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1章

  • 太平圣惠方
  • 佚名
  • 4980字
  • 2015-12-27 00:21:39

治傷寒咳嗽諸方

夫傷寒咳嗽者。由邪熱客于肺也。上焦有熱。其人必飲水。水停心下。其肺則浮。肺主于嗽。水氣乘之。故多咳嗽也。

治傷寒咳嗽。氣促喉鳴。干嗽無唾。喉中如哽者。宜服射干散方。 射干(一兩)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麻黃(一兩去根節) 麥門冬(一兩去心殼(一兩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咳嗽煩熱。四肢骨節頭目疼痛。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一兩半去苗) 貝母(一兩煨微黃)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葛根(一仁(一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咳嗽。喉中鳴。上氣喘促。宜服陳橘皮散方。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紫菀(去苗土) 麻黃(去根節)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當歸 桂心 甘草(炙微赤銼) 黃芩(以上各半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咳嗽。心膈壅悶。肩背煩疼。四肢少力。宜服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三分) 紫蘇莖葉(三分) 桔梗(三分去蘆頭) 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檳榔(三草(半兩炙微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咳嗽。喘息不得。宜服款冬花散方。 款冬花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紫菀(去苗土) 生干地黃 百部 赤茯苓甘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咳嗽。涕唾腥氣。心胸壅悶。宜服旋復花散方。 旋復花(三分) 桑根白皮(銼) 紫菀(去苗土) 赤茯苓 生干地黃(以上各一兩)百部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半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咳嗽引心腹痛。宜服赤芍藥散方。 赤芍藥 桔梗(去蘆頭)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桑根白皮(銼) 赤茯苓〔以上各二(三)分〕 肉桂(半兩去皴皮) 桃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細辛(半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咳嗽。頭目痛。痰滯。胸膈不利。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去蘆頭) 麻黃(去根節) 桂心 甘草(炙微赤銼) 葛根(銼) 百部 貝母(煨令微黃)(以上各三分) 柴胡(一兩去苗) 石膏(二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咳嗽嘔逆。不納飲食。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去蘆頭) 赤茯苓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紫蘇莖葉 前胡(去蘆頭) 白術紫菀(去苗土)(以上各半兩) 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咳嗽唾血。宜服生干地黃散方。 生干地黃 車前子(半兩) 桑根白皮(銼) 紫菀(去苗土) 鹿角膠(半兩搗碎炒令黃燥)赤茯苓(三分)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咳嗽。頭目連背膊浮腫。喘促。大小便不利。百合散方。 百合(三分) 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紫色) 桑根白皮(半兩銼) 郁李仁(三分湯浸去皮尖微橘皮〔二(三)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咳嗽。連胸背痛。宜服天門冬散方。 天門冬(去心) 赤茯苓 生干地黃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細辛 貝母(煨令黃) 前胡(去蘆頭)(以上各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咳嗽。胸膈壅悶。心神煩躁。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三分去根節) 川升麻(一分) 葛根(一分銼) 前胡(半兩去蘆頭) 豬苓(半兩去黑皮煨令微黃)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咳嗽。鼻塞壅悶。大腸氣滯。宜服此方。 細辛(三分) 百合(一兩) 前胡(半兩去蘆頭) 生干地黃(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杏微炒)陳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肺熱咳嗽。涕唾稠粘。背膊拘急。口干頭痛。大小便秘澀。宜服桑白皮 散方。 桑根白皮〔一(半)兩生銼〕 白前(一兩半) 木通(一兩銼) 旋復花(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川樸硝(三分)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咳嗽。鼻有清涕。吃食減少。宜服此方。 細辛(半兩) 五味子(半兩) 人參(半兩去蘆頭) 肉桂(半兩去皴皮)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白術(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頭痛咳嗽。壯熱。四肢酸痛。宜服石膏散方。 石膏(一兩) 子芩(三分) 前胡(一兩去蘆頭) 葛根(一兩銼) 桑根白皮(三分銼) 川升麻(半兩) 荊芥(三分) 赤芍藥(一兩) 柴胡(一兩去苗)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豉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咳嗽喘促鼻塞。宜服細辛散方。 細辛(三分) 肉桂(半兩去蘆頭) 人參(三分去蘆頭) 麻黃(三分去根節) 附子(三分炮裂分)白分) 濃樸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風冷入肺。咳嗽不止。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 桔梗(半兩去蘆頭) 五味子(半兩) 桂心(一分)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知母(半兩) 紫蘇子(半兩微炒)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如茶煎五七沸。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傷寒。心肺壅熱。咳嗽口苦氣促。宜服天門冬丸方。 天門冬(一兩去心焙) 漢防己 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 桑根白皮(銼)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三分)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生姜湯下二十丸。日三四服。

治傷寒。氣壅咳嗽。咽喉胸膈不利。喘息急。宜服皂莢丸方。 百合(一兩) 皂莢(五梃去黑皮涂酥炙令黃焦去子) 貝母(一兩煨令微黃) 甘草(一兩炙微三日汁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皂莢膏和搗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清粥飲下二十丸。

