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癰鼻梁起。疼痛脹悶。宜用納鼻甘草丸方。 甘草(生用) 木通(銼) 細(xì)辛 附子(生用以上各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以白雄犬膽。和丸如棗核大。以綿裹一丸。納鼻中。日二換之。
治癰鼻中結(jié)肉方。 青甜瓜蒂〔(二枚)曬干為末〕 雄黃(半錢細(xì)研) 麝香(半錢細(xì)研)上件藥。都研令勻。用時(shí)。先將指甲掏破中肉。然后貼藥在上。日三用之。
治鼻癰塞鼻。雄黃丸方。 雄黃(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附子(一分炮裂去皮臍) 細(xì)辛(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狗膽和丸。如棗核大。以綿裹一丸。納鼻中。移時(shí)惡物出。三二升瘥 治鼻癰氣鼻不通方。 瓜蒂(半兩) 細(xì)辛(一分)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以綿裹豇豆大。塞鼻中。須臾通矣。
又方。 上用皂莢末。如小豆大。用竹管子吹入鼻中。
又方。 上用干姜末。蜜和。塞鼻中。
又方。 上用瓜蒂白礬等分。搗羅為末。以豬脂和。捻如棗核大。綿裹塞鼻中。經(jīng)日再易之。以瘥為
治鼻中生瘡諸方
夫鼻者。肺之竅。故肺氣通于鼻也。若臟腑不調(diào)。陰陽痞塞。氣血壅滯。榮衛(wèi)不通。則上焦 治鼻中生瘡。咽喉閉塞。及干嘔頭痛。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去蘆頭) 木通(銼) 大青 青竹茹 麥門冬(去心以上各三分) 川升麻(一兩)玄參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溫服。
治風(fēng)熱。鼻內(nèi)生瘡。滴鼻梔子仁煎方。 梔子仁 苦參 木通(銼以上各一兩)上件藥。細(xì)銼。以好酥四兩。煎令香。去滓。傾入瓷合中。旋以少許。滴入鼻中。
治肺壅。鼻中生瘡。腫痛方。 川大黃(一分生用) 黃連(一分去須) 麝香(一錢細(xì)研)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研入麝香令勻。以生油旋調(diào)。涂于鼻中。
又方。 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研為膏) 川大黃(一分生為末)上件藥。相和研令勻。以豬脂調(diào)涂鼻中。
又方。 上以狗骨燒灰細(xì)研。豬脂和貼之。
又方。 上燒故馬絆為末。敷之。
又方。 上搗杏仁乳和。敷之。
又方。 上以黃柏檳榔等分。搗羅為末。以豬脂調(diào)敷之。
又方。 上以烏牛耳垢。敷之。
又方。 上以牛鼻津。敷之。
治鼻中生息肉諸方
夫肺氣通于鼻。肺臟若為風(fēng)冷所乘。則鼻氣不和。津液壅塞。而為鼻癰。冷氣搏于血?dú)狻?
停 治鼻中生息肉。鼻梁起。羊肺散方。 羊肺(一枚曬干) 白術(shù)(一兩) 肉蓯蓉(三分刮去皺皮) 木通(三分銼) 干姜(半兩炮裂銼)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于食后。以粥飲調(diào)三錢。服之。
又方。 木通(半兩銼) 真珠末(半兩) 白礬(半兩燒汁盡) 細(xì)辛(半兩)上為細(xì)散。入真珠末令勻。捻棉如棗核。沾散納于鼻中。日二度。
又方。 木通(半兩銼) 細(xì)辛(半兩) 甘遂(一分煨令黃) 附子(一分炮裂去皮臍)上為細(xì)末。煉蜜和捻如棗核大。納鼻中。日三(二)度換。當(dāng)有清涕下。
治息肉妨悶疼痛方。 白礬(一兩燒汁盡) 木通(半兩銼) 細(xì)辛(半兩) 朱砂(一分細(xì)研)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入朱砂。同研令勻。以綿裹豇豆大。塞在鼻中。至病上日三易之。
當(dāng) 治鼻中息肉漸大。氣息不通。妨悶方。 藜蘆(三分去蘆頭搗羅為末) 雄黃(一分細(xì)研) 雌黃(一分細(xì)研)上件藥。同研令勻。每用時(shí)節(jié)。以蜜調(diào)散。用紙捻子。展藥。點(diǎn)于息肉上。每日三度。
