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7章 匯考七(1)

北齊

北齊制王公侯伯子男自一品至五品又有驃騎諸

將軍自一品至九品以褒賞勛庸

按隋書百官志王位列大司馬上置師一人余官大

抵與梁制不異其封內(nèi)之調(diào)盡以入臺三分食一公

已下四分食一王為第一品開國郡公為從一品開

國縣公為第二品開國縣侯為從二品開國縣伯為

第三品散縣伯為從第三品開國縣子為第四品散

縣子為從第四品開國縣男為第五品散縣男為從

第五品自一品已下從九品已上又有驃騎車騎衛(wèi)

四征四鎮(zhèn)中軍鎮(zhèn)軍撫軍翊軍四安冠軍輔國龍驤

鎮(zhèn)遠安遠建志建節(jié)中堅中壘振威奮威廣德弘義

折沖制勝伏波陵江輕車樓船勁武昭勇明威顯信

度遼橫海逾岷越嶂戎昭武毅雄烈恢猛揚麾曜鋒

蕩邊開城靜漠綏戎平越殄夷飛騎隼擊武牙武奮

清野橫野偏裨等將軍以褒賞勛庸

按杜氏通典諸王三公儀同尚書令五等開國太妃

公主恭拜冊軸一枚長二尺以白練衣之用簡十二

枚六枚與軸等六枚長尺二寸文出集書皆篆字哀

冊贈冊亦同諸王五等開國及鄉(xiāng)男恭拜以其封國

所在取社壇方面土苞以白茅內(nèi)青箱中函方五寸

以青涂飾封授之以為社

文宣帝天保元年詔降魏朝封爵遂大封功臣及蕭

綸皆為王

按北齊書文宣帝本紀天保元年夏五月乙丑詔降

魏朝封爵各有差其信都從義及宣力霸朝者及西

來人并武定六年以來南來投化者不在降限六月

辛巳又詔封功臣厙狄干為章武王斛律金為咸陽

王賀拔仁為安定王韓軌為安德王可朱渾道元為

扶風(fēng)王彭樂為陳留王潘相樂為河?xùn)|王秋九月癸

丑詔梁侍中使持節(jié)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將

軍承制卲陵王蕭綸為梁王

按通鑒綱目天保元年九月梁湘東王繹取郢州卲

陵王綸奔齊昌侯景兵襲之綸遂奔齊齊以為梁王

孝昭帝皇建元年詔訪功臣子孫后

按北齊書孝昭帝本紀皇建元年秋八月乙酉詔自

太祖創(chuàng)業(yè)已來諸有佐命功臣子孫絕滅國統(tǒng)不傳

者有司搜訪近親以名聞當量為立后丙申詔九州

勛人有重封者聽分授子弟以廣骨肉之恩

北周

北周制五等封爵皆加開國而加官則各視所授之

職后亦增改無常

按周書盧辯傳周制封郡縣五等爵者皆加開國授

柱國大將軍開府儀同者并加使持節(jié)大都督其開

府又加車騎大將軍散騎常侍其授總管刺史則加

使持節(jié)諸軍事以此為常大象元年詔總管刺史及

行兵者加持節(jié)余悉罷之建德四年增置上柱國大

將軍改儀同三司為儀同大將軍

按隋書禮儀志后周諸公之服九一曰方冕九章二

曰袞冕九章宗彝已上五章在衣藻已下四章在裳

三曰山冕八章衣裳各四章衣重宗彝為九等四曰

鷩冕七章衣三章裳四章衣重火與宗彝五曰火冕

六章衣裳各三章衣重宗彝及藻裳重黻六曰毳冕

五章衣三章裳二章衣重藻粉米裳重黼黻山冕已

下俱九等皆以山為領(lǐng)褾冕俱九旒七曰韋弁八曰

皮弁九曰元冠諸侯服自方冕而下八無袞冕山冕

八章衣裳各四章鷩冕七章衣三章裳四章衣重宗

彝火冕六章衣裳各三章衣重藻裳重黻毳冕五章

衣三章裳二章衣重粉米裳重黼黻鷩冕已下俱八

等皆以華蟲為領(lǐng)褾冕俱八旒諸伯服自方冕而下

七又無山冕鷩冕七章衣三章裳四章火冕六章衣

裳各三章裳重黻毳冕五章衣三章裳二章裳重黼

黻火冕已下俱七等皆以火為領(lǐng)褾冕俱七旒諸子

服自方冕而下六又無鷩冕火冕六章衣裳各三章

毳冕五章衣三章裳二章裳重黻毳冕已下俱六等

皆以宗彝為領(lǐng)褾冕俱六旒諸男服自方冕而下五

又無火冕毳冕五章衣三章裳二章以藻為領(lǐng)褾冕

五旒

