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8章

  • 瘍醫大全
  • 佚名
  • 4360字
  • 2015-12-26 19:08:39

九月九日取芙蓉葉(陰干) 五倍子 白芨 白蘞 姜黃(各五錢) 大黃(一兩) 陳小粉(炒黑、二兩) 蟹殼(五個) 研細末。醋調敷。

腫毒及指上癰腫。(《衛生備要》)獨蒜一顆,百合數瓣,臘糟同搗爛敷。

定痛散(單方)山藥(一兩) 白糖霜 大黃(各四錢)搗爛敷上,即止疼。

或手搭發背破爛者,只用糖霜、山藥搗爛,塞入毒內不臭,爛肉自去,新肉自生。初時日換三次,三日后每日換一次,換時以甘草煎湯或豬蹄湯洗用,軟鵝毛數根扎之,洗去再敷,待肉長滿方止。

消毒神方(周惠南) 凡初起一切腫毒,用杏核半邊,入干人糞填滿,合瘡頂上扎之。如毒盛其核即炸碎,另換一核填糞合上,至重不過易二三核,自消。

敷方天南星 生大黃(各等分)研細,燒酒調涂,露頂即消。

又方 尿缸底刮下,研細,濃敷四圍露頂,干則再敷再潤,即消,極效。

又方 芙蓉葉或根皮或花,或生搗或干研,和白蜜調敷四圍,中留一孔透氣,干則頻易,初起者消,已成者膿出易斂。加赤小豆末,其效更速。

又方 連須蔥同白蜜搗極爛敷之露頂,如重換敷二三次即消。如已有膿將破,不可用此法。

又方 芥菜子研末,同扁柏葉搗敷,即消。

一筆描(周鶴仙) 治一切腫毒神效。四月間于田中收取蝌蚪數升,濾干水,裝入瓦罐內,加入冰片三四分,緊封罐口,再用泥糊,勿令泄氣,埋于不見天日土內六十四天,取出盡成水矣。凡遇無名腫毒之人,以筆蘸水在于患處畫一大圈圍之,逐漸收小,中間留頭,其毒即散,神驗。

敷腫毒一切惡瘡。(黃洞陽)糯米 稷米 米(各二升)五月五日上午時將米入于壇內,用滾水沖入,要通過米,浸至次年六月六日磨成漿,再將原水和入,曬干收貯,臨用時取粉一兩,加明雄末二錢和勻,醋調如稀糊樣,周遭敷掃,中留一孔透氣,如干以醋潤之,每用藥不過一錢二三分為率。

劉氏敷藥秘方人中黃( ,乃多年糞坑內者是人中黃,馬桶內者亦是) 土子(即無名異) 生大黃 白芨 五倍子(生研) 榆皮面(各四兩)上磨細。用雞蛋清或蔥汁、黃蜜、醋調敷,俱可。

金箍散(丁振宇)膽礬 硼砂 水銀 明雄 黑鉛(各二錢)端午日修合,敷一切大毒。研為細末,火酒調敷,如不粘,加飛面六錢。

敷一切毒 五爪龍藤熬稠膏敷之。

又方(吳魯南)香肥皂一圓,毒大用三圓,同生山藥搗化敷上,中留一孔透氣,未成即消,已成自潰。

治發背癰疽,不問已潰未潰,并杖瘡諸蛇傷 白鳳仙花連根、莖、葉搗爛聽用,先以陳米醋洗凈,然后敷上,一日一換。如冬月無鮮的,秋間采取,陰干為末,水調敷之,立消,止痛如神。瘡將好,用桑葉醋煮,一滾即撈起,貼瘡上,便能生肌收口。

