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8章

  • 菩薩地持經
  • 曇無讖
  • 3334字
  • 2015-12-27 00:15:00

不共者。如來十力不與聲聞辟支佛共等者。一切如來十力平等無軟中上。造業者。處非處智力。真實因果如實知。伏因果諍論。沙門婆羅門自業智力自所作業。此業受果如實知。伏施福諍論。沙門婆羅門禪解脫三昧正受智力。三種示現調伏教授伏對治相違諍論。沙門婆羅門諸根利鈍智力。于諸眾生軟中上根。如實知。如其所應。如其方便。而為說法。種種解智力于諸眾生軟中上解凈不凈解。如實知。教修凈解離不凈解。種種界智力于諸眾生下中上界。如實知。如其心如其根如其欲如其使。彼彼度門教授利益。至處道智力。如來為諸眾生種種度門種種教授。如聲聞地次第開發顯示教授宣說。云何如來教授初業菩薩三昧眾具攝受住心。如來為無諂曲者教令修學。作如是言。善男子。汝當獨處深樂寂靜思惟父母師長所制名字。如此名字內外六入及兩中間。一切悉無自性亦無。但是名想施設。如是思惟法不可得。不于未來起當來想。善男子。于現在眼作眼名眼想眼施設。當自觀察。我眼尚不可得。況復名想施設言是眼也。如是名想施設一切悉無。名想施設都無真實。彼眼自性亦無。何以故。非彼眼名眼想眼施設眼覺生。但名字言說而生眼覺。非彼眼性可聞可知。于名于事而生眼覺。是故思惟本來眼名眼想眼施設。當來諸法悉不可得。如眼如是耳鼻舌身乃至見聞覺知若求若得若覺若觀如是。一切法想乃至當來想如是。壞我想方便道攝受。乃至壞一切法想。方便道攝受如是。一切所知善觀察。一切法想當來想。一切虛偽無想無思無相。于一切義無所攝受。當得如來清凈智慧三昧種性。彼諸菩薩得不凈觀。行于慈心觀察緣起。分別諸界入出息念。逮得初禪乃至非想非非想處。菩薩無量三昧正受思惟。漸次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薩至處道。過去如來為初業菩薩如是教授。未來諸佛當如是教?,F在諸佛亦如是教。聲聞乘如是思惟。疾得神通無礙智一切至處道智力。出一切苦道如實知。離不出道出道饒益。宿命智力觀察宿命。于善于惡若厭心若凈心。調伏說法伏常論。沙門婆羅門生死智力說眾生生死所往生處伏斷滅論。沙門婆羅門漏盡智力伏疑惑解脫。沙門婆羅門。次第者。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頓得十力。后次第現在前阿惟三佛法部分因果故。以處非處智力。觀察因果部分。欲界差別故。以自業智力。觀察自業而為說法。令離惡業修行善業。為世俗道離欲故。以禪解脫三昧正受智力。教諸眾生。復為出世離欲故。以禪解脫三昧正受智力。先教眾生。以世俗道離欲。后得出世間道離欲。欲令眾生得出世間離欲故。以諸根利鈍智力。觀察諸根。知諸根已。欲知悕望故。以種種解智力觀其悕望。觀悕望已。以種種界智力。觀察根使。隨其方便境界度門而度脫之。以一切至處道智力。于境界度門方便心住攝受心住。行清凈已離身見斷常等見。為說中道。離一切煩惱故入宿命智力及生死智力。為止所縛不斷煩惱。起增上慢教令離故入漏盡智力。

又次第者。阿惟三佛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先以處非處智力。觀察緣起第一義法住。依第一義法住智已。以自業智力觀在家分種種業。觀在家分種種業已。以禪解脫三昧正受智力觀出家分。云何令此出家分于苦解脫當為說道。起大悲心佛眼觀察。以諸根利鈍智力。觀察軟中上根而為說法。余種種解智力等。次第如前說。

又次第者。阿惟三佛法以處非處智力。觀察緣起法界。以自業智力觀眾生界。如此眾生作如是業受如是果。觀法界眾生界已。以禪解脫三昧正受智力。為苦眾生三種示現而教授之。余根利鈍智力等。以道度脫一切眾生。令脫眾苦。

差別者。知善不善業。得愛不愛果。是名處非處智力。知善不善業得愛不愛果。不作不受乃至禪解脫等。此業非彼業。是名自業智力。知禪解脫等三種示現教授。乃至知凈等俱生相應心。是名禪解脫三昧正受智力。知軟中上根。是名諸根利鈍智力。乃至知諸根方便生彼悕望。亦名諸根利鈍智力。知種種悕望。是名種種解智力。解有六種。一者不出解。謂悕望摩醯首羅那羅延梵世等解。二者出解。謂悕望三乘解。三者遠凈解。謂悕望軟中成熟解。四者近凈解。謂悕望上成熟解。五者現法得涅槃解。謂悕望聲聞乘得涅槃解。六者將來得涅槃解。謂悕望大乘得涅槃解。乃至知解。所起作種子喻。亦名種種解智力。界分別有四種。如性種子。是名種種解智力。知種種分別種子。是名種種界智力。乃至知涅槃法及順界道跡。亦名種種界智力。知一切種道跡種種煩惱種種清凈。是名至處道智力。乃至知宿命一切趣因。亦名至處道智力。知過去六種言說。是名宿命智力。乃至知過去眾生生死。亦名宿命智力。知未來生死。是名生死智力。乃至知未究竟自義眾生未來生死。亦名生死智力。知究竟自義現法得涅槃。是名漏盡智力。如是十種智力各各差別。四無畏如修多羅說。如來以此四事于大眾中自證而無所畏。智障解脫一切法平等覺。不共聲聞是第一無畏。煩惱障解脫共聲聞是第二無畏。說出苦道是第三無畏。障道法是第四無畏。如來于是四義自如實知。若有誹謗言不知者。無有是處。無是處故得無所畏無怯弱。不疑惑決定自知??盀榇髱熥园舶脖?。前二處滿。是自安道。后二處滿。是安彼道。一切法平等覺。為向大乘諸菩薩故。煩惱障解脫。為向聲聞緣覺乘故。出苦道及障道法二俱為故。如來為諸菩薩聲聞緣覺。行出苦道說修多羅。結集經藏者。以說菩薩行立菩薩藏。說聲聞緣覺行立聲聞藏。