孝閔帝元年詔封諸功臣又詔不沾爵封者各授兩

大階

按周書孝閔帝本紀元年春正月乙卯詔曰惟天地

草昧建邦以寧今可大啟諸國為周藩屏于是封太

師李弼為趙國公太傅趙貴為楚國公太保獨孤信

為衛(wèi)國公大司寇于謹為燕國公大司空侯莫陳崇

為梁國公邑各萬戶秋九月庚申詔曰朕聞君臨天

下非由一人時乃上下同心所致今文武之官及諸

軍人不沾爵封者宜各授兩大階

明帝武成元年封諸功臣并賜錢帛以恤死亡高陽

公達奚武等各進封國邑萬戶

按周書明帝本紀武成元年夏六月庚子詔曰潁川

從我是曰元勛無忘父城實起王業(yè)文考屬天地草

昧造化權(quán)輿拯彼橫流匡茲頹運賴英賢盡力文武

同心翼贊大功克隆帝業(yè)而被堅執(zhí)銳櫛風(fēng)沐雨永

言疇昔良用憮然至若功成名遂建國剖符予惟休

也其有致死王事妻子無歸者朕甚傷之凡是從先

王向夏州發(fā)夏州從來見在及薨亡者并量賜錢帛

稱朕意焉秋九月辛未進封高陽公達奚武為鄭國

公武陽公豆盧寧為楚國公博陵公賀蘭祥為涼國

公寧蜀公尉遲迥為蜀國公化政公宇文貴為許國

公陳留公楊忠為隋國公昌平公尉遲綱為吳國公

武威公王雄為庸國公邑各萬戶

武帝保定元年冬十一月乙巳封柱國廣武公寶熾

為鄧國公

按周書武帝本紀云云

保定二年詔封國未錫租賦者寄食他縣封賀拔緯

為霍國公

按周書武帝本紀保定二年夏四月癸亥詔曰比以

寇難猶梗九州未一文武之官立功效者雖錫以茅

土而未及租賦諸柱國等勛德隆重宜有優(yōu)崇各準

別制邑戶寄食他縣秋七月己巳封開府賀拔緯為

霍國公按李和傳和朔方巖綠人初以軍功封永

豐縣公二年改封德廣郡公薨謚曰肅子徹嗣

保定三年改定世襲封爵

按周書武帝本紀三年秋九月己丑初令世襲州郡

縣者改為五等爵州封伯郡封子縣封男

保定四年秋九月丁巳封開府李虎為唐國公若干

鳳為徐國公

按周書武帝本紀云云

天和二年夏五月丁丑進封柱國安武公季穆為申

國公

按周書武帝本紀云云

天和五年封韋孝寬梁睿為國公

按周書武帝本紀天和五年春三月辛卯進封柱國

韋孝寬為鄖國公夏六月壬辰封開府梁睿為蔣國

天和六年封斛斯征長孫覽皆為國公

按周書武帝本紀六年夏四月庚子封開府斛斯征

為岐國公右宮伯長孫覽為薛國公

建德三年秋八月乙未詔自建德元年八月以前犯

罪未被推糾于后事發(fā)失官爵者并聽復(fù)舊

按周書武帝本紀云云

建德五年封齊降將韓建業(yè)賀拔伏恩及功臣丘崇

姬愿尉遲運皆為國公

按周書武帝本紀建德五年冬十二月丙辰師次介

休齊將韓建業(yè)舉城降以為上柱國封郇國公丁巳

大軍次并州詔偽將相王公已下衣冠士民之族如

有深識事宜建功立效官榮爵賞各有加隆若下愚

不移守迷莫改則委之執(zhí)憲以正刑書嗟爾庶士胡

寧自棄自是齊之將帥降者相繼封其特進開府賀

拔伏恩為郜國公其余官爵各有差庚申并州平丙

寅封大將軍廣化公丘崇為潞國公神水公姬愿為

原國公廣業(yè)公尉遲運為盧國公諸有功者封授各

有差

建德六年封齊洛州刺史獨孤永業(yè)為國公論定諸

軍功勛

按周書武帝本紀六年春正月甲午封齊開府洛州

刺史獨孤永業(yè)為應(yīng)國公二月丙午論定諸軍功勛

置酒于齊太極殿會軍士以上班賜有差

宣政元年宣帝即位封于智王誼俱為國公

按周書宣帝本紀宣政元年六月戊戌帝即位甲子

封開府于智為齊國公閏月辛巳封柱國平陽公王

誼為揚國公

按周書宣帝本紀云云

宣帝大象元年封鄭譯等為國公

按周書宣帝本紀大象元年春二月辛巳封內(nèi)史上

大夫鄭譯為沛國公秋八月甲戌封開府楊雄為邗

國公乙弗實戴國公

大象二年靜帝封辛威等為國公進隋公楊堅爵為

按周書靜帝本紀二年夏五月己酉宣帝崩帝入居

天臺秋八月丁卯封上柱國枹罕公辛威為宿國公

開府怡昂為鄯國公九月庚戌以柱國常山公于翼

