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 釋氏稽古略
  • 覺岸
  • 4732字
  • 2015-12-26 23:42:13

魏 平原王睿。甄夫人生。文帝子也。郭后無子。帝使后養之。甄夫人被誅未建為嗣。黃初七年帝與平原王睿獵。見子母鹿。帝親射殺其母。命睿射其子。睿泣曰。陛下已殺其母。臣不忍復殺其子。帝即放弓矢為之惻然。夏五月帝疾篤。乃立睿為太子。丙辰召曹真陳群司馬懿。并受遺詔輔政。丁巳帝殂。壽四十六歲。

魏明帝

睿。文帝太子。黃初七年五月即帝位太和(六)青龍(四)景初(三)。

丁未 魏 太和元年  蜀 建興五年  吳 黃武六年

戊申   太和二年  建興六年  黃武七年

己酉   太和三年  建興七年  吳權四月即皇帝位黃龍元年遷都建業

庚戌   太和四年  建興八年  黃龍二年

辛亥   太和五年  建興九年  黃龍三年

壬子   太和六年  建興十年  嘉禾元年

癸丑   青龍元年  建興十一年  嘉禾二年

甲寅   青龍二年二月漢山陽公薨謚孝獻皇帝  建興十二年二月諸葛亮卒  嘉禾三年

乙卯   青龍三年  建興十三年  嘉禾四年

丙辰   青龍四年  建興十四年  嘉禾五年

魏 青龍四年。詔公卿舉才德兼備者各一人。司馬懿以州兗刺史王昶應選。昶為人謹厚。名其兄之子曰默曰沈。子曰渾曰深。為書戒之曰。吾以四者為名。欲使汝曹顧名思義不敢違越也。夫物速成則疾亡。晚就則善終。朝華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冬不衰。是以君子戒于闕黨也。夫能屈以為伸。讓以為得。弱以為強。鮮不遂矣。夫毀譽者愛惡之原。而禍福之機也。孔子曰。吾之于人誰毀誰譽。以彼圣人之德猶尚如此。況庸庸之徒而輕毀譽哉。人或毀己。當退而求之于身。若己有可毀之行則彼言當矣。若己無可毀之行則彼言妄矣。當則無怨于彼。妄則無害于身。又何反報焉。諺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修。斯言信矣(魏志)。

丁巳 魏 景初元年 魏改蜀正朔  建興十五年  吳 嘉禾六年

魏 景初元年正月。山茌(什之反又音淄)縣言黃龍見高堂隆。以為魏得土德故其瑞黃龍見。宜改正朔易服色以神明其政變民耳目。帝從其議。三月下詔改元。以是月為孟夏四月。服色尚黃。犧牲用白。從地正也。更命太和歷曰景初歷。三年復寅為正。

戊午 景初二年  延熙元年  赤烏元年

己未 景初三年帝崩復寅為正  延熙二年  赤烏二年

魏 景初三年正月。帝手詔召司馬懿于汲。帝執其手曰。吾以后事屬君。君與曹爽輔少子。指齊王芳謂懿曰。此是也。是日立齊王為皇太子。帝尋殂。壽三十六。正月太子即位。年八歲。加曹爽司馬懿侍中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并州刺史畢軌及鄧飏季勝何晏丁謐皆有才名。曹爽輔政。驟加引擢。晏等使爽發詔轉司馬懿為太傅。外以名號尊之。內欲令尚書奏事先來由己。二月以司馬懿為太傅。以爽弟羲為中領軍。其余諸弟皆以列侯。侍從貴寵莫比。七月帝始親臨朝。十二月詔復以建寅之月為正月。

魏邵陵厲公

芳。明帝養子。立為太子。即位年八歲。大將軍曹爽專政。勢傾四方。正始八年。大將軍爽用何晏鄧飏丁謐之謀。遷太后于永寧宮。太傅懿不能禁。與爽有隙。稱疾不與政事。嘉平元年春正月。帝謁高平陵。大將軍爽與弟中領軍羲武衛將軍訓等皆從太傅懿。以皇太后令閉諸城門。勒兵據武庫授兵。出屯洛水浮橋。召司徒高柔行大將軍事據爽營。太仆王觀行中領軍事據羲營。因奏爽罪惡于帝。爽奉帝還宮。爽兄弟歸家。懿發洛陽吏卒圍守之。有司奏。爽與何晏鄧飏丁謐畢軌季勝等陰謀反逆。收爽等劾。以大逆不道夷三族。嘉平三年八月。太傅司馬懿卒。詔以其子師為撫軍大將軍錄尚書事 正始(九)嘉平(五)。

