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 檐曝雜記
  • 趙翼
  • 4928字
  • 2015-12-26 18:56:20

《詩》有四始、五際。按《詩緯泛歷樞》曰:《大明》在亥,水始也。《四牡》在寅,木始也。《嘉魚》在巳,火始也。《鴻雁》在申,金始也。卯,《天保》也。酉,《祈父》也。午,《采芑》也。亥,《大明》也。午、亥之際為革命。卯、酉之際為改正。辰者,天門,出入退聽(《居易錄》)。

三皇之書:伏羲有《易》,神農有《本草》,黃帝有《素問》。《易》以卜筮存,《本草》、《素問》以方技存。

《大戴記。夏小正》、《管子。弟子職》、《孔叢子。小爾雅》,古書之存者,皆三子之力也。

陸務觀曰:唐及國初學者不敢議孔安國、鄭康成,況圣人乎?自慶歷后,諸儒發明經旨,非前人所及。然排《系辭》,毀周、孔,疑孟子,譏《書》之《胤征》、《顧命》,黜《詩》之《序》,不難于議經,況傳、注乎?(李詡《戒庵漫筆》)

“包犧因燧皇之圖而制八卦,神農演之為六十四。”此淳于俊對高貴鄉公之言也。漢、魏間守經甚嚴,此語必有所本。(同上)

孔廟易“文宣王”號為“先師”,易塑像為木主,相傳嘉靖中張璁所建白。然明太祖初年已易木主矣。《水東日記》云:國初孔廟、城隍皆木主,今雖太學亦以塑像為常,不知何時始也。聞廣州城隍舊設木主,景泰中都御史易塑像云。一說太祖改塑像為木主,而舊時塑像,各學生員俱不忍毀壞,遂遷于夾室。后功令稍弛,仍奉以塑像。迨至嘉靖中始易木主云。

詩看用事,字看用筆,畫看用墨。

《杜少陵年譜》系黃長睿所著。隨年編纂,以古律相參,先后乃有次第,然后少陵之出處老少粲然可觀。

三言詩起于散騎常侍夏侯湛。李東陽有云:“揚風帆,出江樹。家遙遙,在何處?”徐東癡云:“轆轤鳴,井深淺。樓高高,去何遠?”

六朝以來絕少題畫詩,自杜少陵創為畫松、畫馬、畫鷹等大篇,搜奇抉奧,筆補造化。嗣是,蘇、黃諸公極妍盡態,物無遁形,以后益務斗勝矣。

古來構園林者,多壘石為嵌空險峭之勢。自崇禎時有張南垣,創意為假山,以營邱、北苑、大癡、黃鶴畫法為之,峰壑湍瀨,曲折平遠,巧奪化工。南垣死,其子然號陶庵者繼之,今京師瀛臺、玉泉、暢春苑皆其所布置也。楊惠之變畫而為塑,此更變為平遠山水,尤奇矣。

寶志公壙本在鐘山,而今雞鳴山有志公肉身遺像者,明太祖將以鐘山為陵,并欲取靈谷寺以擴兆域,禱于志公,得簽詩曰:“世間萬物各有主,一厘一毫莫亂取。英雄豪杰本天生,也須步步尋規矩。”后終以鐘山為陵,啟志公瘞,用兩大缸合成,志公端坐其中,指甲已長繞腰三匝。遂遷之于靈谷寺,而八功德水竟帶去,至今尚在靈谷寺也。后太祖常召太常不至,內詩曰:“遣往靈谷祭志公去矣。”乃命即雞鳴山塑像祭之(楊儀《明良記》)。

唐末黃巢、明末李自成,皆以流賊起事,至陷宮闕,僭偽號,無一不相似。后巢敗奔于太山狼虎谷,為其甥林言斬首;自成敗奔于九宮山,為村民鋤死,亦無一不同。二賊死后,又皆有傳其未死者。謂巢依張全義于洛陽,曾寫己像,題詩云:“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天津橋上無人識,獨倚欄桿看落暉。”(按,此本元微之《贈智度僧詩》。)自成死后,亦有傳其為僧于武當者,又無一不相似。乃其敗死,又皆以破毀祖墓所致。王氏《見聞錄》:巢犯闕,有一道人詣安康守崔某,請斫其金統水源祖墓。果得一窟,窟中有黃腰人,舉身自撲死。道人曰:“吾為天下破賊訖。”巢果敗死。自成祖墓在米脂。相傳中有漆燈,漆燈不滅,李氏必興。邊大綬為米脂令,亦發其冢。果有一蛇,遍體生毛,向日光飛出,咋咋而墮。是日自成即為陳永福射中左目。后雖陷京城,旋亦敗死。是二賊又無一不相似也。然皆因發冢而滅。青烏家風水之說,豈真有征驗耶?