化政公宇文忻并為上柱國進封翼為任國公忻為

英國公冬十二月甲子大丞相隋國公楊堅進爵為

王以十郡為國

靜帝大定元年更封楊堅并前二十郡備九錫之禮

位諸王上

按周書靜帝本紀大定元年春二月庚申大丞相隋

王楊堅為相國總百揆更封十郡通前二十郡劍履

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備九錫之禮加璽鉞遠游

冠相國印綠綟綬位在諸王上又加冕十有二旒建

天子旌旗出警入蹕乘金根車駕六馬備五時副車

置旄頭云樂舞八佾設(shè)鐘虡宮懸王后王子爵命

之號并依魏晉故事甲子隋王楊堅稱尊號帝遜于

別宮

隋制列爵九等又置勛級十一等煬帝立唯留王公

侯三等

按隋書百官志隋制國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侯伯

子男凡九等又采后周之制置上柱國柱國上大將

軍大將軍上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上儀同

三司儀同三司大都督帥都督都督總十一等以酬

勤勞煬帝立唯留王公侯三等余并廢之按禮儀

志臨軒冊命諸王陳車輅百司定列內(nèi)史令讀冊訖

受冊看拜受出又引次受冊者如上儀若冊開國郊

社令奉茅土立于仗南西面每受冊訖授茅土焉

文帝開皇元年詔降周氏王爵為公又詔前代品爵

悉仍舊制

按隋書高祖本紀開皇元年二月甲子上即皇帝位

己巳詔周氏諸王盡降為公三月庚子詔曰自古帝

王受終革代建侯錫爵多與運遷朕應(yīng)箓受圖君臨

海內(nèi)載懷沿革事有不同然則前帝后王俱在兼濟

立功立事爵賞仍行茍利于時其致一揆何謂物我

之異無計今古之殊其前代品爵悉可依舊

開皇十七年詔勛臣子孫宜量才升用俾享世祿

按隋書高祖本紀十七年夏四月壬午詔曰周歷告

終群兇作亂舋起蕃服毒被生人朕受命上元廓清

區(qū)宇圣靈垂佑文武同心申明公穆鄖襄公孝寬廣

平王雄蔣國公睿楚國公績齊國公颎越國公素魯

國公慶則新寧公長乂宜陽公世積趙國公羅云隴

西公詢廣業(yè)公景真昌公振沛國公譯項城公子相

巨鹿公子干等登庸納揆之時草昧經(jīng)綸之日丹誠

大節(jié)心盡帝圖茂績殊勛力宣王府宜弘其門緒與

國同休其世子世孫未經(jīng)州任者宜量才升用庶享

榮位世祿無窮

煬帝大業(yè)二年秋七月壬戌擢藩邸舊臣鮮于羅等

二十七人官爵有差

按隋書煬帝本紀云云

大業(yè)六年詔以后唯有功勛乃得賜封仍令子孫承

按隋書煬帝本紀大業(yè)六年春二月乙卯詔曰夫帝

圖草創(chuàng)王業(yè)艱難咸仗股肱&;#同心德用能拯厥頹

運克膺大寶然后疇庸茂賞開國承家誓以山河傳

之不朽近代喪亂四海未一茅土妄假名實相乖歷

茲永久莫能懲革皇運之初百度伊始猶循舊貫未

暇改作今天下交泰文軌攸同宜率遵先典永垂大

訓(xùn)自今已后唯有功勛乃得賜封仍令子孫承襲

大業(yè)八年詔勛官不得授文武職事

按隋書煬帝本紀八年秋九月己丑詔曰軍國異容

文武殊用匡危拯難則霸德攸興化人成俗則王道

斯貴時方揆亂屠販可以登朝世屬隆平經(jīng)術(shù)然后

升仕豐都爰肇儒服無預(yù)于周行建武之朝功臣不

參于吏職自三方未一四海交爭不遑文教唯尚武

功設(shè)官分職罕以才授班朝治人乃由勛敘莫非拔

足行陣出自勇夫?qū)W之道既所不習(xí)政事之方故

亦無取是非暗于在己威福專于下吏貪冒貨賄不

知紀極蠹政害民實由于此自今已后諸授勛官者

并不得回授文武職事庶遵彼更張取類于調(diào)瑟求

諸名制不傷于美錦若吏部輒擬用者御史即宜糾

恭帝義寧元年進封唐公為王封建成元吉公爵

按隋書恭帝本紀義寧元年冬十一月甲子以光祿

大夫大將軍太尉唐公為假黃鉞使持節(jié)大都督內(nèi)

