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藝文
- 明倫匯編皇極典正朔部
- (清)陳夢雷
- 4798字
- 2015-12-26 23:46:24
正朔議 晉傅元
帝王受命應歷禪代則不改正朔遭變征伐則改之
舜正月上日受終于文祖無改正之文唐虞正朔皆
同明矣夏殷周革命乃改魏受漢禪亦已不改至于
服色皆從其本唯節幡用黃大晉以金德王天下順
五行三統之序矣
改正朔制 唐制集
朕聞上皇纂歷則天地以裁規大圣握圖法陰陽以
施化故能牢籠品類陶鑄生靈敷景運于休期闡宏
基于光大昔有隋失馭率土分崩赤縣為禾黍之場
蒼生遇涂炭之酷我高祖神堯皇帝龍興分晉鳳起
寰區殄梟獍而安八荒剪鯨鯢而清四海太宗文武
圣皇帝膺昊穹之歷數鼓雷電之雄威服遠冠巢燧
之前開邊越羲農之際鴻名邁于三五茂績隆于往
初高宗天皇大帝囗雷澤之靈符降天縱之神器湛
恩所被匝乾坤覆載之鄉至化所覃盡舟車所通之
境撫璇丹極輯瑞蒼巖天平地成淳風起千年之運
樂和禮備寶祚隆三圣之基逖聽王猷熙開帝載朕
以虛薄虔奉睿圖業業兢兢不遑寢食幸穹昊貽佑
宗社延祥河薦合天之符洛出永昌之箓時和歲稔
遠肅邇安斯皆先德所延屢彰嘉貺自恭臨兆庶已
積炎涼尚想移風未臻于至道顧循菲德愧切于深
衷思弘顧托之恩再闡混元之始夫以元穹列象三
辰以之麗天厚載含章五行于焉紀地易曰三五以
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
下之象水火相變其卦為革彖曰天地革而四時成
言五德更相生變革萬象故帝王改正施教明受之
于天不定之于人者也仲尼曰其或繼周者雖百世
可知也蓋以文質相因法度相改故矣是以伏羲高
陽有周皆以建子之月為正神農少昊陶唐有殷皆
以建丑之月為正軒轅高辛夏后漢氏皆以建寅之
月為正后雖百代可知者以此雖遭遇之不同步驟
殊致未有不表明軌物以章靈命之符者也我國家
創業常有意乎正朔矣所未改者蓋有由焉高祖草
創百度因循隋氏太宗緯地經天日不暇給高宗嗣
歷將宏丕訓改作之事屢發圣謨言猶在耳永懷無
及自五帝纘統三王馭宇或父子相承同體異德或
金木迭改應天順人故納麓登庸粵受終于文祖干
戈革命必理歷于明時然則開元配永自陽來之
旦統歷履端基于朔易之首孳萌發內氣律由中品
物任而昭蘇生類蕩而敷革是知夏之人統不逮殷
之地正殷之地正有劣周之天統元命所苞實在茲
矣周文稽古制禮于成王之日漢高握德改元于武
皇之代則知文制大備未遑于上業損益之道諒屬
于中平朕所以遵飾禮經奉成先志今推三統之次
國家得天統當以建子之月為正考之群藝厥義明
矣宜以永昌元年十有一月為載初元年正月十有
二日改臘月來年正月改為一月自載初元年正月
一日子時已前大辟罪已下罪無論已發覺未發覺
已結正未結正系囚見徒皆赦除之其謀反大逆緣
及子孫殺祖父母父母部曲容女奴婢殺主不在赦
限布告遐邇咸知朕意
春王正月考 明呂坤
胡氏謂孔子以夏時紀周歲昔人疑之胡氏云不曰
春秋天子之事乎余尤疑之夫諸侯大夫天子所得
而誅賞予奪者也孔子不得誅賞予奪而正其可誅
可賞可予可奪之罪以為是夫也雖不華袞斧鉞于
天子之庭而得褒貶榮辱于是非之口此史官法官
之事非天子之事也若召而爵之執而戮之則天子
