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 【明 徐春甫】
嬰幼論
王隱君曰:凡嬰兒六十日后,瞳人將成,而能應和人情。自此為有識之初,便當誘其正性,父母尊長,漸次令其別之。僮仆婢妾,不可訓其手舞足蹈,無禮罵人,高舉放倒,猛推閃避,兒雖強笑,失色驚駭,乖張惡性,自此無端。乳母縱嗜厚味純醪煎煿,兒亦受之于乳,是以驚疳積癖瀉痢由之而生。及其臨病,又忌灌以苦辛之藥味。姑息隱忍,無所不至。大抵愛子之偏,無出于母,所嗜之食,任其飽足,以致所傷。余幼時酷嗜甘飴,忽于一日甘飴中有蚯蚓引頭而出,自此不敢食飴。至長始知長上為之。不然,脾疳久患,深染難調,奈何不為戕害。
護養
《千金》論曰:小兒二百四十日掌骨成,母當教以匍匐。一周滿,母當扶以行步。此皆則法。若或暖衣重圍,不見風日,不著地氣,致令筋骨軟弱,數歲不能行者有之。今觀田舍小兒則反是,所以見風日得土氣,筋力常健,豈貴賤之理有異哉。明乎此,則保嬰之道得矣。
乳哺
乳哺之法,不可不慎。小兒脾胃怯弱,乳食易傷。初得作嘔瀉,久則成積癖。乳母飲食,乳汁便通;兒食其乳,所感立應。母食熱則乳熱,母食寒則乳寒。夏食熱乳則致吐逆,冬食寒乳則致嗽利。母不欲怒,怒則氣上為狂;母不欲醉,醉則身熱腹痛。懷孕乳兒,致令黃瘦,腹大腳軟,名曰鬾病。大都乳哺不可太過。諺云:小兒常病傷于飽也。又曰:忍三分饑,吃七分飽。亦至論也。
除胎毒
方書皆云:小兒一出腹,啼聲未發之時,急用綿裹指,拭去口內惡汁,固是良法,而倉卒之際,或有不及者,故有黃連、甘草、朱、蜜等法用之殊佳。東垣云:只須淡豆豉一味煎湯,與三五口,其毒自下,又能助胃氣也,尤妙。
初生總論
初生小兒,必忌外客所觸,古人一歲之內忌之者,并無客忤之患。小兒略識人物,不宜攜至神廟,觀望神像閃爍,恐生恐懼。
小兒將入夏時,用色帛縫囊盛去皮尖杏仁七個,與小兒隨身佩之,聞雷自然不驚。
豬乳法
張煥論云:初生時或未有奶子,產婦之乳未下,可用豬乳代之,可免驚癎痘瘡。
錢氏曰:初生小兒至滿月內,可常取豬乳滴口中最佳。按《圣惠方》取豬乳,須令豬兒飲母,次便提豬母后腳起,豬兒口自離乳,急用手捋之,即得乳矣,非此法不可取也。
沐浴法
小兒洗浴,不可先斷臍帶,候洗了方斷,不致水濕傷臍,可免臍風臍瘡等證。用清油調發灰傅臍。洗兒不可用水打濕臍帶。
斷臍法
大抵兒初生斷臍之后,宜用熟艾厚裹愛護。若乳母不謹,或因洗浴水入臍中,或遺尿在裙抱之內,濕氣傷于臍中,或因解脫為風冷邪氣所侵,皆能令兒臍腫多啼,不能乳哺,即成臍風也。
著衣法
《圣惠》論曰:小兒一期之內造衣服,皆須用故帛為之,不可用新綿。若用新綿,則令兒壯熱,或作驚癎。
曬衣法
大抵兒衣日曬夜收,不可露天過夜,次早與兒穿上,致染濕熱,使兒不安。此則所謂八邪之害,久則令兒黃瘦腹痛,身上壯熱,夜間啼哭,或生瘡疥。世俗謂之無辜疾,謂其衣在露天過夜,染著無辜鳥屎,令兒致疾,故曰無辜疾,其實非理。先哲所謂八邪之害,則溫熱風寒驚積饑飽是也。
養子日用法
吃熱吃軟吃少則不病,吃冷吃硬吃多則多病。忍三分寒,吃七分飽。頻揉肚,少洗澡。
歌曰:四時欲得小兒安,常要三分饑與寒。但愿人皆依此法,自然諸病不相干。
養子十法
一要背暖。經云:背脊三椎下節之兩旁,是肺之俞也。若風寒傷于肺俞,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病熱。其證或咳嗽,或喘或嘔噦或吐逆,及胸滿增寒壯熱,皆肺經著寒而得之也。故要背暖。
二要肚暖。俗云:肚無熱肚。肚者胃也,馬水谷之海,若冷則物不腐化,腸嗚腹痛嘔噦泄瀉等疾生焉。經云:胃熱而能消谷,必能飲食,故要肚暖。
三要足暖。經曰:足為陽明胃經所司。寒從下起,故要足暖。
四要頭涼。經曰:頭者六陽之會,諸陽所湊也。頭為髓之海,若大熱則髓溢汗泄,或顱顖腫起,或頭縫開解,或頭瘡目疾。俗云:頭無涼頭。故頭宜涼。
五要心胸涼。心屬丙火,若外受客熱,內接心火,則內外俱熱也。其證輕則口干舌燥,腮紅面赤,重則啼叫驚跳。故心宜涼。
六者,精神未全,小兒忽見非常之物,或見未識之人,或聞雞鳴犬吠,忽見牛馬等畜,或嬉戲驚駭,或忽聞大聲因而作搐者,緣心氣成虛而精神離散故也。當用補心益氣藥治之。如用鎮心朱砂、牛黃、琥珀、金、銀、腦、麝、水銀等藥,則成慢驚風搐,以致腹脹足冷,不能療也。
七者,不溫脾胃,致成吐瀉慢驚。經曰:脾為黃婆,胃為金公,主養五臟六腑。若脾胃全固,則津液通行,氣血流暢,表里沖和,一身康健。蓋脾胃屬土而惡濕。小兒變蒸,上唇腫而頭熱,或上氣身熱。父母不曉,妄作傷風傷食治之,或以表藥出汗,或以通藥宣泄,或以涼藥鎮心,或以帛湯展繳,致令冷熱不調,內傷脾胃,搏于大腸,故糞便青色。久不已者必吐,吐不已者作搐。搐作又言熱則生風,轉用涼藥治之,愈覺敗傷真氣,漸不救者多矣。經云:脾土虛弱,肝木乘之。故筋攣而作搐,宜用補脾溫胃暢氣之藥治之,庶可得痊也。
八者,兒哭未定,勿使飲乳,致兒嘔奶糞青,小兒在胎之時,其母取涼過度,冷氣入于胞胎之中。兒生之后,因悲啼未定,便與乳食,使氣與食蓄結于中,久而不散,致傷脾胃,輕則嘔奶糞青,重則腹中氣鳴氣逆,涎潮流溢,以致難治。
九者,勿得輕服輕粉、朱砂。夫水銀、輕粉俱有毒,雖云下痰,性冷損心氣。辰砂雖鎮墜,性寒損神,小兒服之易傷,每每被其誤也多矣。
十者,因浴致生丹毒。小兒一周之內,不可輕易頻洗,肌膚脆嫩,腠理不密,洗之,恐濕熱之氣郁蒸不散,變生赤游丹毒,片片如胭脂,身發壯熱,若毒氣入腹者死。又有因浴傷寒,咳嗽上氣,外感之疾,多由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