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南山經(1)
- 山海經校注
- 郭璞
- 3015字
- 2015-12-27 00:07:19
南山經1之首曰(昔隹)山2。其首曰招搖之山,臨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華3,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饑。有木焉,其狀如谷4而黑理,其華5四照,其名曰迷谷,佩之不迷。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6,食之善走。麗囗7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8,佩之無瘕9疾。
1 王念孫云:“文選頭陀寺碑文注引無經字。”珂案:無經字是也,說見海經新釋卷一篇首注1。
2 郝懿行云:“任昉述異記作雀山,文選注王巾頭陀寺碑引此經作鵲山。”珂案:太平御覽卷五十引此經亦作鵲山;(昔隹),古鵲字。
3 珂案:華,古花字;宋本作花,下同此。
4 珂案:經文如谷與下文其名曰迷谷之谷,宋本均作榖,是也。郝懿行云:“陶宏景注本草經云:『榖即今構樹是也;榖構同聲,故榖亦名構。』”
5 珂案:華,光華。
6 王念孫云:“類聚獸部引作有獸人面,名曰狌狌。”珂案:狌狌即猩猩;關于猩猩之傳說,見海經新釋卷五“狌狌知人名”節注2。
7 郭璞云:“囗音幾。”
8 郭璞云:“未詳。”
9 郭璞云:“瘕,蟲病也。”
又東三百里,曰堂1庭之山,多棪木2,多白猿,多水玉3,多黃金。
1 郭璞云:“一作常。”珂案:文選上林賦注引此經正作常。
2 珂案:爾雅釋木云:“棪,樕其。”郭璞注:“棪,實似柰,赤可食。”音掩。
3 郭璞云:“水玉,今水精也。相如上林賦曰:『水玉磊砢。』赤松子所服;見列仙傳。”珂案:列仙傳云:“赤松子,神農時雨師,服水玉以教神農,能入火自燒。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
又東三百八十里,曰猿翼之山1,其中多怪獸,水多怪魚2,多白玉,多蝮蟲3,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1 郝懿行云:“初學記二十七卷引此經作稷翼之山,多白玉。”珂案:王念孫云:“一切經音義九十三引作即翼之山,下文又有即翼之澤。”是也。
2 郭璞云:“凡言怪者,皆謂貌狀倔奇不常也。尸子曰:『徐偃王好怪,沒深水而得怪魚,入深山而得怪獸者,多列于庭。』”
3 郭璞云:“蝮蟲,色如綬文,鼻上有針,大者百余斤,一名反鼻蟲;古虺字。”
又東三百七十里,曰杻1陽之山,其陽多赤金,其陰多白金。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2,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怪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憲翼之水。其中多玄龜,其狀如龜而鳥首虺尾,其名曰旋龜,其音如判木3,佩之不聾,可以為底4。
1 郭璞云:“音紐。”
2 郭璞云:“如人歌聲。”
3 郭璞云:“如破木聲。”
4 郭璞云:“底,躪也;為猶治也。外傳曰:『疾不可為。』”珂案:底同胝,足繭也;可以為底,可以治足繭也。
又東三百里柢山1,多水,無草木。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2下,其音如留牛3,其名曰鯥,冬死而夏生4,食之無腫疾5。
1 郭璞云:“柢音蔕。”珂案:經文又東,宋本無又字,經文柢山,宋本、吳寬抄本、明藏經本,柢上有曰字,此脫。
2 郭璞云:“亦作脅。”郝懿行云:“廣雅云:『胠,脅也。』經作魼者,蓋同聲假借字。”
3 珂案:留牛未詳;東山經首說之魚“其狀如犁牛”,郭璞云:“牛似虎文者。”或即此;留、犁音相近。
4 郭璞云:“此亦蟄類也;謂之死者,言其蟄無所知如死耳。”
5 郝懿行云:“說文云:『腫,癰也。』”
又東四百里,曰亶爰之山1,多水,無草木,不可以上。有獸焉,其狀如貍而有髦,其名曰類2,自為牝牡,食者不妒。
1 郭璞云:“亶音蟬。”
2 郭璞云:“類或作沛,髦或作發。”楊慎云:“今云南蒙化府有此獸,土人謂之香髦,具兩體。”珂案:經文有髦,太平御覽卷九一三作有發。
又東三百里,曰基山,其陽多玉,其陰多怪木1。有獸焉,其狀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2,佩之不畏3。有鳥焉,其狀如雞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尚鳥)(付鳥)4,食之無臥5。
1 珂案:太平御覽卷五引此經多怪木上有多金二字。
2 郭璞云:“博施二音。施(訑)一作阤。”
3 郭璞云:“不知恐畏。”
4 珂案:御覽卷五0引此作鷩(付鳥),畢沅、郝懿行均校作鷩(付鳥)。
5 郭璞云:“使人少眠。”
