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2章 養性(3)

  • 千金翼方
  • 孫思邈
  • 3735字
  • 2015-12-27 00:00:05

又當愛情,每有誦念,無令耳聞,此為要妙耳。又老人之道,常念善無念惡,常念生無念殺,常念信無念欺。養老之道,無作博戲強用氣力,無舉重,無疾行,無喜怒,無極視,無極聽,無大用意,無大思慮,無吁嗟,無叫喚,無吟訖,無歌嘯,無垃啼,無悲愁,無哀慟,無慶吊,無接對賓客,無預局席,無飲興。能如此者,可無病,長壽斯必不惑也。又常避大風大雨大寒大暑大露霜霰雪旋風惡氣能不觸冒者,是大吉祥也。凡所居之室,必須大周密,無致風也。夫善養老者,非其書勿讀,非其聲勿聽,非其務勿行,非其食勿食。非其食者,所謂豬豚雞魚蒜膾生肉生菜白酒大酢大咸也,常學淡食。至如黃米小豆,此等非老者所宜食,故必忌之。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面、粳米等為佳。又忌強用力咬嚙堅硬脯肉,反致折齒破斷之弊。人凡常不饑不飽不寒不熱,善。行住坐臥言談語笑寢食造次之間能行不妄失者,則可延年益壽矣。

<篇名>養老食療第四

內容:方一十七首,論五首論曰∶衛汜稱扁鵲云∶安身之本必須于食。救疾之首,惟在于藥。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不明藥性者,不能以除病。故食能排邪而安臟腑,藥能恬神養性以資四氣。故為人子者,不可不知此二事。是故君父有疾,期先命食以療之。食療不愈,然后命藥。故孝子須深知食藥二性,其方在《千金方》(第二十六卷中)。

論曰∶人子養老之道,雖有水陸百品珍饈,每食必忌于雜,雜則五味相撓。食之不已,為人作患。是以食敢鮮肴,務令簡少。飲食當令節儉。若貪味傷多,老人腸胃皮薄,多則不消。彭亨短氣,必致霍亂。夏至以后,秋分以前,勿進肥羹,酥酒酪等,則無他矣。夫老人所以多疾者,皆由少時春夏取涼過多,飲食太冷,故其魚膾、生菜、生肉、腥冷物多損于人,宜常斷之。惟乳酪酥蜜,常宜溫而食之。此大利益老年。雖然,卒多食之,亦令人腹脹泄痢。漸漸食之。

論曰∶非但老人須知服食將息節度,極須知調身按摩,搖動肢節,導引行氣。行氣之道,禮拜一日勿住。不得安于其處以致壅滯。故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義在斯矣。能知此者,可得一二百年。故曰∶安者非安,能安在于慮亡。樂者非樂,能樂在于慮殃。所以老人不得殺生取肉以自養也。

<篇名>耆婆湯

內容:主大虛冷風羸弱無顏色方(一云酥蜜湯)。

酥(一斤,煉)生姜(一合,切)薤白(三握,炙令黃)酒(二斤)白蜜(一斤,煉)油(一升)椒(一合,汁)胡麻仁(一升)橙葉(一握,炙令黃)豉(一升)糖(一升)上一十一味,先以酒漬豉一宿,去滓,納糖蜜油酥于銅器中,煮令勻沸;次納薤姜,煮令熟;次下椒橙葉胡麻,煮沸,下二升豉汁。又煮一沸,出納瓷器中密封,空腹吞一合。如人行十里,更一服,冷者加椒。

<篇名>服烏麻方

內容:純黑烏麻及旃檀色者,任多少與水拌令潤,勿使太濕,蒸令氣遍即下。曝干再蒸,往返九蒸九暴訖,搗,去皮作末。空肚水若酒服二方寸匕,日二服,漸漸不饑絕谷。久服百病不生,常服延年不老,耐寒暑。

<篇名>蜜餌

內容:主補虛羸瘦乏氣力方。

白蜜(二升)臘月豬肪脂(一升)胡麻油(半升)干地黃末(一升)上四味,合和,以銅器重釜煎,令可丸下之。服如梧桐子三丸,日三,稍加,以知為度。久服充益壽。

<篇名>服牛乳補虛破氣方

內容:牛乳(三升)蓽茇(半兩,末之,綿裹)上二味,銅器中取三升水和乳合,煎取三升,空肚頓服之,日一。二七日除一切氣,慎面豬魚雞蒜生冷。張澹云∶波斯國及大秦甚重此法,謂之悖散湯。