又黃巢所至殺掠,獨厚于同姓,并黃岡、黃梅等縣亦得免禍。張獻忠亂蜀時,亦于張惡子、張桓侯廟大有增飾。牛金星以下第舉人作賊,凡進士官必殺,舉人出身者不殺。后其黨殺一縣令,詢知舉人出身,乃棄而奔逃。此亦流賊之相似者。

張誼《宦游記聞》載有《白粥》一首:“水旱年來稻不收,至今煮粥未曾稠。人言箸插東西倒,我道匙挑兩岸流。捧出堂前風起浪,將來庭下月沉鉤。早間不用青銅照,眉目分明在里頭。”

煮飯何如煮粥強,好同兒女熟商量。一升可作二升用,兩日堪為六日糧。有客只須添水火,無錢不必問羹湯。莫言淡泊少滋味,淡泊之中滋味長。(《白粥詩》)

《豆腐詩》:“傳得淮南術最佳,皮膚脫盡見精華。一輪磨上流瓊液,百沸湯中滾雪花。瓦缶浸來蟾有影,金刀割處玉無瑕。個中滋味誰知得,只合僧家與道家。”

《池北偶談》載:海鹽徐咸著《西園雜記》,謂“大禮之議,張、桂之論,確不可易。諸元老大臣徒以朝廷大議出一書生,不勝其憤,遂不論事之是非,相率力排之。其實非至公至當之論”云。又引黃毅庵《野記蒙搜》云“有不可解者,大禮之議主張、桂而詆楊廷和也。”是阮亭之意亦以張、桂為非,蓋習于前明緒論,而不敢創為異說爾。《明史》謂“張、桂之論千古不易,諸臣徒見漢、宋諸儒之成說,而不究事勢之不同,爭之愈力,失之愈深”。此真作史者之卓見也。

《池北偶談》謂元時以契丹、高麗、女直、竹因歹、竹亦歹、木里闊歹、竹溫、渤海八種人為漢人,以中國人為南人。按,元時亦有不盡然者,初取遼、金,以遼、金人為漢人;繼取南宋,則以南宋人為南人。

邱文莊《世史正綱》云:“王安石行新法,欲去異議者。彼皆先朝舊人,素有聞望,去之無名,乃為祠祿處之。此安石增置之法,非祖宗故事也”云云。然王旦致仕后,已嘗為玉清昭應宮使,則不自安石始矣,蓋祖宗時本已有之,不過一二老臣以示尊禮崇奉之意。至安石則增置益濫耳。陸放翁以寶謨閣學士致仕,亦有十樣錦之祠祿,則庶僚亦得邀此恩例。此又安石后所濫加者也。

汴梁王金章吊其師劉文奇詩云:“門無司馬求書使,室有黔婁正被妻。”

韓詩“新衣晚入青楊巷,細馬春過皂莢橋”,此不過屬對字面好看耳。青楊巷在荊州,梁何妥居白楊巷,蕭居青楊巷。皂莢橋在揚州,晁無咎《揚州詩》云:“皂莢村南三四里,春江不隔一程遙。”相去數千里,湊合有何味耶?

