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 釋氏稽古略
- 覺岸
- 4701字
- 2015-12-26 23:42:13
勾踐世家 史記曰。夏后帝少康封庶子于會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斷發(fā)。披草萊而邑焉。后二十余世至允常。允常之時與吳王闔廬戰(zhàn)而想怨伐。允常卒子勾踐立。是為越王。元年吳王闔廬聞允常死。方興師伐越。越王勾踐襲擊吳師。吳師敗于[木*嶲]李。射傷吳王闔廬(杜預(yù)曰。吳郡嘉興縣南有[木*嶲]李城)。闔廬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三年勾踐聞吳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報越。越欲先吳未發(fā)往伐之。范蠡諫曰不可。臣聞兵者兇器也。戰(zhàn)者逆德也。爭者事之末也。陰謀逆德好用兇器。試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決之矣。遂興師。吳王聞之悉發(fā)精兵擊越。敗之夫椒(杜預(yù)曰。夫椒在吳郡吳縣太湖中椒山是也)。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棲于會稽(杜預(yù)曰。上會稽山也)。吳王追而圍之。越王謂范蠡曰。以不聽子故至于此。為之奈何。蠡對曰。持滿者與天(韋昭曰。與天法天也。天道盈而不溢)。定傾者與人(虞翻曰。人道尚謙卑以自牧)。節(jié)事者以地(韋昭曰。時不至不可強生。事不究不可強成)。卑辭厚禮以遺之不許而身與之市(韋昭曰。市利也。謂委管籥屬國家以身隨之)勾踐曰諾。乃令大夫種行成于吳。膝行頓首曰。君王亡臣勾踐使陪臣種敢告下執(zhí)事。勾踐請為臣妻為妾。吳王將許之。子胥言于吳王曰。天以越賜吳勿許也。種還以報勾踐。勾踐欲殺妻子燔寶器觸戰(zhàn)以死。種止勾踐曰。夫吳太宰噽貪??烧T以利請行告之。于是勾踐乃以美女寶器令種間獻吳太宰噽。噽受乃見大夫種于吳王。種頓首言。曰愿大王赦勾踐之罪。盡入其寶器。不幸不赦。勾踐將盡殺其妻子燔其寶器。悉五千人觸戰(zhàn)必有當(dāng)也。噽因說吳王曰。越以服為臣。若將赦之此國之利也。吳王將許之。子胥進諫曰。今不滅越后必悔之。勾踐賢君。種蠡良臣。若反國將為亂。吳王弗聽。卒赦越罷兵而歸。勾踐之困會稽也。喟然嘆曰。吾終于此乎。種曰湯系夏臺。文王囚羑里。晉重耳奔翟。齊小白奔莒。其卒王霸。由是觀之。何遽不為福乎。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則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汝忘會稽之恥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如肉。衣不重裘。折節(jié)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欲使范蠡治國政。蠡對曰。兵甲之事。種不如蠡。鎮(zhèn)撫國家親院百姓。蠡不如種。于是舉國政屬大夫種。而使范蠡與大夫柘稽行成為質(zhì)于吳。二歲而吳歸蠡。勾踐自會稽歸七年。拊循其士民。士民欲用以報吳。大夫逢同諫曰。國新流亡。今乃復(fù)殷給繕飾備利吳必懼。懼則難必至。且鷙鳥之擊也必匿其形。今夫吳兵加齊晉。怨深于楚越。名高天下。實害周室。