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5章

  • 瘍醫大全
  • 佚名
  • 4147字
  • 2015-12-26 19:08:39

香港腳部

自男婦緩風香港腳起,至揚州江甘儀婦女香港腳,治各不同,法則俱匯于此部中,以便檢閱參治。

男婦緩風香港腳門主論

《太陰陽明論》曰∶陽受風氣,陰受濕氣。傷于風者,上先受之。傷于濕者,下先受之。清濕襲虛則病起于下;風雨襲虛則病起于上。

《邪氣臟腑病形篇》曰∶身半已上者,邪中之也,身半已下者,濕中之也。

《陰陽應象大論》曰∶地之濕氣,感則害人皮肉筋脈。

《通評虛實論》曰∶ 跛寒風濕之病也。

《臟氣法時論》曰∶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禁濕地濡衣。

《調經論》曰∶寒濕之中人也,皮膚不收,肌肉堅緊,營血泣,衛氣去,故曰虛。

虛者聶辟氣不足,按之則氣足以溫之,故快然而不痛。

《五常政大論》曰∶太陰司天,濕氣下臨。

《六元正紀大論》曰∶太陽司天之政,民病寒濕,發肌肉萎,足萎不收。太陰司天之政,民病寒濕,腹滿身 憤 腫。太陰所致為重 腫。

《生氣通天論》曰∶因于氣為腫,四維相代,陽氣乃竭。

《經脈篇》曰∶胃病則大腹水腫,膝臏腫痛。足陽明實則狂顛,虛則足不收脛枯。

《平人氣象論》曰∶足脛腫曰水。

張景岳曰∶香港腳之說,古所無也,自晉蘇敬始有此名。然其腫痛麻頑,即經之所謂痹也;其縱緩不收,即經之所謂痿也;其甚而上沖,即經之所謂厥逆也。逮夫后世,則有類傷寒四證,而以香港腳居其一,謂凡頭痛發熱,身痛便閉,而但見腳膝屈弱無力者,便是香港腳,此說太混,予不然之。夫香港腳本水濕下壅之病,而實非陽邪外感證也,若諸證之兼見者,則若有之。若以外感之腳軟者,便認作香港腳,則淆亂意見,大不通也。

又曰∶香港腳之證,其初甚微,飲食動作無不如故,或無他疾而急得之,或因病后而漸得之,及其病也,則自膝至足,或見麻痹,或見冷痛,或見痿弱,或見攣急,或腫或不腫,或日漸枯細,或蒸蒸惡熱,或灑灑惡寒,或如冰冷,或如火熱,或到底能食,或不能食,或有物如指,發自 腓而氣上沖心,是皆香港腳之正病也。其有為發熱頭痛,寒熱往來,或腹內作痛,或見飲食則嘔吐,或惡聞食氣,或不欲見明,或語言錯亂,精神昏憒,是皆香港腳之兼證也。大抵此證有緩急,緩者其來漸,或二三月而日甚,其來速或一二日而即起,治之若緩,恐其氣上沖心,亦能殺人。

又曰∶香港腳之因有二∶一則自外而感,一則自內而致也。自外而感者,以陰寒水濕雨霧之氣,或坐臥濕地,致令濕邪襲人皮肉筋脈,而凡清濕襲虛則病始于下,致為腿足之病,此外因也。自內而致者,以肥甘過度,酒醴無節,或多食乳酪濕熱等物,致令熱壅下焦,走注足脛,而日漸漸腫痛,或上連手節者,此內因也。然在古人謂南方卑濕,病多外因,北方嗜酒酪,病多內因,此固一說,然北方亦有寒濕,南方豈少酒濕,此固不必分南北,其或內或外,凡受邪氣,有病始于足而漸致他證者,即香港腳之謂也。必察其因而治之,則自無失矣。

又曰∶方書以腫為濕香港腳,不腫者為干香港腳,濕者宜除濕,干者宜行氣。

陳無擇曰∶香港腳不專主一氣,亦不專在一經,兼有雜生諸病,未易分別,須尋經絡之陰陽,再察脈息之虛實,以為治也。凡自汗走注者為風勝,無汗攣急制痛者為寒勝,腫滿重著為濕勝,煩渴燥熱為暑勝,若四氣兼中者,但察其多者為勝,分其表里以施治也。

張景岳曰∶香港腳之病,實三氣之所為也,然亦有虛實之異。又香港腳本為壅疾,古云忌用補劑,然必下元不足,及陽明之氣有虧者,而后邪氣得以犯之,此其中亦有虛證。總之,凡治此者,只因證施治則萬全,但察其因于表者,以發散為主;因于里者,以疏利為主,外因者多寒濕,宜用濕熱;內因者多濕熱,宜用清涼。若元氣本虛及病久致虛者,必當培補下元,不得以忌補之說為拘也。