治傷寒余熱不退諸方

夫傷寒病。其人已經發汗吐下。或服藥以后。而脈洪大實數。腹內脹滿。小便赤黃。大便難。或煩或渴。面色變赤。此為臟腑結熱故也。

治傷寒余熱不退。心神煩躁。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三分) 黃芩(一兩) 木通(三分銼) 川樸硝(半兩) 土瓜根(一兩) 龍膽(一兩去蘆頭)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余熱不退。發渴煩躁。胸膈氣滯。不思飲食。柴胡散方。 柴胡(去苗) 川大黃(銼碎微炒)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鱉甲〔去裙 涂(醋)炙令黃〕檳榔角屑(半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十日以上。余熱不解。時發憎寒。宜服葳蕤散方。 葳蕤(一兩) 柴胡(一兩去苗) 羚羊角屑(三分) 石膏〔三(二)兩〕 川樸硝(三分)甘草(生姜汁炙令香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已汗下后。余熱未退。頭痛口干煩躁。宜服知母散方。 知母〔二(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石膏〔三(二)兩〕 栝蔞根(一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粳米五十粒。竹葉二七片。

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五六日。大下之后。余熱不去。心中結痛。此為欲解。宜服梔子湯方。 梔子仁(十四枚) 豉(一合)上二味相和。分為二服。每服。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發汗大下之后。余熱不去。心中多煩。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麥門冬(半兩去心) 梔子仁(半兩)茯神(半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后。余熱在心。恍惚多驚。不得眠睡。宜服茵陳散方。 茵陳(三分) 犀角屑(半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梔子仁(三分) 茯神(一兩)赤芍藥(三分) 生干地黃(三分)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青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

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后。余熱不退。口干煩躁。宜服黃芩丸方。 黃芩 梔子仁 川大黃(銼碎微炒) 鐵粉(以上各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溫水下二十丸。

治傷寒后。余熱在于胸中。煩渴悶亂。宜服龍膽丸方。 龍膽(一兩去蘆頭) 青葙子(一兩) 黃芩(半兩) 梔子仁(半兩) 苦參(半兩銼) 黃柏(三分銼) 栝蔞根(半兩) 川升麻(三分)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溫水下三十丸。

治傷寒胸膈痰滯諸方

夫傷寒心胸壅滯。痰飲留 。不能消散。故令心腹痞滿。少思飲食。風熱相搏。目眩頭痛。

痰結 治傷寒。胸膈痰滯。除頭目疼悶。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一兩去蘆頭) 人參(一兩去蘆頭) 赤茯苓(一兩)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獨活((一兩去蘆頭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頭痛。壯熱痰壅。心膈不利。食久不消。宜服半夏散方。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 人參(一兩去蘆頭) 赤茯苓(一兩) 澤瀉(一兩) 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 干姜(半兩炮裂銼)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頭痛。痰毒壯熱。心膈滯悶。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 赤茯苓(一兩) 旋復花(一兩) 細辛(一兩) 白芷(一兩)干姜(半兩炮裂銼) 赤芍藥(一兩) 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前胡(一兩去蘆頭)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已解。猶有風冷。痰滯胸膈。噎塞食飲。妨悶。宜服枇杷葉散方。 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 白術(一兩)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木香(半兩)大腹兩去粗皮涂炒微黃去瓤)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痰滯嘔逆。肢體疼痛。心胸不利。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一兩去蘆頭) 人參(一兩去蘆頭) 澤瀉(一兩) 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赤茯苓(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痰滯在胸膈悶不散。身體壯熱。頭目昏沉。胃氣不和。少思飲食。宜服 白術散白術 甘菊花 赤茯苓 人參(去蘆頭) 前胡(去蘆頭) 大腹皮(半兩銼) 旋復花(以上各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頭痛。心膈痰滯。壅悶不欲飲食。宜服旋復花散方。 旋復花 前胡(去蘆頭) 白蒺藜(微炒去刺) 柴胡(去苗)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桑根白皮(銼) 赤茯苓(以上各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痰滯胸煩熱頭疼。不思飲食。宜服枳實散方。 枳實(麩炒微黃) 柴胡(去苗) 赤茯苓 澤瀉 前胡(去蘆頭) 半夏(湯洗七遍去滑)(以上各三分) 犀角屑(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桑根白皮(半兩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霍亂諸方

夫陰陽不順。清濁二氣相干。臟腑不調。真邪交錯。腸胃變亂。故令吐瀉也。若傷寒。

脾氣四肢 治傷寒。霍亂吐利。心煩腹痛。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去蘆頭) 枳實(麩炒令黃色) 附子(炮裂去皮臍) 桂心 甘草(炙微赤銼)干姜(炮上各半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霍亂。胃氣不和。心煩吐利。不下飲食。宜服白術散方。 白術(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濃樸(一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平县| 东阿县| 辉县市| 福州市| 错那县| 赤峰市| 奉贤区| 岳西县| 涟源市| 东安县| 简阳市| 泾阳县| 江津市| 德州市| 东阿县| 敖汉旗| 皋兰县| 通海县| 社旗县| 东台市| 乌拉特前旗| 石楼县| 万山特区| 元氏县| 日喀则市| 浠水县| 深泽县| 乐昌市| 静安区| 清镇市| 沈阳市| 威信县| 临西县| 南靖县| 六枝特区| 苏州市| 任丘市| 佳木斯市| 阜新| 金湖县| 夏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