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肺臟風毒。攻皮膚瘙癢。搔之成瘡。或生風疹。鼻塞。頭目昏悶煩熱。宜服天 麻丸方天麻(三分) 防風(半兩去蘆頭) 烏蛇肉(一兩酒浸炙微黃) 人參(半兩去蘆頭)羚羊角屑分微炒)麥銼) 秦艽(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溫漿水下二十丸 治積年肺臟風毒。遍身生瘡。大腸壅滯。心神煩躁。宜服皂莢煎丸方。 皂莢(二斤不 肥好者用一斤生搗碎以水一斗浸一宿揉取汁) 梨(一十枚) 生薄荷(一斤) 生荊芥(一斤)以上三味。入在皂莢水內。同揉洗令極爛。以生絹絞取汁煎。
皂莢(一斤刮去黑皮以酥三兩薄涂慢火炙令黃焦酥盡為度) 防風(去蘆頭) 威靈仙 獨活羌活 甘菊花(以上各二兩)上件藥。搗羅為末。以一半入在煎藥汁內。于銀鍋中。慢火熬。看稀稠得所。入余一半藥。同溲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漿水下二十丸。
治肺臟風毒。皮膚結硬。及遍身瘙癢生瘡。大腸不利。宜服大麻仁丸方。 大麻仁(二兩銼研如膏) 防風(一兩去蘆頭)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旋復花(一兩)川湯浸去皮尖雙上件藥。搗羅為末。以不 皂莢二十梃。碎捶。用水四升。揉取汁。慢火熬成膏。入前藥末。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水下三十丸。
治肺臟風毒。皮膚赤癢。生瘡腫疼。宜服五參丸方。 人參(半兩去蘆頭) 丹參(一兩) 玄參(一兩) 〔沙參(一兩去蘆頭)〕 苦參(一兩銼)茯神羌活(三分)蘚皮(三分) 防風〔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溫漿水下三十丸 治肺臟風毒。攻皮膚生瘡。黃連丸方。 黃連(去須) 川大黃(銼碎微炒) 苦參(銼) 防風(去蘆頭)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川升麻 牛蒡子(微炒) 木通(銼) 秦艽(去苗) 黃芩(以上各一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溫漿水下三十丸 治肺臟風毒。外攻皮膚。瘙癢生瘡。宜服此方。 天麻(一兩) 蟬殼(一兩) 皂莢(三兩去皮涂酥炙令黃焦去子)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精白羊肉爛研。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荊芥湯下二十丸。
治肺臟風毒。皮膚生瘡疥。宜服此方。 牡荊子(二兩) 防風(三兩去蘆頭) 皂莢(一十挺去皮涂酥炙黃焦去子) 桑螵蛸(二兩微炒)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荊芥湯下二十丸。
治肺臟傷風冷多涕諸方
夫臟腑虛弱。氣血不足。則風冷之氣傷于肺也。肺主氣。氣之所行。循環經絡。若氣虛則外邪所侵。真氣與邪氣相搏。故令咳逆惡寒。語聲散失。目眩頭旋。鼻多涕也。
治肺臟外傷風寒。頭目不利。多涕。宜服桂心散方。 桂心(三分) 白術(三分) 濃樸(一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人參(三分去蘆頭)陳橘茯苓(三分)去皮尖雙仁麩炒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候。稍熱服。忌生冷豬魚油膩等。
治肺臟外傷風冷。時有咳嗽。頭目不利。多涕。宜服細辛散方。 細辛(三分) 芎 (半兩) 干姜(半兩炮裂銼) 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赤茯兩去蘆頭)炙令香熟)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候稍熱服。忌生冷濕面油膩。
治肺臟傷風冷。頭目昏重。常多清涕。少思飲食。白術散方。 白術(半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肉桂(半兩去皴皮) 桔梗(半兩去蘆頭) 細辛(半兩)甘瓤焙)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肺臟因傷風冷。痰嗽不止。心膈煩滿。或時嘔逆。鼻中多涕。前胡散方。 前胡(一兩去蘆頭) 桔梗(半兩去蘆頭) 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白術(三分)人參(三橘皮(一兩湯姜汁炙令香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肺臟傷風冷。咳嗽。頭痛不可忍。及多涕。濃樸散方。 濃樸(一兩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前胡(一兩去蘆頭) 桂心(一兩) 石膏(一兩)赤芍尖雙仁麩炒微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肺臟傷風冷。咳嗽多涕。心膈痰逆。不欲飲食。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三分去蘆頭) 半夏〔半兩湯浸(洗)七遍去滑〕 干姜(半兩炮裂銼) 白茯苓(半兩) 白橘皮(一兩湯浸去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肺臟傷風冷。鼻中多涕。四肢疼痛。不思飲食。當歸散方。 當歸(半兩銼微炒) 人參(三分去蘆頭) 桂心(三分) 干姜(半兩炮裂銼) 白術(半兩)白辛(半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肺氣頭面四肢浮腫諸方
