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7章

  • 廈門志
  • 周凱
  • 3975字
  • 2015-12-27 00:03:19

按「閩政領要」:『商、漁船只梁頭五尺以上,在關領牌;五尺以下,在縣領照』。又省例:商、漁船只梁頭七尺以上,歸關;七尺以下,歸縣。又按閩海關則例:梁頭七尺以外,折作五尺二寸。每增一尺,加二寸;以次折算至一丈八尺作八尺而止。是梁頭七尺者,作五尺二寸;一丈八尺,作八尺。其二丈外者,均作八尺;以例不得過一丈八尺也。又按「中樞政考」:『如所報梁頭一丈八尺者,連兩〈舟皮〉水溝果寬有三丈者,許用舵水八十人』。是梁頭一丈八尺之船,納關稅只作八尺而寬實有三丈也。又省例云:梁頭去兩〈舟皮〉水溝如一丈者,約有一丈四尺;亦約略之詞。細按各例義,梁頭之除水溝,每尺以六折扣除也。每尺遞減二寸折算,乃關例;廳、縣給照,僅宜以六折扣除兩〈舟皮〉水溝。故省例七尺以上歸關,即關例五尺以上歸關也。凡漁船梁頭連兩水溝在一丈以外者,總宜歸關。

嘉慶九年,閩省商、漁船及通海各色小艇,照江南省之例,照根、舊照按月匯送注冊,年終匯造總冊詳咨(工部則例)。又商、漁船只先請料單,詳報興造;竣日,再詳驗烙給照。或有別縣造就駕回、或有頂買,例應通詳。如遇朽壞及遭風被劫,亦即通報銷案(省例)。沿海地方內商出洋及洋商入市,核計人口多寡、往返程期,每人每日準帶食米一升五合。臺灣商船準帶食米六十石;違禁多帶,分別究治(吏部則例)。

按「中樞政考」:『商、漁船只,各按海道遠近、人數多寡,每人每日準帶食米一升、余米一升』。省例:乾隆二十二年,閩省漁船自十二年議準帶食米一升出洋者,余米一升。嗣因浙省米貴,每人每日余米之外,再預帶六升;價平,仍循舊例。是商船準帶米一升五合、漁船準帶米一升;臺灣商船準帶食米六十石,是以二十人十日計算也。

嘉慶十一年,巡撫溫承惠奏明:商船梁頭以一丈八尺為率;已造之船既往不究,新造者不得過一丈八尺。如相賣買,查系未經奏定以前置造,應成買;將來折造時改正(時商人多私造大船資盜,從提督李壯烈議也。后又仍照舊例)。

南北通商之船,每船出海一名(即船主)、柁工一名、亞班一名、大繚一名、頭椗一名、司杉船一名、總鋪一名、水手二十余名或十余名。

按廈門商船對渡臺灣鹿耳門向來千余號,配運兵谷、臺廠木料、臺營馬匹、班兵臺餉、往來官員人犯,海外用兵所需尤甚;然皆踴躍從事。近因臺地物產漸昂,又因五口并行,并以鹿耳門沙線改易,往往商船失利,日漸稀少。至邇年渡臺商船,僅四、五十余號矣。

商船半傷于道光十一年七月在浙江之普陀山颶風,沉船七十余號;計喪資百余萬。鹿耳門沙線改易,南風不能泊,多失事;又人心不古,出海昧心,故意沉失,遂致不復重整。又窺避配運兵谷,皆改商為漁矣。

漁船

漁船有大、小二種單桅、雙桅之別。初,漁船止準單桅,梁頭七尺,歸縣征收漁稅;不許越省采捕。后閩省漁船許用雙桅,梁頭至一丈而止。七尺以上,歸關征稅。大者曰白底艍,春、冬漁〈日卂〉準赴浙江定海、鎮海、象山三縣洋面捕鱑、釣〈魚帶〉;與商船一體取具里鄰族澳甲保結,編號烙印,桅上、篷上大書縣分、姓名,船旁深刻字號。其小者,在本省本港各洋面采捕;朝出暮歸,不準在洋過宿。編十船為一甲,給與門牌懸掛;責令澳甲、房族取具連環保結:一船為匪,九船并坐。均不準鄰縣請照,亦不許將船私自租賣別縣民人。出入,概由汛口掛驗。

康熙四十六年,準閩省漁船與商船一體往來。欲出海洋者,將十船編為一甲,取具連環供結:一船有犯,余船盡坐。桅之雙、單,并從其便。嗣后造船,責成船主取澳甲戶族里長鄰右保結:倘有作奸事發,與船戶同罪。

