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消渴第一
內(nèi)容:一十二法,論一首消渴咽喉干,灸胃下俞三穴各百壯,在背第八椎下橫三間寸炙之。
消渴口干,不可忍,小腸俞百壯,橫三間寸灸之。
消渴咳逆,灸手厥陰,隨年壯。
消渴口干,灸胸堂五十壯。
又,灸足太陽五十壯。
消渴,口干煩悶,灸足厥陰百壯。
又,灸陽池五十壯。
建氏灸消渴法∶初灸兩手足小指頭及項(xiàng)椎,隨年壯。
又,灸膀胱俞橫三間寸,灸之各三十壯,五日一報(bào)之。
又,灸背脾俞下四寸,俠脊梁一寸半二穴,隨年壯。
論曰∶灸上諸穴訖,當(dāng)煮白狗肉作羹汁,飲食不用姜醬豉,可用蔥薤隨意。當(dāng)煮肉骨汁,作淡羹可食肉,當(dāng)稍漸進(jìn),忌食豬肉,法須二百日乃善。
又,灸腎俞二穴并腰目,在腎俞下三寸俠脊兩旁各一寸半,以指按陷中。
又,關(guān)元俠兩旁各二寸一處。
又,陰市二穴在膝上,當(dāng)伏兔上三寸臨膝取之。
曲泉、陰谷、陰陵泉,復(fù)溜,凡此諸穴,斷小便利大佳,不損陽氣,亦云止遺尿也。太、中封、然谷、太白、大都、趺陽、行間、大敦、隱白、涌泉,凡此諸穴各一百壯,腹背兩腳凡三十七穴,其腎俞、腰目,關(guān)元、水道可灸三十壯。五日一報(bào)之,各得一百五十壯,佳,涌泉可灸十壯。大敦、隱白、行間可灸三壯,余者悉七壯,皆五日一報(bào)之。滿三灸可山也。若灸諸陰不瘥,可灸諸陽,諸陽在腳表宜審用之,無有不驗(yàn),造次則并灸肺俞募,按流注孔穴,壯數(shù)如灸陰家法。
灸小便數(shù)而少且難,用力輒失精,此方萬驗(yàn)也。令其人舒兩手合掌并兩大指令齊,急逼之令兩爪甲相近,以一炷灸兩爪甲本肉際,際方后自然有角。令炷當(dāng)兩角中小侵入爪上,此兩指共當(dāng)一炷也。亦灸腳大指與手同法,各三炷。經(jīng)三日又灸之,此法甚驗(yàn)。
<篇名>淋病第二
內(nèi)容:二十三法著鹽臍中,灸三壯。
五淋不得尿,灸懸泉二七壯,在內(nèi)踝前一寸,斜行小脈間是,中封之別名。
五淋,灸大敦三十壯。
氣淋,灸關(guān)元五十壯。
又,俠玉泉相去一寸半,灸三十壯。
勞淋,足太陰百壯,在內(nèi)踝上三寸三報(bào)之。
石淋,臍下三十六種疾不得小便,灸關(guān)元三十壯(一云百壯)。
血淋,灸丹田,隨年壯。
血淋,灸腹溜五十壯。
卒淋,灸外踝尖七壯。
失禁,尿不自覺知,針陰陵泉入五分,灸隨年壯。
莖中痛,灸行間三十壯。
屈骨端,主腹中滿,小便數(shù),灸二七壯。小兒以意量之。
不得尿,灸太沖五十壯。
失尿不禁法∶灸大敦七壯。
又,灸行間七壯。
小兒遺尿,灸臍下一寸半,隨年壯。又大敦一壯。
尿床灸法∶垂兩手髀上,盡指頭上陷處,灸七壯。
又,臍下橫紋七壯。
遺尿,針遺道入二寸補(bǔ)之,在俠玉泉五寸,灸隨年壯。
又,灸陰陵泉隨年壯。
又,灸陽明隨年壯,針入三分。
<篇名>尿血第三
內(nèi)容:七法第七椎兩邊各五寸,主尿血。
又,灸大敦,各隨年壯。
虛勞、尿血、白濁,灸脾俞百壯。
又,灸三焦俞百壯。
又,灸腎俞百壯。
又,灸章門百壯。
尿黃,灸石門五十壯。
<篇名>水病第四
