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2章

  • 傷寒大白
  • 高世栻
  • 2762字
  • 2015-12-26 23:41:45

陽明病,脈弦,少陽也。脈浮大,太陽也,腹滿脅下及心痛,少陽癥也。鼻干不得汗,嗜臥,面目悉黃,有潮熱,時時噦者,陽明癥也。耳前后腫,刺之小瘥,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則用小柴胡湯,引陽明之邪,從少陽而出。脈但浮無余癥者,則以麻黃湯。

引陽明之邪,從少陽而出,如法治之。若原不尿,腹滿反加噦者,不治。

陽明病,不能食,攻其熱必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以其人本虛,故攻熱必噦。

陽明不能食,有寒熱二條:胃熱不能食,攻其熱則愈:胃寒不能食,攻其熱必噦呃。下文申明二條。

又云:脈浮而遲者,表熱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湯主之。若胃中虛冷不能食者,水飲則噦。

言陽明里寒不能食,不但寒涼而噦,即飲水亦噦。

傷寒噦而腹滿,視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則愈。

言陽明胃實,噦而腹滿,當視前后何竅不利,以利之。

羌活柴胡湯羌活 柴胡 防風 黃芩 廣皮 半夏 甘草寒熱嘔苦,耳聾脅痛而呃,當治少陽。見惡寒頭痛,即為少陽太陽,故以此方兼治太陽。

小柴胡湯 見寒熱。

少陽太陽呃逆,以前方發散。若無太陽表邪,竟以此方加竹茹、濃樸,即合清膽湯。

承氣湯 見大便結。

瀉心湯 見痞滿。

中焦有痰火,寒涼抑遏,每多呃逆。此方以黃連、干姜同用,調其里氣,佐以半夏,辛散痰涎。兼見嘔吐者,加竹茹、藿香;氣逆阻滯者,加枳殼、濃樸。

涼膈散 見發狂。

諸逆上沖,皆屬于火。故陽癥呃逆,熱而無滯,則以此方清之。若見下癥,加玄明粉。

人參橘皮竹茹湯橘皮 竹茹 生姜 濃樸 半夏 甘草 人參 藿香呃逆見表癥,散表;呃逆有痰火,用梔連竹茹湯、梔連二陳湯;冷熱不調,用半夏瀉心湯。今因表邪已解,里無實熱,惟是胃虛呃逆,故以此方補胃和中。

二陳竹茹湯熟半夏 白茯苓 廣皮 甘草 竹茹 枳殼 桔梗胃熱呃逆,用涼膈散;冷熱不調,瀉心湯;胃虛呃逆,人參橘皮湯。今以痰凝氣窒,故以二陳湯加竹茹、枳、桔。梔連二陳湯,加干葛、竹茹。