云間某相國之孫乞米于人,歸途無力自負,覓一市傭負之。嗔其行遲,曰:“吾相門之子,不能肩負,固也。汝,傭也,胡亦不能行?”對曰:“吾亦某尚書孫也。”此語聞之董蒼水。

尚寶卿王延哲,王文恪之子也,性豪侈。有持宋槧《史記》來售者,索價三百金。延哲紿其人曰:“姑留此,一月后可來取價。”乃選善工就宋版本刻就。其人如期至索價,又紿之曰:“以原書還汝。”其人不辨真贗持去,既而復來曰:“此亦宋槧,而紙不如吾書,豈誤耶?”延哲大笑,告以故。取新刷數十部,并板亦贈之,其人大喜過望。今所傳震澤王氏《史記》是也。以文恪之清正,而其子豪富如此。今蘇州布政司署,相傳亦文恪舊第四分之一,則其富可想矣。

京師前門關帝廟簽,夙稱奇驗。予順治己亥謁選,往祈,初得簽云:“君今庚甲未亨通,且向江頭作釣翁。玉兔重生應發跡,萬人頭上逞英雄。”是年十月得揚州推官,以明年庚子春之任。揚郡瀕江,故曰“江頭”也。然終未悟“玉兔重生”所指。予以崇禎甲戌生,實在閏八月。過閏中秋遂擢拜國子祭酒,于是乃悟。(《居易錄》)

劉云山,常州醫也。康熙丙午,杭州有巨室子病亟。忽有人到門曰:“我劉云山也。”投一匕而霍然。贈之金不受,曰:“他日尋我于毗陵之司徒廟巷可也。”后某至廟側,有老人曰:“云山死三十七年矣。其生時常信鬼神,曾為斯廟廣其祠宇,而自為像于神旁,尚可識其形容也。”巨室子入拜,其像宛然。(陳椒峰記其事)

儀真縣地名仙人掌,有柳耆卿墓。按《避暑錄》,柳死旅殯潤州,王平甫為守,出錢葬之。真、潤地相接,或即平甫所葬也。阮亭《真州詩》云:“殘月曉風仙掌路,何人為吊柳屯田。”正指此。然按《獨醒雜志》,耆卿死葬棗陽縣之花山。每歲清明,詞人集其下為吊柳會。然則柳墓不在真州也。

福建總兵楊富有嬖童生二子,楊子之,名曰天舍、地舍。后楊歷官江西提督。又樂陵男子范文仁亦生子,余內兄張賓公親見之。(《池北偶談》)

陳丈人年百余歲。知縣周惠隆延之,詢其所得,曰:“無他,知事遲,回頭早耳。”

江陰君山以春申君得名。其山臨江,為一邑勝境。有聯云:“此水自當兵十萬,昔人曾有客三千。”

盧仝之死,今據《戒庵漫筆》,謂甘露之變,座上見收,年老寡發,收者以丁釘其顱而去。

《水南翰記》:“人家擇風水,子孫百世計。誰知后來者,反賣祖宗地。其地若果佳,其家長富貴。其人賣至此,其地必不利。”

宋壺山《贈地理師》云:“世人盡知穴在山,豈知穴在方寸間。好山好水世不欠,茍非其人世不見。我見富貴人家墳,往往葬時本貧賤。迨其富貴力可求,人事極時天理變。”又錢仁夫詩云:“尋山本不為親謀,大半多因富貴求。肯信人間好風水,山頭不在在心頭。”

行過前山又后山,尋龍不見又空還。想應相去無多路,只在靈臺方寸間(亦堪輿家言)。

成化己丑會試題,“老者安之……”三句。有舉子破題云:“人各有其等,圣人等其等。”李西涯為主考,批曰:“若還如此等,著他等一等。”(湯沐《公馀日錄》)

江陰周岐鳳狂放,得罪逃避。錢曄贈以詩云:“一身作客如張儉,四海何人似孔融。”(同上)

湯沐《公余日錄》:部曹馬汝礪以失火事罷官,陸龍皋慰以詩云:“非災敢謂池魚及,是福終當塞馬歸。”

蕭何封ガ。贊ガ有二音,音贊者在南陽,音嵯者在沛。王《野客叢書》引《唐書。劉晏傳》釋文,并引楊巨源、賈島、姚合諸人詩以證之,當作贊音,其音嵯者,乃誤也云云。(同上)

一傳未終,恍已迷其姓字。片文屢過,猶未識其偏旁。

《居易錄》述吳梅村師謂予在廣陵,日了公事,夜接詞人,比之劉穆之。則知阮亭曾拜梅村為師也。

張誼《宦游紀聞》:元世祖欲吞巴、蜀,艤船萬艦,阻絕江流,使魚不得下。時有張、王二守,并屯要害,百計拒敵,不肯屈服。每懸魚竿上,以示有余。世祖遂潛師而退,釣魚名山者以此。按攻合州是元世祖之兄窩闊臺,非世祖也。

