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 菩薩地持經(jīng)
  • 曇無讖
  • 4022字
  • 2015-12-27 00:15:00

菩薩地持方便處戒品之余

菩薩欲學菩薩律義戒。攝善法戒。攝眾生戒者。若在家若出家。發(fā)無上菩提愿已。于同法菩薩。已發(fā)愿者。有智有力。善語善義。能誦能持。如是菩薩所先禮足已作是言。我于大德乞受菩薩戒。大德于我不憚勞者。哀愍聽許。作是請已偏袒右肩。于三世十方佛及大地諸菩薩前。恭敬作禮念其功德。起軟中上淳凈心。于智者前謙下恭敬長跪曲身。于佛像前作是言。唯愿大德。授我菩薩戒。作是語已。一心念住長養(yǎng)凈心。我今不久當?shù)脽o盡無量無上大功德聚。如是念已。默然而住。爾時智者。于彼受者不起亂心。若坐若立而作是言。汝某甲善男子諦聽。法弟汝是菩薩不。答言是。發(fā)菩提愿未。答言已發(fā)。

問已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欲于我所受一切菩薩戒律儀戒攝善法戒攝眾生戒。此諸戒是過去未來現(xiàn)在一切菩薩所住戒。過去一切菩薩已學。未來一切菩薩當學。現(xiàn)在一切菩薩今學。汝能受不。答言能。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智者三說。授彼戒已。受者不起。爾時智者。于佛像前敬禮十方世界諸菩薩眾。如是白言。某甲菩薩。于我某甲前三說受菩薩戒。我為作證。一初十方無量諸佛第一無上大師現(xiàn)知見覺者。于一切眾生一切法。現(xiàn)知見覺。亦如是白。某菩薩。于我某前三說受菩薩戒。我為作證。第二第三。亦如是白。如是受菩薩戒竟。次第十方一切世界無量諸佛。及住大地諸菩薩前。法有相現(xiàn)。爾時十方世界諸佛菩薩。念是菩薩起如實知見。某世界中某菩薩。從某菩薩受菩薩戒。于是菩薩起子想弟想。慈心愛念。慈心愛念故。令是菩薩善法增長終不退減。如是白。如是知覺。如是受菩薩戒已。智者受者。向十方諸佛及菩薩眾敬禮而退。如是菩薩所受律儀戒于余一切律儀戒。最勝最上。攝受無量無邊功德。從第一無上真實心起。一切眾生一切種惡行對治。波羅提木叉戒。于此律儀戒。百分不及其一。百千萬分乃至極算數(shù)譬喻亦不及一。攝受一切諸功德故。住菩薩戒者作是思惟。如法者行非法不行。功德轉(zhuǎn)增。學戒菩薩。聞修多羅藏所說及菩薩摩得勒伽藏所說。當勤護持。有智菩薩不從一切菩薩受菩薩戒。若不信者則不從受。謂初聞菩薩戒。不信不順不能思惟。慳者貪者。多欲者。不知足者。破戒者。慢緩者。不護戒者。嗔者恨者。不堪忍者。懶惰者。懈怠者。著睡眠者。樂說世事者。如是等人悉不從受。若有菩薩修習善心。乃至一[穀-禾+牛]牛乳頃者。不飲酒者。不愚癡者。不怯弱者。不少聞者。不謗菩薩藏修多羅者。從如是等人受菩薩戒。菩薩受菩薩戒者。誹謗違逆菩薩藏者。不向其說亦不教義。何以故。彼聞已不信。無知覆障故而生誹謗。如是謗者。如受菩薩戒。無量功德聚。謗者罪報亦復如是。乃至不舍惡言惡見惡覺。終不舍離。如是罪業(yè)菩薩。欲受菩薩戒時。智者應先為說菩薩摩得勒伽藏。說菩薩戒及犯戒相。令受戒者。自心觀察智慧思惟。我堪受戒非效他受。是名堅固菩薩如是人者應受菩薩戒。

如是菩薩住律儀戒者。有四波羅夷處法。何等為四。菩薩為貪利故自嘆己德毀呰他人。是名第一波羅夷處法。菩薩自有財物。性慳惜故。貧苦眾生無所依怙來求索者。不起悲心給施所求。有欲聞法吝惜不說。是名第二波羅夷處法。

菩薩嗔恚。出粗惡言意猶不息。復以手打或加杖石。殘害恐怖嗔恨增上。犯者求悔不受其懺。結恨不舍。是名第三波羅夷處法。菩薩謗菩薩藏說。相似法熾然建立于相似法。若心自解或從他受。是名第四波羅夷處法。是名菩薩四波羅夷處法。