庚申 邵陵厲公在位十五年 正始元年  延熙三年  赤烏三年

辛酉 正始二年  延熙四年  赤鳥四年

吳 赤烏四年。康居國三藏康僧會至吳。營立茅茨。設像行道。國人初見沙門驚異之。有司以聞。孫權曰。是漢明帝所夢佛道之遺風耶。詔至問狀。會進曰。如來大師化已千年。然靈骨舍利神應無方。昔阿育王奉之為八萬四千塔。此其遺化也。權以為夸己曰。舍利可得當為塔之。茍其無驗國有常刑。會請期七日無驗。乃展二七日無驗。權曰。趣烹之。會默念。佛名真慈。夫豈違我哉。更請展期又七日。五鼓矣。聞鏘然有聲。起視瓶中。光明錯發。黎明進之。權與公卿聚觀嘆曰。希世之瑞也。會又言。舍利威神。一切世間無能壞者。權使力士捶之。砧碎而光明自若。權乃為建塔于建業之佛陀里。又為寺奉會居焉。額曰建初。江南寺塔此為始也。僧會康居國大丞相之長子也(弘明集)。

吳王權。問太傅闞澤曰。漢明何年佛教入中國。何緣不及東方。澤曰。永平年佛法初至。計今赤烏四年則一百七十年矣。永平十四年五岳道士褚善信等乞與西僧粗法。于是善信負妄慚而死。其徒以尸歸葬南岳。凡中國人例不許出家。無人流布。加之罹亂歲深方至本國。權曰。孔子制術典訓。教化來葉。老莊修身。自玩放浪山林。歸心澹泊。何事佛為。澤曰。孔老二教法天制用不敢違天。佛教諸天奉行不敢違佛。以此言之。優劣可見也(弘明集宗炳明佛論)。闞澤字德潤。會稽山陰人。好學居貧。為人傭書自給。所寫既畢。則能誦記。由是博覽群籍。虞翻見而稱之曰。闞生矯杰仲舒子云流也澤官至太子太傅(吳志)。

壬戌 魏 正始三年  蜀 延熙五年  吳 赤烏五年

癸亥 正始四年  延熙六年  赤烏六年

甲子 正始五年  延熙七年  赤烏七年

乙丑 正始六年  延熙八年  赤烏八年

丙寅 正始七年  延熙九年  赤烏九年

丁卯 正始八年  延熙十年  赤烏十年

戊辰 正始九年  延熙十一年  赤烏十一年

己巳 嘉平元年  延熙十二年  赤烏十二年

庚午 嘉平二年  延熙十三年  赤烏十三年

戒律 魏嘉平二年。天竺沙門曇柯迦羅。此云法時。至洛陽。譯僧祇戒本。時比丘特剪發而已。未有律儀。迦羅始出戒本。而以戒心為日用。時西域梵僧曇無德赍四分律至洛陽。迦羅請曇無德等立羯磨法。有安息國沙門曇諦至。亦善律學。遂同譯出戒經一卷。由是疏決其源。法道遂興焉中。國戒法自此而始(紫芝通論戒律儀軌)。

