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3章

  • 太平圣惠方
  • 佚名
  • 4432字
  • 2015-12-27 00:21:39

夫厥者逆也。謂手足逆冷也。此由陽氣暴衰。陰氣獨盛。勝于陽。脈為之逆。不通于手足。所以逆冷也。傷寒一日至四日五日厥者。必發(fā)熱。前發(fā)熱者后必厥。厥甚熱亦甚。厥微熱亦微。厥已經(jīng)下之后。復(fù)發(fā)其汗者。則口傷爛赤。傷寒先厥。發(fā)熱下利。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厥者知愈灸之還者而厥 治傷寒吐利。手足逆冷。心煩悶絕。宜服吳茱萸湯方。 吳茱萸(一分湯浸七遍焙干微炒) 棗(五枚)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生姜(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 濃樸(半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上件藥。搗細銼。都以水二大盞半。煎至一盞半。去滓。不計時候。分溫四服。

治傷寒。曾經(jīng)發(fā)汗吐下。寒氣未退。脾胃氣虛。胸膈煩滿。手足逆冷。宜服益智 子散方益智子 川烏頭(炮裂去皮臍) 肉桂(去皴皮) 當歸(銼微炒) 干姜(炮裂銼) 細辛高皮涂生姜汁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傷寒病極。脈沉厥逆。宜服通脈散方。 麻黃(一兩半去根節(jié)) 肉桂〔一(二)兩去皴皮〕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傷寒吐下之后。胃氣虛寒。食即吐逆。四肢厥冷。宜服此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 白術(shù)(一兩) 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 干姜(三分炮裂銼) 桂心(汁炙令香熟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傷寒。手足厥冷。脈細欲絕者。宜服附子散方。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桂心(三分) 白術(shù)(一兩) 高良姜(三分銼) 甘草〔二(一)分炙微赤銼〕 濃樸(一兩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傷寒四逆。及內(nèi)有久寒。宜服此方。 白術(shù)(一兩) 人參(三分去蘆頭) 桂心(半兩) 干姜(半兩炮裂銼)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傷寒大熱。出汗熱不去。腹內(nèi)拘急。四肢厥冷。并下利方。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 干姜(一兩炮裂銼) 赤芍藥(一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傷寒。手足厥逆。嘔吐涎沫。頭痛。宜服此方。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干微炒) 人參(一兩去蘆頭)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傷寒后不得睡諸方

夫衛(wèi)氣晝行于陽。夜行于陰。陰主夜。夜主臥。謂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矣。今熱氣未散。與諸陽并。所以陽獨盛。陰偏虛。病后不得睡者。陰氣未復(fù)故也。

治傷寒后。體虛煩熱。不得睡臥。少思飲食。宜服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三分去心) 茯神(一兩) 黃芩〔三(二)分〕 熟干地黃(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人參(一兩去蘆頭) 黃 (一兩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粳米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后。虛煩不得眠睡。心中懊 。宜服此方。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梔子仁(半兩) 黃芩(半兩) 烏梅肉(十四枚微炒) 柴胡(一兩去苗)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竹葉二十片。粳米五十粒。

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體虛心煩。不得眠臥。四肢少力。宜服熟干地黃散方。 熟干地黃(一兩半) 白芍藥(一兩) 羚羊角屑(一兩) 茯神(一兩) 黃 (一兩銼) 麥門冬(一兩去心) 酸棗仁(一兩微炒) 人參(一兩去蘆頭)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入雞子清一枚。攪令勻。溫服。

又方。 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 白茯苓(一兩半) 黃芩(一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粳米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溫服。

