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傷折。浮腫疼痛膏方。 濃樸(二兩去粗皮) 檳榔(一兩) 白芷(二兩) 桂心(二兩半) 當歸(三兩銼微炒) 芎(一兩) 沒藥(半兩) 麒麟血(半兩) 朱砂(三分細研)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酒二升。熬藥成膏。于帛上攤貼于痛處。立效。如食前。熱酒調下二錢。亦佳。
治傷折后。多時骨未歸臼。軟骨涂藥方。 海桐皮(二兩) 五加皮(一兩半) 遠志(一兩去心) 木鱉子(二兩去殼) 陳橘皮(二兩)百合(一兩)上件藥。搗羅為末。每用。以米醋調如膏。勻攤于帛上貼之。
又方。 乳香(二兩) 骨碎補(一兩) 鹽梅肉(三兩炒令干) 綠礬(二兩) 川樸硝(一兩) 川椒(一兩去目) 桔梗(一兩去蘆頭) 白礬(一兩燒令汁盡)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煎米醋調如膏。勻攤于帛上貼之。每日一易。
治傷折。跌損蹉跌。黯腫。皮肉疼痛。涂貼方。 綠豆末(五兩) 桂心(二兩) 附子(二兩生) 吳茱萸(一兩) 當歸(一兩銼微炒) 川椒(二兩去目) 蛇床子(二兩) 松脂(二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生姜汁調如膏。貼于患處。干即再換。如有瘡口。不可用之。
治傷折。止痛。消腫毒瓦斯。散瘀血。貼 敗龜膏方。 敗龜(三兩涂醋炙令黃) 百草霜(二兩) 木鱉子仁(二兩) 當歸(二兩銼微炒) 桂心(二兩) 沒藥(三兩) 芎 (二兩) 川大黃(三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用之時。先以好酒一升。煎至半升。下火。停酒稍冷。然后入藥末一兩。卻于火上重煎。以匙不住攪成膏。攤于紙上貼之。
治傷折。筋骨疼痛不止。走馬貼 乳香膏方。 乳香〔一分(二兩)〕 蛇床子(一兩) 皂莢(一兩炙去皮子) 桂心(一兩半) 附子(一兩生用) 芥菜子(三合) 赤小豆(三合)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生姜汁一中盞。調如膏。看傷損處大小。攤于油單上。封裹。候干即易之。
又方。 松脂(三兩) 當歸(一兩銼微炒) 細辛(一兩) 白芷(一兩) 川椒(二兩去目)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用生地黃汁并醋相和。調如膏。臨時看患處大小。涂貼。每日換之。
治一切傷折膏藥諸方
治傷折。蹉跌筋骨。黯腫疼痛。及傷外風。風毒偏風。口面不正。但是傷風等。宜 用此麝香(一兩細研) 虎脛骨(一兩) 細辛(一兩) 防風(一兩去蘆頭) 獨活(一兩) 桂心(一兩) 當歸(一兩)(一兩) 白術(一兩)赤芍藥(一兩) 連翹(一兩) 甘菊花(一兩)蔞根(一兩半) 烏蛇(一兩半) 牛膝(一兩去苗) 躑躅花(一兩)兩去根)野駝脂(十兩) 棘針(二兩) 蠟(五兩) 臘月豬脂(二斤) 醋(三升)(三升)〕上件藥。凈洗曝干。細銼。入酒醋中浸三宿。濾出陰干。卻入臘月豬脂駝脂內。以慢火煎。候白芷黃焦。藥成。以綿濾去滓。入麝香末調勻。以瓷盒盛。有患者。火上 手心。點藥摩痛處五七度。亦用溫酒調半匙服之。神效。
