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7章 小兒(2)

  • 千金翼方
  • 孫思邈
  • 4956字
  • 2015-12-27 00:00:05

又方∶取一刀橫著灶上,解兒衣撥其心腹訖,取刀持向兒咒之唾,輒以刀擬向心腹。曰啡啡,曰煌煌,日出東方,背陰向陽。葛公葛母,不知何公子,來不視,去罔顧。過與生人忤梁上,塵天之神,戶下二鬼,所經大刀環犀,對灶君二七唾。客愈兒驚,唾啡啡如此二匕,啡啡每唾以刀擬之。咒當三遍乃畢。用豉丸一,如上法五六遍訖。取此丸破看,其中有毛。棄丸于道中即愈矣。

治小兒卒客忤法∶取銅鏡鼻燒令赤,著少許酒中,大兒飲之,小兒不能飲者,含哺之,愈。

又方∶取馬矢三升,燒令煙絕,以酒三升煮三沸,去滓,浴兒即愈。

<篇名>千金湯

內容:主小兒暴驚啼絕死,或有人從外來,邪氣所逐、令兒得病,眾醫不治方∶蜀漆(一分,一云蜀椒)左顧牡蠣(一分,熬)上二味,咀,以酢漿水一升,煮取五合,一服一合,良。

治小兒新生客忤中惡,發癇發熱,乳哺不消,中風反折,口吐舌,并注忤,面青目上插,腹滿癲癇羸瘦,疰及三歲不行雙丸方∶上麝香(二兩)牛黃(二兩)黃連(二兩宣州者)丹砂(一兩)特生石(一兩,燒)附子(一兩,炮,去皮)雄黃(一兩)巴豆(六十枚,去皮心,熬)桂心(一兩)烏賊魚骨(一上十一味,各異搗篩,別研巴豆如膏,乃納諸藥煉蜜和搗三千杵,密塞之,勿泄氣,生十日二十日至一月,日服如黍米大二丸。四十日至百日,服如麻子大二丸。一歲以上以意增加。有兒雖小而病重者,增大其丸,不必依此丸。小兒病客忤,率多耐藥,服藥當汗出。若汗不出者,不瘥也。一日一夜四五服,以汗出為瘥。凡候兒中人者,為人乳子未了而有子者,亦使兒客忤。口中銜血即月客也。若有此者,當尋服此藥。即兒可全也。口聚唾,腹起熱者,當灸臍中。不過二七壯,并勤服此藥。若喜失子者,產訖兒墮落地聲未絕,便即以手指刮舌上,當得所銜血如韭葉者,便以藥二丸如粟米大服之,作七日乃止,無不痊也。若無赤頭蜈蚣,赤足者亦得三枚,皆斷取前兩節,其后分不可用也。

<篇名>小兒雜治法第二

內容:方五十七首論一首

<篇名>竹葉湯

內容:主五六歲兒溫壯,腹中急滿,氣息不利,或有微腫。亦主極羸,不下飲食,堅痞,手足逆冷方∶竹葉(切,一升)小麥(半升)甘草(炙)黃芩栝蔞根澤瀉知母人參茯苓白術大黃(各一兩)生姜(一兩半,切)麥門冬(二兩,去心)桂心(二銖)半夏(二兩,洗)上十六味,咀,以水七升,煮麥、竹葉取四升,去滓,納諸藥。煮取一升六合,分四服。

治小兒連壯熱實滯不去,寒熱往來,微驚方∶大黃黃芩(各一兩)栝蔞根(三分)甘草(炙)牡蠣(熬)人參(各半兩)桂心(二兩)龍骨凝水石白石脂(各半兩)滑石(二兩,碎)硝石(半兩)上十二味,咀,加紫石英半兩,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服三合,一日令盡。

治小兒寒熱咳逆,膈中有乳若吐,不欲食方∶干地黃(四兩)麥門冬(半升,去心)五味子(半升)大黃(一兩)硝石(一兩)蜜(半升)上六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納硝石、蜜更煮令沸。服二合,日三。胸中當有宿乳一升許出。兒大者服五合。

