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藝文一

賞論          唐牛希濟

賞勸之典所以顯忠尊賢而待用感人之心使各盡

其材以顯于時以為立身揚名之本故冠冕衣服車

輅祭祀之儀皆以品秩為差君子之人其甘心焉孜

孜于善希公朝之祿賞可以榮于家可以榮于宗廟

祖考賞之義也大矣哉今國家懸高科虛重位此文

士之賞也計首級視所傷此武士之賞也文不中理

宗伯所棄殺傷奔北軍法所誅擇善勸人亦以明矣

衰世之中文假他人之手身居書辭之列名陷澆浮

之中坐登卿相之位射不穿札生不見敵榮持斧鉞

之柄行居將帥之任皆藉累世之基業或由勛伐之

余名竊位尸祿觀者憤嘆而已至文之衰也行為四

海推重不成一名不沾寸祿老死凍餒之地或有獻

一書陳一策探治亂之精微盡當時之利病君上不

省察奸邪者深以為嫌縱未能顯加明誅仿徨焉擠

之于散冗斥之于外任不復省問可勝言哉武之衰

也弓聲劍氣立為勍敵馳突擊刺于橫陣之前出入

如鬼神謀取必勝瘡痍遍于首面身委卒伍之中老

棄瘦馬之列或有破一大敵擒一渠帥賞不逾外藩

之職賜不越繒帛之微捷聲已振于萬里姓名未達

于九重降符節益封土翻為統帥之福豈不悲哉文

之求也既不因于行藝武之用也又不因于材力乃

有溫溲溺之器以媚黃門者有系鞋自名以從公相

者履歷官常出入藩翰其余資材以致名第以榮郡

邑者不可遽數之況時君幼主有宴樂玉堂從禽豐

草發自愉悅之意聽從左右之言淫樂之叟優倡之

子錫以朱紫升于官秩下致飛禽犬馬之微物亦光

于封賞且國家以五岳四瀆為視公侯之秩乃崇其

禮尊爵敬神之道也今囗養禽獸之屬皆列于官與

士君子比肩于朝無神怨乎故志士仁人甘心草澤

沒身白日不復思用力以在位者為深恥昔仲叔于

奚救公孫文之患請以繁纓假借也孔子猶曰不如

多與之邑將以定永代之制杜萌漸之謂也漢明帝

不以館陶子為郎寧賜之百萬曰夫郎出宰百里上

應列宿不可虛授信夫為中興之嗣也且賞勸不恒

服章紊亂君子在野小人在朝將難以守四海之業

若善人在位紀綱大定賞罰必中百官稱職天下自

雍熙也

賞以春夏賦

以天子行賞

欽順時令為韻

宋歐陽修

賞出于國時行在天紀勛庸而有序順春夏以昭宣

無忘爾勞法蠢生而布惠用嘉乃績因長養以旌賢

原夫執政者君為民之紀懼賞罰之一失則恩威之

兩弛受焉不以其私賜之非為其喜蓋夫欲固其國

者必謹國之常能奉乎天者是謂天之子將出令以

無僣必順時而合軌顯庸制爵爰占星鳥之中茂囗

建官當俟熏風之始且夫春居東以首歲夏司南而

執衡在氣為燠于時主生東動也事以之起南任也

物以之成我所以推本萬物之理欽象四時之行政

刑由是以有度寒暑于焉而不爭頒以土田順木行

而養育昭其服物助火德之光明故曰天之大端在

陰陽君之大柄在刑賞操其柄以歸己求其端而取

象法太簇贊陽之月行慶有常體林鍾種物之時勸

功無爽誠以賞當則民協澤流而德深但慮過時之

失敢懷虛受之心故月令有布德之文前規具在景

風為賜爵之候往牒攸欽嗚呼王者畏天以臨民天

道在人而可信事與時合則為和而為福時與事逆

則有災而有饉在乎察動靜以為本布仁恩而克慎

亦猶狝田主殺非仲秋而不行議獄斷刑須大冬而

乃順故能光昭國體欽奉邦彝用豈有于逾德舉無

聞于拂時且異夫賜以鞶纓示假人而取誚贈其袞

冕譏錫命以非宜大哉君之舉者必書上之出者為

令茍違時而不度懼招尤而失正故左氏載聲子之

言以戒后王之立政

刑賞忠厚之至論       蘇軾

堯舜禹湯文武成康之際何其愛民之深憂民之切

而待天下以君子長者之道也有一善從而賞之又

從而詠歌嗟嘆之所以樂其始而勉其終有一不善

從而罰之又從而哀矜懲創之所以棄其舊而開其

新故其吁俞之聲歡休慘戚見于虞夏商周之書成

康既沒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猶命其臣呂侯而告

之以祥刑其言憂而不傷戚而不怒慈愛而能斷惻

然有哀憐無辜之心故孔子猶有取焉傳曰賞疑從

與所以廣恩也罰疑從去所以慎刑也當堯之時囗

陶為士將殺人囗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故天下

畏囗陶執法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四岳曰鯀可用

堯曰不可鯀方命圯族既而曰試之何堯之不聽囗

陶之殺人而從四岳之用鯀也然則圣人之意蓋亦

可見矣書曰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

不經嗚呼盡之矣可以賞可以無賞賞之過乎仁可

以罰可以無罰罰之過乎義過乎仁不失為君子過