接骨止痛。雄黃暖膏藥方。 黃丹(四十八兩) 麻油(五斤) 豬脂(二斤) 松脂〔一升(斤)〕 羊脂(十兩)蠟(十兩)野駝脂(十兩) 當歸斷(二兩)白芷(一兩) 露蜂房(一兩)羌活(一兩) 人糞(一兩干者燒灰)皮(一兩) 莨菪子(一兩) 吳茱萸(一兩) 白蘞(三分)(三分) 木通(三分銼)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 青緋帛(各七(三分)蔥和根(三七莖) 槐樹枝(四兩) 楊柳枝(四兩) 防風(三分去蘆頭) 桑根分) 赤芍藥(三分) 香附子(三分)以上藥。先將油豬脂。羊脂。野駝脂。于鍋內煎為油。入柳枝。槐枝。棘針。蔥。紫草。露蜂房。先于脂油內。以慢火煎半日。濾去滓。其余諸藥。細銼入于熟油內。慢火煎半日。次入松脂蠟。更煎半日。濾去滓。凈拭鍋內。細羅黃丹。炒令紫色。熱下藥汁中。以柳枝攪。不令住。候色變紫成膏。住火。次入諸藥。
雄黃(三兩細研) 丁香〔三分(兩)〕 乳香(四兩) 沉香(三兩) 木香(三兩)桂心(三兩) 麒麟血(三兩) 附子(三兩去皮臍)以上搗羅為末。入膏中調令勻。
上件藥。用瓷盒中盛。有患者。于絹帛上。微火攤貼。于折損處。一日一度換之。
治傷折接骨。散瘀血。止疼痛。抵圣膏方。 麻油(二斤) 羊脂(四兩) 野駝脂(四兩) 臘月豬脂(十兩) 當歸(二兩) 烏蛇(二兩)生干地黃(二兩) 連翹(二兩) 續斷(二兩) 白芷(二兩) 白蘞(一兩) 白芨(一兩) 玄參(一兩) 鯪鯉甲(以上諸藥細銼。并脂油等。煎半日去滓。然后下杏仁等。
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 丁香(一兩) 桃仁(二兩湯浸去皮尖) 沉香(一兩) 木香(一兩(五兩)以上細銼。下入前油內。以慢火再養半日。候藥焦黃色。以綿濾去滓。即下后藥。
黃丹(三十四兩) 乳香(二兩末) 麒麟血(二兩末)上先以黃丹。納于鍋中。炒令紫色。旋下油。用柳木篦攪。不得住手。待變紫色。即下乳香。麒麟血末。攪令勻。停冷。凡有損折處。用微火 。攤于絹帛上。封裹。神效。
治傷折接骨。貼 靈龜膏方。 龜甲(五兩) 川大黃(三兩) 木鱉子(三兩去殼) 當歸(二兩銼微炒) 桂心〔一(二)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用時。先空煎酒一升。煎去一半。停稍冷。然后入藥末一兩。
以柳木篦。不住手攪成膏。以油單子上。攤貼傷損痛處。立效。
治從高墜下。落馬墮車。 折骨碎筋傷等。紫金膏方。 黃丹(二十四兩) 麻油(二斤半) 豬脂(四兩) 野駝脂(四兩) 松脂(一斤) 烏蛇(半兩) 白蘞(半兩) 白(半兩) 牛膝(半兩去苗) 生干地通(半兩)當歸(半兩) 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一兩)木香(一兩) 桂心(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生用)去兩) 麒麟血(一兩)上件藥。細銼。入油脂內。并松脂。同以慢火煎養半日。候藥焦熟。以綿濾去滓。用凈鍋。納細羅黃丹。炒令紫色。旋下熟藥汁。以柳木篦不住手攪。候變紫色。即油力盡。滴于水中成珠子。手內看。不污人手。即停火。收于瓷盒中。用紙上攤貼痛處。日一換之。
治傷折。接骨止痛。膃肭臍膏方。 膃肭臍(二兩) 當歸(二兩) 附子(二兩去皮臍生用) 桂心〔三(二)兩〕 羌活(一兩)芎(一兩) 麒麟兩) 生干地黃(二兩) 白芷(菪子(二兩)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 紫草(一(一兩) 白蘞(一兩) 防風(一兩) 細辛(一兩)(十)兩〕密陀僧(一兩) 瀝清香〔一(十)兩〕 駝脂〔二(三)兩〕 羊脂(三兩) 豬十兩) 清麻油〔五兩(斤)〕 黃丹〔三升(斤)炒令紫色〕上件藥。細銼。先以豬羊駝脂等。于大鍋內。文火煎。去清汁。去脂滓。后入麻油。煎令如魚眼沸。次下棘針。柳枝。槐枝。蔥白等。四味。煎令黃焦。濾去滓。即下膃肭臍等藥。以炭火養一七日后。綿濾去滓。卻入鍋內。旋下黃丹。用柳枝子攪不住手。候轉紫色。稀稠得所。即膏成。于瓷盒中盛。每用。于紙上攤貼傷損處。
