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 天妃顯圣錄
  • 佚名
  • 4662字
  • 2015-12-26 18:47:41

歷朝顯圣褒封共二十四命

宋徽宗宣和四年(一一二二),給事中允迪路公使高麗,感神功,奏上,賜「順濟」廟額。

高宗紹興二十五年(一一五五),封「崇福夫人」。二十六年(一一五六),封「靈惠夫人」。二十七年(一一五七),加封「靈惠、昭應(yīng)夫人」。

孝宗淳熙十年(一一八三),以溫、臺剿寇有功封「靈慈、昭應(yīng)、崇善、福利夫人」。

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以救旱大功褒封,進爵「靈惠妃」。

寧宗慶元四年(一一九八),加封「助順」。六年(一二○○),朝廷以神妃護國庇民大功追封一家。開禧改元(一二○五),以淮甸退敵奇功加封「顯衛(wèi)」。嘉定改元(一二○八),以救旱并擒賊神助加封「護國、助順、嘉應(yīng)、英烈妃」。

理宗寶佑改元(一二五三),以濟興、泉饑加封「靈惠、助順、嘉應(yīng)、英烈、協(xié)正妃。三年(一二五五),以神佑加封「靈惠、助順、嘉應(yīng)、慈濟妃」。四年(一二五六),以錢塘堤成有功加封「靈惠、協(xié)正、嘉應(yīng)、善慶妃」。開慶改元(一二五九),以火焚強寇有功進封「顯濟妃」。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一二八一),以庇護漕運封「護國、明著天妃」。二十六年(一二八九),以海運藉佑加封「顯佑」。

成宗大德三年(一二九九),以庇護漕運加封「輔圣、庇民」。

仁宗延佑元年(一三一四),以漕運遭風(fēng)得助加封「廣濟」。

文宗天歷二年(一三二九),以怒濤拯溺加封「護國、輔圣、庇民、顯佑、廣濟、靈感、助順、福惠、徽烈、明著天妃」,遣官致祭天下各廟。

皇明太祖洪武五年(一三七二),以神功顯靈敕封「昭孝、純正、孚濟、感應(yīng)、圣妃」。

成祖永樂七年(一四○九),以神屢有護助大功加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yīng)、弘仁、普濟、天妃」,建廟都城外,額曰「弘仁普濟天妃之宮」。

宣宗宣德五年(一四三○)、六年(一四三一),以出使諸番得庇,俱遣太監(jiān)并京官及本府縣官員詣湄嶼致祭,修整廟宇。

皇清康熙十九年(一六八○),將軍萬以征剿廈門得神陰助取捷,并使遠遁,具本奏上,敕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yīng)、弘仁、普濟、天妃」。二十三年(一六八四),琉球冊使汪以水道危險荷神護佑復(fù)命,奏請春秋祀典;又將軍侯施以澎湖得捷默叨神助,奏請加封;俱差官賷香帛詔誥到湄褒嘉致祭。

歷朝褒封致祭詔誥

宋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加封「靈惠妃」詔: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古今崇祀岳瀆,懷柔百神,禮所不廢;至于有功國家、有裨民社者,報當異數(shù)。靈慈福利夫人林氏,靈明丕著,惠澤亶敷,累有御災(zāi)捍患之勛,今見救旱恤民之德,參贊既弘,爵寵應(yīng)尊。茲特進封為「靈惠妃」。秩視海岳之崇,典敘春秋之重。尚其服茲徽命,以懋鴻庥于勿替。欽哉!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一二八一),封「護國明著天妃」詔:制曰:惟昔有國,祀為大事。自有虞望秩而下,海岳之祀,日致崇極。朕恭承天休,奄有四海,粵若稽古,咸秩無文。惟爾有神,保護海道,舟師漕運,恃神為命,威靈赫濯,應(yīng)驗昭彰。自混一以來,未遑封爵,有司奏請,禮亦宜之。今遣正奉大夫宣慰使左副都元帥兼福建道市舶提舉蒲師文冊爾為「護國明著天妃」。于戲!捍患御災(zāi),功載祀典,輔相之功甚大,追崇之禮宜優(yōu),爾其服茲新命,以孚佑我黎民,陰相我國家,則神之享祀有榮,永世無極矣!