事矣然則孔子罪我之言何謂也曰是非褒貶之筆
人之所忌也愛憎毀譽之口或罪我不明亂臣賊子
之徒或罪我不公非罪我行天子之事也孟子春秋
天子之說已加孔子未有之權胡氏以改正朔為天
子之事又加孔子以無王之罪夫改正朔易服色異
姓受命之事非但天子之事也孔子周人也而改周
之正朔豈直無時王亦無武周矣行夏之時不過師
弟之私語魯史者公天下垂萬世之書也天下奉正
朔五六百年矣習知子之為正月五六百年矣非革
命而一旦改之此豈行天子之事乃無天子之事耳
孔子尊周者也從周者也方以有君倡天下乃革時
王之正朔以無君自處何以討人非惟不忍亦不敢
矣或曰春秋歲月固夏正也豈能為孔子諱曰周雖
以建子為歲首而未嘗以十一十二一月為春二三
四月為夏五六七月為秋八九十月為冬何以知之
寅月為春自唐堯命羲和授時以來虞夏商周未之
有改也是夏之時乃唐虞之時非夏所得專也寅卯
辰為春巳午未為夏申酉戌為秋亥子丑為冬非周
所得改也吾姑以天道明之日中星鳥堯殷仲春周
以為孟夏日永星火堯正仲夏周以為孟秋宵中星
虛堯殷仲秋周以為孟冬日短星昴堯正仲冬周以
為孟春是堯以天象定四時而周亂天象也以物理
明之鳥獸孳尾堯在仲夏周在孟夏鳥獸希革堯在
仲夏周在孟秋鳥獸毛毨堯在仲秋周在孟冬鳥獸
氄毛堯在仲冬周在孟春是堯以物理占四時而周
乖物理也以文義明之春者蠢也言萬物之形動而
神未爽蠢然無知也故蠢從春今之子丑寅月是萬
物動時乎夏大也言萬物之昌大也今卯辰巳月是
萬物昌大時乎秋揪也言萬物之收斂也今之午未
申月是萬物收斂時乎冬終也言萬物之完畢也今
之亥月猶近完畢酉戊兩月是萬物完畢時乎是蒼
頡以文義名四時而周昧文義也武周之謬亦至此
乎以商家考之曰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
先王奉嗣王祗見厥祖此太甲即位改元也曰惟三
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歸于亳此太甲
之復辟也此見殷人歲正首丑而未嘗以十二月為
春也孔氏湯崩逾月則附會之謬耳以周家考之豳
風周公作也曰七月流火則建申之星躔也曰九月
肅霜則戌月之天氣也曰春日載陽有鳴倉庚五月
鳴蜩則辰月午月之景物也八月剝棗十月隕籜則
酉月亥月之節候也爰求柔桑采繁祁祁則辰月之
人事也周家改建不改時此一證也四月維夏六月
徂暑此周詩也謂卯月為夏可矣謂巳月為暑可乎
周家改建不改時此二證也曾囗言志曰莫春者春
服既成浴乎沂風乎舞雩辰月浴風吾已怪其太蚤
而謂為寅月可乎或曰溫泉自可浴是矣然則舞雩
之風亦溫風乎寅月樹木便有可息之蔭乎周家改
建不改時此三證也周禮媒氏云仲春之月令會男
女朱子解桃夭已知其時矣及解孟子又有周七八
月夏五六月之說豈以桃夭非丑月乎又周禮仲春
勿用牡豈非為其孳尾乎則仲春必非丑月矣周家
改建不改時此四證也君牙周書也曰涉于春冰言
薄也周之春果在子丑寅則冰正堅厚未為薄矣曰
夏暑雨冬祁寒周之夏果在卯辰巳即暑未若午未
月之為暑周之冬果在酉戌亥即寒未若子丑月之
為寒曰服田力穡乃亦有秋申果周之季秋乎則百
谷之登必于酉戌兩月而后定其有無當云乃亦有
冬矣周家改建不改時此五證也呂不韋雖秦人莊
襄未滅周時猶用周正其作月令猶然夏時周家改
建不改時此六證也秦史紀事每書元年冬十月是