三念處如修多羅說。如來長夜作如是念。我善法律為大法主。于受不受不起惱心。略說三種眾。一者正趣。二者邪趣。三者非正非邪。于此三眾。以正念心而無增減。

三不護如修多羅說。略說。一切所作覆藏悉斷。是故如來顯示三不護。阿羅漢猶有無記突吉羅。或時忘誤。唯有如來一切悉無。一切真實。阿羅漢或時論議畏墮負處。或時不悅?;驎r慧性。是故自護不令習氣起不凈身口意業。如是一切如來悉無。

大悲如前供養習近無量品說

不忘法者。謂如來所可作事。常隨憶念。一切作一切說一切巧方便一切時。于此諸事常念不忘

斷除諸習者。謂如來動止視瞻言說行住。離煩惱所起相似余習。諸阿羅漢動止視瞻言說行住。有煩惱所起相似余習。如來永斷。是故名為斷除諸習。

一切種妙智者。如來知三種法。義饒益。非義饒益。非義非非義饒益。知非義饒益非義非非義饒益一切法智。是名一切種智。知義饒益。一切法智。是名妙智一切種智及妙智。總說名一切種妙智。是名略說百四十不共法一切相好。菩薩最后身得快凈菩提分法。菩提樹下乃得滿足菩薩最后身。修三十七菩提分法得眾相。離障三昧金剛三昧所攝。次第二心頓得十力。乃至一切種妙智快凈無上。一切所知無礙無障??靸綦x垢平等開覺。過一切菩薩行。行如來行。得無上身究竟地。菩薩智如來智有何差別。究竟地菩薩智如羅縠中視。如來智如去羅縠。菩薩智如遠見色。如來智如近見色菩薩智如微翳視。如來智如凈眼見。菩薩智如處胎視。如來智如出生見。菩薩智如夢中視。如來智如覺時見。是為如來究竟地菩薩智慧差別。諸佛如來于十方世界。施作佛事利益眾生。略說有九種。云何為九。一者欲令眾生信心清凈故。受丈夫身起諸相好。二者為欲利益一切眾生斷一切疑故。起如來十力。三者以佛十力起一切義。開發如來一切知見。答一切問伏諸邪論建立正論故。起如來四無所畏。四者如來智慧若住不住。隨彼調伏離諸煩惱故。起三念處。五者如前說。如是作故。起三不護。六者常以佛眼晝夜觀察一切世間故。起大悲心。七者于一切眾生一切所作已作故。起不忘法。八者如來所行隨順于如無有余故。起斷除諸習。九者非義饒益非義非非義饒益法一切遠離。義饒益法分別顯示故。起一切種妙智。如來于此百四十不共法作九種佛事。廣說則有無量。是名如來住。是名建立。何以故。依菩薩學所學。建立一切利眾生事。是故名為建立。自利利他非如聲聞緣覺故。名不共。一切佛法大悲不忘。斷除諸習一切種妙智。聲聞緣覺所不能得。余一切種亦不滿足。故名不共。于此顯示滿足菩薩學道。及學道果一切菩薩學道。及學道果一切種真實說處。是故名為菩薩地。名為菩薩藏摩得勒伽。名摩訶衍攝。名不壞顯示。名無障礙清凈智根本。

若有天人阿修羅人非人沙門婆羅門。于菩薩地起堅固信解。聽受修習廣為人說。書寫經卷種種供養。所得功德與世尊于菩薩藏為初業菩薩開發顯示教授宣說所有功德等無有異。何以故。此菩薩地菩薩藏。顯示菩薩法律。令多眾生受持思惟。建立法次法向。漸轉增廣不起像法法滅盡相。能令像法實義熾然。能令正法永不滅盡。是故于菩薩地。起堅固信解。聽受修習。廣為人說。書寫供養。所得功德。無量無邊。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榆县| 湘阴县| 来宾市| 洛南县| 普兰店市| 文成县| 青铜峡市| 尼玛县| 大英县| 会同县| 江门市| 即墨市| 平武县| 青海省| 方正县| 河池市| 平阴县| 容城县| 兰州市| 岚皋县| 海口市| 盐城市| 泰和县| 延寿县| 齐齐哈尔市| 湟源县| 酒泉市| 定南县| 锦州市| 武宁县| 威远县| 太原市| 利津县| 普陀区| 赤壁市| 六盘水市| 盘锦市| 古丈县| 包头市| 沈丘县| 泽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