則自 治鼻中息肉。壅塞不通方。 白礬(半兩燒汁盡) 藜蘆(半兩去蘆頭) 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 瓜蒂(二十枚)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用小竹管子。取藥如小豆大。納鼻中吹之。以綿塞鼻。日再用之。
治鼻中息肉腫大。氣息閉塞不通。點(diǎn)藥令消方。 生地膽(十枚) 細(xì)辛(半分末) 白芷(半分末)上以地膽壓取汁。和藥末。以涂于息肉之上。取消為度。亦單以地膽汁于竹筒中盛。當(dāng)上 治鼻中生息肉。不通利。塞鼻羊躑躅丸方。 羊躑躅花(半兩) 白礬(半兩燒令汁盡) 礬石(半兩細(xì)研) 肉蓯蓉(一分)上件藥。細(xì)羅為末。以青羊脂和。綿裹如棗核大。納鼻中。日夜四五度換之。以漸漸消爛。
治鼻中息肉。不通利。塞鼻真珠散方。 真珠 白礬(燒為灰) 桂心 細(xì)辛(以上各一兩) 木通(半兩銼)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服半錢。綿裹納鼻中。日三易之。
治鼻中息肉。敷鼻蚯蚓散方。 白頸蚯蚓(一條韭園內(nèi)者) 豬牙皂莢(一梃)上件藥。納于瓷瓶中。燒熟。細(xì)研。先洗鼻內(nèi)令凈。以蜜涂之。敷藥少許在內(nèi)。令清水下盡 治鼻中息肉。敷鼻瓜蒂膏方。 上用陳瓜蒂一分。搗羅為末。以羊脂和。以少許敷息肉上。日三用之。
治鼻中息肉。不聞香臭。敷鼻白礬膏方。 上以白礬一兩。燒為灰。細(xì)研。以羊脂旋和少許。敷著息肉上。即瘥。
又方。 上以蜣螂一十枚。納青竹筒中。以刀削去竹青。以油單裹筒口。令密。納廁坑中。四十九日。取出曝干。入麝香少許。同細(xì)研為散。涂息肉上。當(dāng)化為水。
治鼻痛諸方
夫鼻痛不能忍者。由風(fēng)冷傷于肺臟故也。是以肺氣通于鼻。風(fēng)邪隨氣入于鼻內(nèi)。搏于正氣。
治風(fēng)冷搏于肺臟。上攻于鼻。則令鼻痛。宜服沒藥散方。 沒藥 干蝎(微炒) 天南星(炮裂) 雄黃(細(xì)研) 當(dāng)歸(銼微炒) 朱砂(細(xì)研)牛黃(細(xì)研)(半兩)烏蛇(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入研了藥。研令勻。每于食后。以溫酒調(diào)下一錢。
治鼻塞多痛。芎 膏方。 芎 吳茱萸 細(xì)辛 川椒 干姜(炮裂) 皂莢(以上各三分)上件藥。細(xì)銼。以醋浸一宿。豬脂六兩。同于銀鍋中。煎五七沸。濾去滓。傾入瓷盒中。
每 治鼻痛。白芷膏方。 白芷 芎 木通 當(dāng)歸 辛夷(以上各半兩) 細(xì)辛(三分) 莽草(三分)上件藥。都細(xì)銼。以不中水豬脂一升。煎五七沸。候白芷色焦黃。濾去滓。瓷盒中盛。
每以 又方。 上以麻油頻涂于鼻內(nèi)外甚佳。
又方。 上以杏仁五兩。去皮尖。取油涂之。即瘥。
治鼻流清涕諸方
夫津液涕。得熱即干燥。得冷則流溢不能自收。肺氣通于鼻。其臟若冷。隨氣乘于鼻。
故使 治肺虛。外傷風(fēng)冷。致鼻塞常流清涕。頭目昏疼。四肢不利。服訶黎勒散方。 訶黎勒(一兩煨用皮) 白術(shù)(一兩) 防風(fēng)(三分去蘆頭) 細(xì)辛(三分) 前胡 木通(三分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溫服 治肺傷風(fēng)冷。鼻流清涕。頭目疼痛。胸膈不利。宜服細(xì)辛散方。 細(xì)辛(一兩) 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 白術(shù)(三分) 桂心(三分) 蔓荊子(三分) 芎〔二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溫服 治鼻流清涕。日久不止。皆因肺臟虛寒。心膈壅滯。頭目不利。宜服白術(shù)散方。 白術(shù)(一兩) 丁香(三分) 訶黎勒(三分煨用皮) 桂心(三分) 細(xì)辛(三分) 附子(三分炮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于食后。以溫水調(diào)下一錢。
治傷冷鼻塞。清涕出不止方。 附子(半兩炮去皮臍) 細(xì)辛(一分) 川椒(一分去目) 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研)上件藥。細(xì)銼。用醋淹一宿。以煉成豬脂半斤。以慢火煎藥。候附子色黃。膏成。去滓。
