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紀事

魏志文帝本紀注太史丞許芝條魏代漢見讖緯于

魏王曰春秋佐助期曰漢以許昌失天下故白馬令

李云上事曰許昌氣見于當涂高當涂高者當昌于

許當涂高者魏也象魏者兩觀闕是也當道而高大

者魏魏當代漢今魏基昌于許漢征絕于許乃今效

見如李云之言許昌相應

晉書惠帝本紀永興二年六月李雄僣即皇帝位國

號蜀

通鑒綱目晉惠帝光熙元年六月成都王雄稱成皇

帝國號大成

按華陽國志作國號

太武蜀錄亦作大成

前趙錄劉淵為大單于有眾五萬都于離石曰帝王

豈有常哉惟德所授耳今見眾十萬皆一當晉十鼓

行而摧亂晉如拉枯耳上可成漢高之業下不失為

魏武雖然晉人未必同我漢有天下世長恩德結于

人心是以昭烈崎嶇于一州之地而能抗衡于天下

吾又漢氏之甥約為兄弟兄亡弟紹不亦可乎今且

可稱漢尊后主以懷民望乃為壇于南郊僣即漢王

位國號漢追尊安樂公禪為孝懷皇帝立漢高祖以

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

光初二年六月劉曜繕宗廟社稷南北郊于長安下

令曰蓋聞王者之興必禘始祖我皇家之先出自夏

后居于北方世跨燕朔光文以漢有天下歲久恩德

結于庶民故立漢祖宗之廟以懷民望昭武因循遂

未悛革今欲除宗廟改國號御以大單于為太祖亟

議以聞于是太保領司空呼延晏等議曰今宜承晉

母子傳號以光文本封盧奴中之屬城陛下勛功茂

于平洛終于中山中山分野屬大梁趙也宜革稱大

趙以水行承晉金行國號曰趙曜從之

通鑒綱目晉元帝太興二年冬十一月石勒即趙王

位稱元年是為后趙

前燕錄咸康三年春正月慕容皝徙昌黎郡九月鎮

軍左長史封奕等以皝任重位輕宜稱燕王皝從群

晉書成帝本紀咸康四年夏四月李壽弒李期僣即

偽位國號漢

通鑒綱目晉咸康四年成主李期驕虐日甚所誅殺

大臣多不自安尤忌漢王壽威名使出屯涪壽懼不

免每當入朝常詐為邊書辭以警急初巴西處士龔

壯父叔皆為李特所殺壯欲報仇積年不除喪壽數

以禮辟之壯不應而往見壽壽問自安之策壯曰蜀

民本皆晉臣節下若能發兵西取成都稱藩于晉則

福流子孫名垂不朽豈徒脫今日之禍而已壽然之

遂襲成都壽世子勢為翊軍校尉開門納之遂克成

都屯兵宮門奏殺大臣數人縱兵大掠數日乃定矯

太后任氏令廢期為縣公幽之期縊而卒羅恒解思

明等勸壽如壯策壽用任調等言遂自稱帝改國號

曰漢

后趙錄石閔虎之養孫晉永和六年閔既殺鑒司徒

申鍾司空郎闿等四十八人共上尊號閔于是僣即

皇帝位于南郊閔欲滅去二石之號下令曰孔子曰

死姓而王七月者七十有三國繼趙李讖書炳然且

德星鎮衛宜改國號曰魏

作衛

前秦錄皇始元年春正月苻健軍師將軍左長史賈

元碩等請依劉備稱漢中王故事表健為侍中大都

督關中諸軍事大將軍大單于秦王健怒曰吾豈堪

為秦王邪且晉使未返我官位輕重非汝曹所知也

既而密使梁安諷元碩等上尊號健偽讓再三然后

許之丙辰僣即天王位于南郊國號大秦

后秦錄建初元年五月姚萇僣即皇帝位于長安國

號大秦

通鑒綱目晉太元十年春正月燕慕容沖稱帝于阿

房是為西燕九月乞伏國仁自稱單于置將相分其

地置十二郡筑勇士城而都之秦封以為宛川王是

為西秦

晉太元二十一年六月三河王光自稱涼天王國號

大涼

潛確類書慕容垂皝子苻堅以為將軍叛秦稱王尋

稱帝國號后燕

晉書安帝本紀隆安元年二月呂光將禿發烏孤自

稱大都督大單于國號南涼

夏錄龍升元年夏六月赫連勃勃僣號大夏天王大

單于大赦境內殊死已下自以匈奴夏后氏之苗裔

國號大夏時晉義熙二年也

晉書安帝本紀義熙三年六月姚興將赫連勃勃僣

稱天王于朔方國號夏

義熙五年秋七月姚興將乞伏干歸僣稱西秦王于

苑川九月戊辰離班弒高云云將馮跋攻班殺之跋

僣即王位仍號燕

梁書陶弘景傳義師平建康聞議禪代弘景援引圖

讖數處皆成梁字令弟子進之

通鑒綱目魏太武帝延和元年方士祁讖奏改代為

萬年崔浩曰昔太祖應天受命兼稱代魏以法殷商

國家積德當享年萬億不待假名以為益也纖之所

聞皆非正義宜復舊號魏主從之

魏書孝明帝本紀孝昌二年九月辛亥葛榮敗都督

廣陽王淵章武王融于博野白牛邏融歿于陣榮自

稱天王號曰齊國

隋書煬帝本紀大業十一年二月土谷人王須拔反

自稱漫天王國號燕

通鑒綱目隋煬帝大業十二年十二月鄱陽賊帥操

師乞自稱元興王攻陷豫章郡以其鄉人林士弘為

大將軍詔治書侍御史劉子翊將兵討殺之士弘代

統其眾與子翊戰殺子翊兵遂大振至十余萬人自

稱皇帝國號楚

創業起居注大業十三年二月己丑馬邑軍人劉武

周殺太守王仁恭據其郡自稱天子國號定楊

唐書竇建德傳隋大業十四年建德始都樂壽號金

城宮宗城人獻元圭一景城丞孔德紹曰昔天以是

授禹今瑞與之侔國宜稱夏建德然之

通鑒綱目恭帝皇泰二年八月沈法興稱涼王都毗

陵性殘忍專尚威刑其下離怨時杜伏威據歷陽陳

棱據江都李子通據海陵俱有窺江表之心子通攻

江都克之棱奔伏威子通入江都即帝位國號吳

舊唐書高祖本紀武德元年九月宇文化及至魏州

鴆殺秦王浩僣稱天子國號許

武德二年夏四月乙巳王世充篡越王侗位僣稱天

子國號鄭

云仙雜記則天初稱周方具告天冊文有吏人見大

周字上有兩仙童長二三寸執刀囗削斯須視之失

去周字人知唐必復興

唐書董昌傳昌杭州人僖宗還京師累拜檢校太尉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爵隴西郡王寖自侈大客倪德