前乎周者商改建不改時后乎周者秦改建不改時
周公之識果出李斯之下乎始皇建亥為歲首徒崇
水德乖謬已甚乃能改周時行夏時乎若夏時復于
秦則綱目大書特書矣是秦改周正因周時周之改
建不改時此七證也蓋子者一陽來復之初萬物發
生之始周歷崇天統故特標為歲首朝覲會同頒歷
授時郊廟慶賀皆重此月猶今之慶長至然至其紀
月定時仍以寅為孟春耳且周禮有正月有正歲三
正迭建各有正歲建以為年首重以為事先尊以紀
五行之運氣新一代之制作與正月之正不相干涉
蓋三建乃歲正而正月乃月正猶兄弟十二人或以
貴或以賢首事當尊惟父母委任而兄弟之行不可
亂也此三代建正之說非改月改時之謂也或曰周
以子月為歲首至寅月將何書曰春王正月也曰何
以知之以秦事知之秦以亥月為歲首每歲首云冬
十月至于寅月則書春正月如云春正月趙將張耳
陳余立趙歇為王春正月項籍尊楚懷王為義帝是
秦正亦建寅也由此觀之不可知乎汪克寬不考豳
風月令而獨以改歲在十月蟋蟀入我囗下之后及
唐風蟋蟀在堂歲聿云暮之說明周家之建子為正
月孟春不知周家子月改歲而未改月又以孟子七
八月之間雨集為夏五六月之證余以為七八月間
不如五六月之多雨然七八月之憂旱七八月之雨
集亦是常事公都子曰冬日則飲湯夏日則飲水此
所謂冬夏者夏正乎周正乎若云周之冬夏則卯辰
巳月之熱未必若巳午未月需水之亟酉戌亥月之
寒未必若亥子丑月望湯之甚也何不曰秋日則飲
水春日則飲湯乎又徒杠輿梁成于十一月十二月
疑于太晚因知十一月十二月為夏之九月十月不
知病涉之人惟子丑月為甚謂此時杠梁已成民未
病涉非謂至此時始修造耳自漢以來言春王正月
者紛紛聚訟先儒謂為千載不決之論余之辨析極
其毫厘者欲以白孔子行天子之事改正朔之冤決
千載之疑耳或曰孔子周人也而曰行夏之時何也
曰周以子月為歲首不如夏以寅月為歲首非謂周
以子月為春不如夏以寅月為春也只為朱子周七
八月夏五六月一解之誤遂啟無窮辨口注書可不
慎乎
春王正月論 徐芳
事有疑于傳而信于經者奚從乎從經有疑于經而
信于理者奚從乎從理以理飾經為誣而已矣以經
軋理為臆而已矣以臆益誣為畔而已矣春秋二百
四十年間紀天子諸侯大夫陪臣之事天人得失災
祥之數是者進非者退筆者榮削者辱翼翼乎辨矣
其弁諸冊曰春王正月云猶書之稽古帝堯易干元
而詩關雎也此而疑將奚弗疑矣而舛焉亦將無弗
舛者矣何居乎測者之煩而所見之互龁也故有以
夏時冠周月者胡安國也有以周之時月俱改者鄭
元陳寵也有以春秋之列國異書周之二時并用者
劉知幾張敷言朱晦庵也安國之說本于行夏時似
矣其言曰以夏時冠周月法后也以周正紀事不敢
自專也約其指是周改月不改時也夫子乃冠之耳
夫時之傳久矣周不自改而子改之使冬而冒春之
名秋而奸夏之實悖甚矣奚后之法夫匹夫而擅天
子之正朔而曰不自專夫誰與之耶且子將以行夏
時也向也以夏時還夏而時存今以夏時諧周而時
亡矣是亦不可已乎陳氏時月俱改之說蓋惑于周
正而附會之劉知幾考之傳而不合因遂以列國用
夏正魯史用周正而朱晦庵意合之則以二者各適
而惟人所從張敷言意分之則以一為民俗之所用
一為史策之所書而并行不悖是夏與周兩存之矣
后世博綜之儒若羅泌史伯璇楊慎之徒皆踟躕焉
而無所主豈非事難于定論乎然而其疵可指也魯
與列國并建為侯邦者也史不同其奉周一也列國
用夏正魯奈何獨用周正乎一編之中書列國一例