又曰∶香港腳初起,無非濕滯,如無他證兼見,而身體重著者,單宜治濕以分利為主。凡腳膝中濕,或腰腿酸痛,重著腫痛者,宜除濕湯,不問久近干濕并可用。若腳膝酸軟重著,而胃氣不清,或見噫氣吞酸脹滿者,平胃散。若香港腳浮腫而兼泄瀉者,宜五苓散或胃苓湯。

又曰∶寒濕外浸致成香港腳者,十居六七,其證疼痛拘攣,惡寒清厥,脈多弦細,治宜以溫經除濕為主,是以古人治此之法,大抵熱藥多寒藥少,故每用麻黃、川烏、桂、附、干姜之屬。《內經》曰∶濕淫于內,治以苦熱。正以烏附麻黃走而不守,故能通行經絡,干姜、官桂辛甘大熱,故能助陽退陰,清濕既除病無不愈。凡感寒濕雨水,或四氣流注,致成香港腳腫痛不可忍者,宜雞鳴散如神。若寒濕內侵,陽虛陰盛,胃氣不強,經氣不行,頑木浮腫,或疼痛不用者,獨活湯。若寒邪入腹,喘急疼痛,或筋急上沖,悶亂危急欲絕者,茱萸丸或茱萸木瓜湯。若寒濕在經,血脈不和,腰腳筋骨酸軟無力,或拘攣疼痛,脈弱而澀者,酒浸牛膝丸。若寒濕壅腫,氣滯不行,或冷或痛者,立效散。若寒濕兼風者,如五積散、小續命湯皆宜用。

又曰∶濕熱內蒸,致成香港腳者,多因酒食不節,其證必煩熱多渴,脈見滑數,二便或多不利,治宜利濕清火為主。若濕熱下壅,足脛腫痛不消者,防己飲加減治之,或蒼術黃柏丸,或二妙散,或加味二妙丸俱妙。若濕熱氣壅,上沖胸腹,煩渴悶亂,頭痛口干者,活人犀角散。若濕熱流注經絡,肢節煩疼,脊背沉重,手足遍身疼痛熱腫者,當歸拈痛湯。若感冒暑濕,肢節疼痛,身熱口渴,小便赤澀,氣虛氣促者,清暑益氣湯。若肝腎陰虛血熱,腳脊疼痛,行止艱難,小水不利者,續斷丸。

又曰∶香港腳壅滯氣逆者,其證必喘滿氣急,上攻心腹,甚至危急可畏,治宜行滯降氣為主。凡香港腳上沖,心腹喘急不得眠臥者,紫蘇散、檳榔湯或加減檳榔湯,甚者四磨飲。若香港腳喘急,腹滿腳腫者,桑白皮散或木通散。若香港腳臍下氣升沖心煩悶者,木香散或檳榔散。若香港腳心胸壅悶,嘔逆多痰不食者,半夏散或紫蘇湯。若浮腫心腹痞悶,小水不利,大腹皮散。

又曰∶風濕合邪而為香港腳者,其證必兼外感,而或為寒熱往來,或為喘咳氣急,或流走無常,或筋骨疼痛,治宜以散風除濕,通行經絡為主。若感四時風疫風濕,或處陰濕之地,致為香港腳痿弱,筋骨疼痛,或寒熱往來者,敗毒散。若寒熱如瘧,赤腫疼痛者,加味敗毒散。若香港腳以風寒濕邪客于經絡,而骨髓酸痛不可忍,或遍身疼痛,惡寒嘔逆者,五積散。一法加全蝎三個,入酒煎服。若香港腳以風濕留滯,而陰寒外閉,表邪不解,或咳嗽喘滿寒熱者,小青龍湯。若風濕留滯,肢節煩疼,心神壅悶者,大腹子散。《千金》云∶若香港腳脈大而緩,宜服小續命湯二劑立瘥。《活人》云∶香港腳屬冷者,以小續命湯煎成,入生姜自然汁服之,最快。若香港腳風濕勝而兼發熱咳嗽,肢體疼痛者,芎芷香蘇散。若香港腳風濕流注,憎寒發熱,無汗惡寒者,麻黃左經湯。

又曰∶香港腳有虛證,凡脾胃肝腎之脈,皆出于足,邪之易入,多有乘虛,故肝虛則筋病,腎虛則骨病,脾虛則肌肉病,胃虛則宗筋病,或以勞欲不節,或以酒濕太過,或以病后失調,凡內有虧損,而外有香港腳者,無非虛證,此當以調補為主,而兼察四氣以治之。若肝腎陰虛,感觸四氣而癱瘓頑木,半身不隨,腳膝無力,遍體疼痛者,神應養真丹,或三因四斤丸,或虎骨酒,或八味地黃湯。若脾胃大虛,陰寒在下,陽氣不行而病香港腳者,獨活湯,附子八味湯。若精血不足,陰虛于下,氣不歸精,而香港腳上逆沖心者,地黃湯。若脾胃虛寒,兼風濕外邪而成香港腳者,用引獨活湯,或追毒湯。若香港腳以脾腎虛寒而兼咳嗽、氣逆嘔吐者,兼補,濃樸湯。