乎義則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過也義不可過也古

者賞不以爵祿刑不以刀鋸賞以爵祿是賞之道行

于爵祿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祿之所不加也刑以刀

鋸是刑之威施于刀鋸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鋸之所

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勝賞而爵祿不足以勸

也知天下之惡不勝刑而刀鋸不足以裁也是故疑

則舉而歸之于仁以君子長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

相率而歸于君子長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詩曰

君子如祉亂庶遄已君子如怒亂庶遄沮夫君子之

已亂豈有異術哉時其喜怒而無失乎仁而已矣春

秋之義立法貴嚴而責人貴寬因其褒貶之義以制

賞罰亦忠厚之至也

臣事策二          蘇轍

臣聞仲尼之稱管仲曰奪伯氏駢邑三百飯疏食沒

齒無怨言又讀蜀志其言諸葛孔明遷李平殛廖立

及孔明既死而此二人皆哭泣有至死者臣每讀其

書至此未嘗不嗟嘆古人之不可及而竊愍今世之

不能也夫為天下國家惟剛者能守其法而公者能

以剛服天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天下者天子之天下也賞罰之柄予奪之事其出于

天子本無敢言者惟其不公故有一人焉受戮而去

雖其當罪而亦勃然有不服之心而上之人雖其甚

公于此而亦畏其不服而不敢顯然明斥其罪故夫

天下之不公足以敗天下之至剛而天下之不剛亦

足以破天下之至公二者相與并行然后可以深服

天下之眾臣嘗竊悲唐季五代之亂外有執兵強忿

之臣威蓋天下而以其力內脅天子天子不敢輒忤

其意意有所不悅則其上下不能自保當此之時人

主務為安身之政不敢以其剛心而守其公事此其

勢不得不然耳方今海內治安外無諸侯之虞而內

無執政之患然臣竊觀之于政令刑賞之際尚若有

所畏而不敢自必者此其故何也夫朝廷之臣無罪

而留有罪而黜此為臣之常也故其有罪以為當黜

則官必削以為不當黜則無故而置之外地尤為不

可也今有罪而推之于外反從而增其爵秩是將以

為賞耶為刑耶是不可得而知也蓋曰姑以鎮撫其

耿耿之意彼其失為近臣而去也雖賜之千金而猶

有所歉然于其心且天下之罪人而皆欲滿其所懷

則為天子安可以有所刑戮哉然而事之所不平者

又非特如此也黜之者一人則必有排而辨之者一

人以為黜者之有所不悅乎其辨之者也而使與之

皆黜夫此二人其罪果誰在乎以其言而黜人亦以

其言而黜之是為黜者報仇耳是以天下雖無強臣

之災而臣下竊揣天子之心皆有所持而邀之此其

弊始于執之不剛而成于守之不公夫朝廷之事臣

安得知其有所不公者然竊怪每有所除吏民間莫

不切切口語以為此誰人之親戚故舊而得之者每

有所措置亦莫不以為此誰人之所欲而行之者使

上之人凡果如此則宜乎人之受罪而不服而吾亦

不敢以加于人也詩云人亦有言柔則茹之剛則吐

之唯仲山甫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鰥寡不畏強

御夫人唯能不侮鰥寡也而后能不畏強御臣故曰

惟公者能以剛服天下此其勢然也且夫古之為君

者有所大樂而今世不知也人君之樂非樂夫有天

下而樂得與天下去惡而獎善以快吾志今使天下

有不義之臣誅之不獲又從而尊之尊之不足以為

悅而又從而黜其所怨以慰其盛怒此二事者夫豈

為君之樂哉蓋事有所不可并從而欲不可以皆得

今夫人之有所私愛而不公者是亦人之所樂焉耳

然其為樂有所害于為君之樂是以不若棄彼而全

此也且事之利害有知之而患不可為者有患不知

之而知之則可行者今欲潔然無私而行吾法之所

至有罪而黜黜而無所姑息使天下皆知賞之為賞

罰之為罰此非有所勤苦而難成者而顧患不肯為

夫管仲孔明惟其為之而已矣

賞罰論           劉敞

賞為勸有功也賞必以春夏不已怠乎罰為懲有罪

也罰必以秋冬不已緩乎怠則不勸緩則不懲然而

曰賞以春夏罰以秋冬者是非圣人之意也應之曰

否子所謂功者謂扶世治民之為功乎抑謂辟土強

兵之為功乎子所謂罪者謂喪業失序之為罪乎抑

謂殘民害上之為罪乎子賞之勸也將勸其至于善

而已乎將幸其身而已也子罰之懲也將勉其至于

恥乎將勉其身而已也吾語汝圣王之治圣王之治

官得其職民勸其事物安其所無獨治之名無倉卒

