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附余

  • 外科大成
  • 祁坤
  • 1161字
  • 2015-12-26 19:06:05

調理須知

凡人無病時。不善調理而致生百病。況既病之后。若不加調攝而病豈能得愈乎。其調治有法。初起病。

以先看病者元氣虛實。次看瘡之陰陽險否。然后用藥調治。當攻即攻。可補便補。不可因循耽誤。以致變態不虞也。且患者又當安定心神。相忘諸念。毋使愴慌。乃保神氣不得變亂也。再順天時。假如夏熱。

坐臥不可當風。忌置水于榻前床下。冬寒須避。起居常要溫和。非柴火不可開瘡。看視常有寒侵。致生多變。又未潰之先。毒瓦斯內作。倘有口干渴癥者。涼物須當少少與之。以滋蘊熱。至潰膿之后。生冷硬物。

一概禁之。不然。傷脾損胃。膿必難成。致瘡軟陷。又難收斂。飲食須當。香燥甘甜。粥飯隨其喜惡。毋餐過飽。宜少宜熱宜濃。方無停滯。又得易化故也。如大瘡潰后。氣血兩虛。脾胃并弱。必制八仙糕早晚隨食數餅。以接補真元。培助根本。再熬參術膏。如患者脾胃俱虛。飲食減少。胸膈不寬。飲食無味者。用白術膏三匙。人參膏二匙。清米湯空心化服。喜飲者酒化亦可。若精神短少。昏沉多睡。自汗勞倦。懶于動作者。用人參膏三匙。白術膏二匙。亦酒化服。如肌膚粗澀。面蒼不澤。或大便血少虛秘。以及皮干發槁者。

同地黃膏各二匙和服。或飲陽春酒更妙。其功強健精神。頓生氣血。開胃助脾。潤肌榮骨。此二藥功甚非小。大瘡不可缺之。實非草藥之比。病者當信用之乃無更變。虛視者又多反復不常。故有易愈難愈之態。實在乎得此失此之規也。

雜忌須知

凡病雖在于用藥調理。而又要關于雜禁之法。先要灑掃患房潔凈。冬必溫幃。夏宜涼帳。庶防蒼蠅蜈蚣之屬侵之。牛、犬、腥 、腌臘、熏藏之物。俱能作渴。生干瓜果、梨、柿、菱、棗、生冷等類。又能損胃傷脾。雞、鵝、羊肉、蚌、蛤、河豚、蝦、蟹、海腥之屬。并能動風發癢。油膩、煎炒、烹炙、咸酸濃味等件。

最能助火生痰。赤豆、蕎面。動氣發病。惱怒、急暴。多生痞滿。飲食太過。必致脾殃。瘡愈之后。勞役太早。

乃為羸癥。入房太早。后必損壽。不避風寒。復生流毒。不戒口味。后必瘡癢無度。大瘡須忌半年。小瘡當禁百日。此誠為知命君子也。

試知百病死生法

死生、非神圣不能洞其機關。疾病、無明醫亦不能決其兇吉。匪則使人疑惑。決斷不常。予異授呂祖一枝梅。真仙方也。不敢私秘。一例刊注。以傳概世云。

呂祖一枝梅 治大人男婦小兒新久諸病。生死難定之間。用藥芡實大一餅。貼印堂之中。點官香一枝。香盡去藥。以后一時許。藥處有紅斑暈色。腫起飛散。謂紅霞捧日。病雖危篤。其人不死。如貼藥處一時后無腫無紅。皮肉照舊不變。謂白云漫野。病雖輕淺。終歸冥路。小兒急慢驚風。一切老幼痢疾俱貼之。紅腫即愈。此方用之可預知生死。

朱砂(三錢) 銀朱(一錢五分) 五靈脂(三錢) 麝香(三分) 蓖麻仁(五分) 雄黃 巴豆仁(各五錢不去油)上各研細。于端午日凈室中。午時共研。加油胭脂為膏。瓷盒收藏。勿使受潮變質。臨用豆大一丸。捏餅貼印堂中。其功立見。用過餅送入河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即墨市| 浠水县| 遂溪县| 门源| 蕲春县| 建始县| 柯坪县| 铁岭市| 吉安市| 都匀市| 开阳县| 赣榆县| 吴旗县| 陵川县| 衡阳市| 微博| 田阳县| 舞钢市| 文化| 永和县| 肇东市| 阿城市| 遂宁市| 寿宁县| 库车县| 吴桥县| 林甸县| 石渠县| 宁晋县| 荥阳市| 娄烦县| 湾仔区| 凤阳县| 繁昌县| 梓潼县| 特克斯县| 信阳市| 同仁县| 黑山县| 蒙阴县| 庆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