世祖至元二十六年(一二八九),加封「顯佑」詔:制曰:惠澤調(diào)雨旸之序,鎮(zhèn)四海而保無虞;祥光映風(fēng)浪之區(qū),護歲漕而克有濟。忠貞衛(wèi)國,慈惠寧民,先朝已著于綸褒,今日宜申其寵命,益旌徽號,允協(xié)僉言。元祀報功,獨超天極之貴;水行受職,永贊皇運之昌。祗服徽恩,懋弘寵貺,可嘉封「顯佑」。

成宗大德三年(一二九九),加封「輔圣庇民」詔:制曰:利涉洪波,顯造化難名之德;尊崇懿號,傳神明不朽之榮。錫寵章,亶為殊典。

仁宗延佑元年(一三一四),加封「廣濟」詔:制曰:愛人利物,仁克著于重溟;崇德報功,禮宜崇乎異數(shù)。肆頒綸命,用舉隆儀。護國明著天妃林氏,聰明通達,道心善利,當臨危履險之際,有轉(zhuǎn)禍為福之方。祥揚迭馭,曾聞瞬息;危檣出入,屢見神光。有感即通,無遠弗屆。顧東南之漕運,實左右之憑依。不有褒恩。曷彰圣跡?于戲!爵以馭貴,宜宣懿號之加;海不揚波,尚冀太平之助。可加封「護國、庇民、廣濟、明著天妃」。

文宗天歷二年(一三二九)。加封「徽烈」詔:制曰:陰陽不測,惟神克盡燮理之道;河山永定,在國尤資轉(zhuǎn)運之功。故祀典所載,莫重于懷柔;圣跡所彰,當加于崇奉。茲覽外廷之奏,允惟漕運之艱。不有護持,曷臻浮達?護國明著天妃,天地鍾靈,山川炳慧。風(fēng)轉(zhuǎn)舵摧,屢救吾民之厄,火流水凈,常全藩舶之危。至于暵浸之失時,莫不禱祠而請命。其御大災(zāi)、悍大患焉若此,則德懋官、功懋賞也宜之。爰極徽稱,亶為異數(shù)。于戲!褒封二十字,鴻號聿隆,允有無窮之譽;廟食億萬年,龍光孔煥,尚其永孚于休。弘闡靈慈,益章寵貺。可封「護國、輔圣、庇民、顯佑、廣濟、靈感、助順、福惠、徽烈、明著天妃」。

天歷二年八月己丑朔日(按是年八月應(yīng)為乙酉朔)祭直沽廟,文曰:國家以漕運為重事,海漕以神力為司命。今歲兩運,咸藉匡扶,江海無風(fēng)濤之虞,朝野有盈寧之慶。帝用欽嘉,謹遣使者奉香,仰答靈貺;惟億萬年神永保之!

十六日甲辰(按十六日應(yīng)為庚子)祭淮安廟。文曰:轉(zhuǎn)運資于溟海,積貯重乎京師。乘風(fēng)駕浪,神明是司;裕國足民,朝廷攸賴。臣銜命請淮之廟,恭致御香,以報以祈;惟神鑒格,尚申佑之!

癸丑祭平江廟,文曰:至廣者海也;海之大,百川會焉。至正者神也;神之命,百靈聽焉。惟國之本資于食,而歲之運浮于海,既歷溟渤之中,常有風(fēng)波之險。今茲運艘,接舳偕來,微神陰相,將奚致焉?謹潔牲醴、備樂舞以答明賜;惟神居歆,永保無斁!

乙卯(按自是日起皆不在八月)祭昆山廟,文曰:姑蘇之濱,太倉之口,運道所繇出也。浮江涉海,沖風(fēng)而擊浪也。怒濤狂瀾,鯨吸而鰲擲也。萬里澎湃,險不可測也。巍巍圣妃,臨下有赫也。望洋不驚,風(fēng)波以息也。春夏所輸,咸達于京,實靈貺也。奉命禋祀,報明德也。神之保之,長無極也!