<篇名>豬肚補虛羸乏氣力方

內容:肥大豬肚(一具,洗如食法)人參(一兩)椒(一兩,汗)干姜(一兩半)蔥白(七兩,細切)粳米(半升,熟煮)上六味,下篩合和相得,納豬肚中縫合,勿令泄氣,以水一斗半微火煮令爛熟,空腹食之。兼少與飯,一頓令盡。可服四五劑,極良。

論曰∶牛乳性平,補血脈,益心,長肌肉,令人身體康強,潤澤,面目光悅,志氣不衰,故為人子者,須供之以為常食。一日勿缺,常使恣意充足為度也。此物勝肉遠矣。

<篇名>服牛乳方

內容:鐘乳(一斤,上者細研之如粉)人參(三兩)甘草(五兩,炙)干地黃(三兩)黃(三兩)杜仲(三兩,炙)蓯蓉(六兩)茯苓(五兩)麥門冬(四兩,去心)薯蕷(六兩)石斛(二兩)上一十一味,搗篩為散。以水五升,先煮粟,采七升為粥,納散七兩,攪令勻和,少冷水牛渴飲之令足。不足更飲水,日一。余時患渴,可飲清水,平旦取牛乳服之,生熟任意。牛須三歲以上、七歲以下純黃色者為上,余色者為下。其乳常令犢子飲之,若犢子不飲者,其乳動氣不堪服也。其乳牛凈潔養之,洗刷飽飼須如法用心看之。慎蒜豬魚生冷陳臭等物。

有人頻遭重病,虛羸不可平復,以此方補之甚效。其方如下∶生枸杞根(細切一大斗以水一大石煮取六斗五升,澄清)白羊骨(一具)上二味,合之微火煎取五大升,溫酒服之,五日令盡,不是小小補益。一方單用枸杞根。慎生冷酢滑油膩七日。

<篇名>補五勞七傷虛損方

內容:白羊頭蹄(一具以草火燒令黃赤,以凈綿急塞鼻)胡椒(一兩)蓽茇(一兩)干姜(一兩)蔥白(一升,切)香豉(二升)上六味,先以水煮羊頭蹄骨半熟,納藥更煮,令大爛,去骨,空腹適性食之。日食一具,滿七具止。禁生冷鉛丹瓜果肥膩,及諸雜肉濕面白酒粘食大蒜一切蓄血,仍慎食大酢滑五辛陳臭豬雞魚油等七日。

<篇名>療大虛羸困極方

內容:取不中水豬肪一大升,納蔥白一莖,煎令蔥黃止,候冷暖,如人體空腹,平旦頓服之令盡。暖蓋覆臥,至日晡后乃食白粥稠糜,過三日后服補藥,其方如下∶羊肝一具細切)羊脊骨囗肉(一條,細切)曲末(半升)枸杞根(十斤,切,以水三大上四味,合和,下蔥白、豉汁調和羹法煎之如稠糖,空腹飽食之三服。時慎食如上。

<篇名>補虛勞方

內容:羊肝肚腎心肺(一具以熱湯洗,余細切之)胡椒(一兩)蓽茇(一兩)豉心(半升)蔥白(兩握,去心,切)犁牛酥(一兩)上六味,合和,以水六升緩火煎取三升,去滓,和羊肝等并汁稍口皆納羊肚中,以繩急系肚口,更別用一絹袋稍小于羊肚,盛肚煮之。若熟乘熱出,以刀子并絹袋刺作孔,瀝取汁,空肚頓服令盡。余任意分作食之。若無羊五臟,羊骨亦可用之。其方如下∶羊骨(兩具碎之)上以水一大石,微火煎取三斗,依食法任性作羹粥面食。

不食肉人油面補大虛勞方生胡麻油一升浙粳米泔清一升上二味,微火煎盡汁清乃止。出貯之,取三合,鹽汁七合,先以鹽汁和油令相得,溲面一斤,如常法作飪,煮五六沸,出置冷水中,更漉出,盤上令干,乃更一葉擲沸湯中,煮取如常法。十度煮之,麻油熱乃盡,以油作澆之,任飽食。