<篇名>射干湯

內容:主小兒咳逆喘息如水雞聲方∶射干(二兩)麻黃(二兩,去節)紫菀(一兩)甘草(一兩,炙)桂心(五寸)半夏(五枚,洗去滑)生姜(一兩,切)大棗(四枚,擘)上八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去滓,納蜜半斤,更煮一沸,飲三合,日三服又方∶半夏(四兩,洗)桂心(二兩)生姜(二兩,切)紫菀(二兩)細辛(二兩)阿膠(二兩)甘草(二兩,炙)蜜(一合)款冬花(二合)右九味,咀,以水一斗,煮半夏取六升,去滓,納諸藥,更煮取一升五合。五歲兒飲一升,二歲兒服六合,量大小加減之。

治小兒咳逆短氣,胸中吸吸,呵出涕唾,咳出臭膿。亦治大人。

燒淡竹瀝,煮二十沸。小兒一服一合,日五服;大人服一,亦日五服。不妨食,息乳哺。

<篇名>杏仁丸

內容:主小兒大人咳逆上氣方∶杏仁(三升,去尖皮兩仁,熬令黃)上一味,熟搗如膏,蜜一升為三分,以一分納杏仁,搗令強,更納一分搗之如膏,又納一分搗熟止,先食已含之。咽汁多少,自在量之。

治小兒火灼瘡,一身皆有如麻子小豆戴膿、乍痛乍癢熱方∶甘草(生用)芍藥白蘞黃芩(各三分)黃連黃柏(各半兩)上六味,搗篩,以白蜜和涂上,日再。亦可作湯浴之。(《千金》有苦參。)治小兒火瘡方∶熟煮大豆,濃汁溫浴之。亦令無瘢。

又方∶以蜜涂之,日十遍。

<篇名>苦參湯

內容:主小兒頭面熱瘡方∶苦參(八兩)大黃(三兩)蛇床子(一升)芍藥(三兩)黃芩(二兩)黃柏(五兩)黃連(三兩)菝(一斤)上八味,切,以水三斗,煮取一斗半,洗之,日三度,大良。(《千金》治上下偏身生瘡。)又方∶大黃黃芩黃柏澤蘭礬石石楠(各一兩)戎鹽(二兩)蛇床子(三合)上八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以絮納湯中洗拭之,日三度。

又方∶熬豉令黃,末之,以敷瘡上。不過三度,愈。

治二百日小兒頭面瘡起身體大熱方∶黃芩(三分)升麻(一兩)柴胡(一兩,去苗)石膏(一兩,碎)甘草(二分半,炙)大黃(三兩)當歸(半兩)上七味,咀,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分為四服。日三夜一,多煮洗瘡佳。

治小兒身體頭面悉生瘡方∶取榆白皮灼令燥,下篩,酢和,涂綿覆上,蟲出自瘥。

治小兒手足身體腫方∶以小便溫暖漬之良。

又方∶并治癮疹∶巴豆(五十枚,去心皮)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以綿納湯中拭病上,隨手減。神良。

治小兒風瘡癮疹方∶蒴(一兩)防風(一兩)羊桃根(一兩)石楠(一兩)茵芋(一兩)茺蔚(一兩)礬上八味,切,以酢漿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納礬石,煎令小沸,溫浴之。(《千金》有秦椒、苦參、蛇床、枳實、升麻,為十三味。)治小兒丹數十種皆主之。拓湯方∶大黃(一兩)甘草(一兩,炙)當歸(一兩)芎(一兩)白芷(一兩)獨活(一兩)黃芩(一兩)芍藥(一兩)升麻(一兩)沉香(一兩)青木香(一兩)芒硝(三兩)木蘭皮(一上十三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去滓,納芒硝令烊,以綿湯中,適寒溫,拓之,干則易,取瘥止。

治小兒丹發方∶生慎火草搗絞取汁以拭丹上,日十遍,夜三四。

治小兒丹腫方∶棗根升麻白蘞黃柏黃連大黃梔子甘草(生用,各二兩)生地黃汁(一升)上九味,切,以水一斗四升,煮取七升,去滓,納地黃汁煎三沸,以故帛兩重納湯中,以拓丹上。小暖即易之,常令溫。

<篇名>澤蘭湯

內容:主丹疹入腹殺兒方∶澤蘭芎附子(炮,去皮)莽草本細辛茵芋(各半兩)上七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四服,服此湯,然后作余湯洗之。