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1,其陽多玉,其陰多青?2。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3,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4。有鳥焉,其狀如鳩,其音若呵5,名曰灌灌6,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澤7。其中多赤?8,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9。
1 郭璞云:“亦有青丘國在海外。”珂案:青丘國見海外東經(海經新釋卷四)。
2 郝懿行云:“囗當為雘;說文云:『雘,善丹也。』初學記五卷引此經正作雘。”珂案:畢沅校本亦作雘。
3 郭璞云:“即九尾狐。”
4 郭璞云:“噉其肉令人不逢妖邪之氣。或曰:蠱,蠱毒。”
5 郭璞云:“如人相呵呼聲。”
6 郭璞云:“或作濩濩。”珂案:呂氏春秋本味篇云:“肉之美者,獾獾之炙。”高誘注:“獾獾,鳥名,形則未聞。獾一作獲。”即此鳥也。
7 珂案:見上文“猿翼之山”注1。
8 珂案:囗音儒;赤囗,蓋人魚之類。參見海經新釋卷七“陵魚”節注1。
9 郭璞云:“一作疾。”
又東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1,其尾踆2于東海,多沙石。汸3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其中多白玉。
1 郝懿行云:“玉篇作箕山,無尾字。”
2 郭璞云:“踆古蹲字,言臨海上;音存。”郝懿行云:“說文云:『蹲,踞也。』又云:『囗,倨也。』無踆字。”
3 郭璞云:“音芳。”
凡(昔隹)山之首,自招搖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狀皆鳥身1而龍首,其祠之禮:毛2用一璋玉瘞3,糈用稌米4,一璧,稻米、白菅為席5。
1 郝懿行云:“北堂書鈔一百三十三卷引此經作人身。”
2 郭璞云:“言擇牲取其毛色也。”珂案:毛謂祀神所用毛物也,豬雞犬羊等均屬之。此言“毛用一璋玉瘞”者,以祀神毛物與璋玉同瘞也。郭注不確,諸家亦竟無釋。
3 郭璞云:“半圭為璋;瘞,薶也。”
4 郭璞云:“糈,祀神之米名,先呂反;稌,稌稻也,他睹反。”珂案:楚辭離騷云:“巫咸將夕降兮,懷椒糈而要之。”王逸注:“糈,精米,所以享神。”
5 郭璞云:“菅,茅屬也;音間。”郝懿行云:“席者,藉以依神。”
南次二經之首,曰柜山1,西臨流黃2,北望諸毗,東望長右3。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4。有獸焉,其狀如豚,有距5,其音如狗吠,其名曰貍力6,見則其縣多土功。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手7,其音如痹8,其名曰鴸,其名自號也9,見則其縣多放士10。
1 郭璞云:“音矩。”
2 珂案:國名,即流黃酆氏、流黃辛氏,見海內西經及海內經。
3 郭璞云:“(諸毗、長右),皆山名。”珂案:諸毗亦水名,見后郭注。毗音符夷切,畢沅云。
4 郭璞云:“細丹沙如粟也。”
5 郝懿行云:“說文云:『距,雞距也。』”
6 珂案:吳任臣本有郭注“一作貍刀”四字,諸本俱無。
7 郭璞云:“其腳如人手。”
8 郭璞云:“未詳。”
9 珂案:自呼其名也;詩:“山鳥自呼名。”下文“其鳴自呼”、“其鳴自詨”等均此意。
10珂案:關于鴸之神話,參見海經新釋卷一“讙頭國”節注2及卷五“蒼梧山”節注2。
東南四百五十里,曰長右之山1,無草木,多水。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2,其音如吟3,見則郡縣大水4。
1 郝懿行云:“廣韻引此經長右作長舌。”
2 郭璞云:“以山出此獸,因以名之。”郝懿行云:“廣韻引此經作長舌。”
3 郭璞云:“如人呻吟聲。”
4 珂案:宋本郡縣上有其字,是也。
又東三百四十里曰堯光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金1。有獸焉,其狀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蟄,其名曰猾褢2,其音如斲木3,見則縣有大繇4。
1 珂案:太平御覽卷八一三引此經作克光之山,其陰多鐵。
2 郭璞云:“滑懷兩音。”
天之下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
麻衣神算子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龍族(1-3合集)(修訂版)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門轟然洞開,掩蓋于歷史中的戰爭就要在他面前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中國幻想扛鼎之作,千萬冊暢銷奇跡,三年修訂,六萬字新篇。每個人都曾是荒原上的孩子,走出去的那個是扛起戰旗的王。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棺香美人
我出生的時候,江水上漲,沖了一口棺材進了我家。十五年后,棺材打開,里面有個她……風水,命理……寫不盡的民間傳說,訴不完的光怪陸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