康熙五十三年,覆準漁船出洋,不許裝載米、酒;進口,亦不許裝載貨物。違者,嚴加治罪。其守口各官不行盤查者,照失察奸船出入海口例罰俸一年(俱「會典」)。沿海單桅捕魚船只,免其納稅(戶部則例)。沿海等省商、漁船取具澳甲、族鄰保結,成造日由官驗烙、書篷、給照;十船編為一甲,取具各船互結,商船于照內注明船主兼舵人年貌、籍貫。出洋時,汛口驗照放行。漁船將甲字號于大小桅篷及船旁,大書深刻;照內止填船主年貌、姓名、籍貫、其舵水名數,由汛口官隨時查注放行(戶部則例。查兵部則例,加『漁船船主作何生業』一語)。

乾隆十二年,福建省〈舟古〉仔頭船桅高篷大,利于走風,未便任其置造,以致偷漏;永行禁止,以重海防(「會典」)。

乾隆五十五年,總督伍拉納奏:廈門白底艍欲赴鹿仔港貿易者,令由廈門同知編號掛驗放行,仍于船旁大書「廈門赴鹿仔港」字樣,并令興泉永道于牌照內加用關防驗放(省例。按白底艍,漁船也;定例不準經商。此乃啟漁船經商之漸,后仍禁止)。

嘉慶九年,浙藩詳定:閩省漁船越浙捕魚,止準收泊鎮、象、定三縣,查收船照,換給官單;一俟〈日卂〉畢,繳單換照,驅逐回籍。嗣后務將在船舵水年貌、姓名、箕斗于照內填明,移關三縣查辦(省例)。漁船福建許用雙桅,別省只許單桅(兵部則例)。

嘉慶十七年,奉督憲文行閩省:單桅、雙桅漁船本省出魚稀少,許往浙江舟山等處采捕;不許越赴江南省。違者治以越境之罪,船只變價入官(省例)。漁船私載貨物接渡入口,汛口官不行查禁,罰俸一年(吏部則例)。漁船梁頭七尺以上者歸關征稅,七尺以下者,歸縣——即漁稅也(省例)。出海商、漁船只,自船頭起、至鹿耳梁頭止并大桅上截一半,各照省分油飾;船邊兩〈舟皮〉,刊刻某省某州某縣某字某號;其篷上大書州縣船戶姓名,每字大徑尺,不許模糊縮小。如遇剝落,填寫油飾。沿海汛口及出洋舟師,實力稽查。無訛者,即系民船;如無油飾、刊刻編號及字樣涂改刻削情弊,即系匪船,拘留究訊(「中樞政考」)。商船出外洋者,準帶頭巾、插花所豎桅尖;內洋商、漁船,只概行禁止。如有私帶出口者,該官罰俸一年(「中樞政考」)。福建漁船之桅,聽其用雙、單;各省漁船,止許單桅。其梁頭均不過一丈,舵水不得過二十人(「中樞政考」。又廣東漁船梁頭不得過五尺,水手不得過五人,取魚不得越本省)。

廈門漁船屬魚行保結,朝出暮歸,在大擔門南北采捕;風發,則魚貫而回。往浙江采捕之漁船,在石潯、灌口一帶收泊,先赴縣城鹽館配鹽為腌魚之用,方準出口。

按「會典」:康熙初年定例,出洋海船無論商、漁,止許用單桅,梁頭不得過一丈,水手不得過二十人;取魚不得越本省境界。自后屢經奏改,漁船梁頭限至一丈而止;由縣給照,歸關征稅也。漁船向止大、小二種,后漸造為中號漁船,有曰艋艚、曰描〈舟曾〉、曰虎艚、曰十三股艚、曰漢洋釣。甚者曰草鳥船,形如劈開鴨蛋式,多槳而能行,不畏風浪;潛赴粵省私載違禁鴉片土,在洋行劫。道光十二年,捕絕之。晉、惠、澄、詔各漁船捏報梁頭四、五尺,其大至與商船販艚等;偷渡臺灣貿易,捏報遭風,避配官谷載貨。由臺南北貿易往來便捷,奪商船之利,致商船盡改為漁,亦船政之大弊也。總之,海濱之民以海為田,造船牟利;掛驗出口采捕,違例偷渡,私載禁物、人口,弊竇叢生。甚者出洋采捕,有魚則為漁、無魚則為盜。其船不一,其式亦不一;皆由船照不清,口岸澳甲、書吏、兵役通同舞弄所致。