水云膏(闡傳) 治發背皂角(炙,去皮弦) 五倍子(炒) 川芎 干姜(各一兩) 乳香 兒茶 沒藥(各三錢) 枯礬槐花(各一錢)上研細末,犍豬膽汁調涂,神效。

敷癰疽 五倍子醋炙為末。瘡在左用豬左腦,瘡在右用豬右腦,同搗勻敷。

芙蓉膏(張秀峰) 發背癰疽,痛如錐挖不可忍者,立時止痛。

芙蓉葉 黃荊子(各等分)研細末。雞子清調搽,四圍留頂。中間如煙霧起,立效。用于未潰之先,將潰之際并效。

消腫止痛散芙蓉葉(一兩) 陳小粉(一兩五錢) 五倍子 生南星 生半夏 生草烏(各三錢)共研末。醋調敷。

腫毒皮色不變,敷上實時紅腫。

陳小粉(四兩) 蔥白(一兩)同炒黑,研末,醋調敷。

龍虎膏 敷一切無名癰疽大毒。

陳小粉(一斤) 土木鱉(連殼整炒,二兩) 川草烏 干姜 白芨 花椒(各五錢)共研細末。凡瘡未成者,漫頭敷,已成者,中留一孔,已潰爛者,敷于四圍,俱以醋調燉溫敷上,外用綿紙貼,干則溫醋雞毛掃上。

鐵箍丹(何龍泉) 敷一切腫毒。

五倍子(炒枯黑,四兩) 陳小粉(炒黃) 赤小豆(炒,各二兩) 乳香(五錢)研細末。醋調敷四圍。

神仙驅毒一掃丹 專治大小男婦一切癰疽發背,無名腫毒,赤紫丹瘤,纏喉風證。初起掃之即消,已潰掃之即愈。

雄黃 朱砂(各二錢) 牛黃 麝香(各二分)共研極細,用豬膽汁調敷毒上,其毒自散,疼痛即止,外用桐油紙捻點著,近毒處照之,須令冷氣透出毒外,自愈。

神仙敷毒失笑餅 初起一切癰疽大毒。

黃泥(一大塊,煨熟) 連須蔥(一大把) 蜂蜜(一盅) 雄黃(三分)共杵爛,作一餅,乘熱敷毒上,如干了再敷,一二次自愈。

鐵箍散 癰疽發背疔毒初起。

雄黃 熊膽 朱砂(各二錢) 京墨(五錢) 麝香(三分)共研細,醋調敷。已成只用京墨磨汁調敷四圍。

金箍散(吳近宸) 敷一切火毒及無名腫毒,癰疽初起者即消,已成者即輕。

生大黃 三柰 生南星 姜黃 生半夏(各四兩) 白芨 人中白 白芷 天花粉(各三兩)草河車(一兩)共為細末。用黃蜜調敷,如紅白色者,用米醋調敷。

白敷藥(吳近宸) 敷一切流痰濕痰,寒痰喉痰,腮癰腋癰,及婦人乳癰乳疽乳吹,瘰 等證,如神。

陳小粉 白蘞 生半夏 白芷 生南星 白芨 五倍子 三親 人中白(各三兩)共為細末,瓷瓶密貯。火痰用黃蜜調;流痰、濕痰用雞蛋清調;瘰 、腮癰、腋癰、喉痰用米醋調。惟乳證用活鯽魚一尾,搗爛去骨,和藥末搗敷。

敷發背車前草 草 巴山虎草 金銀花(各等分)共研細末。陳小粉漿打糊調敷。

鐵箍散芙蓉葉(陰干) 姜黃 五倍子(炒去蟲) 白蘞 白芨 蟹殼(各五錢) 生大黃 陳小粉(各一兩)共研細末。用熱米醋調如稀糊,敷圍中留一孔透氣。

麻藥 此藥敷于毒上,麻木任割不痛。

川烏尖 草烏尖 生半夏 生南星(各五錢) 胡椒(一兩) 蟾酥(四錢)研細末。燒酒調敷。(一方加蓽茇五錢。一方加細辛一兩。)瘡口冷難收口 干姜研末摻之,患處攪熱如烘,生肌最速。