夫肺者。內主于氣。外應皮毛。若肺氣不足。邪氣所攻。則經絡痞澀。臟腑壅滯。胸膈痰飲也。
治肺氣。面目浮腫。咳嗽煩熱。心腹壅滯。胸滿氣促。宜服郁李仁散方。 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尖微炒) 漢防己(一兩) 赤茯苓(一兩) 貝母(一兩煨令微黃)商陸尖雙仁麩炒微黃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忌生冷雞魚尖蒜。
治肺氣壅盛。攻頭面。四肢浮腫。胸膈痰逆。不下飲食。宜服澤漆散方。 澤漆(一兩) 羌活〔二兩(三分)〕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旋復花(三分)貝胡(三分去蘆頭隔紙炒令黃(紫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氣攻注。遍身虛腫。按之沒指。心氣滯。大小便澀。狀如水氣。宜服赤茯苓 散方。
赤茯苓(一兩) 漢防己(一兩) 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 檳榔(三分) 柴胡(一兩去苗)橘皮(一兩湯浸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肺氣攻四肢。腫滿疼痛。宜服陳橘皮散方。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射干(三分) 漢防己(半兩) 赤茯苓(一兩) 大腹皮(一兩銼) 澤瀉(三分) 澤漆(半兩) 桑根白皮(三分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黑豆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肺氣壅滯。關膈不通。四肢浮腫。喘息促急。坐臥不得。宜服大腹皮散方。 大腹皮(三分銼) 漢防己(半兩) 桑根白皮(三分銼) 木通(三分銼) 赤茯苓(一兩)郁李心(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氣咳嗽。喘急妨悶。面目浮腫。馬兜鈴散方。 馬兜鈴(一兩) 桑根白皮(一兩銼) 漢防己(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半夏(三分湯浸茯苓(三分)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氣喘促煩熱。面目浮腫。大腸不利。宜服葶藶丸方。 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馬兜鈴(一兩)漢防己者小便上件藥。搗羅為末。煮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生姜湯下二十丸。
治肺臟氣壅。面目四肢浮腫。喘促咳嗽。胸膈滿悶。煩熱。漢防己丸方。 漢防己(一兩) 商陸(一兩) 麻黃(一兩去根節) 赤茯苓(一兩) 桑根白皮(一兩半銼)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 蛤蚧(一對頭尾全者涂酥炙微黃)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生姜湯下二十丸。粥飲下亦得。
治肺氣咳嗽。頭面虛腫。小便秘澀。宜服此方。 甜葶藶(二兩以水凈過日曬干卻用漿水浸一炊久取出又曬干) 漢防己(半兩) 桑根白皮(三分銼) 郁李仁(二兩湯浸去皮尖微炒)上件藥。搗羅為末。煮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二十丸。
又方。 甘遂(半兩煨令微黃)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紫色) 前胡(二分去蘆頭) 巴豆(一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一二(二三)百杵。丸如綠豆大。每服空心。以粥飲下三丸
治肺氣喘急諸方
夫肺為四臟之上蓋。通行諸臟之精氣。氣則為陽。流行臟腑。宣發腠理。而氣者皆肺之所 治肺氣喘急。時嗽。坐臥不得。喉中鳴。心胸滿悶。宜服馬兜鈴散方。 馬兜鈴(三分) 桑根白皮(三分銼) 漢防己(半兩) 麻黃(三分去根節) 白茯苓柴胡(三分去蘆頭)浸去皮尖雙仁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炙爆熱面。