丁巳祭露漕廟,文曰:三江控東南之會,春艎夏舶,云集轉(zhuǎn)輸。圣神臨之,濟險拯危,實國家之所式憑,而官民之所仰賴也。今歲漕運,風(fēng)瀾恬然,護國之功,著于百世。謹奉香展牲,庸申昭謝,尚冀靈爽,垂休無極。

甲子祭杭州廟,文曰:杭為大藩財賦所聚。國計之重,倚于東南。今茲兩運,咸利攸往。長江息浪,萬檣云集,大海安瀾,永資粒食。神之相之,厥勛炳焉。景貺既渥,福祿是綏。巍巍廟庭,牲薦孔碩。用崇明典,與國咸休。

丁卯祭越廟,文曰:于越之域,外負大海,三江東注,運道所經(jīng)。惟神春佑,赫赫顯應(yīng)。弘開慈惠,濟我糧漕,萬里一息,靜無風(fēng)濤。徽烈茂昭,天地同功。何以報賜?恭獻瓊漿。自今伊始,歲其清宴,萬世無疆。

壬申祭慶元廟,文曰:浙水東郡,襟江帶海。漕道遠涉,萬里波濤。神妃降鑒,丕著弘功。息偃狂颶,迅掃妖氛。轉(zhuǎn)運咸利,國儲充盈。永頌明德,百世揚休。

己丑祭臺州廟,文曰:洪惟天妃,自天降臨,功侔化育,德配玄穹。瀚海安瀾,風(fēng)帆順飛,弗驚弗震,是憑是依。惟茲運道,實賴扶持。恭承帝命,報答靈威。佑我邦家,永膺多福。

甲午祭永嘉廟,文曰:國家積貯,海運為重。春秋轉(zhuǎn)輸,風(fēng)波不測。乃凌大海而安瀾,涉長江而飛渡。神所以衛(wèi)之者,厥功宏矣!特遣臣奉香禱祀,惟靈惟圣,其永敷慈惠,以勵相我國家。

辛丑祭延平廟,文曰:劍之水兮潺湲,渺長溪兮汪洋。峙靈宮兮在上,鎮(zhèn)海岳兮瑤壇,繽紛兮羽旄,絪缊兮天香。海不揚波兮安流,飄祥揚兮引舟,徼大惠兮罔極,濟我漕兮無憂。望白云兮天際,乘彩鸞兮悠悠,獻瓊觴兮式歌且舞,作神主兮永鎮(zhèn)千秋。

己巳祭閩宮,文曰:朝廷歲遣使奉香靈慈之廟,以答明賜。今春逮夏,漕舟安流,悉達京師,其護國之功,庇民之德,莫盛于此。是用瞻禮閩宮,吉蠲薦羞,惟神昭格,佑我皇運,以宏天休!。

丁未祭莆田白湖廟,文曰:天開皇元,以海為漕。降神于莆,實司運道。顯相王家,弘濟兆民。盛烈休光,終古不滅。特遣臣虔修祀事,承茲休命,永錫嘉祉,于萬斯年,百祿是宜。

戊申祭湄洲廟,文曰:惟乾坤英淑之氣郁積扶輿,以篤生大圣,炳靈于湄洲,為天地廣覆載之恩,為國家弘治平之化。特命臣恭詣溟島,虔修歲祀。秩視海岳,光揚今古。于戲休哉!

癸丑祭泉州廟,文曰:圣德秉坤極,閩南始發(fā)祥。飛升騰玉輦,變現(xiàn)藹天香。海外風(fēng)濤靜,寰中麟鳳翔。民生資保錫,帝室藉劻勷。萬載歌清宴,昭格殊未央。

皇明太祖高皇帝洪武五年壬子(一三七二)正月,敕封「昭孝、純正、孚濟、感應(yīng)圣妃」,遣官貤祭,御祭文曰:奉天承運皇帝制曰:國家崇報神功、郊社旅望而外,非有護國庇民、豐功峻德者弗登春秋之典。明著天妃林氏,毓秀陰精,鍾英水德,在歷紀既聞御災(zāi)捍患之靈,于今時尚懋出險持危之績,有裨朝野,應(yīng)享明禋。朕臨御以來,未及褒獎,茲特遣官貤詔,封為「昭孝、純正、孚濟、感應(yīng)圣妃」。其服斯徽命,宏佐休光,俾清宴式觀作睹之隆,康阜永著赫濯之賜。欽哉!