是菩薩于四波羅夷處法一一犯。是名波羅夷處法。何況犯四。不能增廣現(xiàn)法。莊嚴菩提。亦不增長現(xiàn)在凈心。是名相似菩薩非實菩薩。若菩薩以軟中煩惱犯四法者。不名舍律儀戒。若上煩惱犯。是名為舍。若于四法數(shù)數(shù)違犯。不生慚愧歡喜愛樂。言是功德。是名上煩惱犯。菩薩無有頓犯四波羅夷處法。舍菩薩律儀戒。如比丘舍律儀戒。菩薩失律儀戒已。堪任更受。非如比丘犯木叉戒。不得更受。有二因緣。失菩薩律儀戒。一者舍無上菩提愿。二者起增上煩惱犯無有舍身受身。失菩薩戒。乃至十方在所受生。亦復不失。若菩薩不舍大愿。非上煩惱犯。舍身受身。雖不憶念。從善知識。數(shù)數(shù)更受猶是本戒。不名新得。

是住律儀戒菩薩。當知犯非犯。染污非染污。軟中上。

若菩薩住律儀戒。于一日一夜中。若佛在世若佛塔廟。若法若經(jīng)卷若菩薩修多羅藏。若菩薩摩得勒伽藏若比丘僧。若十方世界大菩薩眾。若不少多供養(yǎng)乃至一禮。乃至不以一偈贊嘆三寶功德。乃至不能一念凈心者。是名為犯眾多犯。若不恭敬。若懶惰。若懈怠犯。是犯染污起。若忘誤犯。非染污起。不犯者。入凈心地菩薩。如得不壞凈比丘常法。供養(yǎng)佛法僧寶。若菩薩多欲不知足。貪著財物。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為斷彼故。起欲方便攝受對治。性利煩惱更數(shù)數(shù)起。

若菩薩見上坐有德應敬同法者。憍慢嗔恨。不起恭敬不讓其坐。問訊請法悉不酬答。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污起。若懶惰懈怠。若無記心。若忘誤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狂若重病。若亂心。若眠作覺想。問訊請法悉不答者。是名不犯。若上座說法及決定論時。若自說法。若聽法若自決定論時。若說法眾中。若決定論眾中。不禮不犯。若護說者心。若以方便令彼調(diào)伏。舍離不善。修習善法。若護僧制若護多人意。

若菩薩檀越來請。若至自舍。若至寺內(nèi)。若至余家。若施衣食。種種眾具。菩薩以嗔慢心不受不往。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若病若無力。若狂若遠處。若道路恐難。若知不受令彼調(diào)伏舍惡住善。若先。受請。若修善法不欲暫廢。為欲得聞未曾有法饒益之義。及決定論。若知請者為欺惱故。若護多人嫌恨心故。若護僧制。若菩薩有檀越。以金銀真珠。摩尼流璃種種寶物。奉施菩薩。菩薩以嗔慢心。違逆不受。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污。起舍眾生故。若懶墮懈怠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狂若知受已必生貪著。若知受已。施主生悔。若知受已。施主生惑。若知受已。施主貧惱。若知是物是三寶物。若知是物是劫盜得。若知受已多得苦惱。所謂殺縛讁罰奪財呵責。

若菩薩眾生往至其所欲得聞法。若菩薩嗔恨慳嫉不為說者。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污起。若懶墮懈怠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外道求短。若重病若狂。若知不說令彼調(diào)伏。若所修法未善通利。若知前人不能敬順威儀大整。若彼鈍根聞深妙法生怖畏心。若知聞已增長邪見。若知聞已毀呰退沒。若彼聞已向惡人說破壞正法。若菩薩于兇惡犯戒眾生以嗔恨心。若自舍若遮他令舍不教化者。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污起。若懶墮懈怠。若忘遮他。犯非染污起。何以故。菩薩于惡人所起慈悲心深于善人。不犯者。若狂若知不說。令彼調(diào)伏。如前說。若護他心。若護僧制。