德少而功多。必淫自矜。為越計莫若結(jié)齊親楚附晉以厚吳。吳之志廣必輕戰(zhàn)是。我連其權(quán)三國伐之。越承其弊可克也。勾踐曰善。居二年。吳王將伐齊。子胥諫曰。未可。臣聞勾踐食不重味。與百姓同苦樂。此人不死必為國患。吳有越腹心之疾。齊與吳疥癬也。愿王釋齊先越。吳王弗聽。遂伐齊敗之艾陵。虜齊高國以歸讓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怒。子胥欲自殺。王聞而止之。越大夫種曰。臣觀吳王政驕矣。請試嘗之貸粟以卜其事請貸。吳王欲與。子胥諫勿與。王遂與之。越乃私喜。子胥言曰。王不聽諫。后三年吳其墟乎。太宰噽聞之乃數(shù)與子胥爭越議。因讒子胥曰。伍員貌忠而實忍人。其父兄不顧。安能顧王。王前欲伐齊。員強諫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備伍員。員必為亂。與逢同共謀讒之王。王始不從。乃使子胥于齊。聞其托子于鮑氏。王乃大怒曰。伍員果欺寡人欲反。使人賜子胥屬鏤劍以自殺。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吳國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讒誅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獨立。報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吳東門。以觀越兵入也。于是吳任噽政居三年。勾踐召范蠡曰。吳已殺子胥。導(dǎo)諛者眾可乎。對曰未可。至明年春。吳王北會諸侯于潢池。吳國精兵從王。惟獨老弱與太子留守。勾踐復(fù)問范蠡。蠡曰可矣。乃發(fā)習(xí)流二千教士四萬人君子六千人(韋昭曰。君子王所親近有志行者。猶吳所謂資良齊所謂士也。虞翻曰。言君養(yǎng)之如子)諸御千人伐吳。吳師敗遂殺吳太子。吳告急于王。王方會諸侯于潢池。懼天下聞之乃秘之。吳王已盟潢池。乃使人厚禮以請成越。越自度亦未能滅吳。乃與吳平。其后四年。越復(fù)伐吳。吳士民罷弊輕銳盡死于齊晉。而越大破吳。因而留圍之三年。吳師敗已。越遂復(fù)棲吳王于姑蘇之山。吳王使公孫雄(虞翻曰吳大夫)肉袒膝行而前請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異曰嘗得罪于會稽。夫差不敢逆命。得與君王成以歸。今君王舉玉趾而誅孤臣。孤臣惟命是聽意者亦欲如會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勾踐不忍欲許之。范蠡曰。會稽之事天以越賜吳。吳不取。今天以吳賜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罷非為吳耶。謀之二十二年。一旦而棄之可乎。且夫天與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則不遠。君忘會稽之厄乎。勾踐曰。吾欲聽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進兵曰。王已屬政于執(zhí)事(虞翻曰。執(zhí)事蠡自謂也)。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吳使者泣而去。勾踐憐之。乃使人謂吳王曰。吾置王甬東君百家(杜預(yù)曰。甬東會稽句章縣東海中州也)。