又曰∶香港腳有實邪,凡壅盛腫痛,而或為閉結,或為脹滿者,治宜以疏導通利為主。若風濕壅盛,香港腳腫痛,便結腹滿者,羌活導滯湯,或枳實大黃湯。若四氣流注,陽明風熱,腰腳腫痛,大小便秘,喘滿腹痛者,大黃左經湯。若香港腳飲食不消,心下痞悶,腿腳腫痛者,開結導飲丸。

又曰∶凡香港腳腫痛之甚者,可用敷藥以散之,或用椒艾囊以溫之,或用香散之藥煎湯以洗之,如百草煎及防風、荊芥、威靈仙、艾葉、蒼術、蛇床子、當歸、烏藥之類皆可用,或單用紫蘇,或忍冬藤煎湯淋洗,俱妙。

觀《活人》等書云∶凡香港腳服補藥及用湯淋洗者,皆醫之所禁也,此亦一偏之說耳。蓋補有宜禁者,以邪壅氣實者也。淋洗有宜禁者,以水濕湯氣之宜避者也。如果下部虛寒,或以病后,或以克伐太過,而香港腳不愈者,豈尚堪禁補乎!又寒邪濕熱壅結不散,而為腫為痛者,最宜以辛香疏散之藥,煎湯蒸洗,則退邪極速,豈禁洗乎!惟是濕熱逆而上沖心腹者,不可驟洗,恐助濕氣上升也。此必先降其氣,俟其毒止在腳,再行熏洗,自無不利,蓋補以補其弱也,洗以逐其滯也,夫何禁之有!又曰∶有當禁于未發之先者,如《外臺秘要》云∶第一忌嗔,嗔則心煩,煩則香港腳發;又禁大語,大語則傷氣,氣傷病亦發;又不得露足當風入水,以冷水洗足,兩足脛尤不宜冷,雖暑月當著帛 ,至冬寒加綿,常令兩脛及腿溫暖,微汗尤佳,根據此將息,香港腳自消,而無邪氣留連之患。夏月腠理開,不宜當風取涼,涼處坐臥,須得勞動關節,令其氣暢。此拒邪之法,養生之要也。每食后宜行三五百步,疲倦便止,則腳中惡氣,隨即下散,雖有浮腫,氣亦不上也。

孫真人曰∶古人少有此疾,自永嘉南渡,衣冠之人多有之,此皆濕郁于內所致也。故凡四時之中,皆不得久坐久立濕冷之地,亦不得因酒醉汗出,脫衣洗足,當風取涼,皆成香港腳。暑月久坐久立濕地,則濕熱之氣蒸人經絡,病發必熱,而四肢酸痛,煩悶, 腫寒熱,此又山野農夫多有之,以久濕傷于外也。

楊大受曰∶香港腳是壅疾,當用宣通之劑,使氣不能成壅也。如羌活導滯湯之類所宜通用。又如蒼白術、防己、南星以去濕,羌獨活、木瓜、檳榔行氣利關節以去壅,佐木通、牛膝以引經,當歸、生地以和血,此必用之藥也。又如東垣拈痛湯之類亦甚捷。余因證之虛實寒熱而辨治之,此即通變活法也。

又曰∶凡香港腳初覺,即灸患處二三十壯,或用雷火針以導引濕氣外出,及飲醪醴以通經散邪,其要法也。若壅既成而邪盛者,必腫痛熱甚,一時藥餌難散,宜砭去惡血,以消熱腫,砭刺之后,以藥繼之。

古無香港腳,《內經》名厥,兩漢名緩風,宋齊謂香港腳。

《內經》曰∶傷于濕者,下先受之。(發于外者,屬足少陰、太陽;發于內者,屬足太陰、陽明。)《千金》論曰∶此病初得,即先從腳起,因即脛腫,時人號為香港腳。經曰∶緩風濕痹。深師云∶腳弱者即此義也。得此病者多不令人即覺,或會他病一度,乃始發動,或奄然大悶,經二三日不起,方乃覺之,久而不瘥,遍及四肢腰背頭項也。始起甚微,食飲嬉戲,氣力如故,惟卒起腳屈弱不能動,有此為異耳。或熱悶驚悸,心煩嘔吐,或覺臍下冷痞, 然不快,兼小便淋漓,不似生平,皆其候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高县| 泰和县| 浙江省| 浠水县| 五峰| 陇南市| 桐庐县| 伊金霍洛旗| 黎平县| 屏东县| 长乐市| 从化市| 贵州省| 龙州县| 醴陵市| 巴塘县| 凯里市| 衡阳市| 海城市| 隆化县| 彭水| 黎川县| 西平县| 黑龙江省| 凤城市| 晴隆县| 新宁县| 伊春市| 沙田区| 阳信县| 沙河市| 湖州市| 正安县| 民丰县| 兰考县| 玉溪市| 江达县| 鸡泽县| 盱眙县| 汝州市| 龙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