若菩薩于如來波羅提木叉中毗尼建立遮罪。護眾生故。令不信者信。信者增廣。同聲聞學。何以故。聲聞者乃至自度。乃至不離護他。令不信者信。信者增廣學戒。何況菩薩第一義度。又復遮罪住。少利少作少方便。世尊為聲聞建立者。菩薩不同學此戒。何以故。聲聞自度。舍他應住。少利少作少方便。非菩薩自度。度他應住。少利少作少方便。菩薩為眾生故。從非親里婆羅門居士。求百千衣。及自恣與。當觀施主堪與不堪。隨施應受。如衣缽亦如是。如衣缽。如是自乞縷。令非親里織師織。為眾生故。應畜憍奢耶臥具坐具乃至百千。乃至金銀百千。亦應受之。如是等住。少利少作少方便。聲聞遮罪。菩薩不共學住。菩薩律儀戒。為諸眾生。若嫌恨心。住少利少作少方便者。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污起。若懶惰懈怠住少利少作少方便犯。非染污起。若菩薩身口諂曲。若現(xiàn)相。若毀呰。若因利求利住邪命法。無慚愧心不能舍離。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若斷彼故起欲方便。煩惱增上。更數(shù)數(shù)起。

若菩薩掉動心不樂靜。高聲嬉戲令他喜樂作是因緣。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污起。若忘誤犯。非染污起。不犯者。為斷彼故起欲方便如前說。又不犯者。他起嫌恨。欲令止故。若他愁憂。欲令息故。若他性好戲。為攝彼故欲斷彼故。為將護故。若他疑菩薩。嫌恨違背和顏戲笑。現(xiàn)心凈故。

若菩薩作如是見。如是說言。菩薩不應樂涅槃應背涅槃。不應怖畏煩惱。不應一向厭離。何以故。菩薩應于三阿僧祇劫。久受生死求大菩提。作是說者。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污起。何以故。聲聞深樂涅槃畏厭煩惱。百千萬倍。不及菩薩深樂涅槃畏厭煩惱。謂諸聲聞但為自利。菩薩不爾普為眾生。彼習不染污心勝阿羅漢。成就有漏離諸煩惱。

若菩薩不護不信之言。不護譏毀亦不除滅。若實有過惡不除滅者。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污起。實無過惡而不除滅。非染污起。不犯者。若外道誹謗及余惡人。若出家乞食。修善因緣生他譏毀。若前人若嗔若狂而生譏毀。

若菩薩觀眾生應以苦切之言方便利益。恐其憂惱而不為者。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觀彼現(xiàn)在。少所利益多起憂惱。

若菩薩罵者報罵。嗔者報嗔。打者報打。毀者報毀。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污起。

若菩薩侵犯他人。或雖不犯令他疑者。即應懺謝。嫌恨輕慢不如法懺謝。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污起。若懶墮懈怠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以方便令彼調(diào)伏。若彼欲令作不凈業(yè)。然后受者不謝無罪。若知彼人性好斗訟。若悔謝者。增其嗔怒。若知彼和忍無嫌恨心。恐彼慚恥不謝無罪。

若菩薩他人來犯如法悔謝。以嫌恨心。欲惱彼故。不受其懺。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污起。若不嫌恨。性不受懺。是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以方便令彼調(diào)伏。如前說。若彼不如法悔其心不平。不受其懺無罪。

若菩薩于他起嫌恨心。執(zhí)持不舍。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為斷彼故。起欲方便如前說。

若菩薩為貪奉事。畜養(yǎng)眷屬者。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無貪心畜。

若菩薩懶墮懈怠耽樂睡眠。若非時不知量。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若病若無力。若遠行疲極。若為斷彼故起欲方便如前說。

若菩薩以染污心論說世事經(jīng)時者。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污起。若忘誤經(jīng)時。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見他聚話。護彼意故須臾暫聽。若暫答他問未曾聞事。

若菩薩欲求定心。嫌恨憍慢不受師教。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污起。若懶墮懈怠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疾病若無力。若知彼人作顛倒說。若自多聞有力。若先已受法。

若菩薩起五蓋心不開覺者。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為斷彼故起欲方便如前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良县| 沧州市| 循化| 唐河县| 同仁县| 通道| 方城县| 房产| 界首市| 富民县| 峨边| 陆良县| 龙南县| 绥滨县| 常德市| 鄂伦春自治旗| 扎鲁特旗| 稷山县| 包头市| 伊吾县| 玉溪市| 丘北县| 湟中县| 惠水县| 沈阳市| 延庆县| 河南省| 顺义区| 锡林郭勒盟| 扶绥县| 沙湾县| 岚皋县| 重庆市| 辽阳县| 江西省| 卓资县| 湘潭县| 阿鲁科尔沁旗| 沈丘县| 邢台市| 辛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