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此條表邪面赤熱。詳注似瘧。
又云太陽病,脈浮而遲,面熱赤而戰栗者,六七日當汗出而解。反發熱者瘥。遲為無陽,不能作汗,其身必癢。
此陽微難作汗,故面熱赤。至六七日作汗之期,若戰栗,當汗出而解。發熱者,則陽氣復而癥瘥。若因脈遲無陽,不能戰惕發熱作汗,其身必癢。
陽明病,合面赤色,不可攻。攻之,必發熱色黃,小便不利也。
面合赤色,此表邪作汗之征。若誤攻下,則表熱不散。熱瘀于上,必蒸黃色于皮毛;熱瘀于下,必熱結膀胱而小便不利。此條不立方法,既曰陽明病,當用防風干葛湯,解在表發熱之黃。既曰小便不利,當用豬苓湯,分利下焦。
并病篇曰:二陽合病,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病不罷者,不可下,下之為逆,如此可小發汗。設面色緣緣正赤者,陽氣怫郁在表,當解之熏之。若發汗不徹,不足言,陽氣怫郁不得越,當汗不汗,其人躁煩,不知痛處,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氣,但坐以汗出不徹故也,更發汗則愈。何以知其汗出不徹,以脈澀故知也。
曰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不徹,因轉屬陽明,雖名合并病,實病也。然必得表邪盡解,方可下,若太陽癥未罷,下之則為逆,如此尚可小發其汗。設若面色連連赤色,此是邪汗未出,則非小發汗,急當以藥解表,以湯熏汗。若汗原不透徹,語言不能完全,此陽邪不得發越,其人必煩躁,呻吟叫痛,乍云在腹,乍云四肢,按之不得痛處,其人喘逆短氣,但當坐以汗出不徹,更出汗則愈。何以知汗出不徹,以其脈澀滯模糊,尚是表汗未出。
少陰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其脈即出者愈。
厥陰下利,脈沉而遲,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下利清谷者,必郁而冒汗出而解,病患必微厥。所以然者,其人面戴陽下虛故也。又曰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以上二條,皆陰癥似陽之面赤,故皆用四逆湯。
《金匱》云: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痙病也。若發其汗者,寒濕相得,其表益虛,即惡寒甚。發其汗已,其脈如蛇。
此痙病門面赤色。仲景論痙,專主血虛液燥,故即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面赤,尚禁發汗。詳痙病加減羌活湯。
羌活 獨活 防風 荊芥 柴胡 干葛 廣皮 甘草色赤表熱,欲汗之候,又見浮大急數之表脈,故用此方。
加減防風湯 見頭痛。
面赤自汗,身熱不減,脈見浮緩者,以此方治之。
葛根湯 見惡寒。
陽明病,禁用麻、桂,今以無汗脈浮緊,故用此方,然亦北方冬月治法。
干葛石膏湯 見寒熱。
同一陽明面赤,前條無汗脈浮緊,則用干葛湯。今有汗脈洪長,則用此方。
柴胡羌活湯 即小柴胡湯加羌活。