又查康熙二十三年,準福建、廣東載五百石以下之船出海貿易,地方官登記人數、船頭烙號,給發印票,汛口驗票放行。查臺灣未入版圖之時,禁止不許片板下海;爾時海禁初開,尚未定商、漁之例也。計載五百石以下之船,梁頭皆不過七、八尺;即今之白底艍漁船、渡船皆是也。漁船例不準經商,目下往來貿易,豈援此例乎(載「關政參考」)?至有底無蓋單桅之漁船,今皆納網罾漁課矣。漁船分雙、單桅,今又分上、中、下三則給照。

小船

民間小船,俗稱三板。或攬載客貨、或農家運載糞草,皆有底無蓋、單桅雙櫓,亦有一人雙手持雙槳者。廈門有石艚、溪甓、估仔等船,其式不一。

沿海一應采捕及內河各色小船,地方官取具澳甲、鄰右甘結,一體烙印編號,給票查驗。如有私造、私賣及偷越出口者,俱照違禁例治罪;甲鄰不行呈報,連坐(刑部則例)。內港采捕小艇,亦照例取結編號、給照,責令澳甲稽查。其內河小船無照者,設牌船尾,注明船戶籍貫、年貌,責令埠頭查察。若漁繒網戶及水次搭棚趁食之人,均歸就近保甲管束(戶部則例)。

乾隆四十六年,嗣后無論大小船只,凡有出入,概行掛驗稽查。此外,有小艇船,單篙、只櫓,一人駕駛,只在內港裝載柴草、農料等物者,該縣每年給與腰牌,不準出海,亦不掛驗;止許朝出暮歸,至遲不得過三日。逾期不到,即行拿究。仍遵定例,照商、漁船取結編烙,書刻字號、姓名。一出本港,即赴他口掛驗,查系逾限未歸之船,押回本口,毋任游蕩(省例)。

乾隆五十年,沿海有底、無蓋小船,凡有水港可以撐駕出海者,查明果系誠實良民,取具連環保結驗烙、給照,方許采捕營生;即朝出暮歸,亦必赴汛查驗,不許私自偷越(省例)。

乾隆五十一年,覆準沿海攬載客貨有底、無蓋小船,應與漁船一體報官驗烙、編號、給照。如有將曾經為匪之人不確切查明、率行驗烙編號給照,以致復行為匪者,將地方官照漁船為匪例,降二級調用;如未經報明地方官、未驗烙編號給照、私自攬載出口為匪者,將汛口官照盤查不實例,降二級調用,加級俱不準抵銷(今改為知情者,加級紀錄不準抵銷)。若雖未為匪或不遵例驗烙編號給照、聽其攬載以及先未為匪給照、后在外為匪者,地方官均降一級調用,加級準其抵銷(吏部則例)。

嘉慶九年,其各屬小船向例不準出口者,如有混給商、漁照票,并扶同以大減小,率有給照出洋,致有影射偷越情事,分別參處(工部則例)。

按各處渡船往來廈門者,有載貨、載客之例。梁頭八、九尺者,在縣領小艇照(漳州之石碼、浦南五汛、南門、澳頭、白石、玉洲、石尾、東尾,領龍溪縣照;白水、海澄、海滄、港尾、南溪、溧水、浯嶼,領海澄縣照;泉州之灌口、鼎尾、烏嶼、曾營、馬鑾、島美、下店、后溪、林埭、高浦、高崎,領同安縣照;劉五店、后浦、金沙港、烈嶼,領馬巷廳照)、在關領牌;載貨輸稅,謂之餉船。亦有領小船照者,舵水不得過二人;其往來載客及隨身行李者,率皆納網罾漁課,每年不過三、五錢,名曰米票(亦曰版串),各縣皆有之。

洋船(附洋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西县| 襄樊市| 上蔡县| 南丹县| 淮滨县| 本溪| 宿州市| 资阳市| 淮北市| 建始县| 道真| 南丰县| 小金县| 平塘县| 罗城| 分宜县| 雷州市| 迭部县| 娱乐| 石狮市| 肥城市| 广汉市| 亚东县| 巩留县| 那曲县| 贵定县| 河源市| 韶山市| 眉山市| 上蔡县| 桐乡市| 天台县| 交城县| 邢台县| 桂平市| 玉山县| 泰和县| 怀来县| 探索| 乌审旗| 九龙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