吳王謝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殺乃蔽其面曰。吾無面以見子胥也。越王乃葬吳王。而誅太宰噽。勾踐已平吳。乃以兵北渡淮。與齊晉諸侯會于徐州。致貢于周。周元王使人賜勾踐胙命為伯。當(dāng)是時越兵橫行于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種見書稱病不朝。人或讒種且作亂。越王乃賜種劍曰。子教寡人伐吳七術(shù)。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種遂自殺。勾踐卒。子王鼫與立。又五世王無強伐楚。楚威王伐越。殺王無強就除(史記)。
王杼
少康子。在位十七年。
王槐
杼子。在位二十六年。
王芒
槐子。在位十八年。索隱曰。芒音亡。鄒誕生。音荒放反。
王泄
芒子。六夷服從。始加爵命之制。在位十七年。
王不降
泄子。在位五十九年。
王扃
不降弟。在位二十二年。
王僅
扃子。在位二十年。
王孔甲
僅子。不務(wù)修德。諸侯多叛。在位三十二年。
王皋
孔甲子。在位十一年。
王發(fā)
皋子。在位十三年。
王履癸
發(fā)子。是為桀。自孔甲以來。諸侯多叛。桀暴戾無道。百姓患之。伐有施氏娶其女妹喜寵之。桀自恃天命。指日曰。日亡吾乃亡。關(guān)龍逢黃圖陳諫桀殺之。湯使人哭之。桀怒囚湯于夏臺。既而釋之。湯修德。諸侯畏服。桀起九夷之師伐湯。九夷之師不至。伊尹佐湯伐桀于鳴條。今晉寧路解州。桀戰(zhàn)不勝。奔于三朡之國。湯又從而伐之。放于南巢而死。在位五十一年。夏氏亡。
右夏十七主合四百三十二年。天下歸商(史記注四百七十八年)。
按周禮自堯已前未有郡縣。舜巡五岳始見州名。尚書禹貢已來方陳州號。春秋之時縣大郡小。以郡屬于縣。漢高已來以縣屬郡。典誥所明九州禹跡百郡秦并是也。
商
帝湯
黃帝之后。初帝嚳次妃簡狄。見玄鳥墮卵。取而吞之生契(音薛)。契仕事唐虞為司徒。教民有功封于商。賜姓子氏。契生昭明。昭明生相土。相土生昌若。昌若生曹圉。曹圉生冥。冥生振。振生微。微生報丁。報丁生報乙。報乙生報丙。報丙生主壬。主壬生主癸。主癸生天乙。是為成湯。為夏方伯。葛伯不祀仇餉。湯始征之。是時伊尹耕于有辛之野。湯使人以幣聘之。因說湯伐夏以救民之事。湯進伊尹于桀。桀不能用。伊尹復(fù)歸湯。桀之賢臣費昌亦歸于湯。湯出見張網(wǎng)四面。湯為解其三面。更其祝曰。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不用命者入吾網(wǎng)。漢南諸侯聞之曰。湯德及禽獸。歸之者四十余國。桀暴虐萬姓。伊尹相湯伐桀。費昌為御戰(zhàn)于鳴條(解州也)桀師敗績。湯放桀于南巢。諸侯大會。湯退就諸侯之位曰。天下惟有道者可以處之??梢灾沃H?。諸侯皆推湯。于是即天子位。以水德都亳(今河南府路偃師縣是也)。除桀之邪虐。以寬治民。民喜遠近歸之。改正朔。夏之前皆以建寅之月為正月。湯既革夏命。乃以建丑之月為正月。十二寸為尺。色尚白。牲用白。以白為徽號。服旱冠而縞衣。初置二相。以伊尹仲虺為之。作樂曰大濩。在位十三年崩。壽一百歲。太子太丁早卒。次子外丙立。
外丙
湯次子在位二年 古史考伊尹生于空桑。今汴梁路陳留有空桑故城是也。
仲壬
外丙弟在位四年。
太甲
湯太子太丁之子。既即位不明厥德。顛覆湯之典刑。伊尹放之桐宮(湯墓所也)。伊尹乃攝政當(dāng)國以朝諸侯。太甲居桐三年。自怨自艾處仁遷義。伊尹乃以冕服奉太甲。復(fù)歸于亳。太甲增加修德。諸侯咸歸。保惠庶民。不敢侮鰥寡。號為太宗。在位三十三年。
沃丁
太甲子。在位二十九年。
太庚
沃丁弟。在位二十五年。
小甲
