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篇名所謂分大禹、皋陶、益稷為三,特竹簡不能多載,不得不分。以有暨益暨稷之辭,名曰益稷,猶《論語》、《孟子》篇名,孔以不忘益稷之功,則求文義太過。《詩》篇名之例不一,《關雎》、《葛覃》之類,取其首章;《權輿》、《騶虞》之類,取其末章;《召》、《韓奕》之類,取一章之義合而成文;《氓》與《豐》、《蕩》與《綿》之類,取章中一字;《維天之命》、《昊天有成命》則取章中一句。惟《雨無正》、《酌》、《賚》于詩無所取,毛氏強為之辭曰:雨自上下,曰賚予也。曰:酌先祖之道,中心不安。雖支辭強辯,與《詩》絕不類。亦有例同而名異者,“綿綿瓜瓞”與“綿綿葛ぱ”同,一取《綿綿》之義,一以《葛ぱ》為名,“綿蠻黃鳥”與“交交黃鳥”同,一取《綿蠻》之義,一以《黃鳥》為名。意編《詩》者謾取以為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