治傷寒后。體虛乏力。筋脈拘急。四肢疼痛。不得睡臥。宜服酸棗仁散方。 酸棗仁(一兩微炒) 麥門冬(半兩去心) 防風(半兩去蘆頭) 當歸(三分銼微炒)白茯苓(三分) 芎 (半兩) 羚羊角屑(三分) 人參(三分去蘆頭) 黃 (三分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后。胃氣虛乏。不思飲食。四肢少力。心神煩悶。不得睡臥。宜服麥門冬 散方。 麥門冬(三分去心) 白術(shù)(一兩) 酸棗仁(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黃(三分銼)人兩湯洗七遍去白瓤焙)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竹葉二七片。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后。伏熱在心中。恍惚多驚。不得睡臥。宜服茵陳散方。 茵陳(半兩) 犀角屑(半兩) 柴胡(一兩去苗) 茯神(一兩) 赤芍藥(半兩) 麥門冬(半兩去心) 黃芩(半兩) 梔子仁(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竹葉二七片。生地黃一分。

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虛汗不止諸方

夫諸陽在表。表者陽也。陽氣虛則自出汗。心主于汗。今心臟虛。故津液妄出也。

治傷寒。頭痛惡寒。虛汗不止。宜服石膏散方。 石膏(三分) 牡蠣(三分燒為粉) 地骨皮(半兩) 白術(shù)(半兩) 五味子(半兩)黃(半兩銼) 麻黃根(半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體虛汗出。心煩。頭痛惡風。宜服白術(shù)散方。 白術(shù)(一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芎 (三分) 羌活(一分) 羚羊角屑(一分) 桂心(一分) 麻黃(一兩不去根節(jié)) 知母〔二(一)分〕 石膏(一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汗出不歇。宜服此方。 川大黃(銼碎微炒) 黃連(去須) 梔子仁 黃柏(涂蜜微炙銼) 麻黃根(以上各一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體虛。夜臥汗出不止。時發(fā)頭旋。惡心不食。宜服此方。 人參(去蘆頭) 半夏(湯洗七遍去滑) 黃 (銼)(以上各一兩) 麻黃根(一兩半) 牡蠣(二兩燒為粉) 防風〔二兩(三分)去蘆頭〕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虛汗不止。宜服麻黃根湯方。 麻黃根(一兩) 黃 (一兩銼) 五味子(半兩) 牡蠣(二兩燒為粉) 甘草(三分炙微赤)龍骨(一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脈微細。汗出不止。漸覺虛羸。宜服白茯苓散方。 白茯苓(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白術(shù)(三分) 白芍藥(三分) 麻黃根(一兩) 五味子(半兩) 牡蠣(一兩燒為粉) 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皴皮焙干)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虛汗不止。心多煩躁。時時驚悸。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去蘆頭) 遠志(去心) 白茯苓 麥門冬(去心) 黃 (銼) 柴胡(去苗)〔以上各一(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龍骨(一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入竹茹一分同煎。

治傷寒。脈候軟弱。神氣羸劣。虛汗不止。宜服牡蠣散方。 牡蠣(一兩燒為粉) 白茯苓 人參(去蘆頭) 白術(shù) 白芍藥 麻黃根(以上各三分)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調(diào)二錢。

治傷寒。體虛。汗出不止。時時心悸。宜服此方。 茯神(一兩) 牡蠣(一兩半燒為粉) 伏龍肝(一兩) 麻黃根〔一(二)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煎金銀湯調(diào)二錢。

治傷寒。汗出不止。漸至困羸。宜用此方。 牡蠣(五兩燒為粉) 滑石(三兩) 麻黃根(五兩) 丁香(一兩) 甘松香(二兩)上件藥。搗羅為散。每度。用生絹包藥五兩。撲身體。以汗止為度。

治傷寒。濕溫汗出。遍身如水。宜服此方。 杜仲(一兩半去粗皮炙微黃銼) 牡蠣(二兩燒為粉)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水調(diào)下二錢。

治傷寒。汗出不解。宜服牡蠣散方。 牡蠣(一兩燒為粉)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熟干地黃(一兩) 白術(shù)(一兩) 白芍藥(半兩) 龍骨(一兩) 黃 (二兩銼) 人參(一兩去蘆頭) 麥門冬(半兩去心)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二(三)枚。煎至六分。