書魯事又一例是合兩代之時為一書也春秋豈有
是乎而史之所紀一時民之所用一時是又一王之
世兩正朔也政孰嚴是而可自便若此乎凡是皆知
周正之非而特不敢斷乎為夏則姑兩存之夫既兩
存之則其是非尚未泯也至近世陽明王氏之說出
而始蕩而不可測矣其言曰陽生于子而極巳午故
春盡寅而夏盡巳陰生于午而極亥子故秋盡申而
冬盡亥自一陽之復至六陽之干而春夏自一陰之
姤至六陰之坤而秋冬果若是則夏之子丑而冬卯
辰而春午未而夏酉戌而秋皆囗矣時至周始協也
夫子又取夏時乎如曰子亦可春午亦可秋云爾
日與歲無擇也陽始于子吾將以子后之夜皆為晝
陰始于午吾將以午后之晝皆為夜有不笑其狂悖
者乎月與時相麗以成歲者也月統乎節歷二節而
一月成時統乎月合十有二月之四時而一歲備前
不可嬴后不可縮也今也取仲冬而孟春之是夏之
十二月至周胥易次也月令不其淆乎一時之中無
故而奪其月二三月之中無故而換其節六割春之
二以綴前歲之冬而春為無首斥冬之二以延來歲
之春而冬為無終歲何繇成而時何繇敘乎堯之為
治也羲和之命實在厘百工熙庶績之始而鳥火虛
昴之四星候以四仲之分至歷今三千余年未之或
爽焉寧獨謬于周歟周如改時則是星鳥于夏星火
于秋也豈周革商亦遂能革天歟有扈氏威侮五行
啟則討之羲和俶擾天紀引侯徂征爰聲厥罪信如
陽明所云其去亦寧有幾王制天子巡狩方岳命典
禮考時月正日君有變易禮樂者流之今既自紊之
矣夫誰與考且禮莫大時而顧忒之以倡邪是數者
質之狂瞽之人無惑焉而謂出之武王之君周公之
相有以知其必不然也且其繹經者曰商而改月則
伊訓必不書元祀十二月秦而改時則史記必不書
元年冬十月周而改時與月則春秋必不書春王正
月而其所援引者不過雜記紛駁之議漢儒歷數曠
眇之語蔓衍牽摭務信其臆姑不具論殷革夏者也
建丑而月不改秦革周者也建亥而月不改獨周改
之周之德寧直遜殷人乎彼秦政之暴狠暗戾金可
鑄石可鞭書可燔邊可筑六國可郡縣皇帝之號可
并建所以夸前爍后靡不竭蹶獨于時之在天猶謹
率焉乃武周之更張詭恣更出秦政下耶然則如之
何曰信經經曰春王正月則周之必以孟春寅月為
正也可知矣周必不能以仲冬十一月為正則周之
時仍夏時月仍夏月可知矣周之時月仍夏則史如
是紀子亦如是書而夏時冠周與周改時之說同謬
又可知矣至子丑異建不過用為歲首爰自別于勝
國或蒞朝于是頒朔于是如伊訓十二月而稱元祀
周禮十二月而稱正歲之類其他大禮大政則斷屬
之孟春建寅之正月時以是而授歷以是而頒歲功
以是而始終昊天以是而欽若所謂殷因夏周因殷
其在是乎天地之大古今之寥廓吾何準哉準諸理
而已矣然則陽明氏非信經歟曰信而囗吾之信伊
訓即殷之因夏以明周之因陽明之信伊訓即殷之
因夏以疑周之革吾之信春秋信以不改夏者理之
所必然陽明之信春秋信以改夏者事之所或有蓋
胡氏能知行夏時之善而不能解于變時易朔之戾
于從周陽明氏能知冠夏時于周月之非以為春秋
懼亂賊而首其僭夫子所不為而不能察時月之必
不可更幾欲置武周于秦政下加以俶擾天紀之名
而不顧始于執傳而中于泥經終于不信傳不信經
而信臆以益其誣而滋之畔無寧兩存者之疑之乎
時月如此二百四十年微文逸事荒于時代訛于載
記爚于后儒之覆射者其可勝道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