治傷折。挺子膏方。 麒麟血 沒藥 亂發灰 密陀僧 丁香 麝香 木香 膩粉 雄黃 雌黃 自然銅 黑狗肝膽(各一兩干者)上件藥。搗羅細研。先于鐺中溶黃蠟。熱后。入藥末。熬煉成膏。取小竹筒子。熱灌之。待痛處 治傷折皮肉。破冷久不合。宜用長肉。合瘡口。乳香暖膏方。 乳香(二兩) 續斷(二兩) 當歸(二兩) 桂心(一兩) 亂發(二兩燒灰) 瀝清香(四兩)麒麟血(二兩) 薰陸香(二兩) 莨菪子(一兩) 麻油(七兩) 黃丹(四兩) 豬脂(四兩臘月者)上件藥。除麻油豬脂黃丹外。并細銼。搗羅為末。先煎油脂等令熟。停冷下藥末。以柳木篦攪令勻。用慢火更煎半日。后下黃丹。攪令勻。調膏成。于瓷盒內盛。每用。于白熟絹上攤貼立效。
治傷折槐子膏方。 槐子(三兩) 黃丹(二十四兩) 頭發(二兩) 麻油(二斤半) 豬脂〔二(一)斤〕 蠟(五兩) 水楊白皮(三兩)雄(一兩去皮臍) 當歸(一上件藥。細銼。入脂油內。以慢火煎養一日。焦熟后。用綿濾去滓。于凈鍋中炒黃丹。
令紫色。即下熟藥汁。用柳枝攪。不令住手。候藥成紫色。滴入水中成珠子。油力盡。即住火。入雄黃麝香和勻。收于瓷盒中。凡有傷折。逐日攤貼痛處。極效。
治筋骨俱傷后。夾風疼痛。宜用摩風膏方。 羌活(半兩) 防風(三分去蘆頭) 芎 〔一兩(分)〕 躑躅花(半兩) 甘菊花(半兩)附子(一分去皮臍) 桂心(三分) 漢椒(一兩半去目) 川烏頭(一分去皮臍) 當歸(半兩)皂莢(一分去皮子)(一分) 烏蛇(半兩) 皮(一分)苦參(一兩) 白蘞(半兩) 蠟(五兩) 露蜂房(一上件藥。細銼。以米醋二升。拌勻。經二宿后。以火微微炒之。令干。用豬脂和藥。
以慢火煎一日。以綿濾。于瓷盒內盛。不令水污著。如有傷折筋骨處。將用摩之神驗矣。
治傷筋骨。腫痛不可忍。摩痛膏方。 丁香(半兩別搗羅為末) 麝香(半兩細研) 野駝脂(十兩) 臘月豬脂(二十兩) 羌活(半兩) 芎 (半兩) 木鱉子(一兩去殼) 防風(半兩去蘆頭) 栝蔞根(一兩) 附子(一兩去皮臍生用) 細上件藥。細銼。以米醋二升。拌令勻。經三宿。納鐺中炒令稍干。下野駝脂及豬脂等。
以慢火煎。候諸藥焦黃色。即住火。用綿濾去滓。后下丁香麝香攪令勻。納瓷盒中盛。旋取摩之。
治 打傷折。金瘡生肌。薤白膏方。 薤白(兩握) 白蘞(一兩) 赤芍藥(一兩)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 續斷(一兩)芎(一兩) 白芷(一尺燒灰) 青布上件藥。除黃丹外。細銼。用麻油三升。先煎薤白生地黃。后下諸藥。以慢火煎半日。
次下滑石緋帛青布灰等。再用慢火煎半日。以綿濾去滓。于凈鍋內炒黃丹。令紫色。旋下油內。以柳木枝不住手攪。成紫色。待油力盡。滴于水內成珠子。看不污人手。即停火。入盒中收。用紙攤貼痛上。日一換之。
治傷折疼痛。白金膏方。 桑根白皮(三兩) 柳白皮(二兩) 槐白皮(二兩) 蔞蔥白(一握切) 白芷(一兩) 當歸(一兩) 乳香(一兩) 黃丹〔一三(一六)兩〕 羌活(一兩)上件藥。各細銼。用麻油二升(斤)。以慢火煎油。次下三般白皮。并蔥。煎令焦黃色。
去滓。即下諸藥。煎半日。又去滓。次下黃丹。以柳枝子攪。令黑色成膏。以瓷盒貯。每用時。即以故帛上攤貼。于疼痛損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