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 麻黃根 牡蠣粉 黃 (銼) 人參(去蘆頭) 地骨皮 龍骨(以上各一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 牡蠣粉 麻黃根 杜仲(去粗皮炙微黃銼) 黃 (銼以上各一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煎蛤粉湯調(diào)下二錢。

又方。 麻黃根(一兩半) 故蒲扇(燒灰半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牛乳汁調(diào)下二錢。

治傷寒毒瓦斯攻手足諸方

夫傷寒毒瓦斯攻手足者。由熱毒從內(nèi)出。循經(jīng)絡(luò)攻于手足故也。人五臟六腑并榮俞。皆出于手足指。故毒從臟腑而出也。

治傷寒。毒瓦斯攻手足。腫滿疼痛。心神煩悶。宜服連翹散方。 連翹(一兩)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當歸(一兩) 木香(半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防風殼(半兩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毒瓦斯攻四肢虛腫。宜服此方。 澤瀉(三分) 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柴胡(三分去苗) 甜葶藶(三分隔紙炒令紫色)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發(fā)歇寒熱。唇口干焦。毒瓦斯攻四肢浮腫。宜服細辛散方。 細辛(一兩) 芎 (一兩) 赤茯苓(一兩半) 桑根白皮(二兩銼)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尖微炒)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毒瓦斯攻手足虛腫。宜貼膏方。 黃丹(半兩) 蠟(三兩) 松脂(一兩) 乳香(一分) 麝香(一分) 麻油(一兩)上件藥。各別研為末。以瓷器內(nèi)。先煉松脂并油。次下蠟及黃丹香等。慢火煎。少時候冷。攤于絹上。貼腫處。一切腫毒并宜用之。

又方。 清油(一合) 蠟(半兩) 鹽花(一合)上件藥。以瓷器中。先煉油熟。次下蠟并鹽花。用文武火煎成膏。貼于腫處。

治傷寒。毒瓦斯攻手足。虛腫疼痛。宜用此方。 赤馬通(一升)上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一斗。絞取汁。看冷熱。以漬手足。

又方。 羊糞末(一兩) 煉成豬脂(二兩)上件藥。相和令勻。用涂腫處。

又方。 虎杖(半斤)上藥細銼。以水一斗五升。煎至一斗。去滓。看冷熱。以漬手足。

又方。 苦參(半斤)上藥細銼。以水一斗。煎五七沸。去滓。看冷熱。漬手足。

治傷寒毒瓦斯攻手足。及身體虛腫。宜服此方。 豉(五合) 治傷寒。毒瓦斯攻手足腫方。 豬蹄(一具) 蔥白兼須(十莖)上件藥。以水五升。煮令豬蹄熟。去滓。入鹽二錢。看冷熱漬腫處。

治傷寒毒瓦斯攻手足虛腫。及疼痛欲脫方。 豉(一升) 豬肉(一斤)上以水一斗。煮令肉熟。去滓。看冷熱。用漬手足。

又方。 黃柏〔一(二)斤細銼〕上以水一斗五升。煎五七沸。去滓。看冷熱。用漬手足。

又方。 豬肉(一斤) 桃葉(一斤)上以水一斗五升。煮令肉熟。去滓。看冷熱。用漬手足。

又方。 蒼耳苗絞取汁。以漬手足。

又方。 稻穣燒灰淋汁漬。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蓝田县| 广德县| 开远市| 林口县| 砀山县| 漳州市| 五常市| 神农架林区| 海安县| 西乌| 阿图什市| 郯城县| 临安市| 剑川县| 红桥区| 长岭县| 云安县| 娄底市| 巫山县| 江城| 北辰区| 宝丰县| 乐昌市| 鄂托克前旗| 台州市| 崇义县| 雷州市| 桦南县| 罗城| 沅江市| 阿拉善右旗| SHOW| 方城县| 义乌市| 土默特右旗| 习水县| 苏尼特右旗| 兴安盟| 米易县| 黄大仙区| 高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