西瓜已見《五代史。胡嶠傳》,而江以南猶未有種也。自洪忠宣使金移種歸,始有之。(亦見李詡《漫筆》)

古辣水用錫罐貯之,上刻“永樂二年熬造”。罐重二斤,水八兩,香氣酷烈。(同上)

左蘿石有《古辣水詩》,又有古姓者,自號“古辣泉”云。古辣本賓、橫間墟名,以墟中之泉釀酒,埋之地中,取出名“古辣泉”。

人參背陽向陰,一名“土精”。生上黨者佳,人形皆具,能作兒啼。今則產遼東之北者最貴重。有私販入山海關者,至大辟。至上黨參,則無有過而問者矣。古今地氣不同,抑物性有變易耶?

今人稱子弟之不成材者曰“不郎不秀”。湯沐《公余日錄》:“明初,民間稱呼有二等,一曰”秀“,謂故家右族穎出之輩;一曰”郎“,則微裔末流群小之輩。稱”秀“則曰”某幾秀“,稱”郎“則曰”某幾郎“。人自分定,不相跨越。

李西涯有子兆先,明敏絕人,而好游蕩。公一日題其書室云:“今日花街,明日柳街,有限光陰,秀才秀才。”其子歸,亦題公書室曰:“今日黃風,明日黑風,燮理陰陽,相公相公。”(楊儀《明良記》)

張忠定廷登屢典鄉、會試,得人最盛,其廳聯云“門多將相文中子,身系安危郭令公”。

小說載:李空同督學江西,一生偶同姓名。李出對句云:“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應聲對曰:“費無忌、長孫無忌,公無忌,我亦無忌。”

兵部尚書夏原吉治水江南,與給事中某同寓僧寺。某如廁甚急,夏戲之曰:“披衣ヒ履而行,急事,急事。”即對曰:“棄甲曳兵而走,尚書,尚書。”(常輸也。見《齊東野語》)

張誼《宦游紀聞》:安南使入朝,出一對云:“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頭腦。”程篁墩對曰:“魑、魅、魍、魎,四小鬼,各自肚腸。”

金山一小沙彌善對。太守某出對云:“史君子花,朝白午紅暮紫。”應聲曰:“虞美人草,春青夏綠秋紅。”

一個十字四個口字(圖字),一個口字四個十字(畢字)。

今人謂干謁求財者曰“打秋風”。靖江一縣令得客所送扇,題還之曰:“馬馱沙上縣新開,城郭民稀半草萊。寄語江南諸子弟,秋風切莫過江來。”(同上)

楊一清童時,有某國公與某尚書同席。各賜以杯酒,一清以兩手接之。尚書出對曰:“手執兩杯文武酒,飲文乎,飲武乎?”楊應聲曰:“胸藏萬卷圣賢書,希圣也,希賢也。”(同上)

《宮人詩》曰:“金針刺破南窗紙,偷引寒梅一線香。螻蟻也知春富貴,倒拖花片上宮墻。”

磨謎:路迢迢而非遠,石疊疊而無山,雷遙遙而不雨,雪飄飄而不寒。

采石李太白墓,過客留題甚多。有一詩云:“采石灣頭一堆土,李白文章冠今古。來的去的一首詩,魯般門前弄刀斧。”

荷葉魚兒傘,蛛絲燕子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阳县| 犍为县| 金昌市| 拜城县| 平湖市| 五台县| 莒南县| 稻城县| 邯郸县| 上栗县| 临邑县| 曲水县| 灯塔市| 余江县| 定陶县| 湘阴县| 大埔县| 涞水县| 项城市| 肥城市| 霞浦县| 江油市| 丹江口市| 思南县| 盐亭县| 读书| 策勒县| 丹凤县| 武穴市| 本溪市| 阳曲县| 宜川县| 巴马| 天等县| 彰化县| 安仁县| 兰溪市| 清河县| 铁岭县| 益阳市| 凌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