面赤之癥,不特太陽陽明,即少陽表邪不散亦有,故以柴胡湯加羌活、防風。
小柴胡湯 見寒熱。
前方治少陽太陽表邪者,此方治少陽表里兼見者。
知母石膏湯知母 石膏 門冬 竹葉 粳米仲景面色赤,皆以表邪主治。然亦有陽明里熱、上沖頭面,汗多口渴而面赤者,故以此方治之。
涼膈散 見發狂。
陽明里熱、口渴消水之面赤,則用知母石膏湯。若胃熱上沖而刑肺金,則用此方。大便結,加玄明粉。腹脹不得大便,有下癥者,大、小承氣湯。
防風石膏湯 即干葛石膏湯加防風。
陽明風熱面赤色,故用此方。
四逆湯 見身痛。
面赤色皆是陽邪,然陰癥中又有虛陽上浮者,故用此方。
胸滿
胸滿在心之上,故多表癥。蓋表邪傳里。必先胸至脅,然后入里者也。胸滿癥必內有痰涎,外邪傳里,互相交結致是。故胸滿胸痹之癥,多用栝蔞等豁痰,或用瓜蒂散吐法。傷寒胸滿心煩發熱者,柴胡陷胸湯。胸滿連脅,加青皮、枳桔。若尚帶太陽表癥,加散表藥。寒熱胸滿而嘔苦,通用小柴胡湯加枳、桔。未效,合小陷胸湯。故胸滿癥,栝蔞、枳、桔為必用之藥。惟嘔多者用半夏,不用栝蔞。若夾食胸滿,見噯氣飽悶,用保和平胃散消導法。有表邪者,兼散表;有里熱者,兼清熱;有痰飲,導痰湯等。另有不發熱,口不渴,唇不焦,二便清利,六脈沉遲,此陰寒胸滿,另用溫散。
太陽病,下之,脈促,胸滿,微惡寒,桂枝去芍藥湯主之。
太陽表癥誤下,則變脈促胸滿,因尚有微惡寒表癥,故用桂枝。去芍藥者,因胸滿癥,忌血藥凝滯耳。
太陽陽明合病,喘而胸滿,不可下,宜麻黃湯。
三陽合病而喘,表邪未伸,故不可下,而用麻黃湯。
若發汗,若下之,煩熱胸中窒者,梔子豆豉湯。
汗后煩熱,不可再汗,下后煩熱;不可再下。汗下后煩熱胸中窒者,即煩悶懊 ,故用梔子豆豉湯。未汗下者,表癥胸滿,吐法不中用也。
病如桂枝癥,但頭不痛,項不強,寸脈微浮,胸中痞硬,氣沖咽喉不得息,此胸中有寒也,當吐之。
如桂枝癥,但頭不痛,項不強,寸脈微浮,非桂枝癥。胸中痞硬,氣沖咽喉不得息,此胸中有寒飲,故吐之,非言里氣虛寒用此法。
少陽中風,耳無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若吐下之,則悸而驚。救逆,小柴胡去黃芩,加茯苓。
少陽中風,言有汗發熱少陽癥。少陽之脈,起目銳 ,入耳中;其支者,貫胸膈。故少陽癥則目赤耳聾,胸中滿而煩,若以吐下除煩,則悸而驚,故以小柴胡去黃芩,加茯苓定悸安神。
陽明潮熱,大便溏,小便可,胸脅滿,屬陽明。
陽明潮熱,大便硬,小便不利,乃是里癥。今大便溏,小便又利,且胸脅滿,屬陽明表癥。
太陰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中結硬。
太陰之脈,絡胃統腹,故腹滿吐食自利,時腹自痛。本非下癥,若誤下之必胸中結硬。
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者,豬膚湯主之。
此熱邪傳入少陰,故以豬膚潤燥滋陰。
厥陰病,手足厥冷,脈乍緊,邪結胸中,滿而煩,饑不能食,病在胸中,當吐,瓜蒂散。
厥陰病,手足厥冷,脈本沉遲。今乍緊急,此陽邪傳入厥陰之病,病在胸中,故用瓜蒂散吐之。
瓜蒂散苦瓜蒂一兩,為細末吹鼻。
黃水蓄于中焦,此方吹鼻得嚏,則目出淚,鼻出水矣。然內有黃水者可用。
柴胡陷胸湯柴胡 栝蔞 半夏 黃連 甘草 青皮 枳殼此即小陷胸湯,加柴胡、青皮、枳殼。大凡治凝結之癥,必開豁氣道。