儒曰越中秘記言羅平鳥主越禍福中和時鳥見吳

越四目而三足其鳴曰羅平天冊民祀以禳難今大

王署名文與鳥類即圖以示昌昌大喜干寧二年即

偽位國號大越羅平

冊府元龜天佑四年潞州行營使李思安奏壺關縣

庶穰鄉鄉人伐樹樹倒自分兩片內有六字如左書

云天十四載石進及晉高祖即位議者曰天字取四

字中兩畫加之于旁則丙字也四字去中之兩畫加

十字則申字也帝即位之年乃丙申也又易云晉者

進也國號大晉皆符契焉

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許州舞陽人天復三年八月

唐封建蜀王四年唐遷都洛陽改元天佑建與唐隔

絕而不知故仍稱天復天復七年九月己亥建即皇

帝位通正元年十二月改明年元曰天漢國號漢天

漢元年十二月復國號蜀

吳越世家錢镠善射與槊稍通圖緯諸書唐干符三

年浙西裨將王郢作亂石鑒鎮將董昌募鄉兵討賊

表镠偏將擊郢破之景福二年拜镠鎮海軍節度使

潤州刺史干寧二年董昌反自稱皇帝國號羅平昌

乃以書告镠镠以昌反狀聞于昭宗下詔削昌官爵

封镠彭城郡王梁太祖即位封镠吳越王龍德元年

賜镠詔書不名唐莊宗入洛賜镠玉冊金印镠因自

稱吳越國王更名所居曰宮殿府曰朝官屬稱臣

南漢世家劉隱弟龑梁末帝即位封南海王貞明三

年龑即皇帝位國號大越改元干亨二年祀天地南

郊大赦境內改國號漢

閩世家王審知唐封瑯邪王唐亡梁太祖加拜審知

中書令封閩王審知卒子延翰立同光四年中國多

故延翰乃取司馬遷史記閩越王無諸傳示其將吏

曰閩自古王國也吾今不王何待之有于是軍府將

吏上書勸進十月延翰建國稱王而猶囗唐正朔審

知養子建州刺史延囗本姓周氏自審知時與延翰

不囗延翰立以其弟延鈞為泉州刺史延鈞怒二人

因謀作亂十二月延囗延鈞皆以兵入執延翰殺之

而延鈞立更名璘唐即拜璘節度使封閩王長興三

年璘上書言楚王馬殷吳越王錢镠皆為尚書令今

皆已薨請授臣尚書令唐不報璘遂絕朝貢即皇帝

位國號閩

王延政審知子也曦立為淫虐延政數貽書諫之曦

怒遣杜建崇監其軍延政逐之曦乃舉兵攻延政為

延政所敗乃以建州建國稱殷

通鑒綱目梁主貞明三年秋八月清海建武節度使

劉巖稱皇帝國號越以趙光裔楊潛李殷衡同平章

事冬十一月越改國號漢

貞明五年吳徐溫自以權重而位卑說吳王隆演曰

今大王與諸將皆為節度使不相臨制請建吳國稱

帝而治王不許嚴可求屢勸溫以徐知詢代徐知誥

知誥與駱知祥謀出可求為楚州刺史可求至金陵

見溫說之曰吾奉唐正朔常以興復為辭令朱李方

爭一旦李氏有天下吾能北面為之臣乎不若先建

吳國以系民望溫大悅復留可求參總庶政至是溫

帥將吏藩鎮請吳王稱帝不許四月朔即吳國王位

大赦改元建宗廟社稷置百官宮殿文物皆用天子

五代史后蜀世家孟知祥鎮蜀唐長興四年冊封為

蜀王明年閏正月知祥即皇帝位國號蜀

南唐世家李囗世本微賤父榮遇唐末之亂不知所

終囗少孤流寓濠泗間楊行密攻濠州得之奇其狀

貌養以為子而楊氏諸子不能容行密以乞徐溫乃