治小兒半身皆紅赤,漸漸長引者方∶牛膝甘草(生用)上二味,細銼,各得五升,以水二斗煮取三五沸,去滓,和灶下黃土涂之。

治小兒頭發不生方∶取楸葉中心搗絞取汁涂之,生。

治小兒禿瘡無發苦癢方∶野葛(一兩,末)豬脂羊脂(各一兩)上三味,合煎略盡令凝,涂之,不過三,數敷即愈。

治小兒禿瘡方∶取雄雞矢、陳醬清和,洗瘡了,敷之三兩遍。瘥。

治小兒白禿方∶取芫花末、臘月豬肪,脂和如泥,先以灰汁洗拭,涂之。日二遍。

治小兒頭瘡方∶胡粉(一兩)黃連(二兩)上二味,搗為末,洗瘡去痂,拭干敷之即愈。發即如前再敷,亦治陰瘡。

又方∶胡粉(二兩)水銀(一兩)白松脂(二兩)豬肪脂(四兩)上四味,合煎去滓,納水銀、胡粉,攪令和調,涂之,大人亦同。

治小兒頭無發方∶燒鯽魚作末,醬汁和敷之。即生。

治小兒囟開不合方∶防風(一兩半)白芨(半兩)柏子仁(半兩)上三味,搗為散,乳汁和,以涂囟上,日一度。十日知,二十日合。

治小兒臍瘡方∶燒甑帶灰,敷之愈。

治小兒鼻塞不通有涕出方∶杏仁(半兩,去皮尖)椒(一分)附子(一分半,炮,去皮)細辛(一分半)上四味,切,以酢五合漬一宿,明旦以豬脂五兩煎之,附子色黃,膏成,去滓,以涂絮導于鼻中,日再,又摩囟上。

治小兒口瘡不能取乳方∶大青(三分)黃連(二分)上二味,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二合,一服一合,日再,夜一。

又方∶取礬石如雞子大,置酢中研,涂兒足下三七遍,立愈。

治小兒重舌方∶取三屠家肉各如指許大,切,摩舌,兒立能乳便啼。

又方∶衣魚燒作灰以敷舌上。

又方∶重舌,舌強不能收,唾者,取鹿角末如大豆許,安舌上。日三,即瘥。

又方∶取蛇皮燒灰末,和大酢,以雞毛取之,以掠舌上,日三遍。

治小兒重舌、舌生瘡、涎出方∶以蒲黃敷舌上,不過三度愈。

又方∶取田中蜂房燒之,以淳酒和,敷喉咽下,立愈。

治小兒咽痛不得息,若毒瓦斯哽咽及毒攻咽喉方∶生姜(二兩,切)橘皮(一兩)升麻(二兩)射干(二兩)上四味,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合,分為三服,亦治大人。

治小兒喉痹咽腫方∶以魚膽二七枚和灶底黃土,以涂咽喉,立瘥。

雀矢丸主小兒卒中風,口噤,不下一物方∶取雀矢如麻子大,丸之,飲服即愈,大良。雞矢白亦良。

治小兒數歲不行方∶葬家未閉戶時,盜取其飯以哺之,不過三月即行,勿令人知之。

治小兒食土方∶取肉一斤。

上一味,以繩系肉,曳地行數里,勿洗,火炙啖之,不食土矣。

治小兒遺尿方∶瞿麥龍膽石葦皂莢(炙,去皮子)桂心(各半兩)人參(一兩)雞腸草(一兩)車前子(五分)上八味,末之,煉蜜和,先食服如小豆五丸,日三,加至六七丸。

治小兒羸瘦有蛔蟲方∶蘆(五兩)黍米泔(二升)上二味,切,以納泔中,以水三升五合,煮取二升,五歲兒服五合。日三服,兒大者服一升。

治小兒三蟲方∶雷丸芎上二味,等分為散,服一錢匕,日三服。

治小兒陰瘡膿水出方∶煮野狼牙汁洗之愈。

治小兒氣方∶土瓜根(一兩)芍藥(一兩)當歸(一兩)上三味,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服五合,日二服治小兒狐疝,傷損生方∶桂心(三分)地膚子(二兩半)白術(五分)上三味,末之,煉蜜和白酒服,如小豆七丸,日三服,亦治大人。