治肺氣喘急。不思飲食。宜服大腹皮散方。 大腹皮(銼) 赤茯苓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桔梗(去蘆頭) 人參(去蘆頭) 陳橘皮(湯浸炒微黃)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氣壅滯。咳嗽。發即氣喘。妨悶。宜服紫蘇散方。 紫蘇莖葉(一兩) 豬苓(一兩去黑皮)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馬兜鈴(七顆細銼和皮枳殼(一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氣喘急。腹脅疼痛。麻黃散方。 麻黃(二兩去根節) 赤茯苓(一兩) 桂心(一兩) 桔梗(一兩半去蘆頭) 杏仁(四十九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氣喘急。下焦虛傷。宜服阿膠膏方。 阿膠(三兩搗碎炒令黃燥搗末) 白羊腎(三對去筋膜切細研) 杏仁(三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四兩煮去滓上件藥相和。于瓷瓶內貯之。蒸半日。令藥成膏。每服。不計時候。以暖酒調下一茶匙 治肺氣喘急。咳嗽。桔梗散方。 桔梗(一兩去蘆頭) 桑根白皮(三分銼)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訶黎勒皮(三分)花桑葉(半兩) 貝母(半兩煨令微黃)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糯米粥飲調下一錢。
治肺氣喘急。不得眠臥。頭不著枕。無間晝夜。長倚物坐。唯食稀粥。服此藥。其 氣急。當日便減。更經三五日。臥穩頭著枕。小便通。心腹氣散。二十日外。平復如故 。兼治十種川樸硝(二兩煉熟) 川芒硝(二兩煉熟) 硝石(一兩)(以上三味同研令細)犀角屑(一兩)椒目卻炒令黑味同搗如膏)上件藥。都研令勻。以棗肉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棗湯下十五丸。
治肺氣。定喘嗽。牛黃丸方。 牛黃(半兩細研) 人參(一兩去蘆頭) 赤茯苓(一兩) 訶黎勒(三分煨用皮) 蛤蚧(一對頭尾全者涂酥炙令微黃)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牛黃更研令勻。煉蜜蠟同和丸。如雞頭實大。不計時候。含一丸咽津。
治肺氣喘急。坐臥不得。宜服漢防己丸方。 漢防己(一兩) 干姜(半兩炮裂銼) 甜葶藶(三分隔紙炒令紫色) 豬牙皂莢(一兩去黑皮涂酥炙令焦黃去子)上件藥。搗羅為末。以棗肉和搗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煎桑根白皮湯下十丸。
治多年肺氣。累療不瘥。心膈煩熱。喘促。宜服此方。 砒霜(一兩以熟絹裹用大蘿卜一枚開一竅入砒霜又用蘿卜塞卻以線纏系內鐺中以水入燈心五藥(半兩上件藥。同研令勻。煮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以沙糖溫水。研化一丸。食后服之。
治久患肺氣喘急。痰壅悶亂。宜服葶藶丸方。 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別研如膏) 貝母(一兩煨令微黃搗末)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如膏) 皂莢(二兩捶碎以酒五合揉取汁煎成膏)上件藥。都研令勻。以皂莢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桑根白皮湯下二十丸。
治肺氣喘急。睡臥不安。宜豬KT 酒方。 豬KT (三具細切) 大棗(五十枚去核)上二味。以無灰酒五升。浸經三日。每服。不計時候。溫服一小盞。兼治經年嗽病。
治肺傷風冷聲嘶不出諸方
夫臟腑皆受氣于肺。肺主于氣。氣為陽。陽氣和平。則聲音通暢也。若形寒飲冷。兩寒相感。則傷于肺。是以風冷為陰之邪。搏于陽。陰陽不調。氣道不通。故令聲嘶不出也。
治肺臟。外傷風冷。聲嘶言不能出。胸膈氣滯。宜服半夏散方。 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細辛(三分) 桔梗(半兩去蘆頭)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半兩去蘆頭(半兩煨令微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候稍熱服。忌生冷熱面。
治肺傷風冷。背寒。語聲嘶不出。咳嗽氣急。宜服五味子散方。 五味子(半兩) 桂心(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款冬花(半兩) 桔梗(半兩去蘆頭) 紫蘇莖葉(一兩) 干姜(半兩炮裂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