者也江涼雖遼義誠密邇風云
茍通實如唇齒臣雖名未結于天臺量未著于海內
然憑賴累祖寵光余烈義不細辭以稽大務輒順群
議亡身即事轅弱任重懼忝威命昔在春秋諸侯宗
周國皆稱元以布時令今天臺邈遠正朔未加發號
施令無以紀數輒年冠建初以崇國憲冀杖寵靈全
制一方使義誠著于所天元風扇于九壤殉命灰身
隕越慷慨元盛謂群寮曰昔河右分崩群豪競起吾
以寡德為眾賢所推何嘗不忘寢與食思濟黎庶故
前遣母弟繇董率云騎東殄不庭軍之所至莫不賓
下今惟蒙遜跱一城自張掖己東晉之遣黎雖為
戎寇所制至于向義思風過于殷人之望西伯大業
須定不可安寢吾將遷都酒泉漸逼寇囗諸君以為
何如張邈贊成其議元盛大悅曰二人同心其利斷
金張長史與孤同矣夫復何疑乃以張體順為寧遠
將軍建康太守鎮樂涫征宋繇為右將軍領燉煌護
軍與其子燉煌太守讓鎮燉煌遂遷居于酒泉手令
誡其諸子曰吾自立身不營世利經涉累朝通否任
時初不役智有所要求今日之舉非本愿也然事會
相驅遂荷州土憂責不輕門戶事重雖詳人事未知
天心登車理轡百慮填胸后事付汝等粗舉旦夕近
事數條遭意便言不能次比至于杜漸防萌深識情
變此當任汝所見深淺非吾敕誡所益也汝等雖年
未至大若能克己纂修比之古人亦可以當事業矣
茍其不然雖至白首亦復何成汝等其戒之慎之節
酒慎言喜怒必思愛而知惡憎而知善動念寬恕審
而后舉眾之所惡勿輕承信詳審人核真偽遠佞諛
近忠正蠲刑獄忍煩擾存高年恤喪病勤省按聽訟
訴刑法所應和顏任理慎勿以情輕加聲色賞勿漏
囗罰勿容親耳目人間知外患苦禁御左右無作威
福勿伐善施勞逆詐億必以示己明廣加諮詢無自
專用從善如順流去惡如探湯富貴而不驕者至難
也念此貫心勿忘須臾寮佐邑宿盡禮承敬燕饗饌
食事事留懷古今成敗不可不知退朝之暇念觀典
籍面墻而立不成人也此郡世篤忠厚人物敦雅天
下全盛時海內猶稱之況復今日實是名邦正為五
百年鄉黨婚親相連至于公理時有小小頗回為當
隨宜斟酌吾臨蒞五年兵難騷動未得休眾息役惠
康士庶至于掩瑕藏疾滌除疵垢朝為寇讎夕委心
膂雖未足希準古人粗亦無負于新舊事任公平坦
然無類初不容懷有所損益計近便為少經遠如有
余亦無愧于前志也初元盛之西也留女敬愛養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