小柴胡加枳桔湯柴胡 黃芩 廣皮 甘草 枳殼 桔梗前方因熱痰凝結,故以小柴胡合小陷胸湯。此條但是熱邪結聚,故不合陷胸湯,但加枳殼、桔梗。
小陷胸湯栝蔞 熟半夏 川連 甘草按小柴胡湯加枳、桔,治少陽表里有邪者;柴胡陷胸湯,治少陽表里熱邪,兼有痰結者;小陷胸湯,治內有熱痰,外無表癥者。加枳、桔則力專;加甘草則力緩。
保和散楂肉 麥芽 萊菔子 半夏 連翹 香附 枳殼痰食胸滿者,宜用此方。尚有表邪,仍兼散表。
平胃散熟蒼術 濃樸 廣皮 甘草外感發熱,不用燥藥。但濕邪滿悶,非此不能治。
二陳湯 見似瘧。
胃中有痰飲,則嘔惡飽滿,豁痰和胃,對癥之藥。
導痰湯 見似瘧。
痰結上焦,用二陳湯。若痰結中焦,用此方上消下行。
梔子豆豉湯 見懊 。
小柴胡去黃芩加茯苓湯 即柴胡二陳湯。
小柴胡湯,不去黃芩加茯苓,名柴苓湯;去黃芩加茯苓。名柴胡二陳湯。總之,熱痰凝結,以半夏黃芩同用;水飲凝結,則去黃芩而以半夏茯苓同用。
脅滿
胸胃皆在中。脅肋在身之側。故脅肋之癥,在雜癥門,以肝膽肺三經所主;外感門,一惟少陽,蓋表邪傳里,必由胸以至脅,故胸滿多是表癥,腹滿方是里癥,若滿脅痛,皆是半表半里之癥。然傷寒發熱脅滿痛,亦有兼太陽陽明表邪者,故無汗脈浮,惡寒脅痛,先用羌活柴胡防風湯,發散表邪,然后用小柴胡湯合小陷胸湯,加枳殼、桔梗、山梔、青皮治之。若有痰飲內結,再加豁痰藥。另有一起,即從少陽發寒熱,或兩肋或一肋刺痛,甚則痛極而死,此感時行燥熱,伏積于中,又被風寒外束,郁于少陽,名肋刺傷寒。又名沙脹是也。若無汗惡寒,脈浮緊,先用羌活敗毒散發散表邪,隨用小柴胡湯加山梔、青皮、蘇梗、木通,疏散少陽。若是燥熱,加知母、石膏,則汗出邪散。不愈,刺委中三里,并刺十指出血,即名放沙法。另有脅痛,寒熱,又見咳嗽氣逆,此肺受外邪,名金邪入木。又有膽經有火,刑克肺金,名木火刑金。此二癥最重,初起發熱,脈浮無汗者,防風瀉白散加枳殼、桔梗;若無汗,惡寒身痛,有表癥者,加羌活、柴胡,先散表邪;若有汗脈沉數,用黃芩瀉白散,合梔連枳桔湯;若燥熱流年,重加知母、石膏。即見少陽胸脅痛癥,亦是金邪入木,仍以肺邪為重,當清肺燥,禁用辛溫;若無肺經喘咳之癥,則單治少陽。按外感脅痛,最重刺肋傷寒,以時行厲氣,害人最速,宜詳歲運何氣司政。余故分詳少陽脅痛、肺邪脅痛二條。其下手認癥處,以不咳嗽為少陽,以咳嗽為肺邪;以左脅痛為少陽,以右脅痛為肺邪。其認脈處,以左手脈病為少陽,以右手脈病為肺邪。其論治法,以脈浮身熱無汗,先散表;以脈沉里熱,時時有汗,清里熱。其有服發汗之藥,汗大出,邪不解,表藥中重加黃芩、山梔、枳殼、青皮以清少陽,重加知母、石膏、枳殼、桑皮以清肺邪。又有用一半散表,一半清里,重用木通、蘇梗疏通經絡,得和解之力而愈者。余嘗以木通、蘇梗各五錢,加入和解方中,以治無汗脅痛身痛,汗必出,痛必減。以木通通竅,蘇梗疏散耳。余嘗以木通、蘇梗、各五錢煎湯,治發熱脅痛,多有發 痧而愈者。按此二味藥未嘗治痛,今以之疏通經絡,則不痛矣。按此二味藥未嘗主發 痧,今以之疏通經絡,則邪散而 出矣。
太陽病,十日外表已解也。若胸脅痛,小柴胡主之。若脈浮者,仍與麻黃湯。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去半夏,加天花粉。