成祖永樂七年(一四○九)欽差太監(jiān)鄭和往西洋,水途適遇狂揚,禱神求庇,遂得全安歸。奏上,奉旨差官致祭,賞其族孫寶鈔各五百貫。本年又差內(nèi)官張悅、賀慶送渤泥國王回,舟中危急,禱神無恙;歸奏,奉旨差官致祭。本年又差內(nèi)官尹璋往榜葛剌國公干,水道多虞,祝禱各有顯應(yīng),回朝具奏。圣上以神功浩大,重裨國家,遣太監(jiān)鄭和、太常寺卿朱焯馳傳詣湄山致祭,加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yīng)、弘仁、普濟天妃」。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惟昭孝純正圣妃林氏,粹和靈惠,毓秀坤元,德配蒼穹,功參玄造。江海之大,惟神所司,佑國庇民,夙彰顯應(yīng)。自朕臨御以來,屢遣使諸番及饋運糧餉,經(jīng)涉水道,賴神之靈,保衛(wèi)匡扶,飛揚翼送,神光導(dǎo)迎,欻忽感通,捷于影響,所以往來之際,悉得安康。神之功德,著在天壤,必有褒崇,以答靈貺。茲特加封「護國、庇民、鑣靈、昭應(yīng)、弘仁、普濟天妃」,仍建廟于都城外,賜額曰「弘仁普濟天妃之宮」。爰遣人以牲醴庶羞致祭,惟神其鑒之!

永樂十三年(一四一五),欽差內(nèi)官甘泉送榜葛剌國王,海中危急,禱祝獲安,詣廟致祭。

永樂十三年,欽差內(nèi)官侯顯往榜葛剌國,往來危懼,祈禱屢助顯應(yīng),奉旨詣廟致祭。十一月,又委內(nèi)官張源到廟御祭一壇。

永樂十五年(一四一七),欽差內(nèi)官王貴通、莫信、周福率領(lǐng)千戶彭佑、百戶韓翊、并道士詣廟,修設(shè)開洋清醮。

永樂十六年(一四一八),又差內(nèi)官張謙到廟御祭,著本府官員陪祭。

宣宗宣德五年(一四三○),欽差太監(jiān)楊洪等出使諸外國,神功加佑,風(fēng)波無虞,特遣官祭告。制曰:惟妙靈昭應(yīng)天妃林氏,嵩岳孕靈,巽坤合體,噓風(fēng)吸雨,統(tǒng)江淮河海之宗,佑國庇民,濟天地東南之險。適承水德,乃亮玄工,海不揚波,維爾嘉績。朕式欽焉!茲特虔修牲醴,遣官祭告,神其鑒臨,尚饗!

宣德六年(一四三一),欽差正使太監(jiān)鄭和領(lǐng)興平二衛(wèi)指揮千百戶并府縣官員買辦木石,修整廟宇,并御祭一壇。制曰:茲遣鄭和等道涉江海,往返諸番,惟神有靈,默加佑助,俾風(fēng)波無虞,人船利涉,浮達之際,咸賴底綏。特以牲醴祭告,神其饗諸!

康熙十九年(一六八○),神助萬將軍克敵廈門,奏上,欽差禮部員外郎辛保等赍香帛詔誥加封致祭。奉天承運皇帝制曰:國家懷柔百神,式隆祀典,海岳之祭,罔有弗虔。若乃明祗效靈,示天心之助順,滄波協(xié)應(yīng),表地紀之安流,聿弘震迭之威,克贊聲靈之渥,豈系人力,實惟神庥。不有褒稱,曷彰偉伐?維神鍾奇海徼,綏奠閩疆,有宋以來,累昭靈異。頃者島氛不靖,天討用張。粵自禡牙,以逮奏凱,歷波濤之重險,如枕席以過師,潮汐無虞,師徒競奮,風(fēng)揚忽轉(zhuǎn),士氣倍增,殲鯨〈魚見〉于崇朝,成貔貅之三捷。神威有赫,顯號宜加。特封爾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yīng)、弘仁、普濟天妃」,載諸祀典。神其佑我兆民,永著安瀾之績,眷茲景命,益昭重潤之休。敬遣禮官,往修祀事,維神鑒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澧县| 潍坊市| 上栗县| 灵山县| 洪湖市| 安龙县| 河北省| 丰台区| 邓州市| 庄河市| 正阳县| 仙桃市| 米林县| 天水市| 阿拉善右旗| 乾安县| 石柱| 剑阁县| 云龙县| 普兰店市| 铅山县| 商南县| 西和县| 彰化县| 遂昌县| 集贤县| 麟游县| 理塘县| 昌宁县| 玛纳斯县| 拉萨市| 嘉兴市| 黔西| 五华县| 和平区| 桓台县| 资溪县| 芜湖县| 南郑县| 巩义市| 深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