又方∶芍藥(三分)茯苓(三分)大黃(半兩)防葵(半兩)半夏(一分,洗)桂心(一分)椒(一分,汗)干姜(一分)上八味,末之,煉蜜和如大豆,每服一丸。日五服,可加至三丸。(《千金》無干姜)治小兒核腫,壯熱有實方∶甘遂(三分)麝香(三銖)大黃前胡(各一兩)黃芩(半兩)甘草(半兩,炙)青木香(三分)石膏(三分,碎)上八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九合,服三合,日四夜二服。

治小兒誤吞針方∶吞磁石如棗核大,針立下。

論曰∶文王父母有胎教之法,此圣人之道,未及中庸,是以中庸養子,十歲以下,依禮國小,而不得苦精功程,必令兒失心驚懼,及不得苦行杖罰,亦令兒得癲癇。此事大可傷怛。

但不得大散大漫,令其志蕩。亦不得稱揚聰明,尤不得誹毀小兒。十一以上,得漸加嚴教。

此養子之大經也。不依此法,令兒損傷。父母之

<篇名>眼病第三

內容:合一百三十三方炙法二首論一首

<篇名>真珍散

內容:主目翳覆瞳,睛不見物方∶上光明朱砂(半兩)貝子(五枚,炭火燒,末之)白魚(七枚,炙)干姜(末,半分)上四味,研之如粉,以熟帛三篩為散,仰臥。遣人以小指爪挑少許敷眼中,瘥。亦主白膚翳。

<篇名>七寶散

內容:主目翳經年不愈方∶琥珀(一分)白真珠(一分)珊瑚(一分)紫貝(一分)馬珂(一分)朱砂(二分)蕤仁(半兩)決明子(一分)石膽(一分)上九味,下篩極細,敷目中,如小豆,日三,大良。

<篇名>礬石散

內容:主目翳及肉方∶礬石上上白者,末,納如黍米大于翳上及肉上,即令淚出,以綿拭之。令得惡汁盡,日一。其病逐惡汁出盡,日日漸自薄,便瘥。好上上礬石無過絳礬,色明凈者,慎如療眼當法也。

去翳方∶貝子(十枚,燒末)上一味,搗篩,取如胡豆著翳上,日再,正仰臥,令人敷之,如炊一石米久,乃拭之。

息肉者加珍珠如貝子等分,研如粉。

治眼漠漠無所見決明洗眼方∶決眼子(二十五枚,《千金》作一合)蕤仁秦皮黃連(宣州者佳,各半兩《千金》作十八銖)螢火蟲(七枚)上五味,以水八合,微火煎取三合,冷,以綿注洗目,日三度。

治五臟客熱上熏(一作衡)眼,外受風寒,令眼病不明方∶地膚子(半兩《千金》作二合)柏子仁(一合半)大黃(二兩)決明子(五合)藍子瓜子仁蕤仁茺蔚子青葙子蒺藜子(各二合)菟絲子(一合,《千金》作二合)黃連(一兩半,宣州者)細辛,(一合《千金》一兩六銖)桂心(七分)螢火(一合,《千金》作六銖上一十五味,搗篩,煉蜜和丸如梧子,每服十五丸,食后日三服。

治肝膈上大熱目暗不明方∶升麻大青黃柏(各三兩)射干生玄參(四兩)薔薇根白皮(各四兩)蜜(一升)上七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去滓,下蜜兩沸,細細含咽之。

治眼暮無所見方∶豬肝(一具)上,細切,以水一斗煮取熟,置小口器中,及熱以目臨上,大開勿閉也。冷復溫之,取瘥為度。

治熱病瘥后百日內食五辛目暗方∶以鯽魚作熏之,如前法,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昌县| 长岭县| 扬州市| 望谟县| 马龙县| 新泰市| 霸州市| 普兰店市| 响水县| 孟津县| 高雄市| 平谷区| 册亨县| 安岳县| 巧家县| 黄陵县| 三河市| 崇仁县| 乌兰察布市| 海城市| 江源县| 新巴尔虎右旗| 许昌县| 达尔| 常宁市| 梁山县| 剑川县| 乌兰察布市| 会理县| 秦皇岛市| 醴陵市| 扎囊县| 漳州市| 久治县| 虎林市| 信阳市| 和平区| 隆林| 忻州市| 龙岩市| 五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