<篇名>烏麻脂

內容:主百病虛勞久服耐寒暑方。

烏麻油(一升)薤白(一斤)上二味,微火煎薤白令黃,去滓,酒服一合,百日充肥,二百日老者更少,三百日諸病悉愈。

<篇名>服石英乳方

內容:白石英(十五兩,搗石如米粒,以綿裹密帛盛)上一味,取牛乳三升、水三升,煎取三升,頓服之,日一度,可二十遍煮乃一易之。搗篩,以酒三升,漬二七日服之。常令酒氣相接,勿至于醉,以補人虛勞更無以加也。有力能多服一二年彌益。凡老人舊患眼暗者,勿以酒服,藥當用飲下之。目暗者,能終不與酒蒜即無所畏耳。

論曰∶上編皆是食療而不愈,然后命藥,藥食兩攻,則病無逃矣。其服餌如下∶

<篇名>大黃丸

內容:主人虛勞百病,夫人體虛多受勞,黃至補勞,是以人常宜將服之。方∶黃柏子仁天門冬(去心)白術干地黃遠志(去心)澤瀉薯蕷甘草(炙)人參石斛麥門冬(去心)牛膝杜仲(炙)薏苡仁防風茯苓五味子茯神干姜丹參肉蓯蓉枸杞子車前子山茱萸狗脊萆阿膠(炙)巴戟天菟絲子覆盆子上三十一味,各一兩,搗篩煉蜜丸。酒服十丸,日稍加至四十丸。性冷者,加干姜、桂心、細辛二兩,患風者加獨活、防風、芎二兩;老人加牛膝、杜仲、萆、狗脊、石斛、鹿茸、白馬莖各二兩;無問長幼,常服勿絕。百日以內,慎生冷酢滑豬雞魚蒜油膩宿郁。

百日后,惟慎豬、魚、蒜、生菜、冷食。五十以上,雖暑月三伏時亦忌冷飯。依此法可終身常得,藥力不退。藥有三十一味,合時或少一味亦得且服之。

彭祖延年柏子仁丸久服強記不忘方。

柏子仁(五合)蛇床子菟絲子覆盆子(各半升)石斛巴戟天(各二兩半)杜仲(炙)茯苓天門冬(去心)遠志(各三兩,去心)天雄(一兩,炮,去皮)續斷桂心(各一兩半)菖蒲澤瀉薯蕷人參干地黃山茱萸(各二兩)五味子(五兩)鐘乳(三兩,成煉者)肉蓯蓉(六兩)上二十二味,搗篩煉蜜和丸,如桐子大。先食服二十丸,稍加至三十丸。先齊五日乃服藥。服后二十日,齒垢稍去白如銀;四十二日面悅澤;六十日瞳子黑白分明,尿無遺瀝;八十日四肢偏潤,白發更黑,腰背不痛;一百五十日意氣如少年。藥盡一劑,藥力周至,乃入房內。忌豬、魚、生冷、酢滑。

<篇名>紫石英湯

內容:主心虛驚悸、寒熱、百病,令人肥健方。

紫石英(十兩)白石英(十兩)白石脂(三十兩)赤石脂(三十兩)干姜(三十兩)上五味,咀皆完,用二石英各取一兩,石脂等三味各取三兩,以水三升合以微火煎,宿勿食,分為四服,日三夜一服。后午時乃食。日日依前秤取昨日藥,乃置新藥中共煮,乃至藥盡常然,水數一準十,新藥盡訖常添水,去滓,服之滿四十日止。忌酒肉。藥水皆用大升秤,取汁亦用大升。服湯訖即行,勿住坐臥。須令藥力遍身,百脈中行。若大冷者,春秋各四十九日。服令疾退盡,極須澄清服之。

論曰∶此湯補虛,除痼冷莫過于此。能用之有如反掌,恐文子者謂是常方輕易而侮之。

若一劑得瘥即止,若服多令人大熱,即須服冷藥壓之,宜審而用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韶山市| 上高县| 扶绥县| 昌图县| 察隅县| 三穗县| 仁寿县| 扬州市| 湟源县| 繁昌县| 克什克腾旗| 东台市| 华容县| 五寨县| 于田县| 江陵县| 玛沁县| 蚌埠市| 盐源县| 嘉荫县| 南丹县| 昔阳县| 泉州市| 英德市| 保德县| 响水县| 青川县| 定日县| 天峻县| 沧源| 鄂托克旗| 克什克腾旗| 岳池县| 吉隆县| 绥宁县| 邳州市| 汝州市| 洛扎县| 达孜县| 高陵县| 施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