候 治鼻塞腦冷。清涕出不止方。 木通(半兩銼) 辛夷(半兩) 細(xì)辛 桂心 甘遂(微炒) 芎 附子(炮裂去皮臍以上各一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棗核大。以綿裹一丸。納鼻中。日三換之。用白狗膽汁和之。更佳。
治鼻塞。恒有清涕。塞鼻。桂膏方。 桂心 細(xì)辛 干姜(炮裂銼) 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以上各半兩) 皂莢(一分)上件藥。羅搗為末。以青羊脂和成膏。每用如棗核大。綿裹塞鼻中。
治鼻干無涕諸方
夫鼻干無涕者。由臟腑壅滯。內(nèi)有積熱。攻于上焦之所致也。凡肺氣通于鼻。主于涕。
若其 治肺臟積熱。皮膚干燥。鼻痛無涕。頭疼心悶。宜服桑根白皮散方。 桑根白皮(一兩銼) 川升麻(一兩半)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木通(一兩銼) 川大黃(一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溫服。
治肺臟積熱。兩頰時(shí)赤。皮膚枯燥。鼻干無涕。頭目多疼。宜服木通散方。 木通〔二(一)兩銼〕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 赤茯苓(一兩) 白前(一兩) 石膏(二兩)桑兩炙微赤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溫服。
治肺熱。鼻干無涕。心神煩悶。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半兩) 木通(半兩銼) 麥門冬(一兩去心焙) 赤茯苓(半兩) 川升麻(半兩)黃研) 龍腦(上件藥。搗羅為散。每于食后。以竹葉湯。調(diào)下一錢。
治鼻干無涕。吹鼻散方。 龍腦(半錢) 馬牙硝(一錢) 瓜蒂(十四枚為末)上件藥。一處細(xì)研。每用一豆大。吹入鼻中瘥。
吐血論
夫吐血者。皆由大虛損。及飲酒勞傷所致也。肺者五臟上蓋心肝。又俱主于血。上 有邪。
三種入胃之后胃吐脈微而久吐
治吐血諸方
夫心主血。肝藏于血。是以愁憂思慮。則傷心。恚怒氣逆。上而不下。則傷肝。肝心二臟俱 治吐血。心胸氣逆。疼痛。宜服伏龍肝散方。 伏龍肝(二兩) 生干地黃(二兩) 芎 (半兩) 赤芍藥(半兩) 當(dāng)歸(半兩) 桂心(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竹茹一雞子大。煎至五分。去滓。放溫。
治心熱。吐血不止。黃芩散方。 黃芩(一兩半) 地榆(一兩半銼) 玄參(二兩) 茜根(二兩銼) 寒水石(一兩)麥門冬(二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竹葉二七片。煎至五分。去滓。每于食后 治吐血者。皆由臟氣虛。氣上沖所為。宜服黃 散方。 黃 (銼) 白芍藥 芎 當(dāng)歸 桂心 黃芩 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一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竹茹一雞子大。煎至五分。去滓。每于食 治吐血并衄血不止。紫蘇散方。 紫蘇〔一(二)兩〕 桂心(一兩) 生干地黃(二兩) 當(dāng)歸(一兩) 牛膝(一兩去苗) 阿膠(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每于食后。溫服。
治吐血內(nèi)崩上氣。面色如土。宜服艾葉散方。 艾葉(二兩) 阿膠(二兩搗碎炒令黃燥) 柏葉〔一(二)兩〕 干姜(一兩炮裂銼)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溫服。