消腫毒 土三七根搗爛,醋調敷,留頂出氣,敷之立消。如膿已熟,敷之立潰。

一筆勾蚰蜒蟲(三四十條) 冰片(四分)同入罐內,即化為水,入麻油半斤,封口收藏,勿令泄氣。初起用筆圈涂毒外,四圍頻頻圈之,即消。已成敷滿留頂透氣。

敷腫毒未成即消,已成即潰。

黃狗下頦(一具, ) 白蘞 蠶豆(各一兩)研細末。醋調敷,留頂透氣。

消對口 白牽牛莖葉一把,生姜三片,同搗敷,留頂透氣。

敷諸腫毒并瘰 棒瘡。

川倍子(八兩炒黑色,取末四兩) 川貝母(去心,五錢) 海粉(要綠色者四兩,炒黑色,約有二兩重)生半夏 川烏(甘草煮過) 生南星 草烏(各一錢)各研極細末,和為一處。凡用以熟蜜茶汁和勻,貼患上,油紙護之。瘰 初起,以熟蜜茶汁調敷,如久成硬核者,單用陳米醋調敷,亦消。

論瘡瘍忌圍寒涼之藥

薛立齋曰∶《內經》云∶五臟不和,九竅不通,六腑不和,留結為癰。又云∶形傷痛,氣傷腫,此則臟腑不和,瘡發于外也,明矣。涂貼寒涼,豈能調和臟腑,宣通氣血耶?設使腫痛熱渴,脈滑數而有力,屬純陽,宜內用濟陰丹,外用益陽散,則熱毒自解,瘀滯自散。若似腫而非腫,似痛而非痛,似潰不潰,似赤非赤,脈洪數而無力,屬半陽半陰,宜內用沖和丸,外用陰陽散,則氣血自和,瘀滯自消。若微腫微痛,或色黯不痛,或堅硬不潰,脈洪大,按之微細軟弱,屬純陰,宜內服回陽湯,外敷抑陰散,則脾胃自健,陽氣自回。丹溪云∶敷貼之劑,應酬小熱證耳,若不辨其陰證陽證之所由分,而妄敷寒涼之劑迷塞腠理,凝滯氣血,毒反內攻而肉反死矣。況運氣得寒而不健,瘀血得寒而不散,瘀肉得寒而不潰,新肉得寒而不生,治者審焉。

李世英曰∶疽不熱不痛,屬陰,切不可用冷藥敷貼,恐逼毒瓦斯入內。

澄曰∶冬月不拘蔥汁、黃蜜、酒醋、敷藥,必須隔湯燉熱,然后敷圍,不可冷敷。

若冷敷,俟肌肉溫暖,一時何能,且冰伏毒瓦斯內攻之害,不可草率誤事。

論漬法

王肯堂曰∶腫瘍宜紫葛湯一日五七次洗之,每洗后拭干,視瘡頂上有白粒如米大者,以五灰膏點破之,瘡眼敷老皮散,次用水調大鐵箍散,圍貼四邊紅腫處,用正鐵箍散水調貼瘡口,再洗則先去舊藥,每一次洗換新藥如前。潰瘍用豬蹄湯,一日一二次洗之;仍用大鐵箍散如前圍貼瘡口,上用追毒、拔毒等膏貼之,敗肉去后,間二三日一洗之,可換長肉膏貼之。淋洗之功,癰疽初發,洗之則宜拔邪氣,可使消退;已成洗之則疏導腠理,調和血脈,深引熱毒從內達外,易深為淺,縮大為小;紅腫蔓延,洗之則收斂;紫黯黑,洗之則紅活;逐惡風,祛風邪,除舊生新,如瘡口冷滯不收者,濃煎北艾湯洗,燒松香兔毛熏之,淋洗之藥,可與鐵箍散并行同功。

李東垣曰∶夫 法者,宣通行表,發散邪氣,使瘡內消也。蓋湯水有蕩滌之功。

古人有論,瘡腫初生一二日不退,即須用湯水淋射之。其在四肢者, 漬之;其在腰背者,淋射之∶其在下部委曲者,浴漬之,此謂疏導腠理,通調血脈,使之無凝滯也。且如藥二兩,用水二升為則,煎取一升半,以凈帛或新綿蘸藥水稍熱 其患處,漸漸喜 淋浴之,稍涼則急令再換,慎勿冷用,夫血氣得寒則凝澀,得熱則淖澤,日用五七次,痛甚者,日夜不住,或十數次,腫消痛止為驗。此治瘡腫神良之法也。(《十書》)又曰∶凡治瘡腫初起,一二日間,宜藥煎湯洗浴熏蒸,不過取其開通腠理,血脈調和,使無凝滯之意,免其痛苦,亦消毒耳。如已潰洗之,令瘡凈而無膿,隔畔疙疤作痛之意也,杖瘡亦然。近時楊梅瘡生于谷道,各治不愈,以五根煎湯入婦人凈桶內,先熏后洗,不數次而愈,諸瘡更妙,何但于梅毒乎!蔣示吉曰∶瘡毒初生,古人用藥湯淋射,蓋氣血凝滯則為癰腫,得熱則腠理通,經絡暢,誠至理也。其法以藥煎濃湯,瘡在四肢者,則 漬之,在腰腹者,則淋射之,下部者,則浴漬之,仍以凈布蘸水, 其患處,水涼再換,必數易而熱始透也。