太庚子。在位三十六年。
雍己
小甲弟。商道寖衰。諸侯或不至。在位十四年。
太戊
雍己弟。以伊騭為相。亳有祥桑谷共生于朝一暮大拱大戊問于伊騭。騭曰。妖不勝德。君之政其有闕歟。太戊于是修先王之政。明養(yǎng)老之禮。早朝晏退。問疾吊喪。三日而祥枯死。三年遠方重譯。而至者七十六國。有賢臣巫咸臣扈等共輔佐之。商道復(fù)興。號稱中宗。在位七十五年。
仲丁
太戊子。亳都有河決之害遷于囂。藍夷為寇。仲丁征之。在位十二年 囂音敖(山名)有倉曰敖倉。汴梁路鄭州鴻溝在焉。
外壬
仲丁弟。在位五年。
河亶甲
外壬弟。囂有河決。遷都于相。在位十年商復(fù)衰相(河?xùn)|山西道彰德路也。古相州郡名。郡冀州之域大名路滑州內(nèi)黃縣有河亶甲所筑之城。大名充冀二州之域)。
祖乙
河亶甲之子。相州河決。遷都子耿。商道復(fù)興。在位十九年 耿今晉寧路河中府古蒲州也冀域。
祖辛
祖乙子。在位十六年。
沃甲
祖辛弟。在位二十年。
祖丁
祖辛子。在位三十一年。
南庚
沃甲子。在位二十九年。
陽甲
南庚弟。自仲丁已來。子弟爭立。九世亂。諸侯莫朝。商復(fù)衰。在位八年。
盤庚
陽甲弟。商道寖衰。又有河決之害。復(fù)遷于亳。臣民怨遷。盤庚作書告諭之。行湯之政。商道復(fù)興。在位二十九年 改商曰殷。
小辛
盤庚弟。殷道又衰。在位二十二年。
小乙
小辛弟。自為太子時。備知民事艱難。在位二十一年。
武丁
小乙子。居喪三年不言。夢上帝賚以良弼。乃圖其形求于天下。得傅說于版筑之間。命以為相。政事修舉三年。蠻夷編發(fā)重譯來朝者六國。自是章服多用翟羽。鬼方無道。武丁伐之。三年乃克。殷道復(fù)興。號為高宗。在位五十九年。
鬼方。契(音乞)丹也。鮮卑(山名)之遺種。北狄之國號。居黃水之南黃龍江之北。在秦漢曰匈奴。在隋唐曰突厥(音)。漢書音義。夏曰獯鬻。商曰鬼方周曰玁狁。
祖庚
武丁子。在位十七年。
祖甲
祖庚弟。殷復(fù)衰在位十七年。
廩辛
祖甲子。在位六年。
庚丁
祖甲次子。在位二十三年。
武乙
庚丁子。時東夷寖盛。分遷海岱。在位五年。獵于河渭之間被震崩 遷都朝歌。今山西衛(wèi)輝路冀域。
太丁
武乙子。在位十四年。時周公季伐戎羌克之。太丁命公季為牧師(官名)。即周祖王季也。
帝乙
太丁子。殷益衰。在位四十七年。帝乙之妾有子。長曰微子啟。次曰中衍。季曰受德紂也。母為后。紂尚幼。帝乙及后欲立啟為太子。太史據(jù)法爭之曰。有妻之子不可立妾之子。乃立紂。
受德
紂也。帝乙之子。一名辛。都朝歌。漢曰殷都。即牧野之墟(今山西衛(wèi)輝路冀州之域)紂伐有蘇氏。獲其女妲已嬖之。惟其言是從。比干諫之。紂怒剖比干。紂始為象箸?;訃@曰。彼為象箸。必不盛以土簋。將為犀玉之杯。玉杯象箸必不羹菽藿衣短褐而舍于茅茨之下。則錦衣九重高臺廣室稱此。以求天下不足矣。遠方珍奇之物。輿馬宮至之漸。自此而始。故吾畏其卒也。紂以周侯昌及九侯鄂侯為三公。九侯進女于紂。女以禮自閑。紂不喜殺之醢九侯鄂侯爭之并殺鄂侯周侯聞之嘆息崇侯虎因而譖昌于紂。紂乃囚昌于羑里(今彰德路冀州之域)。閎夭散宜生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之美女驪戎之文馬有熊之尤駟及珍怪奇物因殷嬖臣費仲而獻之。紂大說。乃赦昌授昌曰西伯。賜弓矢斧鉞。使西伯得征伐。西伯行政善。諸侯來歸之。昌受西伯之命凡九年卒。又二年昌之子發(fā)會諸侯盟津伐紂。紂戰(zhàn)不勝。入登鹿臺之上。衣珠玉自燔。在位三十四年。殷亡。
右商三十主合六百二十八年天下歸周。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