內(nèi)容:一十五法灸足第二指上一寸,隨年壯。
又,兩手大指縫頭各灸七壯。
虛勞、浮腫,灸太沖百壯。
灸腎俞百壯,主百病水腫。
灸胃倉,隨年壯。
水腫,灸陷谷隨年壯。
水腫,氣上下,灸陰交百壯。
水腫脹,灸曲骨百壯。
大腹,灸陰市隨年壯。
人中滿,唇腫及水腫,大水,灸臍中、石門各百壯。
風(fēng)水,灸上廉隨年壯。
水腫不得臥,灸陰陵泉百壯。
石水,灸然谷、氣沖、四滿、章門。
水分,主水腫脹滿不能食,堅(jiān)硬,灸,日七壯,至四百即止,忌針,針?biāo)霰M即死。水病灸至瘥止,在下管下一寸。
鼓脹,灸中封二百壯。
<篇名>癰疽第五
內(nèi)容:七法,論一首卒疽著五指,急不得屈伸,灸踝尖上數(shù)壯,亦可至百壯。
凡卒患腰腫,附骨腫,癰疽癤腫風(fēng),游毒熱腫,此等諸疾,但初覺有異,即急灸之,立愈。遇之腫成,不須灸,從手掌后第一橫紋后兩筋間當(dāng)度頭,灸五壯立愈。患左灸右,患右灸左,當(dāng)心胸中者灸兩手,俱下之。
疔腫在左,灸左臂曲肘紋前,取病患三指外手于臂上處中灸之。兩筋間從不痛至痛,腫在右從右炙,不過三四日,瘥。
又,灸掌后橫紋從五指,男左女右,七壯即驗(yàn),已用得效。
論曰∶疔腫灸法稍多,然此一法亦甚效驗(yàn),出于意表也。
癮疹,灸曲池二穴,隨年壯,神良。
頭痛、癮疹,灸天窗七壯。
白癜、白、浸淫、瀝瘍著頭及胸前,灸兩乳間,隨年壯,立瘥。
<篇名>痔漏第六
內(nèi)容:十八法針漏法∶少海,在臂曲側(cè)肘內(nèi)橫紋頭,屈手向頭取之。主腋下瘰漏臂疼,屈伸不得,風(fēng)痹瘙漏,針入三分,留七呼,瀉五吸。
針瘰,先拄針皮上三十六息,推針入內(nèi)之,追核大少,勿出核,三上三下,乃拔出針灸漏法∶頸漏,灸天池百壯,穴在乳后一寸,腋下著脅直腋屈肋間。
又,灸兩耳后發(fā)際直脈七壯。
又,灸背后兩邊腋下后紋頭,隨年壯。
又,灸心鳩尾下宛宛中七十壯。
又,兩胯內(nèi)有患處宛宛中百壯。
又,灸章門、臨泣、支溝、陽輔各百壯。
又,以艾炷繞四畔周匝,灸七壯即止。
又,灸肩井,隨年壯(一去二百壯)。
諸惡漏、中冷、息肉出,灸足內(nèi)踝上各三壯,二年者六壯。
針痔法∶長強(qiáng)在窮脊骨下宛宛中,主下漏、五痔、疳蟲食下部,針入三寸,伏地取之,以大痛為度。灸亦良,不及針。灸,日三十壯,至七日止,特忌房室。
針足太陰穴,在內(nèi)踝上一夫,一名二陰交,亦主大便不利,針入三分。
飛揚(yáng)、商丘、復(fù)溜、勞宮、會陰、承筋、扶承、委陽、委中,并主之。
灸腸癰法∶屈兩肘正尖頭骨,各灸百壯,則下膿血者愈。
灸乳癰乳法∶灸兩手魚際各二七壯,斷癰脈也。
又,以繩橫度口,以度從乳上行,灸度頭二七壯。
指忽掣痛不可忍,灸指端七壯。
<篇名>脫肛第七
內(nèi)容:四十法灸尾翠骨七壯,立愈。主脫肛,神良。
又,灸臍中,隨年壯。
灸癭法∶灸風(fēng)池,俠項(xiàng)兩邊兩穴耳上發(fā)際百壯。又大惟百壯,大椎兩邊相去各一寸半,小垂下各三十壯。又,頸沖在兩伸手直向前,令臂著頭對鼻所住處,一各臂,灸隨年壯。凡五處,共九穴,又垂兩手兩腋上紋頭,各灸三百壯,針亦良。
灸癭,肩左右?guī)鹜鹬校凶笫藟眩沂邏眩沂藟眩笫邏选T偃责埂?