冒姓徐氏名知誥楊溥僣號拜囗太尉中書舍人太

和五年囗封齊王已而閩越諸國皆遣使勸進囗謂

人望已歸天祚三年建齊國置宗廟社稷十月溥遣

攝太尉楊璘傳位于囗國號齊改元升元二年四月

徐氏諸王請囗復姓囗謙抑不敢忘徐氏恩下其議

百官百官皆請然后復姓李氏改名囗囗自言唐憲

宗子建王恪生超超生志為徐州判司志生榮乃自

以為建王四世孫改其國號曰唐立唐高祖太宗廟

北夢瑣言莊宗晏駕明宗皇帝為將相推舉霍彥威

孔循上言唐運已衰請改國號明宗謂藩邸近侍曰

何為改正朔左右奏曰先帝以錫氏宗屬為唐雪冤

繼昭宗皇帝后國號唐今朝之舊人不欲殿下稱唐

請更明號耳明宗泣下曰吾十三事獻祖洎太祖至

先帝冒刃血戰為唐室雪冤身編宗屬武皇功業即

吾功業也先帝天下即吾天下也兄亡弟紹于義何

嫌運之衰隆吾當自受于是不改正朔人服帝之獨

見也

通鑒綱目晉高祖天福二年春正月吳徐知誥建齊

國于金陵秋七月稱帝國號唐奉吳主為讓王

天福八年春二月閩富沙王延政稱帝于建州國號

殷晉主開運二年春正月閩之故臣共迎殷主延政

請歸福州改國號曰閩延政以方有唐兵未暇徙都

以從子繼昌鎮福州以指揮使王仁諷將兵衛之

宋史北漢世家劉繼元并州太原人崇漢祖之弟漢

初為太原尹北京留守隱帝嗣位周祖為樞密使崇

謂判官鄭珙曰吾與郭樞密素不協朝廷幼弱郭得

志吾無類矣因泣下珙遂勸繕完甲兵招集亡命為

自全計及聞隱帝遇害崇欲率兵南向會漢太后下

令遣馮道詣徐州迎崇子赟為漢嗣崇信之謂賓佐

曰吾兒為帝矣復何慮哉少尹李驤曰知幾其神時

不可失揣郭公之心必不以天下與人不如領精騎

疾度太行控孟津以觀其變徐州位定然后歸晉陽

即郭公不敢動矣崇大怒罵曰腐儒敢離間我父子

遽令左右曳出斬之驤曰仆負王佐才今日為愚人

畫計死固甘心但家有病妻愿同戮于巿崇并殺之

表其事于太后明無他志俄周祖為眾所推降封赟

湘陰公崇遣使奉書周祖乞赟歸藩使還知赟已死

崇慟哭為驤立祠遂即皇帝位國仍號漢仍稱干佑

年改名旻

遼史圣宗本紀太平九年八月東京舍利軍詳穩大

延琳僣位號其國為興遼

宋史太祖本紀開寶四年十一月南唐主煜表乞去

國號呼名從之

大學衍義補仁宗時宋郊以名儒進用有讒之者曰

姓符國號名應郊天郊不自安易名曰庠

宋史明鎬傳王則涿州人歲饑流至恩州自賣為人

牧羊后隸宣毅軍為小校恩冀俗妖幼相與習五龍

滴淚等經及圖讖諸書言釋迦佛衰謝彌勒佛當持

世初則去涿母與之訣別刺福字于其背以為記妖

人因妄傳字隱起爭信事之而州吏張巒卜吉主其

謀黨連德齊諸州約以慶歷八年正旦斷澶州浮梁

亂河北會其黨潘方凈以書謁北京留守賈昌朝事

覺被執故不待期亟以七年冬至叛則僣號東平郡

王以張巒為宰相卜吉為樞密使建國曰安陽

宣政雜錄徽宗遜位前一年中秋后在苑中賦晚間

景物一聯云日射晚霞金世界月臨天宇玉乾坤寫

示宰臣甚謂得意皆稱贊取對精切格韻高勝圣學

非從臣可及然次年戎馬犯順后國號金亦先兆金

世界也

元史太祖本紀太祖十年冬十月金宣撫蒲鮮萬奴

據遼東僣號天王國號大真