治心肺熱盛。吐血不止。宜服地榆散方。 地榆(半兩銼) 柏葉(三分) 甘草(半兩銼生用) 吳藍(lán)(三分) 黃芩(三分) 刺薊(一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青竹茹一分。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 治吐血衄血。及大小便下血不止。宜服刺薊散方。 刺薊 白芍藥 白術(shù) 人參(去蘆頭) 生干地黃 鹿角膠(搗碎炒令黃燥以上各一兩)芎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不計(jì)時(shí)候。以生地黃汁。調(diào)下二錢。
治吐血不止。心胸疼痛方。 當(dāng)歸(二兩) 黃芩(二兩) 干姜(一兩炮裂銼) 白芍藥(一兩) 阿膠(二兩搗碎炒令黃燥)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不計(jì)時(shí)候。以生地黃汁。調(diào)下二錢。
治吐血久不止。松花散方。 松花(一兩半)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紫菀(半兩去苗) 百合(半兩) 薯蕷(一兩) 人參(草根(半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不計(jì)時(shí)候。以粥飲調(diào)下二錢。
治肺心熱盛。吐血不止方。 伏龍肝〔(一合)分〕 紅藍(lán)花(二兩) 甘草(半兩生用)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于食后。煎竹茹湯。調(diào)下二錢。
治吐血口鼻俱出。至一斗不止方。 生地黃汁(半升) 刺薊汁(半升) 白蜜(三合) 麥門冬汁(半升) 伏龍肝(二兩細(xì)研如粉)上件藥。相和。以慢火熬如稀餳。不計(jì)時(shí)候。含半匙咽津。
治吐血經(jīng)日。百治不瘥者。宜服此方。 生地黃汁(一升)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杵末)上件藥。相和。煎至半升。分為二服。溫溫食后服之。
治吐血紅花散方。 紅花(一兩) 訶黎勒(三枚兼核生用) 川樸硝(五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酒半中盞。水半中盞。煎至六分。去滓。入赤馬通一合。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又方。 生藕汁(二合) 刺薊汁(二合)上件藥。合攪令勻。入生蜜一匙。調(diào)和令細(xì)呷之。
治吐血立效方。 白蒲薄紙(五張燒灰)上將紙灰。以水調(diào)。頓服之。立效。
治吐鮮血方。 紅錦(三寸)上將錦燒灰。研為末。水調(diào)服之瘥。
治吐血及鼻衄不止方。 上以伏龍肝二兩。用新汲水一大盞。淘取汁。入蜜一匙。攪勻。頓服之。
又方。 上以烏賊魚骨。搗細(xì)羅為散。不計(jì)時(shí)候。以清粥飲調(diào)下二錢。
又方。 生刺薊(三兩) 生地黃(五兩)上搗絞取汁。入白蜜一兩。煎三五沸。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又方。 上以生葛根搗絞取汁。每服一小盞。宜頻服。以止為度。
又方。 上以刺薊根葉。搗絞取汁一中盞。分為二服。相次服之。
治卒吐血諸方
夫卒吐血者。因心肺二臟壅滯。暴熱所傷。或飽食飲酒。勞損所致也。心肺在于上焦。
俱主 治卒吐血不止。甘草散方。 甘草(銼生用) 白術(shù) 阿膠(搗碎炒令黃燥) 干姜(炮裂銼) 黃芩(以上各一兩)伏龍肝(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治卒吐血。皆因心肺暴熱。毒入胃。致吐不止。宜服生干地黃散方。 生干地黃〔三(二)兩〕 黃芩〔二(三)兩〕 阿膠(二兩搗碎炒令黃燥) 甘草(二兩銼生用)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青竹茹一雞子大。煎至六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 治勞傷。或飽食氣逆。致卒吐血不止。宜服雞蘇散方。 雞蘇莖葉(一兩) 黃 (一兩銼) 甘草(一兩生用) 干姜(半兩炮裂銼) 艾葉(半兩)阿膠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赤馬通汁一合。攪令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