之功是以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其陟也所謂賞

其黜也所謂罰賞以春夏罰以秋冬則何怠且緩之

有古者唯軍賞不逾時軍罰亦不逾時用命賞于祖

欲民速得為善之利也不用命戮于社欲民速見為

不善之辜也是圣王之所不得已而用之者也非所

以治士大夫故子之所刺者平世之治也子之所稱

者軍中之法也且夫賞為勸善也為善者終身誠之

今一賞以春夏而已至于怠矣則是雖為善未嘗不

偽也從而賞之是賞偽也豈所謂善乎與其賞是人

也孰若勿賞是人也故君子正行非以干祿也經德

非以希世也愛民非以沽譽也尊主非以懷賞也故

有功雖賞不驕賞之雖晚不怠曰非春夏則不可賞

乎趣取賞而已矣何必春夏為曰否是所謂順天者

也為人父者莫不欲其子之孝于己欲其子之孝于

己莫若己為孝為人上者莫不欲其下之順于己欲

其下之順于己莫若己為順天者主之上也王者諸

侯之上也諸侯者大夫士之上也故王者順天則諸

侯順王諸侯順王則大夫士順君君之所為而大夫

士為之是良大夫士也王之所為而諸侯為之是賢

諸侯也天之所為而王者為之是圣王也故春夏者

天之和氣也天之所以施生也人物之所榮也故賞

行焉秋冬者天之義氣也天所以肅殺也人物之所

畏也故罰行焉故賞罰之所以順天者臣事君也子

事父也少事長也賤事貴也其本在王天下之君悅

而言之曰王猶順天則天下之君莫不悅而順王天

下之君悅而順王則天下之大夫士悅而言之曰君

猶順王則天下之大夫士莫不悅而順君故王者父

事天母事地兄事日非以祈報也以達天下之大義

持權論           徐鋐

天下所以奉者君也君之所以尊者權也權者非他

也賞罰而已矣賞公則當善而為善者進矣罰公則

當惡而為惡者退矣若然則君子在位小人在野而

權不在公室者未之有也中才之君知賞罰之權不

可失而不知所以守之之道欲人之懷己也則必賞

自我出欲人之畏己也則必罰自我行此亂之本也

老子曰為者敗之執者失之賞罰者受之于先王行

之于有司人君正其本遏其淫而已茍自為之而自

執之其與幾何尚書數堯之德曰聰明文思及其舉

舜也則四岳師錫堯曰予聞如何朕其試哉夫堯既

聞舜之行賢猶待四岳舉然后登用此則賞不必己

出也周公作萬民之典設三聽之法眾聽則殺之眾

疑則赦之此則罰不必己出也漢高祖氣吞群雄威

振海外然而不敢以私忿誅季布不敢以私惠賞丁

公秦始皇親治庶務以衡石自程群臣莫得專任而

秦漢之成敗豈不明哉然則賞罰在于公不在于自

執必矣魏晉已降創業之君才略冠世功勛震主既

當失政之代遂踐數終之運后世人君懲其若是故

憎疾勝己誅鋤高明所謂同歸于亂者也昔楚莊王

謀事而當群臣莫能及退而有憂色曰楚國之大而

群臣莫吾及吾國其亡乎此所以飲馬于河也漢高

祖自謂不如三杰而能用之所以有天下也梁武在

雍州時破魏將王肅得其巾箱書見魏帝手敕曰吾

聞蕭衍善用兵勿與斗其威名如此及其為帝也乃

用臨川王宏貞陽侯明為將在竟陵府時與謝朓王

融之儔齊名及其為帝也乃用陸驗石珍為心膂何

者患其失權貪其易制曾不知亡國之釁始基于此

也夫權者非謂其強臣專政王命不行前邀九錫后

征殊禮也蓋人君有偏聽焉有偏好焉偏聽則朋黨

有所附矣偏好則奸邪有所入矣朋黨勢固奸邪在

側人主以不聞過為賢不違命為治如是則賞罰者

朋黨之所為而假手于人主矣當時之人知其如此

亦且棄正義而事朋黨背公室而向私門非徒競利

且以避害然則權安在哉后魏孝明時衛士數千人

焚領軍張彝宅殺其父子朝廷懼以為亂也止誅八

人余并釋之高歡時在民間聞而嘆曰亂之始也乃

散家財招集亡命卒移魏祚魏人不知失權之始在

乎孝明及高氏執政方云祿去公室不亦晚乎誠令

人君用法公共接下均一善善而能用之惡惡而能

去之不以己之私妨天下之義雖復體非圣賢蓋亦

思過半矣嗚呼斯道也甚易知甚易行甚易效而鮮

能行者蓋夫疑信之際貪旦夕之便因循俯以至

政隳勢敗而自不之知也傳曰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豈虛言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喀喇沁旗| 陇川县| 三明市| 赤城县| 白银市| 金湖县| 神池县| 米泉市| 固始县| 当阳市| 宁河县| 佛山市| 利川市| 师宗县| 乳源| 六安市| 石林| 博罗县| 眉山市| 西充县| 会泽县| 灵川县| 库车县| 通许县| 阿坝| 湾仔区| 东乡县| 库尔勒市| 祁阳县| 桦甸市| 枣强县| 泰和县| 潜江市| 安康市| 伽师县| 定兴县| 兴业县| 泽州县| 怀化市| 措勤县| 水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