宋史劉豫傳豫景州阜城人建炎四年金人遣大同

尹高慶裔知制誥韓昉冊豫為皇帝國號大齊

元史太祖本紀太祖十年冬十月金宣撫蒲鮮萬奴

據遼東僣號天王國號大真

名山藏天驅記陳友諒與弟友仁友貴聚眾為群盜

元順帝十一年辛卯袁州慈化寺有僧瑩玉以彌勒

佛教鼓動湖湘麻城人鄒普勝大唱其術羅田布賈

徐壽輝浴鹽塘有毫光普勝驚怪之共推為主舉號

紅巾攻陷蘄黃壽輝開蘄水為蓮臺省建國號天完

以普勝為相戊戌春友諒陷元安慶使其將趙普勝

守焉友諒陷元龍興壽輝欲都之友諒不與壽輝不

聽來自江州友諒佯出迎覆城西門盡殺其下即居

壽輝江州而自稱漢王率師寇池徐達常遇春敗之

九華山斬首萬余友諒不自得大率舟師十萬挾壽

輝寇我太平殺守將花云乃大快即遣人白事壽輝

前從后椎殺之因自立為帝國號漢

元史順帝本紀至正十三年五月乙未泰州白駒場

亭民張士誠及其弟士德士信為亂陷泰州及興化

縣遂陷高郵據之僣國號大周

名山藏天因記小明王韓林兒者徐人群盜韓山童

子自其祖父為白蓮會惑眾眾多從之元末山童倡

言天下亂彌勒佛下生明王出江淮之人騷然皆動

黃河南徙元用賈魯鑿求禹故道山童陰作石人一

眼當道埋之鐫其背曰石人一眼天下四反河丁掘

得相驚詫于是潁人劉福通與其黨杜遵道盛文郁

羅文素等告眾曰山童宋徽宗八世孫也當帝天下

我劉光世后合輔之聚眾三千人于白鹿莊殺黑牛

白馬誓告天地約起兵兵用紅巾為志元得山童捕

殺之林兒逃之武安山中福通據朱皋攻破羅山真

陽確山杞舞陽葉諸縣及于汝寧光息眾至十萬元

順帝十五年福通自碭山夾河求得林兒復立之號

小明王都亳國號宋

天驅記明玉珍初攻完者都時道出瀘暮宿瀘河下

部將劉澤民曰此間有隱進士劉禎公盍見焉玉珍

往見喜曰吾孔明也即舟中拜為理問官先一夕禎

夢冕旒者造廬則玉珍云久之陳友諒殺壽輝自立

玉珍怒曰友諒與我比肩事漢陽今如此使其將守

夔不與通祀壽輝廟之眾推玉珍為隴蜀王玉珍不

從禎屏人說曰西蜀形勢之地東有瞿塘北有劍門

沃野千里自青巾苦蜀明公撫養而安全之民心之

歸天命可知且明公既絕友諒必不能臣之若不稱

大號以系人心是軍士皆四方之人或思其鄉土而

去孰守取哉弗聽明日又言玉珍乃以元順帝二十

二年春三月戊辰即位于重慶國號大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南市| 永寿县| 宁津县| 都匀市| 弋阳县| 余姚市| 茂名市| 江城| 乌鲁木齐县| 新余市| 望城县| 台州市| 麻栗坡县| 龙州县| 日土县| 酒泉市| 淮阳县| 东兴市| 英德市| 留坝县| 乌兰察布市| 钟山县| 邵东县| 忻城县| 长春市| 宁陕县| 慈利县| 高碑店市| 宁城县| 垣曲县| 隆尧县| 拉萨市| 建瓯市| 布尔津县| 建平县| 肥乡县| 玛纳斯县| 兰溪市| 宁陕县| 色达县| 拉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