漬門主方

木香 腫湯 治癰疽始發腫 ,憎寒熱痛。

地黃汁(五合,如無,用生地黃五兩以代之) 犀角 木香 升麻 射干 梔子仁 大黃黃柏 黃芩 黃連 白蘞 炙甘草 樸硝 紫檀 羚羊角(各一兩)切碎和勻,每用藥五兩,水一斗,煎七升,入麝香五分,凈帛蘸藥,熱 腫上,日兩三度,冷即更換。

升麻 腫湯升麻 黃 防風 生地黃 川芎 細辛(各等分)咀,用藥二兩,水二升,煎十沸,稍熱淋 ,內消如神。

腫升麻湯(《總錄》)升麻 漏蘆 梔子仁 蒴 芒硝 黃芩(各等分)每用二兩,水三升,煎十沸,帛蘸藥 潰腫處。

豬蹄湯(《圣惠方》)升麻 甘草 芍藥 蒴 (各等分)每用四兩,水一斗,豬蹄一對,煮蹄軟取出,次下藥,再煎十沸,帛蘸淋之。

腫湯木香 犀角 升麻 大黃 黃芩 黃連 射干 黃柏 白蘞 甘草 樸硝 檀香 山梔 生地羚羊角(各等分)每用五兩,以水一斗,煎七升,入麝香一錢,凈綿蘸藥,熱 腫上,一日兩三度,冷則再換。

論熏消法

澄曰∶癰疽發背,初起已成,有用熏法,可令未成即消,已成自潰,潰而易斂,秘而不傳,留心訪求,始獲其方,用之頗驗。

癰疽門熏藥主方

千金神草熏藥方(袁圣伯) 發背對口已成,腫痛勢甚,或未潰已潰。

千金草(一握,按千金草六月間高二三尺,葉似桃葉,頂上開紫花一叢,如紫瑞香花一般)搗爛,入小口砂鍋內熬滾,將病患仰臥于有洞板門上,毒露洞中,以砂鍋對洞熏之,少傾瘡口毒水如涎流出,病患快意為度,即將搽敷患處縛住,次日另熬又熏,三次毒水流盡自愈。

神驗熏藥方(吳羹相)如意草(即犁頭草) 金銀花(各五錢) 桑葉(三錢) 三角峰(又名爬壁蜈蚣,系楓樹上藤,其藤系三個葉兒。一兩)上入大砂鍋內,入水煎滾,紙封罐口,以棉花將病患好肉包蓋,再取門板量毒大小上下,開一洞,對毒熏之,藥氣直透毒內,自有惡水流出必多,如此三熏,毒散自愈。如未愈,再熏一次;如已潰爛,亦宜此法熏之。若攻出數頭,以蔥頭煎洗,有腐肉或瘡口燥,用豬蹄湯洗之,以膏蓋之。此乃奇效之法,秘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柘城县| 麦盖提县| 香港| 桓台县| 巴楚县| 旌德县| 海城市| 黎川县| 哈尔滨市| 义乌市| 新疆| 黑水县| 孝感市| 泌阳县| 天长市| 育儿| 黄梅县| 旺苍县| 杭锦后旗| 莱芜市| 广宗县| 永善县| 沭阳县| 阳春市| 连山| 大渡口区| 盱眙县| 神木县| 静乐县| 贵州省| 卓资县| 灌阳县| 盐亭县| 军事| 巴塘县| 井冈山市| 淄博市| 长沙县| 永善县| 马尔康县| 阿克苏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