太陽病十日外,胸脅痛,是邪傳少陽,當用小柴胡湯。設脈浮者,尚是太陽表脈,尚宜散表。若四五日身熱脅下滿,手足溫而渴,則熱邪內傳,當用小柴胡湯,去半夏辛溫,易天花粉潤渴。
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癥不得利。今反利,知誤以丸藥下之。先以小柴胡湯以解表,后加芒硝湯主之。
十三日胸脅滿而嘔,日晡潮熱微利。此本柴胡癥,未應利而利,必誤下而然。故先解表,后用芒硝治潮熱。
傳經熱邪,脅滿干嘔,大柴胡湯主之。
傳經熱邪,當用攻里。今因脅滿干嘔,尚非承氣湯癥,故用大柴胡湯。
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乃可攻之。其人 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干嘔短氣,汗出不惡寒,十棗湯主之。
太陽癥表解, 汗出,發作有時,形容里癥可攻。心下痞硬,脅下痛,汗出不惡寒的,是無寒熱短氣之實癥。即其頭痛,亦是懸飲上攻頭痛,故用十棗湯。夫小青龍湯,治冬月太陽表癥,干嘔脅痛也;小柴胡湯,治少陽寒熱干嘔脅痛也;十棗湯治表邪已解,痰飲內結,干嘔脅痛也。
陽明病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小柴胡湯主之。
潮熱,陽明里癥,法當清下。今以大便溏,小便自可,則里無結熱,且見胸脅滿。尚是柴胡湯癥也。
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小柴胡湯主之。
脅下硬滿,不大便,理宜下矣。然嘔而見舌上白苔,尚是小柴胡湯癥。
脅滿干嘔,往來寒熱者,屬少陽。
脅滿,少陽也;干嘔,少陽也;往來寒熱,少陽也。言屬少陽,小柴胡湯也。
羌活柴胡湯羌活 柴胡 防風 枳殼 青皮 甘草脅痛無汗,脈浮,惡寒身熱,為太陽、少陽,故用此湯。家秘用蘇梗、木通,取通則不痛也。
小柴胡湯 見寒熱。
此方治少陽脅痛。若見太陽表邪,加羌活;陽明表邪,加葛根,痛即汗出火也,多加山梔、青皮、木通、蘇梗。熱痰膠結合小陷胸湯。
小陷胸湯 見結胸。
敗毒散 見發熱。
防風瀉白散防風 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此方本治肺風痰喘,故脅痛若見咳嗽氣逆,用此方。
黃芩瀉白散黃芩 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前方瀉白散加防風,開示肺冒風邪脅痛;此方去防風加黃芩,開示肺中伏火脅痛。
梔連枳桔湯山梔 黃連 桔梗 甘草 青皮 木通 蘇梗胸脅作痛,氣道壅滯者,多以梔連;加入氣分藥中,則火痛可除。然此方治里熱作痛者,若外有表邪,仍加散表之藥。
芒硝湯芒硝 枳殼 濃樸脅痛上焦病,無下行法。今以誤下癥后復見下,不得已而用之。
大柴胡湯 見潮熱。
前方柴胡、芒硝各用,此先表后攻之法。此方柴胡、大黃合用,此雙解表里之法。前方用芒硝,重在下穢腐;此方用大黃,重在清里熱。
十棗湯 見痞氣。
三陽表邪盡解,脅下仍見硬痛,此懸飲結聚,故以十棗湯下痰飲水積。
心下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