外諸軍事尚書令大丞相進封唐王己巳以唐王子

隴西公建成為唐國世子敦煌公為京兆尹改封秦

公元吉為齊公食邑各萬戶

義寧二年詔唐王備九錫之禮位諸侯王上

按隋書恭帝本紀二年春三月戊戌詔唐王備九錫

之禮加璽紱遠游冠綠綟綬位在諸侯王上唐國置

丞相已下一依舊式五月乙巳朔詔唐王冕十有二

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金根車駕備五時副車置

旄頭云車&;#八佾設(shè)鐘虡宮懸王后王子王女爵

命之號一遵舊典

唐制王至子男列爵九等皆掌于吏部司勛

按唐書百官志吏部司封郎中員外郎掌封命朝會

賜予之級凡爵九等一曰王食邑萬戶正一品二曰

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戶從一品三曰國公食邑三千

戶從一品四曰開國郡公食邑二千戶正二品五曰

開國縣公食邑千五百戶從二品六曰開國縣侯食

邑千戶從三品七曰開國縣伯食邑七百戶正四品

上八曰開國縣子食邑五百戶正五品上九曰開國

縣男食邑三百戶從五品上

高祖武德元年秋七月戊寅約功臣恕死罪

按唐書高祖本紀云云

武德九年以立太子賜為父后者襲勛爵

按唐書高祖本紀武德九年六月癸亥立秦王世民

為皇太子聽政賜為父后者襲勛爵

太宗貞觀十一年六月戊辰以功臣為世封刺史

按唐書太宗本紀云云

按文獻通考十一年以司空長孫無忌為趙州刺史

改封趙國公尚書左仆射房元齡為宋州刺史改封

梁國公司空杜如晦密州刺史改封萊國公特進李

靖為濮州刺史改封衛(wèi)國公特進高士廉為申州刺

史改封申國公趙郡王孝恭為觀州刺史改封河間

郡王同州刺史尉遲敬德為宣州刺史改封鄂國公

光祿大夫李績?yōu)樘K州刺史改封英國公左驍衛(wèi)大

將軍段志元為金州刺史改封褒國公右領(lǐng)軍大將

軍程知節(jié)為普州刺史改封盧國公兵部尚書侯君

集為陳州刺史改封陳國公任城王道宗為鄂州刺

史改封江夏郡王太仆卿劉弘基為朗州刺史改封

夔國公金紫光祿大夫張亮為澧州刺史改封鄖國

公詔曰周武定業(yè)胙茅土于子孫漢高受命誓帶礪

于功臣豈止重親賢之地崇其典禮抑亦固盤石之

基寄以藩翰但今之刺史古之諸侯雖立名不同而

監(jiān)統(tǒng)一也故申命有司斟酌前代宣條委共理之寄

象賢存代及之典司空無忌等并策名運始功參締

構(gòu)即令子孫世世承襲非有大故無或黜免

貞觀十三年二月庚子停世封刺史

按唐書太宗本紀云云

高宗顯慶五年二月丙戌加佐命功臣食別封者子

孫二階

按唐書高宗本紀云云

總章元年差弟太原元從西府功臣為二等授其子

孫官量加階爵

按唐書高宗本紀總章元年四月庚申以太原元從

西府功臣為二等第一功后官無五品者授其子若

孫一人有至四品五品者加二階有三品以上加爵

三等第二功后官無五品者授其子若孫從六品一

人有至五品者加一階六品者二階三品以上爵一

元宗開元五年五月丙辰詔公侯子孫襲封

按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開元九年十一月庚午唐隆先天實封功臣坐事免

若死者加贈

按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開元十三年十一月庚寅封于泰山賜嗣王郡縣王

一子官

按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開元十七年以享太廟拜陵唐隆兩營立功三品以

上予一子官

按唐書元宗本紀開元十七年十一月庚寅享于太

廟丙申拜橋陵戊戌拜定陵己亥拜獻陵壬寅拜昭

陵乙巳拜干陵戊申至自干陵唐隆兩營立功三品

以上予一子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六安市| 新巴尔虎左旗| 大宁县| 娱乐| 兰西县| 南华县| 旅游| 隆德县| 西畴县| 任丘市| 五寨县| 高碑店市| 清徐县| 永靖县| 宜黄县| 舒城县| 南宫市| 美姑县| 蚌埠市| 邮箱| 巫山县| 祁阳县| 南京市| 手机| 郧西县| 阿拉善右旗| 阿合奇县| 峨眉山市| 峡江县| 合山市| 辽源市| 布尔津县| 青岛市| 酒泉市| 于都县| 瓮安县| 保定市| 霍山县| 舞阳县| 林芝县| 东乌珠穆沁旗|