辛未 魏 嘉平三年 司馬懿卒  蜀 延熙十四年  吳 太元元年

壬申 嘉平四年  延熙十五年  吳王四月殂子亮立 建興元年

癸酉 嘉平五年  延熙十六年  建興二年

二十四祖師子尊者 中天竺國人也。姓婆羅門。少依婆羅僧出家習定。晚師鶴勒那大士得法。既受懸記。遂乃往于他國。行化至罽賓國。其國先有沙門。曰婆黎迦。專習小乘禪觀。黎迦之后。其徒承其法者。遂分為五家。其學有曰禪定。有曰知見。有曰執相。有曰舍相。有曰持不語。然競以其能相勝。尊者皆往正之。首謂持不語者曰。佛教勤演般若。孰為不語而反佛說耶。次謂舍相者曰。佛教威儀具足梵行清白。豈舍相耶。次謂執相者曰。佛土清凈自在無著。何執相耶。次謂知見者曰。諸佛知見無所得故。此法微妙覺聞不及。無為無相何知見耶。然四者之眾皆服其教。其五禪觀之眾。其首者名達磨達。號有知識眾皆尊之。以前四眾之屈憤然不甘。遂造尊者欲相問難。尊者謂曰。仁者習定何乃來此。若此來也何嘗習定。答曰。我來此處心亦不亂。定隨人習豈在處所。祖曰。仁者之來其習亦至。既無處所豈在人習。答曰。定習人故非人習定。我雖去來其定常習。祖曰。人非習定定習人故當自來去其定誰習。答曰。如凈明珠內外無翳。定若通達乃當如此。祖曰。定若通達必似明珠。今見仁者非珠所類。答曰。其珠明徹。內外悉定。我心不亂猶若是珠。祖曰。其珠無內外。仁者何能定。穢物非動搖。此定不是凈。達磨達義屈。遂禮之曰。我于學道蓋虛勞耳。非聞斯言幾不知至。尊者當容我師之。祖乃謂之曰。諸佛禪定無有所得。諸佛覺道無有所證。無得無證是真解脫。酬因答果世之業報。而此法之中悉不如是。汝若習定乃當然也。達磨達忻然奉教。祖既攝五眾名聞遐邇。其國一長者子曰斯多。年僅二十常握左手。其父求祖醫之。其父先有夢感(夢感緣起具傳燈錄)祖謂斯多曰。可還我珠。童子遽開手奉珠。長者欣然舍之出家。祖即與授具。以前緣故名婆舍斯多。祖曰。此國加難于我。然我衰老豈更茍免。而我所傳如來大法眼藏今以付汝。汝宜奉之。自務傳化。或遇疑者即將我僧伽黎衣為之信驗。聽吾偈曰正說知見時。知見俱是心。當心即知見。知見即于今。婆舍斯多奉命。即日去之居無何。其國果有兄弟二人。兄曰魔目多。弟曰都洛遮。相與隱山學外道法。一旦都洛遮謂其兄曰。我將竊入王宮作法殺王以奪其國。遂易其徒皆為僧形。其法無效為國擒之。兵者以沙門奏。王大怒曰。我素重佛。何以為此大逆遂敕誅沙門。其王彌羅崛。自仗劍詣尊者曰。師得無相法耶。曰得。王曰生死有懼乎。祖曰。已離生死何有懼也。王曰。不懼可施我頭。祖曰。身非我有豈況于頭。王即斬之。尊者首墮白乳涌高丈許。王之右臂即截然自絕。尋病七日而死。王方疾時。太子光首大募力士為父悔謝。有仙者自象白山來謂光首曰。此夙對不必憂也。太子憂解。塔師子尊者遺駭于被害處。當此魏邵陵厲公齊王芳之世也(正宗記)。

魏 帝在位十四年。與左右謀誅大將軍司馬師不克。甲戌年九月。大將軍師乃謀廢帝。召群臣會議。奏太后收帝璽綬。歸藩于齊。使郭芝入白太后。授帝齊王印綬。為筑宮于河內。迎立東海王之子髦。至晉受魏禪。封齊王曰邵陵公。晉泰始十年薨。謚曰厲。壽四十三歲。

魏高貴鄉公

髦。東海王霖之子。文帝孫也。甲戌年九月。司馬師迎帝立之。正元二年正月。司馬師卒于許昌。二月詔其弟昭為大將軍錄尚書事。甘露元年四月。賜大將軍昭兗冕之服。赤舄副焉。三年五月詔以司馬昭為相國封晉公。加九錫。昭讓乃止。甘露四年春正月。黃龍二見寧陵井中。帝曰。龍者君德也。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屈于井中。非嘉祥也。作潛龍詩以自諷。司馬昭見而惡之。在位七年 正元(二)甘露(五五月帝殂)。