嘔吐呃逆,胃家痰火,故以梔連二陳湯,加竹茹清膽火,干葛宣揚胃熱,不惟治呃逆,且治嘔吐。

平胃散 見譫語。

胃家濕郁食滯,亦發呃逆。大抵右脈實大不數,即為食滿呃逆,不可妄用寒涼。胃實者,此方加枳實、萊菔子、青皮;嘔吐,加半夏、藿香。

保和散 見胸滿。

濕郁食滯,用前方平胃散,必合保和散則功愈專。然必詳審所傷何物,加對病之藥,更效。

大順飲 見腹痛。

痰火呃逆,用梔連二陳,然皆胃無停滯者方可。若有食滯,又被寒冷抑遏,當用縮砂、草蔻溫燥,以開寒凝,濃樸青皮辛散,以散滯氣,然后再合平胃保和。

溫中平胃散 即平胃散加豆蔻、砂仁。

此方即大順飲,加蒼術去青皮。平胃散加砂仁、豆蔻,善治胃家凝結停滯,然內無燥熱可用。

理中湯 見腹痛。

陽癥呃逆,則用梔連二陳湯;陰癥呃逆,則用理中湯。虛陽上浮,加黃連以向導。

四逆湯 見厥冷。

陰癥呃逆,四肢厥冷,急用此湯。

知柏四物湯陰火呃逆,以此方斂而降之,此即滋陰降火法也。

丁香柿蒂湯丁香 柿蒂 人參 生姜此治寒呃之方。今人以此治陽癥呃逆,大謬。

腹痛

傷寒腹痛,寒、熱、血、積四條,大節目也。有太陽癥,失散表,誤用承氣下早,陽邪內陷陽明,身反不熱,脈沉而緊,自胸至腹皆痛,名大小結胸癥,用大小陷胸湯。不比誤下,陽邪內陷太陰腹痛,脈沉而細,用桂枝芍藥大黃湯者。若太陽癥失于散表,誤用承氣下早,不成上部結胸,陽邪內陷太陰,成腹滿腹痛之癥,脈必沉細而數,用桂枝芍藥大黃湯。不比陽邪內陷陽明,脈大汗出,而用大陷胸湯者。又有太陽癥,誤用承氣下早,陽邪不結心下,不結太陰,內陷大腸與燥屎食積結聚,小腹作痛,汗出心煩,脈沉數,此陽明大腸腹痛,用不得桂枝、大黃,而用承氣再下者。又有不因誤下,熱邪自傳入里,下結大便,唇焦口燥,滿腹作痛,脈見沉數,潮熱自汗,用三承氣正下者。又有熱邪傳里,時或下利,腹痛頻并,此有熱無結,三陽協熱下痢等癥,宜黃連枳殼湯。若腹痛大便結,寒熱未除,尚帶三陽表邪者,即有下癥,未可攻下,止以大柴胡湯雙解表里。若小便不利,小腹硬痛,此為溺澀,八正散等利小便。若小便自利,腹臍硬痛,漱水不欲下咽,或如狂喜忘,此蓄血腹痛也,桃仁承氣湯下之。若初起本是陽癥,或寒涼抑遏,寒凝太陰脾經腹痛,脈必沉遲,宜理中湯,建中湯。若本是陽癥,或多食生冷,寒凝陽明腸胃腹痛,脈必沉大,宜大順飲或平胃散,用生姜湯調服。更有初起不發熱,脈沉遲,二便清利,腹微痛,口不渴,此三陰經陰癥腹痛也,輕則理中,重則四逆湯。

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

胸中熱,上焦熱也。胃中邪氣,中焦熱邪也。腹中痛,下焦熱也。三焦皆熱而嘔吐,故用黃連湯。

傷寒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此條雖見四肢冷,然小便不利,腹中痛,泄利下重,乃是熱痛,故用四逆散先治四逆。

傷寒陽脈澀,陰脈弦,腹中急痛,法當先與小建中湯。不瘥,與小柴胡加芍藥。

陽脈澀,陰脈弦,腹中急痛,似三陰腹痛,故先與小建中。設不瘥,乃是少陽郁火未伸,故脈弦澀,用小柴胡清少陽,加芍藥和弦澀之脈。

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水氣,其人或咳,或嘔,或下利,或小便利,真武湯主之。

此少陰經寒濕,傳變太陰腹痛,用真武湯,補土中之火,以制水氣下利。

厥陰傷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轉氣下趨小腹者,此欲下利也。

陽邪傳里,有燥屎,轉矢氣,下趨肛門,陰寒在里,欲下利,轉氣下趨小腹。蓋熱氣欲出,直從肛門而出。陰寒欲出,則下趨小腹而止。

大陷胸湯 見結胸、痞滿。

桂枝芍藥大黃湯桂枝 白芍藥 大黃 甘草承氣湯,下陽明腹痛者,桂枝大黃湯,治太陰腹痛也。大腸熱結,不用桂枝、大黃;脾家穢腐,不用承氣湯。

三乙承氣湯 見大便結。

三黃枳殼湯黃柏 黃連 黃芩 枳殼 木通腹痛大便秘結者,用承氣湯。協熱下利而腹痛,當用三黃湯。腹痛皆氣結,故用枳殼、木通,分利兩便。

大柴胡湯 見寒熱。

桃仁承氣湯桃仁 大黃 枳殼誤下表邪,心胸痛連小腹,大陷胸湯。邪陷太陰腹痛,桂枝、大黃湯。太陽秘結腹痛,承氣湯。挾熱下利腹痛,三黃枳殼湯。腹痛表癥未解,大柴胡湯。今以蓄血腹痛,用此方。

理中湯人參 白術 干姜 甘草陽癥腹痛,當用清熱;陰癥腹痛,則用此方。

四逆湯 見身痛。

建中湯白芍藥 桂枝 甘草中氣虛而腹痛,用理中湯;真陽不足而腹痛,用四逆湯。肝脾血分虛寒,故以戊己湯加桂枝。

大順飲縮砂 草豆蔻 濃樸 青皮陽癥腹痛,當用清熱;陰癥腹痛,則用溫經。今本是陽癥,因過服寒涼,以致腹痛,故用辛散疏利。

黃連湯黃連 桂枝 干姜 半夏 人參 甘草 大棗誤用寒藥,痰飲熱邪,痞塞中焦,故用瀉心湯,寒熱各半散之。今加參、棗,化瀉心湯為和中散邪之劑。

四逆散柴胡 白芍藥 枳殼 甘草陰癥腹痛厥冷,用四逆湯;陽癥腹痛厥冷,用涼膈散。今以陰經陽癥腹痛厥冷,不可驟用寒涼,故先疏通肝膽血脈,調和胃家中氣,四肢溫暖,然后清熱。

真武湯茯苓 白術 白芍藥 附子陽邪腹痛,腸胃居多,陰寒腹痛,乃脾寒,故用真武湯。

通脈四逆湯附子 干姜 廣皮 甘草 蔥白頭陰癥腹痛,下利厥冷,脈伏,真陽脫矣,故用通脈四逆。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宝市| 钟山县| 巴马| 越西县| 麻阳| 嘉禾县| 丹凤县| 同江市| 枣阳市| 凭祥市| 池州市| 荔波县| 东山县| 五峰| 新疆| 金堂县| 和龙市| 福贡县| 闽清县| 镇赉县| 娄底市| 建德市| 甘洛县| 沅陵县| 沈丘县| 连江县| 盐城市| 洞口县| 巴林左旗| 海原县| 宁德市| 上思县| 景东| 广昌县| 南开区| 科技| 萨迦县| 西乌珠穆沁旗| 德格县| 高陵县| 镇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