癭,上氣短氣,灸肺俞一百壯。
癭,上氣胸滿,灸云門五十壯。
癭,惡氣,灸胸堂百壯。
又,灸天府五十壯。
又,灸大椎,橫三間寸灸之。
又,灸沖陽,隨年壯,在肘外屈橫紋外頭(據(jù)此是曲池穴,沖陽在足趺上五寸)。
癭,灸天瞿三百壯,橫三間寸灸之。
癭氣面腫,灸通天五十壯。
癭,灸中封,隨年壯。
灸卵法∶以蒲橫度口如橫折之一倍增之,以布著少腹橫理,令度中央上當(dāng)臍勿令偏僻,灸度頭及中央,合二處隨年壯,好自養(yǎng),勿勞動作役、大言大怒大笑。
又,牽陰頭正上行,灸頭所極牽向左右髀直,下行皆仿此,隨年壯。
又,灸足厥陰,在右灸左,在左灸右,各三壯。厥陰在足大指本節(jié)間。男有腸、卵、氣、水四種,腸、卵難瘥,氣,水針灸易瘥。卵偏大入腹,灸三陰交,隨年壯,在內(nèi)踝上八寸。
又,肩井、肩臂接處,灸隨年壯。
又,灸關(guān)元百壯。
又,灸手小指端七壯,在左灸右,在右灸左。
卵偏大,炙玉泉百壯報(bào)之。
又,灸泉陰百壯三報(bào)之,在橫骨邊三寸。
凡病,陰卒腫者,令并足合兩拇指爪甲相并,以一艾炷兩爪端方角上七壯。
陰腫欲潰困,灸足大拇指本節(jié)橫紋中五壯。
又,灸足太陽五十壯報(bào)之。
又,灸足太陰五十壯,在內(nèi)踝上一夫。
又,灸大敦,在足大指三毛中,隨年壯。
又,灸足大指內(nèi)側(cè)去端一寸白肉際,隨年壯,甚驗(yàn)。若雙,灸兩處。
又,橫骨兩邊二七壯,俠莖灸之。
又,足大指下理中十壯,隨腫邊灸之,神驗(yàn)。
小兒,先時將兒至碓頭咒之曰∶坐汝令兒某甲陰囊,故灸汝三七二十一。灸訖,便牽兒令雀頭向下,著囊縫當(dāng)陰頭灸縫上七壯,即消,已用有驗(yàn),艾炷如簪頭大。
凡男,當(dāng)騎碓軸以莖中置軸上,齊陰莖頭前灸軸木上,隨年壯,即愈。
卵腫如瓜,入腹欲死,灸足大指下橫紋中,隨年壯。
灸汁法∶多汗寒熱,灸玉枕五十壯,針入三分。
多汗瘧病,灸五十壯。
盜汗,寒熱惡寒,灸肺俞隨年壯,針入五分。
又,灸陰都各一百壯,針入八分補(bǔ)之,穴在俠胃管相去三寸。
多汗,四肢不舉,少力,灸橫紋五十壯,在俠臍相去七寸。
又,灸長平五十壯,在俠臍相去五寸,不針。
<篇名>卒死第八
內(nèi)容:十三法針間使百息。
又,灸人中。
灸魘不覺法∶灸兩足大指聚毛中二十一壯。
治卒忤法∶灸人中三十壯。
又,灸肩井百壯。
又,灸間使七壯。
又,灸巨闕百壯。
又,灸十指爪甲下各三壯。
治鬼擊法∶夫鬼擊之為病,卒著人如刀刺狀,胸脅及心腹絞切急痛不可按抑,或即吐血,或即鼻中出血,或下血,一名鬼排,灸人中一壯,立愈。若不止,更加灸臍上一寸七壯。又灸臍下一寸三壯。(一云七壯。)中惡,灸胃管五十壯。
治蛇毒,灸毒上三七壯,無艾,以火頭稱瘡孔大小之。
治熱,灸兩乳頭七壯。
治狂犬咬人,令人吮去惡血盡,灸百壯。以后,日日灸,一百日乃止。瘥,血不出,慎酒豬肉,一生慎之。
<篇名>雜法第九
內(nèi)容:用針法∶凡用針者,虛則實(shí)之,滿則泄之,宛陳則除之,邪勝則虛之。大要徐而疾則實(shí),疾而徐則虛。言實(shí)與虛,若有若無。察其后先,若存若立。為虛為實(shí),若得若失。虛實(shí)之要,九針最妙。補(bǔ)瀉之時,以針為主。重則為補(bǔ),輕則為瀉。雖有分寸,得氣即止,明堂偃側(cè),針訖皆無不灸。凡病,皆由血?dú)廑諟坏眯ǎ樢蚤_道之,灸以溫暖之。灸已,好須將護(hù),生冷醋滑等,若不謹(jǐn)慎之,反增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