甲戌 魏 正元元年 九月改  蜀 延熙十七年  吳 五鳳元年

乙亥 正元二年 正月司馬師卒  延熙十八年  五鳳二年

丙子 甘露元年  延熙十九年  太平元年

丁丑 甘露二年  延熙二十年  太平二年

魏 許州(隸汴梁路郡名穎川豫域)朱士衡棄俗出家。為漢地沙門之始。于洛陽講道行經。為此土講經之始。經有疑。士衡直往西域。求梵夾證之(本傳)。

戊寅 甘露三年  蜀 景曜元年  吳景帝休權第六子 永安元年

吳 吳主亮權之少子也。年九歲即位。在位六年。為人聰偉。孫琳憚之不朝。亮乃與全尚謀誅琳。事泄。九月。琳夜以兵圍宮。廢亮為會稽王。迎立瑯玡王休。琳復有怨言。休[銜-金+缶]之。密與張布丁奉謀。因臘會誅琳夷琳三族。休景帝也。在位六年(吳志)。

己卯 魏 甘露四年  蜀 景曜二年  吳 永安二年

魏 庚辰年正月。帝見威權日去。不勝其忿。五月召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謂曰。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自出討之。王經曰。昔魯昭公不忍季氏敗走失國為天下笑。今權在其門為日久矣。陛下一旦如此。無乃欲除疾而更深之邪。禍殆不測宜見重詳。帝乃出懷中黃素投地曰。行之決矣。遂拔劍升輦。率殿中宿衛蒼頭官僮鼓噪而出。中護軍賈充自外入。逆與帝戰于南闕下。太子舍人成濟問充曰。事急矣當云何。充曰。司馬公畜養汝等。正為今日。濟即抽戈刺帝殞于車下。壽二十歲。昭入殿中召群臣會議。尚書左仆射陳泰不至。昭使其舅尚書荀顗召之。泰入見悲慟。昭亦對之泣曰。玄伯卿何以處我。泰曰。獨有斬賈充少可以謝天下耳。昭久之曰。卿更思其次。泰曰。泰言惟有進于此。不知其次。昭乃不復。更言。太后下令罪狀高貴鄉公廢為庶人。收王經及其家屬付廷尉。經謝其母。母怡然笑而應曰。人誰不死。正恐不得其所。以此并命何恨之有。太傅司馬孚等。請以王禮葬高貴鄉公。太后許之。使中護軍司馬炎迎燕王宇之子常道鄉公璜于鄴。為明帝嗣。六月太后詔常道鄉公。更名奐即皇帝位。時年十五。

魏元帝

奐。武帝孫。在位五年。禪于晉封帝。為陳留王。宮于鄴。至惠帝太安元年薨。壽五十八。謚曰魏元皇帝。景元(四)成熙(一)。

庚辰 魏六月改 景元元年  蜀 景曜三年  吳 永安三年

辛巳 景元二年  景曜四年  永安四年

壬午 景元三年  景曜五年  永安五年

譙郡嵇康。文辭壯麗。好言莊老。而尚奇任俠。與陳留院籍.籍兄子咸.河內山濤.河南向秀.瑯玡王戎.沛人劉伶。特相友善。號竹林七賢。

癸未 魏分益州為梁州 景元四年  蜀改炎興元年后主禪降魏封扶風王  吳 永安六年

甲申 咸熙元年    吳主休五月殂皓立 元興元年

吳永安七年五月休死。謚曰景皇帝。丞相濮陽與左將軍張布說朱太后。不立休子[雨/單]乃立皓。皓權太子和之子。改元元興 [雨/單](音灣)。

西域沙門至魏譯佛經凡六人。曰曇柯迦羅.曇無德.康僧鎧.支強梁接.白延.支強梁接。出經律論十二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潭县| 枣阳市| 天等县| 剑阁县| 黔东| 香河县| 溧水县| 洪江市| 花垣县| 来宾市| 黄冈市| 蓬溪县| 桂平市| 淅川县| 祁门县| 桓仁| 弥渡县| 周口市| 永川市| 武乡县| 新营市| 蕉岭县| 会昌县| 承德市| 若尔盖县| 金门县| 门头沟区| 化州市| 邯郸市| 文成县| 龙山县| 阿克陶县| 岐山县| 宣恩县| 九江市| 永丰县| 灵台县| 龙岩市| 色达县| 通州区| 吕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